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黄浦江边,万国建筑群组成的外滩,曾经是上海繁荣的标志,是上海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如今,它却只能作为古迹观赏,而不能像当年那样成为上海的灵魂。许多人为之扼腕叹息。不过,东华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教授、美国实用动力中国大区总工程师潇然博士却提出一个大胆计划,将万国建筑顶升6米,赋予旧外滩新的生命,让复兴后的外滩跟上大上海前进的步伐。
外滩"逃离"上海格局
漫步上海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它们的设计师不同,时间也各异,但其建筑格调基本是统一的,因此成为上海具有"万国建筑博览"标志性的建筑群之一,并一跃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上海飞速的发展,带来了日益密集的商业开发和逐年膨胀的流动人口。这些都令只有2公里的狭长的弹丸之地,面临着地面拥挤、观光区狭窄、城市天际线被纷纷林立的高楼大厦破坏,以及很难营造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等等窘况。 如今上海外滩仅仅作为外地人拍照留念的地方,上海人却很少光顾这里,因为在外滩外边建了高大的防洪墙,外滩亲水的感觉没有了。宁波外滩改造项目设计总监、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马清运则表示,上海外滩建筑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介入到生活格局中来,它除了给那些银行提供了一个有历史感的地址和给外地人提供拍照留念的地方外,没有任何价值。上海外滩的建筑有20万平方米的话,那么,上海就有20万平方米没有加入到晚上7点半以后的生活中。因此,上海外滩必须植入新的商业功能,成为晚上可以亮着灯的生活场所,进入到上海人的生活中来。商业功能曾是旧外滩的灵魂,它必须回到今天外滩的体魄中来。必须强调,如果外滩到最后仅成为外地人去旅行拍照的地方,本地人反而不愿意去,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顶升外滩让灵魂回归
复兴外滩的实施方案,计划将外滩中山东一路沿线的23幢大楼组成的西式建筑群全面依次升高约6米至外滩防潮堤平行或稍高,与现今的防汛墙成大体水平面,再在两公里的外滩十车道之上铺就新的架高的地平面,与临江的防波堤连接,建成一个临江的约10万平方米的,集观景、休闲、步行街、绿化带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功能的广场。如此一来,从浦西外滩建筑升高后的一层走出,经过新建的外滩广场便能像从前一样直接看到黄浦江江面了。而底层的架空区域则可用于设置车行道、停车场、临街商业等等。顶升后的外滩建筑群预计可增加7万-14万平方米的底层面积(依顶升后建筑物增加的层数而定),加上新增的广场,可以创建十几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按照外滩黄金宝地的平均楼市价格5万-6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40亿-70亿人民币的经济价值;如果将这些面积用来出租作商铺,按照人民币80元/平方米/天的价格计算,每年可回收10亿-20亿的租金;另外,还由此产生每年100亿-200亿人民币的间接商业价值。外滩寸土寸金,而顶升增加十几万建筑平米却不用买一寸土地,因为所有建筑物的底座和道路已经在那里并属于他们的业主了。这和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买地建新设施完全不同。
然而,复兴外滩真正意义并不只是这些用数据表现的商业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长远的社会和人文价值。潇博士强调说,在保护建筑物的同时,恢复对上海本地群众休闲和商业吸引力的外滩,加上黄浦江、陆家嘴风景和古西洋建筑群等绝无仅有的先天优势,外滩复兴后的繁荣一定会超过上海任何一个去处,并真正成为上海的象征,这就是外滩原有的灵魂。一个亲近自然、流水和绿色的城市之价值是无法仅用一个相同规模的钢筋混凝土城市之价值来衡量的。
外滩曾经叫做黄浦路、扬子路、黄浦滩路,1945年改名为中山东一路。外滩曾经是各国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尽收眼底。从来没能把目光从那精致的建筑细节上挪开过。虽然都是当初各国各自建造的,但这里建筑风格非常 协调地聚集在浦江沿岸,与江对岸浦东的现代化建筑争相辉映,共同谱写上海的辉煌篇章
昔今日的建筑,在精心的维护下,如今依然光彩依旧,各大银行入驻于这些往日的金融中心,并且越来越多的时尚酒吧国际品牌也来外滩,让她了频添了几多时尚的味道。特别是那些楼与楼之间的街道,印证着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变迁,别有风味。当你站在和平饭店老式的大门旁边遥望江对面高耸的金茂大厦和东方明珠的时候,你闻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奇妙味道
这一片建筑位于南京路的东端接外滩,大多具有100到120年的历史,都是上海的优秀典型建筑,多为20世纪初的折衷主义风格和巴洛克风格。这些建筑大多都有爱奥尼克式的柱子,显得庄重,再加上线条一般都是鲜明的很,当然细腻的雕刻也是少不了的,尤其是窗户上的,刚柔相结合,的确是经典。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群。
在上海外滩,矗立着一片租界时期的房子,号称"万国建筑群"。上海人向来把它们看作上海的标志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沦于异族之手的那段岁月,见证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年代,可是,百年沧桑之后,它们仍然矗立在黄浦江畔,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它们成了上海的荣光。
成群的金发碧眼的洋人在"万国建筑群"之间穿行,看到他们百年前的先人留下的杰作,他们心中大概不无骄傲之情吧?而在今天,在上海,在中国,他们却不能再像他们侵华的先人一样耀武扬威。
在这段1.5公里长的外滩西侧,鳞次栉比地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罗马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大厦。这些大厦虽然出自不同建筑师之手,风格迥异,但是建筑格调统一,建筑轮廓协调,在黄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
中国工程造价组织QQ群合集--------------------------------------中国工程造价组织①78896907中国工程造价组织②91405557中国工程造价组织③873253...
大连欧洲建筑群在大连市中山区人民路中山路口(友好广场)附近。中山广场是大连最好的能欣赏到精美欧洲建筑的广场。它始建于1899年,当时大连被俄国统治,负责城市规划建设的俄国人萨哈罗夫,以法国首都巴黎式的...
一、背景 1、天主教会垄断全部知识教育,用封建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压制科学研究,文化陷入低潮。 2、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和追求生活享受,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反对教会的斗争。 二、兴起 1、1...
曾用名:麦克倍恩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主要使用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
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亚细亚大楼,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了1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3号 上海总会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新楼建筑为横直线条三段式处理,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的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
1922年,旧屋拆除后建新楼。系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据说钢框架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订制。大楼高6层,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式柱,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
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东一路5号新建大楼,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
又名:元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泰国盘古银行。 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 "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
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
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
又名:汇丰大楼、市府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使用单位:浦东发展银行。
外滩大楼群建筑中最显眼的一幢大楼,建于1925年。外形接近正方形,高5层,中部加上隆起的建筑为7层,上有一半球形屋顶。钢框架结构,外形呈仿古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主义的形式,如爱奥尼克式柱廊,藻井式天花板等。室内装修考究,大厅内的柱子、护壁、地坪均用大理石贴面,不仅装有暖气,还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气设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海关。
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
又名:上海总工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
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
又名:华胜大楼、中央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
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招商银行。
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又名:桂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
又名:春江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底层以花岗石作贴面,显得匀称协调而又给人以资本雄厚的感觉。第二层,外墙处理简洁,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撑,层次富于变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南楼。
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门为转门。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这幢豪华饭店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
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
1937年建成,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唯一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24年。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
又名:外贸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市外贸局等。
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5层(1983年又加盖2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2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3至5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5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
又名:广播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广电集团。
1920年建成。总体为近代复古主义建筑,大门和边门均设计为罗马拱券,两侧建有花岗石古典柱式;从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用花岗石作贴面,造成一种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调。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形如远洋巨轮上的瞭望台,这种设计使此楼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
又名:东方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
建于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流露出法国情调巴洛克式的设计手法,中部是爱奥尼式巨柱,横竖向三段式处理明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建于1849年,1852年翻建,1870年毁于大火。现在的建筑为1873年建造。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层顶用中国蝴蝶瓦,为了让底层有良好的通风,台基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且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北苏州路20号
又名:上海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上海大厦饭店。
建于1934年,22层,高88米。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饰简洁明朗,外观气势雄伟,现为三星级饭店。该大楼曾为北外滩的制高点,其18楼宽敞的观景平台,是鸟瞰外滩全景的佳处地点。
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现在使用单位:浦江饭店。
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6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
上海外滩:从一片滩涂到“万国建筑博览群”
外滩一直在变。“不计其数的污水沟和小河纵横交错,到处是坟墩,以及竹子十泥搭成的茅屋,低矮肮脏。”这是1840年前后,一个法国人初到外滩时所看到的景象。170年后,上海的外滩因为繁华和昌盛,被公认为世界现存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勾勒出的城市形象
上海外滩,镌刻着超过一个半世纪城市历史风貌的一弯新月形江岸,作为东方著名大都市的标志性景观,久为世界所瞩目。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建筑群形成之际,它在建筑设计的美和匀称方面所做的一切就已在东方超前了很多,上海的天际线被勾画成了一个能与西方任何城市媲美的经典。今天,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已数倍于1930年代,然而,这条从延安东路到外白渡桥的滨江大道,因为云集了上海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产而重又成为人们牵挂和关注的焦点。这些曾经沧桑的老房子,是今天仍可触摸的文化遗产,是人们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上海总会
原英国侨民活动的上海总会又称皇家总会。它1910年建成,耗资白银45万两,是文艺复兴式风格。所谓文艺复兴式风格的特点就是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整幢建筑以正门为纵轴线,左右对称,显得和谐均匀而稳重。大楼的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爱奥尼克立柱特点是柱身修长,柱身有条带状,柱头上有卷起的旋涡状,是“女性美”的象征。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两种柱子风格叫多立克柱式,柱身粗壮,柱顶是突出的圆形,上方有方形的石头盖顶,是“男性美”的象征。海关大楼地层就是用这种柱式。还有就是科林斯柱,此柱出现在希腊时期商业繁荣的科林斯城,柱顶有一束树叶和花蔓组成,似花篮状,雕刻华美,是“富豪”的象征,汇丰银行和怡和洋行都使用这种柱式,以显示自己的财富。这里要和大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幢建筑中远东第一长酒吧台,有34米长。大堂北侧是环形楼梯,旁边有半圆形铁栏电梯,现仍能上下通行。室内装修由日本设计师承担,参照日本帝国主义王宫的风格设计,故又称之为“东洋的伦敦”,这座优秀近代建筑已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亚细亚大楼
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成于1906年,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其高8层,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占地1739平方米。大楼外观具有折中主义风格。立面为横三段、竖三段式。底段与上段均为巴洛克式造型,中段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大楼气派雄伟,简洁中不乏堂皇之气。可谓简繁相怡,华贵典雅。
东洋伦敦
中山东一路2号,“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现为东风饭店所在地。
东风饭店
“东洋伦敦”是现东风饭店的别称,建于1910年,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貌既效法美国古典主义,又参照日本帝国大厦,故而得此别称。其始建于中山一路2号时,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上海总会。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大楼中所使用别致的三角形的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
有利大楼
中山东一路4号,现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原名联合大楼,为美国有利银行所有,故称有利银行大楼。大楼于1916年建成,楼高7层整体仿效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艺术富有旋转变化的图案,大门有爱奥尼克立柱装饰,高大的落地专窗既有利于采光,又增添楼宇气势。整幢建筑是以门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故而给人以平和的感受。
日清大楼
将日本近代西洋建筑与古典建筑风格相揉和的日清大楼,被人们称为“日犹式”。该楼是由日本清汽船株式会社与犹太人合资建造。它建于1925年,位于中山东一路5号,楼高6层,占地1280平方米,底三层装饰比较简明,上三层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饰,凹凸感强。整个建筑立面均用花岗石贴砌,与外滩的其他建筑交相辉映。日清大楼现由华夏银行和锦都实业总公司使用。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6号,1897年,中国人自筹资金开设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现今则是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地。该楼是一幢假四层的哥特式建筑。大楼第四层有五个尖顶层面,原先还有十字架。第三、四层有小尖塔。大楼第四层是尖券形的窗户,一、二层是典型哥特风格的花窗棂窗户。这幢即将走过一个世纪的欧式建筑的意义远不止停留在具历史性与艺术性。可以说,就是它在中国金融史上划上了开篇性的一页。
大北电报公司大楼
现属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原为中国通商银行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盘谷银行上海分行,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公司所用。
招商局大楼
作为中国自己经营的第一家新式轮船企业——招商局就是在此期间创办的。招商局建于1901年,该楼宇为坐西向东的三层砖木结构。底层正门框向外伸出,正门两侧有高敞的拱形落地窗,二、三层立面用古典柱式装饰。大楼局部外墙用花岗石贴面。招商局大楼可视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滩建筑的典型。无论就具历史性或是艺术性而言,都值得我们前去观瞻一番。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原汇丰银行大楼,坐落在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2号,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1921-1923年建造,耗资800万两白银,当时被称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讲究的建筑”。解放后,这里曾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
大楼尺度壮观,气势恢弘,于浑厚中融汇着精雕细琢:顶部是仿古罗马万神庙建成的穹顶,中部是豪华富丽的科林斯式双柱柱廊,门口铜狮虽为复制品,依然威风凛凛,可以想象当年雄姿。
进入大门后是八角形的门厅:穹顶距离地面约20米,饰有精美的玻璃镶嵌画,取自古希腊神话,构图巧妙,栩栩如生;底层门厅和大厅采用装修精湛的爱奥尼柱,这8根8米高的柱子,都由整根大理石雕成,十分罕见。庄重高远的穹顶,与纤细秀美的大理石柱,正如同天与地的呼应。而在穹顶壁画上,还有8幅由几十万块仅几平方厘米的彩色马赛克镶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汇丰银行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个分行所在城市的建筑风貌。除这些技艺精良的装饰以外,室内的吊灯、楼梯等等,也是不可错过的细节
上海海关大楼
汇丰银行的“姐妹楼”,建于1927年,雄伟挺拔,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齐肩并列,相得益彰。上海海关大楼结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优点,大楼门楣由四眼巨大的罗马花岗石圆柱支撑,以高耸的钟楼为轴线,气势非凡,建筑造型属新古典派希腊式,上段的钟楼的、则为哥特式,有十层楼高,是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的大钟制造,在美国造好后运到上海组装。据说花了白银2千多两,是亚洲第一大钟,也是世界著名大钟之一。海关大楼巍然屹立在浦江之滨,它那铿锵、激昂的钟声象征着庄严,象征着使命。
交通银行大楼
中山东一路14号,建于1940年,占地19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88平方米。属近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强调垂直的线条,外立面简洁明朗。底层外墙用黑色大理石贴面,庄严华贵。进门两侧有紫铜栏杆装饰的人造环形大理石扶梯,上到二楼大厅,满目红色,富丽堂皇。厅内36根圆形柱子的的下半部分以及大厅四周墙壁均由红色瓷砖铺贴、装饰,地坪也是红色地砖铺成。大楼外观的凝重与内部的热烈使其别具特色,在古典建筑丛中更显现代气息。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
是一座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建筑,至今已历了八十多个春秋。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航天局、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都先后在此办公。该建筑结构坚实,装饰精致,以正门为中轴线形成对称结构底层大门有双立柱四根,两旁有洞形窗户。二至三层东立面有爱奥尼克柱子,窗户两边也有古典立柱装饰。外墙用白色釉面砖和花岗石相拼,色调和谐,底楼外墙用苏州花岗石轩石勒脚。楼内扶梯用大理石建成,二楼壁上有人物浮雕,巨大的精美彩色玻璃顶栅和回廊,至今还保存完好。
台湾银行大楼
现今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之所在。该楼兴建于1924年,占地904平方米。整体上属于日本近代西洋建筑风格。东立面配于四根欧洲古典主义式的柱子。从而使其富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这不禁让人想起具有“东洋伦敦”之称的东风饭店。这些楼与楼之间内在或外在的联系,使得外滩的建筑尤显和谐统一,建立一种整体的美感。
麦加利银行大楼
上海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是丽如银行,就开在如今被人们称作麦加利银行大楼之内。大楼共五层,底层外墙用花岗石铺贴,内部地坪则是黑白对比的大理石。大门则是楼的主线,南北两边建筑造型对称。二至四层外立面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第五层横面中段有6根方型柱子。刻以花瓣造型。为使建筑具有高度感,现顶楼加了三角形屋顶,更让人们感受到麦加利银行大楼的玲珑与别致。其被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时装、珠宝、名表、美食、娱乐、艺术中心。
友邦大厦
这里曾是外国在上海开设最大的新闻出版机构——《字林西报》馆。友邦保险公司于1998年正式整修入驻,故改名为“友邦大厦”。大楼的立面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以粗糙的大石块为贴面;第二层用水泥粉刷;第三层两侧为穹形券窗,加配以造型优雅的塔顶,尽显了建筑的变化及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匀称、和谐。
和平饭店南楼
漫步外滩,有一幢白清水砖墙,红砖腰线的建筑特别引人注目,这座美国风格的六层楼房就是和平饭店南楼,它位于中山东一路19号,原名中央饭店。这座建于1906年的饭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1909年“万国禁烟会”就在这里举行,1996年又召开了联合禁毒署举办的“上海国际兴奋剂会议”,并为“万国禁烟会”立会址标志。1911年中国同盟本部也在该饭店召开了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欢迎大会。这一系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史实为和平饭店南楼增添了更多辉煌。
和平饭店北楼
和平饭店南北两楼错落而置,与南楼相比,北楼顿觉气魄豪华。高77平方米的大楼,由于内外装饰讲究而被誉为“远东第一楼”。大楼具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外形简洁明朗强调垂直感,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屋顶,紫铜的屋面,无部不渗透出古朴典雅之气。饭店内部设有英、美、印、德、法、美、日、西、中等九国套房。餐厅、大堂装饰富丽堂皇。还有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在此演奏世界各地名曲,使人仿佛置于一个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相交融的殿堂。
中国银行大楼
外滩的建筑素以欧洲风格见长,而中国银行大楼是为数不多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大楼分为主楼和次楼。外墙为金山石,屋顶为平缓的四方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楼檐上用斗拱装饰。东立面从高到低有变形的钱币形镂空窗框。大门上方原有孔子周游列国石雕讲述了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故事。营业大厅的天花板上原来还雕有“八仙过海”的图案。到处洋溢着古色古香的氛围。这些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让后人得以继承和发扬。
怡泰邮船大楼
中山东一路北京东路口,有一座看似平常但又富有趣味的建筑,它就是怡泰邮船大楼即“格林邮船大楼”。该楼高7层,另有2层地下室。坚固厚实的花岗石拱券大门旁是古典式柱子。二至五层附有外展的阳台,七层顶楼还建有塔楼,雅致美观,整个大楼外立面简洁明朗,也是一座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
正金大楼
建成于1924年,独具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与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同样有着花岗石的外墙,明晰的主线,对称的造型,但少了许多繁琐的装饰,使其更显流畅。大楼底层用大型石块贴砌。整幢建筑给人以稳重感。二至五层有两根爱奥尼克式柱子支撑,显示出古典风采。内部大厅中长圆形玻璃天顶,造型典雅,工艺精美,是外滩的典型建筑。
怡和洋行大楼
自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国外商家纷纷开设洋行,怡和洋行就是最早的几家之一。此后英商在这里开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大楼一、二层为一段,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用罗马半圆拱券石拱造型,正门上方有羊头浮雕装饰,显得庄重坚实,第三至五层又一段,有罗马科林斯柱式支撑,气魄雄伟,显示出浓郁的西欧古典色彩,第三层有石栏杆阳台,整段窗框上方有石雕镶嵌,第五层上方原有的平台,穹顶被拆除,已加高至七层。
东方大楼
即市公安局交通处大楼原是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上海分行的办公场所。设计师用豪华浮夸的手笔,在教堂和宫殿中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结为一体,并用短檐、波浪形墙面、重叠柱及壁画,使建筑物产生神秘的宗教气氛。大楼强调立面装饰和处理,尤为注重建筑自身的比例。其上面是贯通的爱奥尼克巨柱,两侧厚实的墙面横向划分为三段,顶部出檐较深,并有精致的雕刻。底层门窗形成三个高大的楼门,居中是线状的浮雕。另外,大楼在小构体上也精雕细凿,力求完美可谓是巴洛克式的经典之作。
英国领事馆
建于1873年,楼高二层,近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楼宇台基较高,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倒是圆拱形。外立面整齐见变化。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层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现外墙已采用水泥粉刷,大楼东面楼前有大草坪,环境更现优美。解放后,中国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层设在这里,该社迁出后,由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机构设在这里。
除了上述地处外滩的大厦外,外白渡桥、上海大厦、俄罗斯总领事馆以及气象信号台与外滩的这些建筑浑然一体,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万国建筑博览”的画卷。
外白渡桥
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1907年建成,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跨度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车流量很高。因它处于旧时的外摆渡处,人们过桥不付费,故称外白渡桥。
上海大厦
由主楼和副楼组成的上海大厦位于外白渡桥的北侧。这是一幢早期现代派风格的八字式公寓结构。外部处理与内部装修简洁明朗,外观气势宏伟。主楼原名“百尧江大厦”。副楼又名“浦江饭店”。现为三星级宾馆,饭店设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国特色高级套房,曾接待许多国家元首及中外游客。
俄罗斯总领事馆
位于外白渡桥北侧,苏州河与黄浦江会合处。该楼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4平方米,楼有四层,带阁楼。底层一半置于地下,地面上露出2米高。大门两旁有古典式双立柱,第二层、第三层有圆拱式和平拱式窗框,窗户之间有壁柱。屋顶为双折四坡式,屋面有弧线尖顶窗户,西侧楼顶有二层楼高的瞭望塔一座,绿色铁皮穹顶,沿江有堤岸,东侧建有六角凉厅,可观赏黄浦江、苏州河会合处的景色。
气象信号台
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列入全国重点保护的建筑物。1884年,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徐家汇天文台,在“洋泾浜”外滩(今延安东路外滩)设立气象信号台,信号台是直 竖地上的一根长木杆,根据天文台传来的气象信息。1907年,重建圆柱形的气象信号,台统高50米,塔高36.8米,被人们称为“阿脱奴婆”式建筑。为保护这个建筑物,1993年外滩改造工程中,将它向东整体移位20米。2100433B
上海狄派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市陆家浜路18号),毗邻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及世博会场馆,交通便利,沟通方便。公司成立以来,以国际大都市上海为中心,辐射中国其他城市,已经完成众多设计项目和动工众多施工项目,诸如:江苏南通台商城、栖霞街商业圈、航天大楼、华谊现代办公小区、嘉定创意园区、新时代潮流影城、卡内基音乐餐厅、威海度假树样板房、诸多别墅会所等等不胜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