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设有5个研究所,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系统(IGS)连续运行跟踪站、武汉大学海洋研究院、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
研究所(5个):测量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测绘研究所、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空间定位与导航研究所。
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 。
2012-2016年,学院共获批的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6项,获批经费61万元。在省基金的资助下,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3人次,争取到国家级自科基金项目3项,获批经费235万元。
2017年度,学院科研项目到账经费为6394.63万元 。
高科技专项 |
自然基金项目 |
部委项目 |
省市项目 |
横向项目 |
合计 |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项目数 |
到帐 经费 |
6 |
726 |
37 |
1587 |
9 |
259 |
12 |
410 |
123 |
3412 |
178 |
6394 |
学院45周年庆时,为总结建院四十五年的办学经验和渲染院庆庆典隆重喜庆气氛,院庆领导小组决定在庆典大会主席台两侧悬挂一副贺联,对联由张儒杰老教授主笔,王昆杰教授,李凤鸣教授,李建成院长,党委书记李物让研究员等提出修改意见,几易其稿而成:
桃李芝兰四海五湖来敬业乐群经天纬地结硕果
美名声誉五方六合传戮力同心求是创新展宏图
对联定稿之后,院长李建成,书记李物让认为可将“敬业乐(yào)群,求是创新”作为“院训”,已在党政联席会议获得赞同,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
释义:
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见《辞海》。谓专心学业,乐于与同学相切磋。《新华词典》称<敬业>是对所从事的专业和工作都全心全意的一种精神。
求是:《新华词典》解释“实事求是”为从实际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联中以求是’来代替‘实事求是’的意义 。
1956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天文大地测量系和工程测量系。
1958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划归国家测绘局管理,并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
1978年,武汉测绘学院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10月,武汉测绘学院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1993年,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大地测量系与工程测量系合并,组建为地学测量工程学。
2000年8月,国家教育部把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原湖北医科大学与原武汉大学合并重组,成立了新的武汉大学。在新武汉大学建制下,以原地学测量工程学院为基础,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1年9月,更名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
工学部是武大的一个校区 武大分文理学部(原老武大)信息学部(原武测)工学部(原武水)医学部(原湖医)国软校区 工学部里有电气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网络学院的办公大...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位于武汉大学工学部,在工学部主教(俗称变形金刚楼)的旁边。如果从校内走:可以在武大正门(珞珈山站)进去约50米的马路右手边坐到工学部的车(还有一趟到文理学部的车,不要坐错),让司机...
一个军校一个综合大学,没法比,看你想不想当军人报效祖国了。武大就不用说了,每年考研热度都是全国前五,可见它的受欢迎程度。海军工程大学也可以,分数基本上比一本高20分左右吧。论在武汉的口碑,武汉的任何大...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3个本科专业。
系别:测绘工程系、导航工程系、地球物理系。
本科专业:测绘工程、导航工程、地球物理学 。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杰青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3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49人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专职):宁津生、刘经南、李建成。
国家教学名师:李征航 。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球物理学两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均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固体地球物理学。
专业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测绘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1个):测绘科学与技术 。
据2018年4月官网资料显示,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导航工程专业是2012年国家新批准招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学院近年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已建成5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大地测量学、GPS原理及其应用、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测绘学概论 。
党委书记:孙萍
院长:姚宜斌
党委副书记:张朝龙、王中全、汪志明
副院长:许才军、闫利、邹进贵、史振华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学基础2004、2005年试卷
武汉大学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 科目代号: 891 ―――――――――――――――――――――――――――――――――― 注意:所有的答题内容必须答在答题纸上,凡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4分,共 40分) 1、大地水准面 2 、高斯投影正算 3 、大地高 4 、垂线偏差 5、大地主题反算 6 、参考椭球定位 7 、找准目标的相位差 8、波道曲率改正 9 、静力法重力测量 10 、恒星时 二.填空(每小题 3分,共 45分) 1、我国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采用 球参数。 2、已知 P点的大地坐标为 B=30°22′,L=114°20′,则P点位于 6度投影带 的 号带。 3、当大地纬度 B= 时,子午曲率半径 M等于平均曲率半径。 4、水平角观测时,必须用盘
武汉大学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 绪论 地籍 ;是指由国家监管的, 以土地权属为核心, 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 位 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含义 ;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土地权属是地籍核心, 以土地为基础建立, 地籍必须描述地块 内附着物得状况,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功能 ;1 地理性功能(是实现地籍多用途的基础) 2 经济功能 3 产权保护功能 4 土地利用管 理功能 5决策功能 6 管理功能 类别 (判断);按用途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按特点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 ;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小题);地籍控制测量——界线测量——地籍图测绘——面积测算——动态监测—— 土地整理, 开发和规划的要求 (即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数量、 质量和利用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源于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武汉测量制图学院1958年易名为武汉测绘学院,1978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首批具有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一所以测绘学科为主干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也是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8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与武汉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在新的武汉大学建制下,组建了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半个世纪以来,在夏坚白、陈永龄、叶雪安等老一辈测绘专家、学者的艰苦创业和精心耕耘下,学院建成了以测绘学科为核心的全国测绘高等教育基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成为中国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祥地和高级测绘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先后为我国测绘教学、科研和生产行业培养了2万多名测绘高级人才,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测绘科技与教学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测绘学院,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和测绘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测绘学子遍布寰宇、蜚声海外,享有“测绘教育之都”的美誉。
测绘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前期发展阶段
1999年以前,学院在每个教研室设置了实验室,各实验室独立运行,以满足传统测绘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合并调整阶段
1999年9月学院将各实验室合并,并购置了大量数字化测绘仪器,组建了中心实验室,下设卫星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重力测量、数字测图等实验室,有效整合了资源、提高了运行效率。
2000年11月,中心实验室被评为校级实验平台,并更名为测绘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从实验教学、建设资金、仪器设备购置、体制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建设,满足了数字化测绘人才培养的要求。
(3)发展壮大阶段
随着GPS、RS、GIS等3S技术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测绘逐渐过渡到信息化测绘阶段。2001年开始,学校和学院不断加大投入,中心得以迅速发展。
中心确定了“紧跟学科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夯实实践能力,强化工程技能,培育团队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重点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队伍、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建立了分阶段培养、多层次提升、全方位实训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了信息化测绘的本科实验教学新模式,对国内近90所高等院校同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心由此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这一阶段,中心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主要包括:
2001年“地面测量工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习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突出了现代科技在地面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测量实习内外业作业一体化和数据处理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彻底改变了依靠手、笔、纸的传统地面测量实习作业模式。
2002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审,中心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
2005年“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理论与实践” 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 中心教师李征航教授评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007年 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首个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测绘实验教学的发展,在我国测绘类实验教学中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2008年经湖北省教育厅评审,中心被评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及系列精品课程建设”成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心现下设数字测图、空间定位与导航、测绘数据处理、地球物理四个基础实验室,工程测量、卫星应用、图像工程三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测绘仪器检测室、数据处理中心、信息化测绘创新实验室、测绘仪器陈列馆。
中心主要承担测绘工程、地球物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同时还承担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等本科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实验课。平均每年开课学生人数2000余人,开出实验实践课21门,实验项目302个,年实验人时数34.5573万。
中心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69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欧亚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1名、湖北省师德标兵2名。中心专职队伍28人,其中正高6人,副高11人,中级7人;博士13人,硕士4人。
中心自主开发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32种,获得国家专利14项。依托“211”、“985”学科建设平台和社会捐赠,配置了全国同类院校种类最齐全、层次最丰富、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实验教学设备,包括全站仪、GPS 接收机、数字水准仪、三维激光扫描仪、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量机器人、便携式绝对重力仪和高性能的并行计算服务器等,仪器设备1594台套,设备资产总值4078万元,设备完好率99%。
实验中心室内实验室面积2000多平方米,校内实验场地5000 多亩。建立了长江三峡、葛洲坝、清江隔河岩等教学实习基地,在湖北省测绘局、四川省测绘局、黑龙江省测绘局、云南省地震局等测绘及相关单位建立了工程实践基地,与武汉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拓普康商贸公司、AutoDesk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合研究基地,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实践教学网络。
中心获得各类教学研究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7项;发表教学论文51篇;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49部,其中实验教材14部;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0部;自编实验实习指导书16部;制作多媒体课件31套;科研项目535项,科研经费6900万元,科研获奖4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136篇。
中心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湖北省精品课程3门,其数量在全国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名列榜首。这7门课程不仅是专业主干课程,而且均含有实验实习内容,在全国高校测绘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具有示范效应。
大学生校级科研立项100余项,获批大学生国家创新实验项目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8篇,先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60人次,有6项大学生科研成果获得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在2006年“南方测绘挑战杯” 全国在校本科生首届测绘科技创新论文大赛中,3名学生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篇。
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用的办法,先后有5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中心教师承担的各类科研和工程项目。已从众多的科研项目中提炼出52个实验项目作为相关实验课程的创新型实验供学生选做。
武汉大学参与研制我国首颗民用测绘卫星 2100433B
姓名 |
职务 |
---|---|
李德识 |
党委书记 |
龚威 |
院长 |
陈阳 |
党委副书记 |
蔡红涛、万显荣、江昊、陈洪波 |
副院长 |
类别 |
职务 |
姓名 |
---|---|---|
教授委员会 Professor's Committee |
主席 |
袁志刚 |
副主席 |
马泳、倪彬彬、万显荣 |
|
秘书长 |
万显荣 |
|
成员 |
陈泽宗、何思远、李松、王慧、徐新、许贤泽、杨文、张绍东、郑国兴、周浩、邹炼 |
|
秘书处 |
学科建设与发展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
|
学位评定委员会 Academic Committee |
主席 |
龚威 |
副主席 |
万显荣 |
|
成员 |
李德识、易帆、陈泽宗、袁志刚、王慧、何思远、马泳、许贤泽、李松、易本顺、何平安、倪彬彬、郑国兴 |
|
秘书处 |
教学管理办公室 |
|
教学指导委员会 Advisor Committee for Undergraduates |
主席 |
江昊 |
副主席 |
贺赛先、邹炼 |
|
成员 |
徐新、许贤泽、陈阳、何平安、王泉德、隋竹翠、杨剑锋、陈罡、周辉、周立青、张海剑、黄开明、赵晨 |
|
秘书处 |
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
|
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 Advisor Committee for Graduates |
主席 |
万显荣 |
副主席 |
周晨 |
|
成员 |
陈阳、文必洋、陈泽宗、李松、张云华、周浩、何楚、郑国兴、谷升阳、李仲阳、马佳义、黄狮勇 |
|
秘书处 |
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 |
|
人才队伍建设委员会 Faculty Development Committee |
主席 |
李德识、龚威 |
副主席 |
郑国兴 |
|
成员 |
陈罡、倪彬彬、贺晓帆、柯亨玉、杨文、周浩、李仲阳 |
|
秘书处 |
党政办公室 |
|
国际合作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Committee |
主席 |
李德识 |
副主席 |
倪彬彬 |
|
成员 |
黄狮勇、马佳义、龚韵、张海剑、赵晨、余磊、田昕 |
|
秘书处 |
学科建设与发展办公室、教学办公室 |
|
产学研合作委员会 Industry Development Committee |
主席 |
蔡红涛 |
副主席 |
杨剑锋 |
|
成员 |
陈阳、何平安、华光、杨国斌、江昊、陈洪波 |
|
秘书处 |
学科建设与发展办公室、党政办公室 |
院领导 |
|||
---|---|---|---|
李德识 |
党委书记、党委委员 |
027-68752529 |
|
龚威 |
院长 |
027-68752817 |
|
尹三炎 |
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
027-68778460 |
|
陈 阳 |
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 |
027-68756276 |
|
蔡洪涛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027-68752827 |
|
万显荣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
江 昊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
陈洪波 |
副院长、党委委员 |
027-68755343 |
行政机构 |
|||
---|---|---|---|
空间物理系 |
袁志刚(主任) |
||
周 晨(副主任) |
|||
熊 超(副主任) |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江 昊(主任) |
||
周 浩(副主任) |
027-68756682 |
||
杨剑锋(副主任) |
027-68752208 |
||
张海剑(副主任) |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郑国兴(主任) |
027-68775997-102 |
|
李仲阳(副主任) |
027-68778696-803 |
||
赵 晨(副主任) |
|||
教学与实验中心 |
邹 炼(主任) |
027-68778160 |
|
周立青(常务副主任) |
027-68774232 |
||
谢银波(副主任) |
027-68778474 |
||
张 兰(副主任) |
027-68778474 |
||
党政办公室 |
邢 颖(主任) |
027-68756275 |
|
王 存(副主任) |
027-68756275 |
||
陈 梁(副主任) |
|||
教学管理办公室 |
隋竹翠(主任) |
027-68778482 |
|
邓忠晖(副主任) |
027-68778464 |
||
吴 霞(副主任) |
027-68778482 |
||
学科建设与发展办公室 |
李 荣(主任) |
027-68778049 |
|
张慧婵(副主任) |
027-68778530 |
||
李 琳(副主任) |
027-68778049 |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杨 志(主任) |
027-68778460 |
|
史诗阳(团委书记) |
027-68756271 |
||
徐闯(副主任) |
027-68778416 |
||
李丹琳(副主任) |
027-68756271 |
工会机构 |
|||
---|---|---|---|
工会委员会 |
姓 名 |
职 务 |
|
尹三炎 |
主席 |
||
李锦江、肖进胜 |
副主席 |
||
周晓明、饶云华、耿学贤、高俊玲、杨光义 |
文体委员 |
||
王 存 |
组织委员 |
||
李 莉 |
福利及女工委员 |
||
工会小组长 |
姓 名 |
工会小组 |
|
周晓明(兼) |
空间物理系 |
||
徐 俊 |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
||
饶云华(兼)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
高俊玲(兼)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
耿学贤 |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
||
梁偲偲 |
教学与实验中心 |
||
陈 梁 |
学院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