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封面
武汉二轻工业 1840-1985
凡例
序言
图片
1958年,毛泽东视察武汉手工业产品——竹制点头喷粉器
武汉铜器
乾泰裕家具
武汉木刻船
邹紫光阁毛笔
蒋在谱剪纸
曹正兴莱刀
大桥牌三轮童车
大桥牌手用钢锯条
高洪太牌大抄锣
双五牌线缝男皮鞋
大桥牌尼龙牙刷
红山花牌台扇
三六牌热水器
歌笛牌组合家具
黄鹤牌粘胶女皮靴
超前牌餐具清洗消毒机
美佳牌上袖机
双箭牌春秋椅
必备牌高压绝缘棒
武汉蓬垫厂沙发样品间
武汉塑料机械厂
PU革生声流水线 武汉塑料一厂
引进尼龙拉链成型机
引进螺纹止泄带生产设备
武汉洗衣机厂 双桶洗衣机生产流水线
引进板式家具热压机台
中国旅游品工艺品 武汉贸易中心
武汉工艺美术服务部
武汉电子轨道衡
二轻教育中心
二轻体育活动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沿革
[手工业匠铺和作坊]
民国时期合作运动及生产合作社
“工合”运动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批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高潮
[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过渡和整改]
升级过渡
街、社办工业
所有制的整改
二轻工业的形成
[二轻企业的下放和变动]
[行业归口和调整]
第一批附属合作工厂
二级机构调整
[1985年概况]
生产
[产值]
[品种]
[主要产品产量]
[资金和利润]
[基建设备]
引进技术装备
[横向经济联系]
科技
[群众科技活动]
推广应用项目
[科研]
科研机构
重大科技成果
[传统名牌产品与获奖产品]
供销
[原材料供应]
[产品销售]
市工艺美术服务部
中国旅游品工艺品武汉贸易中心
[出口贸易]
[废金属回收和科用]
职工
[匠铺和作坊中的工人]
工资收入
劳动时间
学徒生活
[集体企业的工资]
分配制度改革
[职工队伍]
建立退休金统筹制度
[职工教育]
干部训练
管理
[手工业团体]
行帮
同业公会
劳动者协会
[集体工业领导机构]
市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
政府管理机构
[集体企业管理制度]
民主办社
企业整顿
“一包四改”
[小型全民企业租赁经营]
五金制品工业
[概况]
[铜器业]
[刀剪业]
曹正兴菜刀
[铸锅]
工艺与技术
武汉锅厂
[民用锁]
[拉链]
[细小五金]
登峰牌钢丝发夹
大桥按扣厂
[日用铝制品业]
品种
武汉铝制品厂
[匠作工具]
席祥兴木匠工具
[砂布砂纸]
[扳钳工具]
棘轮扳手
[切削工具]
锉刀业
大桥牌钢锯条
[计量器具]
品种
武汉衡器厂
[建筑五金制品业]
钉丝
门窗附件
水暖零件
家用电器和灯具工业
[概况]
[家用电器制造业]
[电风扇]
台扇
红山花牌电扇
吊扇
排风扇
[家用洗衣机]
荷花牌洗衣机
[单相空调器]
[电热器具]
[制冷器具]
电冰箱
冷柜
[灯具制造业]
品种
武汉灯具厂
巨轮牌桅灯
塑料制品工业
[概况]
设备和生产力
几项工程简记
[薄膜]
塑料三厂
[板、管、棒]
[鞋类]
[人造革]
塑料一厂
[丝绳]
[容器]
[配件]
塑料五厂
[日用制品]
[农具]
[原材料生产]
[模具与机械]
武汉塑料机械厂
皮革及其制品工业
[概况]
[制革业]
厂房和设备
制革工艺
产量和品种
武汉制革厂
猪皮制革
援外建革厂
[皮鞋业]
制鞋工艺
花色品种
优质皮鞋
双五牌小方头皮鞋
第一皮鞋厂
[皮件业]
衣箱
[裘皮业]
[配套产品]
服装鞋帽工业
[概况]
[服装业]
裁缝工艺
工具设备
经营方式
[便装]
白海记旗袍
[制服]
[西服]
红旗呢绒服装厂
[衬衫]
武汉服装厂
[童装]
武汉童装厂
[羽绒服装]
[布鞋业]
鞋型和品种
用料和工艺
武汉布鞋厂
江虹牌女坡跟布鞋
[制帽业]
[絮花业]
竹木制品及家具工业
[概况]
[竹篾业]
筷子
竹床
[圆木业]
恒大朱漆盆桶
[车木业]
[藤器业]
[棕床业]
黄云记棕床
[木器家具业]
式样和品种
工具与涂饰
人民家具厂
乾泰裕家具
[金属家具业]
武汉铁木家具厂
[沙发业]
文体日用杂品工业
[概况]
[毛笔和制墨业]
邹紫光阁毛笔
胡开文香墨
[算盘业]
朱锡记算盘
[文教用品]
[体育用品]
[制伞业]
苏恒泰纸伞
[牙刷业]
大桥牌牙刷
[制刷业]
汉江牌油漆刷
[汉鬃]
[玻璃制镜业]
荣宝昌相架
[其它]
工艺美术工业
[概况]
[汉绣]
武汉市戏剧用品厂
[金银饰品业]
[玉雕和牙雕]
玉石雕刻
象牙微刻
印章刻字业
[木雕]
树根家具
武汉木刻船
[商品国画与汉裱]
商品国画
汉裱
汉口荣宝斋
[民间工艺]
剪纸业
蒋在谱剪纸
吴江邮票贴画
面人汤
章水泉竹器
灯彩
人造花卉
焰火
工艺陶瓷
[织绣工艺]
花边
机绣
抽纱
[地毯]
[玩具制造业]
大桥牌童车
[民族乐器制造业]
皮鼓
胡琴
高洪太响锣
[美术广告业]
附录
历年武汉市二轻(手)工业企业基本概况汇总表
1954年武汉市个体手工业户数、人数
1985年市二轻工业局所属工业企业一览表
历年武汉市手工业局、二轻工业局主要领导名录
武汉市二轻工业系统重大灾害记事
武汉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
武汉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作条例(草案)
关于手工业产品销售问题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
关于手工业企业整改中工资分配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手工业合作企业学徒学习期限和生活补贴问题的暂行规定(试行草案)
手工业合作企业采用工资支付形式的原则意见(试行草案)
武汉市二轻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退休统筹基金试行办法
武汉市低压灯泡厂租赁合同
后记
人名索引
版权页
本书记载了武汉市手工业和二轻工业发展的历史以及各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
一、武汉轻工业大学常青公寓,正式名称:常青老年公寓。地址: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武汉轻工大学学府南路68号。属于常青街道办事处。二、可乘以下公交车前往:
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2002-12-28在湖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武昌首义路176号。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
轻工业主要指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部门,包括: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如棉、毛、麻、丝的纺织及缝纫,皮革及其制品,纸浆及造纸,食品制造等工业;②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如日用金属、日用化工、日用玻璃、日用陶瓷、...
风云砥砺踏歌行——记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中国轻工业武汉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轻武设\"),一个铭刻时代风貌的名字,一个谱写风云商战的企业,它伴随着共和国一路成长,凝聚着几代人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在这瞬息万变的市场征战中,一路劈荆斩棘,风雨兼程,谱写出一曲瑰丽的时代壮歌。
郑州轻工业学院工程实践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工 程 实 践 报 告 姓 名: 韦威风 院 (系):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 号: 541001020147 指导教师: 杨存祥 孔含 冯建勤 主要实习单位: 成 绩: 时间: 2013年 9月 2 日至 2013年 9 月 14日
概述
上海二轻(手工业)系统工具五金品种众多,包括传统的匠作工具、近代机械工业兴起后使用的随机工具和以电力为动力具有不同功能的现代工具等3个大类。此外,还有少量五六十年代由机械工业部门下放的非标扳牙、丝锥和铣刀等拾遗补缺的产品。
上海传统的铁制匠作工具是从邻近州县传入的。鸦片战争前后,上海已出现专门制造匠作工具的铁铺。清咸丰七年(1857年),苏州香山人李洪全在上海老学前街(现名学院路)开设李洪兴铁铺,专门制作匠作工具。之后苏州香山人纷纷来上海开设铁铺。逐渐形成"香山帮"、"无锡帮",开设的铁铺则都在闸北、虹口和南市一带。当时上海开始有了钳子、扳手和旋凿等舶来品工具。随后又源源不断进入上海市场。20世纪初,国人为挽回利权,振兴实业,开始设厂生产这类工具。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叶澄衷开办的可炽煤铁号和祝兰舫开办的源昌煤铁号制作木工锯条;次年张万兴铁铺生产木工锤和木工刨刀;清光绪三十年,陆源盛等9家铁铺除制作锉刀外还承接进口钢锉的修理;罗兴泰、罗鸿泰2家钻石号从修理进口玻璃刀中学会生产划玻璃刀技术。但由于旧中国机器工业落后,舶来工具大量倾销,工具五金行业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到抗日战争前夕,上海仅有百余家五金铁铺和小工场,用人工锻打榔头、锉刀、木工刨刀、木工钻和台虎钳等5种产品,其中台虎钳生产厂家从业人员有200余人,年产量不到1万台。
抗日战争期间,敌伪严格控制各种金属原材料,上海的工具厂纷纷倒闭。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行业有一个短暂的复苏期,除老厂恢复生产外,还有一些新厂开业,并推出了一批新产品,有祥协记五金厂生产的钢丝钳和建华机械工具厂生产的活络扳手、管子钳等等。嗣后,由于美英等国大量倾销其产品,使工具五金行业又陷入困境。
建国后,上海工具五金的产销形势很好。1950~1955年,钳扳类工具开发9种新产品,其中过去一直依靠进口的钢锯条由上海三山机械厂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钻具、锉刀和刨刀的生产发展也较快,钻具产量从1949年的1.4万把提高到1955年的4.5万把,锉刀生产厂从1949年初的51家发展到1953年的120家,从业人员900人,年产170万支;金刚石裁划工具和丝锥、扳牙、铣刀的发展也很显著。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上海五金行业的个体手工业者14629人,组成263家合作社(组),并筹建了上海市五金生产合作社联合社(简称五金联社)。与此同时,一些生产工具产品的私营企业进行公私合营,两者分属于手工业和重工业两个局管理。当时五金联社所属企业产品很杂,除了手工工具外,还包括机器零件、冶炼和一般金属日用品。
1957年,五金联社归口上海市轻工业局,并入新建的上海市轻工机械设备工业公司,并将初步组织起来的生产合作社(组)裁并改组为72家工厂,其中生产手工工具的有40家,从业人员5100人,当年工业总产值约1100万元。1962年市手工业局恢复后,原五金联社从上海市轻工业局划归市手工业局,并相应建立上海市工具设备金属制品工业公司,下分9个小行业,除机械、工具外,还包括金属加工、五金、电讯器材、金属冶炼、铁制炊具和灯具等。1966年3月,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根据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决定将19家生产工具五金的全民所有制工厂从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划归市手工业局,并由上海市工具设备金属制品工业公司领导。从此,上海工具五金成为相对集中的行业,共有工厂54家,职工9063人,产品包括钳、扳、锉、锤、锯条和钻类木工工具等10大类100余种品种,年工业总产值14.94万元。
从1957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近10年中,上海工具五金行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工具的锻坯、金属切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本摆脱了建国初期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0年在全国同行业中首先采用一次加热模锻成型流水线,工效提高10余倍;金属切削加工开始采用组合机床。工艺技术的发展使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工具五金出口品种由1961年的七八种、出口值118万元发展到1966年的15种、出口值772万元。其间,上海工具五金行业还在技术人员和设备方面支援内地发展工具五金生产。
70年代末,作为劳动密集并需一定技术装备的工具五金,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发展前途。1979年1月,市手工业局决定将工具设备金属制品工业公司中的灯具、家用电器等不属于工具五金的行业或产品划出,另外成立相应的专业公司,保留下的基本是生产工具五金的工厂,成立上海市工具公司。1982年,上海市工具公司有企业49家,职工17883人,工业总产值22024.5万元,其中出口产值6028.2万元;主要手工工具钳、扳、锉、锤等4大类产品年产量2770万件,1978~1982年为国家创汇8082万美元,占全国工具五金产品同期出口创汇总额的19%。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工具五金行业为扩大产品门类和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动力工具(电动、气动和液动工具)。1990年底,市二轻局系统生产电动工具28种、液动工具28种、气动工具9种。在扩大产品门类的同时,上海工具公司所属企业重视依靠科技力量发展生产,提高产品质量。1981~1990年,全行业完成技术革新1405项,其中重大革新项目67项,并改进了产品的检测手段,使产品一级品率一般保持在90%以上。到1990年底,全行业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项,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30项,22种产品获上海市优质产品证书。上海华光工具厂的CZB6302电动泵获1990年日内瓦第十八届新发明与新技术国际展览会金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工具五金生产从原料到产品销售均按国家计划统包统销。随着向市场经济转换,这个行业的产品也逐步面向市场,但步伐较慢,上海工具五金行业1989年产品自销额为销售总额的28.06%,1990年为37.88%,均低于市二轻局系统当年自销额为销售总额平均66.1%的水平。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1986年12月上海市工具公司作为行政性公司撤销后于1987年7月组建专业性企业集团--上海工具公司(沪工工具集团),集团内各企业在改革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抓紧产品结构调整。到1990年底,有5家厂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4家厂被评为上海市先进企业,1988~1990年全行业开发新产品92种。
建国以来,上海工具五金行业经过多次调整改组相对集中在市二轻局系统的工具公司,部分品种和农垦、郊县工业等部门有些交叉。1990年底,上海生产工具五金的企业共有83家,年工业总产值3.61亿元。上海工具公司所属企业有39家(全民所有制企业2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8家),工业总产值218431万元,其中出口产值8511万元;实现税利3410.71万元;职工1491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23人;全公司占地面积24.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24万平方米;共有金属切削设备3657台,锻压设备749台;固定资产原值14135.6万元、是集生产、科研、外贸和教育为一体的工具五金行业的集团公司。
封面
武汉纺织工业
图片
1956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武汉国棉一厂视察。
1957年9月,毛泽东同志视察武昌裕华纱厂。
1958年9月,毛泽东同志视察武昌第一纱厂。
毛泽东同志在武汉与全国劳模,申新纱厂值车工朱玖亲切交谈。
全国劳模武汉国棉六厂细纱值车工朱早弟(中)在北京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亲切接见。
一九八七年,陈慕华同志视察武汉毛巾厂。
郝建秀同志视察武汉印染厂。
吴文英部长视察武汉毛纺厂。
中共武汉市委书记郑云飞在国棉一厂看望工人。
赵宝江市长参观武汉纺织产品展览。
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黎智在参观武汉纺织产品展览。
一九八五年,武汉,广州,重庆三市纺织工业局领导在一起探探讨经济技术协作。
原局长刘振邦(左二)、郑仲衡(左一)在参观纺织品展览。
1.手摇木架纺车。
2.手工业染色工具宝石。
3.湖北官办四局时期的粗纱机。
4.湖北官办四局时期的并条机。
5.湖北官办四局时期的细纱机。
武汉市纺织工业局办公大楼。
武汉国棉六厂鸟瞰。
武汉国棉一厂。
武汉国棉三厂气流纺车间一角。
武汉国棉一厂引进的喷气织机车间一角。
武汉国棉二厂引进的“清钢联”设备。
武汉床单总厂引进的280宽幅圆网印花机。
国棉六厂的自动络筒机。
武汉合成纤维厂的加弹丝生产线。
武汉印染厂的双面印花设备。
与台湾合资的武汉布鞋厂。
三获国家质量银质奖,五夺全国花布设计第一名的武汉印染厂“天雁瓴”牌印花布。
第三印染厂富有创意的机印蜡染布。
武汉市服装工业公司开发生产的各式服装。
武汉第一针织厂生产的金鹿牌T恤衫。
武汉纺织器材厂生产的“大桥”牌木梭获得国家质量银质奖。
武汉市毛纺织工业联合公司生产的毛线、毛昵、毛毯、羊毛衫等产品。
武汉色织布联合公司生产的色织布产品和武汉棉织装饰公司生产的床上配套产品。
武汉毛巾厂生产的国优毛巾。
武汉床单总厂生产的国优床单。
武汉毛纺织厂生产的精纺毛料、服装。
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冰川羽绒服。
武汉制线总厂生产的国优线。
武汉袜厂产品。
武汉纺织工业学校。
武汉纺织局职工培训中心自摄自编各类教学片。
武汉纺织科研所。
武汉纺织局招收合同制工人。
吴文英部长在观摩了武汉纺织职工文艺汇演以后与演出人员在一起。
国棉三厂女子龙灯队闹元霄。
第一针织厂职工俱乐部一隅。
环境幽雅的武汉纺织职工疗养院。
武汉印染厂职工阅览室。
国棉三厂幼儿园。
《武汉纺织工业》顾问
《武汉纺织工业》编辑委员会
《武汉纺织工业》编辑部
《武汉纺织工业》供稿人
前言
目录
概述
第一章历史沿革
第一节手工纺织业的形成与兴衰
一、手工织布
二、手工印染
三、巾被床单
四、线索织带
五、手工针织
六、丝毛织
七、纺织器材
八、服装鞋帽
九、结束语
第二节近代机器纺织在武汉的诞生和发展
一、清末的“四局”及毡呢厂
二、民族资本纺织工业的创建及迂回发展
三、外资纺织业的扩张
第三节抗日内迁时期的畸形发展
一、内迁概况
二、内迁后的建厂和经营情况
三、企业的畸形发展
四、同业内部的相互倾轧
五、战时未迁企业
第四节抗战胜利后的复苏与萧条
一、收回厂房设备阻难重重
二、购机迟达,影响复工
三、标购敌产,终成泡影
四、资本外流,转向垄断
五、反动势力对一纱的巧取豪夺
第五节建国初期的恢复与发展(1949-1957)
一、为生产大发展积极作好恢复工作
二、民主改革
三、民族资本纺织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手工纺织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五、棉纺织业的管理机构和行业团体
六、恢复发展时期新建工厂——国棉一厂
七、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
八、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武汉纺织工业的确立
第六节建设时期的曲折道路(1958-1965)
一、大跃进中的武汉纺织工业
二、贯彻“八字方针”,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三、国棉二厂的兴建
四、建设时期的波折与发展
第七节“文革”期间生产的起落(1966-1976)
一、各行业在“文革”期间的状况
二、东西湖棉纺织厂的兴建
三、1966-1976年武汉纺织工业全貌
第八节实行改革开放,加快前进步伐(1977-1988)
一、调整产品结构,效益逐步增长
二、基建进度和投资效果显著改善
三、转轨变型,开拓国际市场
四、贯彻调整方针,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五、改革计划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六、改革劳动工资制度,逐步完善劳动分配
七、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八、行业结构和总体水平
第二章纺织各行业
第一节棉纺织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与市场销售
三、企业经济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第二节印染工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经济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第三节 织布工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经济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第四节针织工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技术改造及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第五节棉复制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重点企业简介
第六节毛纺织业及其它行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经济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五、化纤丝织及麻纺行业
第七节纺织机械器材业
一、行业概况
二、产品及销售
三、经济效益
四、重点企业简介
第八节服装鞋帽业
一、服装业
二、鞋帽业
第九节区县纺织工业
一、区县纺织工业概况
二、洪山区纺织工业
三、武昌县纺织工业
四、汉阳县纺织工业
五、黄陂县纺织工业
六、新洲县纺织工业
七、东西湖棉纺织厂
八、汉南纺织厂
第三章企业管理
第一节计划管理
一、计划工作概述
二、计划管理工作的建立与成效
三、健全统计工作
四、推行作业计划
五、建立生产调度机制
六、定额管理工作
七、固定供应质量追踪
八、“大跃进”期间及以后的计划管理工作
九、“文革”期间的计划管理状况
十、计划管理工作的加强和发展
第二节财务管理
第三节技术管理
一、工艺及操作
二、品种及质量
三、设备维修及温湿度控制
四、安全技术管理
五、重大灾害记事
第四节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
一、原棉管理
二、化学纤维管理
三、羊毛管理
四、丝麻管理
五、产品销售管理
第五节外经工作
一、外经工作简况
二、纺织产品的出口
第六节能源管理工作
一、概述
二、建国后的发展及耗能情况
三、基础管理工作
四、节能工作
五、节能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
六、热电结合集中供热
第四章科技与教育
第一节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装备水平的提高
二、工艺技术的改进
三、原料品种的发展
第二节科技工作的开展
一、科研与技术革新
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
三、科研机构的建设
第三节纺织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职工文化技术教育
二、高等教育
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四、职工子弟中、小学
第五章职工
第一节职工状况
第二节劳动组织
第三节职工结构
第四节劳动定员定额管理
第五节劳动力的招收
一、扩大企业招工的自主权
二、改革用工制度,逐步推行劳动合同制
三、搞活固定工制度,优化劳动组合
第六节职工劳动保险
第七节职工工资
第八节外来劳动力的使用及管理
第九节职工疗养
第十节计划生育
一、组织机构与任务
二、宣传教育
三、获奖情况
四、1980年-1988年武汉纺织工业局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第六章党群工作
第一节政治思想工作
一、组织工作
二、宣传工作
三、纪律检查工作
四、统战工作
五、老干部工作
六、信访工作
第二节工会组织及活动
一、工会组织机构沿革
二、工会活动情况
三、职工代表大会
第三节团组织及活动
一、团组织的建立、发展及变更
二、团组织活动
附录一
一、人物
冯良骥
周竹轩
张浩
张金保
袁道华
王文石
祝士刚
孙哲廉
石凤翔
陈宗鼎
胡伯达
李国伟
徐荣廷
张松樵
李紫云
刘季五 刘逸行
刘梅生
二、大事记(1840-1988)
三、解放前武汉纺织工厂中的工人运动
四、1988年武汉纺织工业局属企业情况统计表
后记
版权页
公司名称: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 企业单位 (制造商)
所 在 地: 武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公司规模: 20000-30000人
注册年份: 2007
公司地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二路特一号富士康科技园
邮政编码: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