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成果登记号 |
19930277[06411] |
成果名称 |
微量钒的间接测定 |
第一完成单位 |
地矿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 |
肖志德、栾亚兰 |
主题词 |
钒;测定 |
该方法利用邻菲罗林与Fe (Ⅱ)生成稳定络合物原理,通过V(Ⅳ)的还原作用的Fe(Ⅱ)变为人们熟知的邻菲罗琳测铁方法间接测定钒,方法简便、避免了有害有机试剂的使用,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一般试样中对钒本法灵敏度较好∈=1.2X10(4),相对误差3-5%,标准偏差S=果令人满意。,该方法利用邻菲罗林与Fe (Ⅱ)生成稳定络合物原理,通过V(Ⅳ)的还原作用的Fe(Ⅱ)变为人们熟知的邻菲罗琳测铁方法间接测定钒,方法简便、避免了有害有机试剂的使用,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一般试样中对钒本法灵敏度较好∈=1.2X10(4),相对误差3-5%,标准偏差S=果令人满意。
价差一般单列计算
理论上说间接费是包括规费和企业管理费,在08清单中包企业管理费包含到综合单价中,规费在规费项目清单中作出了体现。
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间接原子吸收测定
通过过氧化氢与重铬酸钾的定量反应 ,用原子吸收测铬的方法达到测定过氧化氢的目的。试验表明 ,该法用于雨水中微量过氧化氢的测定 ,试验令人满意 ,且操作方便
ICP—AES法测定不锈钢中微量钒和钛
提出了ICP—AE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不锈钢中微量钒和钛的试验方法。使用王水分解样品,采用铁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干扰。按所提出方法测定了多个标准样品11次,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1.72%~6.82%之间。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MT/T、385-1994)(MT/T 385-1994)》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煤中钒的测定方法(GB/T 19226-2003)》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以钒渣亚熔盐法钒铬共提工艺所得到的中间产品钒酸钙为研究对象,针对钒酸钙后续产品转化问题,提出钒酸钙碳化铵化生产钒氧化物的工艺路线;研究NH4HCO3转化溶出钒的工艺条件,考察是否通入CO2、NH4HCO3的添加量、反应温度、不同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等对钒酸钙转化溶出效果的影响。
从反应中可以看出,若将钒酸钙中的钙离子完全转化为碳酸钙,需要三倍于钒酸钙物质的量的碳酸氢铵,但大量碳酸氢铵的加入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甚至跑氨,不利于工业化操作。而在反应过程中通入CO2不但可以为反应体系提供充足的碳源,使钙离子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还可以减少碳酸氢铵的用量,防止跑氨现象的产生。
在铵根离子与钒酸钙中钒的摩尔比为1、液固比分别为15和20、反应温度75℃、搅拌速率200r/min、反应时间2h条件下,研究了不通入CO2与通入CO2时钒的转化效果。
通过对比发现,通入CO2的碳化铵化反应,在同的反应时间下得到的固相钒转化率明显高于未通入CO2的碳化铵化反应的固相钒转化率,且其钒转化率达到稳定值所需的反应时间要小于未通CO2所需反应时间。这说明,在碳化铵化反应中通入CO2能有效地提高碳化铵化反应的反应速度和反应限度。
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从体系中分离NH4VO3。因此,若要提高偏钒酸铵结晶率,需要保证反应后液相中的偏钒酸铵含量在比较高的水平。可以看出,75℃条件下,碳酸氢铵浓度为0g/L时,对应的偏钒酸铵溶解度最高,为31.02g/L;那么在75℃的碳化铵化反应中,反应理论液固比应以得到偏钒酸铵浓度为31.02g/L的饱和溶液为目的(对应反应液中V2O5理论物质的量应为0.135mol/L)。即反应前固相中钒含量(以V2O5计)理论上与反应后进入液相的钒含量(以V2O5 计)相等。
为考察碳酸氢铵加入量对碳化铵化的反应的影响,加入碳酸氢铵的量应能保证碳化铵化反应完全进行。设加入的碳酸氢铵的质量为eg,为了保证钒酸钙中的钒完全转化为偏钒酸铵,理论上碳酸氢铵的物质的量应等于钒酸钙中钒的物质的量,即碳酸氢铵与钒酸钙中钒的物质的量之比(以下简称铵钒摩尔比)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