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水危机与污水回用
1.1.1 水危机
1.1.2 污水回用的意义
1.1.3 污水回用的途径
1.1.4 我国污水回用的历程
1.2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1.2.1 污水深度处理的概念
1.2.2 污水深度处理的要求
1.2.3 悬浮物的去除
1.2.4 氮和磷的去除
1.2.5 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1.2.6 溶解性无机盐类的去除
1.3 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
第2章 传统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及发展
2.1 传统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概述
2.1.1 混凝
2.1.2 沉淀、澄清、气浮
2.1.3 过滤
2.2 过滤技术的新发展
2.2.1 纤维过滤技术
2.2.2 曝气生物滤池
第3章 污水生物脱氮
3.1 污水生物脱氮原理与工艺
3.1.1 生物脱氮过程
3.1.2 三级活性污泥法
3.1.3 两级活性污泥法
3.1.4 前置反硝化脱氮
3.1.5 氧化沟工艺
3.2 污水生物脱氮新技术
3.2.1 短程硝化反硝化
3.2.2 SHARON工艺
3.2.3 厌氧氨氧化工艺
3.2.4 好氧反硝化
第4章 污水除磷技术
4.1 化学沉淀法除磷
4.2 污水生物除磷原理
4.2.1 生物除磷过程
4.2.2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4.3 污水生物除磷工艺
4.3.1 厌氧"para" label-module="para">
4.3.2 Phostrip除磷工艺
第5章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5.1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5.1.1 Bardenpho工艺
5.1.2 A2O工艺
5.1.3 UCT工艺
5.1.4 反硝化除磷
5.2 提高除磷效率的措施
5.2.1 改进的UCT工艺
5.2.2 改进型SBR
5.2.3 改进型氧化沟
5.3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工程实例
5.3.1 A2O工艺工程实例
5.3.2 昆明兰花沟污水处理厂
第6章 膜分离技术
第7章 膜生物反应器
第8章 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
第9章 污水消毒技术
第10章 污水回用技术
参考文献2100433B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是解决水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本书分单元阐述了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理论和应用。介绍了传统深度处理技术(混凝、沉淀、过滤等),脱氮和除磷工艺及新技术,膜分离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等),臭氧和TiO2光催化高级氧化技术,活性炭吸附,消毒等工艺技术原理与应用,并结合各种回用途径的要求,分析了污水再生回用技术的适用性。
本书可供环境工程、给水排水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大中专学生和研究生参考使用。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人工湿地与污水深度处理
浅谈人工湿地与污水深度处理 1. 人工湿地概述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生产原料和 水,且其重要性体 现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 补充地下水、 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 人工湿地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生态系统,
延边晨鸣污水深度处理项目通过验收
本刊讯(张雪梅报道)近日,延边晨鸣污水深度处理项目顺利通过州、市环保部门的验收,并投入使用。为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水平,2010年6月,延边晨鸣在原生化法日处理
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中应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一级B到一级A);
广泛应用于沉淀,澄清,气浮工艺后的过滤;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村镇污水处理;
原水的预处理;
地表水净化;
膜工艺前处;
循环冷却水处理;
本书收录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关于污水处理回用的论文共88篇,分节水减排与凝结水回用技术、循环水处理技术、污水场综合处理技术及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四部分。
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专业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1. 围绕华南地区今后10年内必须解决的河流湖泊等受污染水体修复、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安全等重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的高效、低耗、普适技术与成套设备;污水和底泥中难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技术;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高效低耗的脱氮脱硫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2. 重金属污染水土生物修复理论与技术;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生态效应和生物修复机理与技术;湿地生态修复与补偿等三个分支。研究涉及华南地区矿业废弃地、工厂搬迁遗留地、受污染农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与方法。同时进行人工湿地技术研究,即利用湿地资源净化污染和修复环境,对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与补偿。
3.利用中山大学在水环境与大气环境模拟及预测技术领域的传统优势,以华南地区为对象,针对典型的区域环境问题开展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模拟及预测研究,并实现学科交叉,开展大气-水环境耦合模拟研究,揭示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和环境变化的趋势,提供环境变化预测和环境灾害预警服务。探索大气、海洋、水体、土壤的环境监测、监控新手段和新方法的研究,研制新型的监测仪器仪表,研制远程控制自动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移动监测系统,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研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技术与方法研究;区域环境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评价研究。重视政策与发展规划的研究,在政策被执行前先行评价政策与规划的环境效果,并研究评价经济效果与环境效果权重的方法和技术。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农业等项目的改造与建设提供环境咨询和环境评价研究,为保护区域环境提供科学的数据和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