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新奥施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作用,是使围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次衬砌主要是起安全储备和装饰美化作用。2100433B
不是,矿山法和新奥法是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矿山法是一种传统的施工力法,是人们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以木或钢构件作为临时支撑,待隧道开挖成型后.逐步将临时支撑撤换下来,而代之以整体式厚衬砌作...
(1)少扰动,是指在进行隧道开挖时,要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次数、扰动强度、扰动范围和扰动持续时间。(2)早支护,是指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锚喷支护,使围岩的变形进入受控制状态。(3)勤量测,是指以直观、可...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 原文是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简称 NATM , 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 (L. V. RABCEW ICZ) 教...
新奥法施工工法_pdf
新奥法施工工法_pdf
新奥法施工工法内容介绍
按新奥法施工的指导思想,论述对不同等级的围岩在设计与施 工中应采取的工艺与措施 班级:0803306 学号:13 姓名:夏智超 摘要: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 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 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 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毫秒爆破和光面 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施工,并以形成复合式内外两层衬砌来修建隧道的洞 身,即以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支撑等为外层支护形式,称为初次柔性支 护,系在洞身开挖之后必须立即进行的支护工作。因为蕴藏在山体中的地应力由 于开挖成洞而产生再分配,隧道空间靠空洞效应而得以保持稳定,也就是说,承 载地应力的主要是围岩体本身,而采用初次喷锚柔性支护的
新奥地利隧洞施工法,简称新奥法(NATM),是奥地利学者L.V.拉布采维茨等人于50年代初期创建,并于1963年正式命名的,涉及隧洞设计、施工以及管理等方面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方法。掌握最佳支护(见隧洞开挖)时机,在隧洞开挖后岩体松弛前,让围岩产生一定量变形,但又不至发展到有害程度之时,就用喷混凝土等措施加以支护,使围岩形成一层环形柔性薄壁支护结构,如遇过大的围岩压力。则增加锚杆加固,使围岩与支护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承载环。新奥法虽然还没有完整严密的理论叙述,但其主要内容是:
①理论建立在岩石力学基础上,并考虑了围岩在隧洞开挖时的空间和时间效应。
②在设计上把支护与围岩作为整体看待,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并以围岩起主导作用作为选择支护型式的依据。
③在施工中尽量保持围岩原有强度 。
新奥法是1948年奥地利岩土力学家L.V.拉布采维兹提出的,1962年在萨尔茨堡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土力学会议上正式通过。1964年11月,拉布采维兹发表第一篇关于新奥法的论文,但它的理论和实践总结还停留在不系统和片断资料状态,直到1975年才提出“新奥法”的综合介绍。当时这个命名还没有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术用语。如1978年11月在由法国隧洞技术协会召开的加固隧洞会议上称为“收敛约束法”1979年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的隧洞快速掘进会议上称为“欧洲隧洞掘进法”。直至20世纪80年代,新奥法的名称在国际上才逐渐统一,并在各国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中得到迅速发展 。2100433B
新奥法即新奥地利隧道365JT施工方法的简称,原文是 New Austrian Tunnelling Method 简称 NATM,新奥法概念是奥地利学者拉布西维兹(L. V. RABCEW ICZ) 教授于 50 年代提出的,它是以隧道工程经验和岩体力学的理论为基础,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经过一些国家的许多实践和理论研究,于60年代取得专利权并正式命名。之后这个方法在西欧、北欧、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地下工程中获得极为迅速发展,已成为现代隧道工程新365JT技术标志之一。六十年代NATM 被介绍到我国,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发展。可以说在所有重点难点的地下工程中都离不开NATM。新奥法几乎成为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修筑隧道的一种基本方法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