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潘启云,苗族,贵州天柱县人,经济学博士,经济师,先后从事过经营管理、组织人事、教学科研等工作,致力于区域经济、城镇化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城镇化进程正在加速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的挑战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三节主要研究思路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内容结构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二章城镇化理论回顾与实践分析
第一节理论回顾与城镇化水平度量
一、城镇化理论回顾
二、城镇化水平的度量
第二节世界城镇化发展实践
一、世界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二、世界城镇化的展望
第三节我国城镇化发展实践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
二、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三、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章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历程和现状
第一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至改革开放前
三、改革开放以后至今
第二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人口城镇化
二、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镇建设水平
四、其他方面
第三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路径与模式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基础条件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分析
第四章工业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城镇化
第一节工业驱动型城镇化——以柳州市为例
一、工业驱动型路径模式概述
二、柳州市城镇化发展分析
三、从柳州看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业驱动型城镇化的主导路径
第二节资源驱动型城镇化——以鄂尔多斯市为例
一、资源驱动型路径模式概述
二、鄂尔多斯市城镇化发展分析
三、从鄂尔多斯看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驱动型城镇化的主导路径
第五章旅游驱动型和边贸驱动型城镇化
第一节旅游驱动型城镇化——以丽江市为例
一、旅游驱动型路径模式概述
二、丽江市城镇化发展分析
三、从丽江看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主导路径
第二节边贸驱动型城镇化——以满洲里市为例
一、边贸驱动型路径模式概述
二、满洲里市城镇化发展分析
三、从满洲里看西部欠发达地区边贸驱动型城镇化的主导路径
第六章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第一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动力不足
二、城镇化协调性较差
三、城镇化制度约束明显
第二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历史机遇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挑战
第三节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的缺陷
二、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的未来方向
三、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模式的一般模型
第七章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模式的完善
第一节产业融合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
一、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
二、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
三、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服务业发展
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二节经济增长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
一、塑造经济增长极
二、扩大内需,增加消费
三、发展地域特色经济
第三节社会发展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
一、统筹社会发展
二、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节基础建设和制度创新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
一、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二、激发制度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2100433B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与模式》通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实践典型案例的实证观察、分析和比较,对现行的城镇化路径模式加以梳理和研究,总结出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模式的一般模型,并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要素、区位特征、发展机遇等加以完善和创新,旨在为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步伐、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有益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与模式》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的铺垫,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研究的核心——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路径模式的实证观察。第三部分是研究的结论。
第一是市场化。这表现在几个层面:(1)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等同于扩大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使用范围,在一定条...
城镇加强绿色面积的建设
传统的一般都没怎么规划过,杂乱无章的建筑,狭窄的街道,城镇给排水、电线等严重影响城镇建设和发展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新的就新在改变了传统的弊端。
从贵州生态文明路径探索看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向(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公路交通运输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探讨
交通运输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其中公路交通运输承担着重要的物流、运输任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必须大力推进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良性发展,这既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公路交通运输的现状,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探究了西部地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的模式和发展对策。
绪论
上篇 演变与趋势
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演进与趋势判断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政策演变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演进的实证分析
三、未来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变动趋势
四、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讨论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及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及数据输出分析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中篇 协调与发展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分析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讨论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引言
一、 文献回顾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讨论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度分析
引言
一、 文献回顾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实证分析结果及讨论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度分析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三、实证结果分析及讨论
四、总体结论及政策建议
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分析—基于耦合模型
引言
一、文献回顾
二、数据的选取和处理及研究方法
三、实证研究及数据输出分析
四、总体结论与政策建议
下篇 理性与选择
加快推进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研究
前言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
二、城镇化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三、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四、青海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与进程分析
五、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趋势与预测
六、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控制性指标体系设计
七、重点地区城镇化指标体系设计
八、青海省新型城镇化的对策研究
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一、绪论
二、西宁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三、西宁市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四、西宁市新型城镇体系发展
五、西宁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选择
六、西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
七、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本文的研究区域为西部地区,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西部地区城镇化来推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书分为三个篇章,上篇为演变与趋势,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演进与趋势判断、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以及西部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研究。中篇为协调与发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西北民族地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耦合度以及工业化耦合度的分析。下篇为理性与选择,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青海省新型程正华指标体系研究以及西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1、产品高端化模式
坚持走高科技、高含量、高生态、高产出的高端、高效农业道路,最终形成产品高端化模式;
2、产业集群化模式
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体系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产业集约化模式;
3、管理工业化模式
坚持走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龙头企业为主、专业合作社为辅、村民参与的管理道路,最终形成管理工业化模式;
4、实施生态化模式
坚持走节约的、可持续的、绿色的、生态的环境保护道路,最终形成实施生态化的模式。
5、创意人文化模式
坚持走“文化”、“科技”、“产业”三者之间融合的创意道路,最终形成创意人文化模式。
6、生态工业模式: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建立清洁产业园
此类城镇经济条件比较好,工业企业较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由于有比较优越的地理位置,对其建立绿色产业园创造了条件。
7、生态农业模式: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生态城郊观光型和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
此类城镇位于城市远郊区,主要分布在农业生态功能区内,是城乡居民菜、瓜果、禽、肉的主要生产基地。围绕发展空间领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城郊观光型生态农业模式
地处城郊的城镇,依托城郊的风貌以及周围区域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围绕林果业、花卉、苗圃等产业,大力开发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叠加融合与双赢。
(2)林粮牧业型生态农业模式
有些城镇所处区域生态脆弱,植被覆盖低,水土流失严重,低洼地多洪涝灾害。为了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实行荒坡地植树造林,沟渠排水,把荒山变成绿地。促进农业发展。经济林、果树等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退耕还林的部分地方,可适当种植草业,种草比种树见效快,而且草的适应性强,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土,为畜牧业提供原料,经济效益见效快。
8、生态服务业模式:生态旅游与生态物流模式
(1)生态旅游模式:生态旅游业与维护生态环境相结合
此类型城镇主要分布在自然生态功能区内,具有较好的生态条件,自然风貌保持良好,还有文物古迹等旅游资源,这类城镇在产业发展战略上主要依赖其旅游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带动住宿、餐饮等项目,增加多方位需求。生态旅游可以认为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由于它注重高科技投入和以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所以给游客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观光休闲环境。
(2)生态物流模式:生态物流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此类城镇地处铁路、公路的交通枢纽地带,承载一定范围内的物流中转功能。该类城镇在产业发展上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仓储物流业较为发达。因此主要以物流业为主导的生态服务业,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物流业的前提保证。
9、生态居住模式:人口集中居住,集中建设生态居住区
生态城镇化发展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的人居环境。生态城镇化建设中,政府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坚持将村镇道路建设、供排水工程、改善村民居住和卫生条件、改变村容村貌等结合起来,水、电、路、通讯畅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群众进入城镇的整体生活质量,使村镇的人居环境面貌有巨大改变。构建合理的生态城镇体系,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完善各类公共设施配套,塑造便捷、舒适、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人居环境。
10、生态消费模式:践行“低碳消费”方式
生态消费是生态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改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旧的消费方式,构建生态型消费模式,关键是要形成政府、居民、企业三方面联动机制。首先,对于居民而言,要在意识领域树立生态消费观,摒弃“面子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一次性消费”和“便捷消费”的不良消费观念和陋习。其次,政府要加大宣传教育,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同时,针对生态城镇消费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生态消费政策,如酒店一次性用品的管理制度,汽车消费的尾气排放检查,等等。最后,企业要提供更多的生态环保型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