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基地由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康国政教授担任主任,拥有一支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老中青相结合的高素质研究队伍,包括院士3人、 973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青7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8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和洪堡学者4人。
基地以高速铁路、高速磁浮交通、重载铁路和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为研究对象,围绕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研究方向包括机车车辆设计理论与结构可靠性、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及减振降噪、列车运行安全评估、新型轨道交通技术。基地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和“机械工程”学科平台,已拥有“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和“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教育部创新团队、“现代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科技部创新团队、“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111引智基地。
近年来,该基地承担了包括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铁路总公司重大等在内的400余项重要科研项目,项目总经费约4.5亿元。在机车车辆设计理论与结构可靠性、耦合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磁悬浮列车技术等领域提出的相关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和新体系成功应用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支撑了国家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路基础、电机与拖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供配电与照明技术、电力系统概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车站行车工作等 二、主要实...
轨道交通车站分类及站内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界限的种类及确定的依据和意义
1、车站分换乘站、中间站、终点站、折返站2、限界分车辆轮廓限界、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建筑限界、受电器限界3、轨道起支承导向作用,信号起行车指挥作用,牵引供电起车辆动力作用
轨道交通建成之后,是必须要进行环评的,因为它在运行以后对一起。两边的地基,稳定性,有没有滑坡,泥石流等等危害?就有专门部门会进行检测考核。
该基地已建成国际化开放性研究平台,吸引了领域内一大批顶级学者来访交流,先后主办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接触力学与轮轨磨耗等国际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基地已与国外10多所大学和企业的相关学者建立了长期的学术联系,包括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日本东京大学、荷兰代尔夫特技术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德国舍弗勒集团等。 2100433B
轨道交通车辆的安全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城市为了缓解城市交通面积与城市建筑面积之间矛盾采取的中间解决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轨道交通也能够满足大流量人员运输由于实际使用的效果不错,在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效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出行方案.在未来轨道交通行业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现阶段轨道交通车辆常常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只有把这些影响到人身财产安全的因素全部解决,才能保证轨道交通安全被更多的地区和人民所接受.
轨道交通车辆牵引技术研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城市扩容日新月异,城市空间不断扩展,轨道交通发展也要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在现代化轨道交通使用的车辆,需要使用牵引技术才能够保证其平稳运行,在一般情况下使用牵引技术都是借助电气完成的,此技术在使用上比较普遍,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需要对电气牵引技术进行研究,使其功能不断完善,以此来提供更优质的交通服务。
新型能源系统与工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要依托于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该基地主要研究领域为风、光、地下非常规能源、氢能等新能清洁能源的开发、运输、储存及其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基地在新型能源系统与工程安全相关领域具有综合性、交叉性优势,现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岩土工程、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后续能源材料及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实验研究平台。各类实验室占地面积近5000 m2,大型设备9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价值逾7000万元。
新型能源系统与工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成员先后主持/承担了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防基础研究项目等50余项,项目总经费1.1亿元;基地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埃及开罗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真纳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保持有长期合作关系,已联合研发项目1400余万元;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太阳能建筑的安全与可靠性
研究方向2:建筑能源与环境
研究方向3:能源输运系统与工程的安全与防灾
研究方向4:新型储能系统与工程的安全与防灾 2100433B
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下,努力实践"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坚持项目-人才-基地紧密结合,在做好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对俄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区规划的同时,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对接和洽谈力度,与独联体国家有实力的研发机构结成紧密合作伙伴关系,现已探索出 "联合研制"、 "联合试验验证"、 "技术转让"、"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智力人才引进"、"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等多种切实可行的国际科技合作方式。
1、联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国际科技服务,规范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培养国际科技合作新的生力军
为了使企业能够更有效的展开国际科技合作,联盟对企业开展了项目引进、项目对接、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与专项推介会、国际科技合作座谈会以及外方专家深入企业推进独联体国家先进成果等系列国际科技合作服务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生力军。
2、引进独联体国家创新科研团队,带动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围绕《广东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以团队"捆绑"方式引进一批层次高、专业领域广、学术科研能力强,且能带动广东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
3、从以项目和技术引进为主转向多层次、平台建设,通过实施项目-人才-基地一体化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速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程
联盟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与独联体国家进行项目对接。截止目前,联盟已开展了150余个项目对接工作,已达成合作意向87项,签约27项。项目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自动化、新能源等领域。
截止目前,联盟成员单位中丽华香精(广州)有限公司、广州市天球实业有限公司、大华仁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莞贝特利有限公司、广州奇星药业有限公司、广东白云国际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开展了重点项目的国际洽谈。"新型焊接技术"、"纳米香精研发关键技术","动力电池技术"、"农作物生长促进剂技术"、"新型涂料生产工艺"等多项合作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4、注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向开展联合研究和建立研究中心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走出去"到独联体国家建立研究机构,即以企业为主体与独联体国家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做实哑铃两端
2010年4月11日,广东白云国际科学研究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技园签署"共建中白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合同、广东白云国际科学研究院与白俄罗斯国家科技园签署"共建中白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合作合同。同时,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驻广东办事处、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平台广东办事处和广州-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落户联盟。
2010年4月,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依托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组建了"广州-独联体国际技术转移中心"。2010年11月,东莞国际科技周期间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与东莞市技术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签署了"关于东莞-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共建"的协议,拉开了东莞与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的新序幕。
2010年,联盟协助广东省相关企业陆续组建了"中国-乌克兰联合研发和产业化中心"、"中国-白俄罗斯联合科研中心"、"心脑血管中药国际(独联体)研究中心"、"广药集团(医工院)-独联体(白俄罗斯)心脑血管中药国际研究中心"。目前"中国-乌克兰特种焊接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在筹建中。
5、建设"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使之成为广东地区与独联体国家合作的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2010年4月11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在广州民营科技园正式挂牌和奠基。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是广东-独联体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平台和载体,是广东-独联体科技成果孵化及高科技产业发展基地。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的建成,将有利于加快国内、国外两个科技合作网络建设,健全"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体系。采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科技投入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创新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集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管理于一体,将国际(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园打造成集独联体高端人才、高端产业和高端服务于一体的对独联体国家技术引进和产业转化的示范区,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贯彻对外科技合作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6、举办广东科技节、百名专家南粤行等大型国际科技活动
联盟作为广东跨国技术合作中心,成立一年来,举办了第一届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论坛暨高新技术项目推介会;赴东莞、珠海、从化、清远等地市开展对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业务的推介和培训,参会企业达1000多家;承办第一届白俄罗斯"广东科技节";组织广州-基辅经贸和科技洽谈会、广东省第二届百名海外专家南粤行走进白云区、走进东莞系列活动;举办2010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独联体专题讲座等。这一系列活动,为广东企业、科研院所展开对独联体国家的科技合作打开了局面,奠定了基础。
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是专业化的"广东跨国技术转移中心"。围绕广东省企业的技术引进需求,充分发挥国际技术供需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整合我省各类相关科技资源、特别是省市区各科技局的综合优势,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企业开展跨国技术转移和人才引进提供咨询、评估、洽谈、跟踪等全程服务,重点吸纳独联体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的技术、人才资源向企业汇集,促进独联体先进技术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
目前联盟共有成员单位156家,其中独联体国家的成员单位30家。参盟单位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广东省、市、区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外国专家局、园区管委会等政府部门。各联盟单位按照互惠互利原则,通过联盟的信息交流机制、会商对话机制、协调推进机制,实现中外合作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
为了进一步增强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独联体的高新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通过继续探索和完善"哑铃型"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聚集双方创新资源,对外建立协调一致的合作交流网络,在内部建立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分工体系,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在对独联体科技合作方面的互补优势,互惠互利,打造集官产学研金一体化的科技合作体系,使产业化的相关环节结合更加紧密,加强对独联体科技合作,建立国际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广东产业升级,提高广东经济竞争力。
联盟秘书处是广东-独联体国际科技合作联盟的常设机构,联盟秘书处日常工作主要有:
1.编制及发送工作《广东-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联盟工作简报》。
2.建立和维护"广东省对俄科技合作信息网"专业网站。
3.编制和印发《独联体各国科技资讯》。
4.定期举办"科技研讨会"。
5.定期举办国际科技合作知识讲座。
6.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和科技展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