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研究方向
针对现代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工程中的共性技术问题,以及特殊地质、气候、环境条件下的特殊技术难题,以在研的重大科研课题和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以科学研究带动社会服务,以社会服务促进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助推行业发展,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重点实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任务。 2100433B
交通基础设施总体分为:一般公路交通设施、高速公路交通设施,市政道路交通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停车场设施等。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为交通系统保障安全正常运营而建设的公路、轨道、隧道、高架道路、车站、通风亭、机电...
这个比较复杂,可以私信我
科委2015年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 1 ― 附件 2015年重庆市科技平台拟授牌名单 协同创新中心 序 号 平台名称 申报单位 负责人 1 重庆市制动摩擦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红宇摩擦制品有限公司 赵勇 2 重庆市精密成形集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赵祖德 3 重庆市智能感知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勘测院 王昌翰 4 重庆市特种电缆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曾令果 5 重庆市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汪波 6 重庆市服务机器人标准化检测与认证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何国田 7 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天巨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王洁 8 重庆市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机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黄智宇 9 重庆市医用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大清医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李次会 10 重庆市工厂化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凯锐农业发
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案例分析
面向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是以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以机制体制改革为保障,聚集优质资源,最终达到优化创新环境、服务支撑行业发展,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由船舶学科特色鲜明的行业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汇聚了国内外最优秀资源,积极探索机制体制改革,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构建\"校校、校企、校地\"创新平台,重点开展深海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共性前沿技术重大创新任务的协同攻关,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学科建设,成为促进船舶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合肥工业大学先进钢结构技术与产业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四大核心任务、五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若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通过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有效推进高校基础研究与钢构企业工程应用的深度融合,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围绕国家及安徽省钢结构的战略发展需求和重大科技任务,汇聚高水平人才和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钢结构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实现若干基础和前沿领域的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提升安徽省钢结构科技水平,建立安徽省钢结构产业化基地平台,支撑我国钢结构技术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由钢结构大国向钢结构强国的迈进步伐。
根据湖南省中长期发展纲要和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围绕湖南省公路建设和养护的重大科技需求,针对公路建养的关键技术,主要开展特殊岩土路基修筑技术、公路改扩建技术、公路预防性养护与材料再生技术、公路运营期健康状态监测与预警技术等方向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7人,其中有教授27名,副教授8名,专职实验室人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人,硕士学位的9人。具有省部级及其以上人才工程与学术称号的19名,有2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人被评为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3人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根据研究方向,相应下设4支技术团队。投资规模为1300万元。
湖南省公路先进建养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培育)基地近年来,完成973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主持企事业单位重大研发项目6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34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7件,研究经费年均4000万元以上。人才培养方面,依托单位有多人次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修访学,回国后均很快成长为了单位的科研骨干,并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形成显著的辐射效应,从而大大提高了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素质,锻炼了科研队伍。学术交流方面,双方于2016年6月在牵头单位共同组织召开了“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共有国内外170余人参加了会议。科学研究方面,双方针对公路养护方面的养护技术和材料研发、养护管理系统开发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确定了合作方向和研究内容。
湖南省公路先进建养技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培育)基地通过公路先进建养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先进的公路建养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交通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公路养护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公路养护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提升行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2100433B
日前,记者从日前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为有力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中的基础、先导和支撑作用,北京市专项编制《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表》,以倒排工期的方式,加快推进工程建设。18项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列入2017年建设日程。
根据建设计划,2016年开工7项,达75公里。漷小路一期为续建项目,长5.9公里,进地施工约70%。新开工5项,包括京秦高速公路、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九德路二期、孔兴路、宋梁路北延。2017年新开工11项,达35公里。包括东六环环球影城立交、京哈高速公路与九德路立交、宋梁路和广渠路快速公交、运河东大街等。
据介绍,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将加强城市副中心的对外辐射能力,完善城市副中心内部交通基础设施。
未来5年,北京还将加快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建设,推动八通线南延、7号线东延、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市域(郊)铁路等多层次轨道线网建设,副中心至周边县市乃至京东地区将形成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协调融合的轨道交通网。
未来5年,将结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优化调整东六环路、东部发展带联络线、京哈高速公路等道路功能,建设广渠路东延、通怀路、潞苑北大街等主要道路,启动亮马河北路、姚家园路东延、观音堂路,构建副中心快速路网,打造与中心城多路快速联络、对外过境交通的道路网络体系。规划一个能实现客货快速集散、等级合理并与现状、轨道走廊、绿色走廊相结合的快速及高速路的集散系统。同时,进一步优化内部道路网规划布局,以主干路为主骨架,便捷与外部通道的联系,各功能区采用“密路网、窄红线”的形态实现便捷通达;道路体现绿色交通理念,保障行人与自行车的道路空间。
据介绍,北京市已就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方案开展国际公开招标。未来城市副中心的交通体系将巩固副中心交通枢纽地位,推动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并对区域协同发展轴上的其他城市形成较强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