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现代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理论与实践》立足于中国公路沥青路面建设现状以及新的设计理念发展,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对设计参数的敏感性以及路面结构对地基的适应性,基于弹性损伤力学、疲劳损伤力学、有限元及离散元理论建立了沥青路面的高温车辙变形预警模型及疲劳损伤模型,构建了与地基适应性更强的抗车辙、抗疲劳损伤沥青路面设计体系,并编写沪宁、京港澳、阿尔及利亚等多条高速公路的新建、改扩建实体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实例。
《现代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沥青路面结构对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不同结构组合对地基的适应性分析,基于弹性损伤力学的沥青路面车辙分析及简单性能试验评价,基于离散元的路面结构疲劳性能分析,基于ABAQUS有限元的沥青路面结构疲劳损伤分析,沥青路面工程实践等。 《现代沥青路面结构分析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道路工程及铁路、土建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新建及养护)与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参考,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研究生学习参考。
黄晓明,男,1963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教学名师,交通部科技英才和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负责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江苏省“青蓝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澳大利亚道路研究局(ARRB)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理事、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委员、江苏省道路学会道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2项,如“国道205线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工程综合技术研究”获2005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老路补强中的应用研究”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综合技术研究”获200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典型结构的研究”获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方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筑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获2011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高等教育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汪双杰,男,1962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会理事,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863、973科技项目评审组专家,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等6部专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省重大工程项目设计20余项,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编交通行业标准规范5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国家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要求
一、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区与典型结构分析
二、沥青路面结构使用要求分析
第二节 沥青路面车辙的分析与评价
一、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试验方法
二、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本构模型
第三节 基于微细观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力学分析
一、沥青混合料的数字化图像技术
二、沥青混合料的细观力学模型
第四节 沥青路面疲劳性能研究
一、现象学模型
二、能耗模型
三、沥青路面疲劳损伤分析与计算
第二章 不同路面结构组合对地基的适应性分析
第一节 基本理论和ABAQUS程序
一、沉降计算理论
二、不同路面结构的沉降特性分析的计算参数
第二节 不同路面结构组合的沉降特性分析
一、均匀成层地基不均匀沉降分析
二、横断面软弱不均地基沉降分析
三、纵断面软弱不均地基沉降分析
第三节 不同路面结构组合的附加应力分析
一、简化计算模型的建立
二、位移荷载的施加
三、上夹层结构和半刚性基层结构沥青路面附加应力的对比分析
四、下夹层结构和半刚性基层结构沥青路面附加应力的对比分析
五、两种夹层结构与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附加应力对比汇总
第四节 软土地基上路面结构沉降指标与标准研究
一、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的功能性要求
二、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的结构性要求
三、不同路面结构的铺筑时间
第五节 路基拼接工后沉降特性
一、计算参数
二、路面结构施工前后路基顶面的沉降计算
第三章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分析
第一节 宁宿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现场测试
一、宁宿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测试
二、沥青路面芯样体积参数试验分析
三、宁宿徐高速公路温度场测试与分析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室内重复荷载试验研究
一、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的试验方法分析
二、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与试件制备
三、室内永久变形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的黏弹性损伤力学模型及分析
一、黏弹性和损伤力学的一般理论
二、基于ABAQUS平台的材料子程序开发
三、静态荷载下基于应变硬化理论的损伤蠕变模型
四、重复荷载作用下永久变形的力学模型及验证
第四节 稳态温度场下沥青路面车辙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一、沥青路面结构选择及温度场分析
二、标准轴载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分析
三、沥青面层不同结构层的车辙分析
四、路面车辙与沥青层厚度的关系
五、重载交通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车辙分析
第五节 沥青路面连续变温车辙分析与高温车辙预警
一、连续变温下沥青路面车辙分析
二、沥青路面车辙外部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三、考虑温度的日车辙预估模型及车辙预警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抗车辙性能评价新方法
第一节 沥青路面不同深度的围压计算
第二节 局部加载蠕变试验新方法
一、局部加载试验的提出
二、局部加载试验条件的有限元分析
三、局部加载蠕变试验条件分析
四、局部加载蠕变试验条件合理性分析与验证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研究
一、沥青混合料蠕变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
二、试验评价指标敏感性分析
三、试验评价指标有效性分析
四、抗车辙性能试验方法优选
第五章 沥青路面结构疲劳分析的离散元方法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的数字试件
一、二维数字试件的获取技术
二、沥青混合料二维数字试件级配的确定
三、沥青混合料二维数字试件的生成
四、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字试件的生成
第二节 沥青混合料微观参数的确定
一、离散单元接触本构模型简介
二、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模型的微观力学参数
三、沥青混合料微观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沥青混合料的虚拟疲劳断裂试验
一、沥青混合料二维与三维结构数值模拟的比较分析
二、沥青混合料小梁的虚拟断裂试验
三、沥青混合料的虚拟疲劳试验
四、沥青混合料虚拟疲劳试验的验证
第四节 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分析
一、集料宏观特征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二、集料细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三、空隙细观结构对疲劳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 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模型
第一节 沥青路面结构的疲劳损伤基础理论
一、疲劳损伤模型理论
二、矩形截面梁疲劳损伤解析解推导
三、疲劳损伤模型的应用
第二节 ABAQUS含损伤材料子程序二次开发
第三节 沥青路面车辆荷载疲劳损伤分析
一、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二、路面结构线性疲劳损伤分析
三、路面结构非线性疲劳损伤分析
四、车辆荷载下两种损伤模型分析结果对比分析
第四节 抗疲劳层设计参数试验研究
一、抗疲劳层沥青混合料抗压参数试验
二、抗疲劳层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预估方程
第七章 沥青路面的工程实践
第一节 新建高速公路试验路结构
一、江苏淮盐高速公路(S18线)工程
二、江苏沿江高速公路(S38线)
三、京沪高速公路(G2线)山东段长寿命沥青路面试验路
四、陕蒙高速公路(G65线)沥青路面试验路
第二节 高速公路路基拼接及路面加宽试验路结构
一、沪宁高速公路(G42线)试验路
二、合肥—南京高速公路(G42线)加宽路基拼接及路面试验路
三、京港澳高速公路(G4线)石家庄至磁县(冀豫界)段
四、京港澳高速公路(G4线)郑州至漯河段
第三节 高速公路实体工程设计
一、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西段W7合同段路面设计
二、江苏盐通高速公路(G15线)排水路面设计
三、江西昌九高速公路(G70线)技改工程
参考文献
图版2100433B
分层搭接,接缝处铺设玻纤格栅。接缝与接缝之间的距离最好在一米以上。旧沥青路面接缝必须切缝处理!
一、路面结构组成1.沥青路的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2.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一至三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
沥青路面结构施工监理细则
GD220206 XXXXXXX 工程 建筑节能 监理实施细则 编制: 审批: 广东 XXX 有限 公司 XXXXXXX 工程监 理部 20XX 年 X 月 X 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工作内容⋯⋯⋯⋯⋯⋯⋯⋯⋯⋯⋯⋯⋯⋯⋯⋯⋯ 3 三、编写依据⋯⋯⋯⋯⋯⋯⋯⋯⋯⋯⋯⋯⋯⋯⋯⋯⋯ 3 四、监理控制点⋯⋯⋯⋯⋯⋯⋯⋯⋯⋯⋯⋯⋯⋯⋯⋯ 8 五、监理的控制措施⋯⋯⋯⋯⋯⋯⋯⋯⋯⋯⋯⋯⋯⋯ 14 六、旁站监理点⋯⋯⋯⋯⋯⋯⋯⋯⋯⋯⋯⋯⋯⋯⋯⋯⋯ 15 七、监理检查记录表⋯⋯⋯⋯⋯⋯⋯⋯⋯⋯⋯⋯⋯⋯⋯ 20 八、安全监理⋯⋯⋯⋯⋯⋯⋯⋯⋯⋯⋯⋯⋯⋯⋯⋯⋯⋯ 21 一、 工程概况: (一 )工 程名 称: (二 )工 程地 点: (三 )工 程规 模: (四 )工 程造 价: (五 )建 设单 位: (六 )勘 察单 位: (七 )设 计单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各高校装备制造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国内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状况,再结合编者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分4篇17章,第1篇为现代装备制造理论与实践基础,内容包括实践基本要求、实践安全知识、现代装备制造材料与热处理、现代装备制造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共4章;第2篇为现代装备制造材料成形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熔铸成形、锻压成形、焊接成形、3D打印成形,共4章;第3篇为金属切削加工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钳工,共5章;第4篇为现代加工技术理论与实践,内容包括数控加工、自动编程加工、激光加工、特种加工,共4章。各章均编写了教学目的和要求、安全技术以及复习思考题。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专业本、专科装备制造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善于用系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篇,共包括4章,主要就现代城市《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现代城市《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任务与要求、现代城市《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与方法、现代城市物流发展的要素规划进行系统阐述。下篇为实践篇,共包括8章,以广西梧州市的实际规划为案例,分别从规划概况、物流发展现状、物流发展的需求预测分析、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物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物流发展的要素规划、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规划、物流发展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
《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是现代城市物流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用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工具书,而且是物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业务管理手册,同时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本科生教材,还可作为科研院所、相关理论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现代城市物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