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现代事业管理制度的框架
现代事业组织是一种组织形式,现代事业管理制度是一整套社会管理制度的总和,它包含事业内部、外部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其特征是政事分开、责任明确、多元投资、管理科学、强化约束。现代事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健全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这是现代事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事业制度的基础与前提。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因此,建立完善的事业法人制度将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所有权、经营权、监督管理权限的分离。
2.多样化的组织模式。由于事业单位所提供公共产品的对象的需求不同,事业单位组织的组织模式也因此有所差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公司型、社会型、社团型、研究中心等多种组织模式。
3.多元化的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独立的资产是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其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的基础。然而,我国事业单位组织往往是非营利性,其内在属性决定了其财政来源的有限性。同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它是基本依靠国家财政的拨款来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这直接影响和限制了事业单位组织的正常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国家支出的份额。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积极探寻事业单位组织投资和经营补偿的制度将有助改变传统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单一的情况。
4.科学民主的领导制度。事业单位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体制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程度。因此,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领导制度是实现组织管理科学与民主的关键。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明晰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监管权有效分离;另一方面是建立事业单位管理的负责制度,相关的领导对于事业单位组织的运作管理承担相应的责任。
5.完善的具体运作制度。在事业单位的运作与管理中,需要建立和完善其相关的具体运作制度,主要包括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监管制度等多项制度。通过对事业单位运作过程的制度化管理实现组织活动运作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确保事业单位管理目标最终贯彻落实。
转载 工艺管理制度 说 明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厂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
谁有组织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售后服务管理制度的范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制度根据《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要求而制定。 第二条 公司的组织、职责、编制,除《公司章程》及其它另有规定外,依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组 织 第三条 公司在董事会下...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薪资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公司工资管理,融洽劳资关系,激励员工士气,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配合公司经营管理和发展需要,特参照国家劳动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单位财务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单位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的方针;正确处理 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 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四条 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财 务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 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 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单位经济活 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第五条 由县会计中心统一负责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 作。 第六条 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章 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第七条 单位财务预算是指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 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
事业部管理制度
事业部及子公司管理制度 一 适用范围 1.1 使用范围 本制度明确了事业部(子公司)管理责权利,适用于公司下属事业部、全资子公司以及控股子 公司。 1.2 管控模式 公司对各事业部(子公司)采用“目标总控、统一平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论功赏罚”的 管控模式,内部交易也采用模拟市场运作。 1.2.1 目标总控:总部向事业部(子公司)下达经营指标和目标 ,含经济指标和目标 ,以及研发、市 场营销的指标和目标,事业部(子公司)必须无条件遵从;同时公司总部制定事业部(子公司)运 作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事业部(子公司)必须遵守,在此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公司的原 则精神,制定制度解释、实施细则。 1.2.2 统一平台:公司致力于为事业部(子公司)提供统一的技术平台、市场营销平台、生产制造 平台。对外公司是一个整体。涉及公司全局性工作,公司总部有权协调各事业部(子公司)的工作 和各事业部的资源。
编辑推荐:本书内容分为:会计基础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控制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委派制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房改制度、附属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奖励与福利制度等九个部分,这些制度是机关事业单位在长期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一套系统而较为科学的约束管理机制和行为准则,具有普遍的可借鉴性。
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的内容
建立并完善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意义有二:
一是在合适的预算体制下妥善处理好政府预算活动与经济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二是把政府各项预算活动以及其他的财政管理活动一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过程。
实践证明,政府的有效运行取决于其预算的合法性和效率性,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世界上财政效率相对较高的发达国家,在其预算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既重视预算的程序管理,也强调预算的绩效管理,就是说,在政府预算活动中的程序管理与绩效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性质,单纯强调其中的任何一种管理都无法使政府财政活动取得令大多数公众满意的结果;两种预算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从不同角度要求政府尽最大努力,以最小的经济支出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2100433B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报送、使用及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等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根据《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本制度所称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报告,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依据《指导意见》和《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按照本制度规定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能够综合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单位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围绕重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着力防范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
(三)客观性原则。内部控制报告应当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完整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四)规范性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统一报告格式及信息要求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自行修改或删减报告及附表格式。
第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是内部控制报告的责任主体。
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制度,结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实际情况,明确相关内设机构、管理层级及岗位的职责权限,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审核、报送、分析使用等工作。
第七条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逐级汇总、单向报送”的方式,由财政部统一部署,各地区、各垂直管理部门分级组织实施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逐级汇总,非垂直管理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行政管理关系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单向报送。
第二章 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组织
第八条 财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全国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格式,布置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和指导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等工作。
第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对本地区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 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组织和开展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和指导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等工作。
第十条 各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各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并对本部门内部控制汇总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其职责主要是布置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年度报告编报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和指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分析使用, 组织和开展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和指导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和管理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数据库。
第三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一条 年度终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单位当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以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为支撑,按照财政部发布的统一报告格式编制内部控制报告,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对外报送。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反映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一般包括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会议纪要、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内部控制检查报告、内部控制培训会相关材料等。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及能够反映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实的相关材料。
第四章 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四条 各部门应当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和部门本级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五条 各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第十六条 各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五章 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编制与报送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内部控制报告和本地区部门内部控制报告的基础上,汇总形成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汇总的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应当以本地区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上报的信息为准,不得虚报、瞒报和随意调整。
第十九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财政部门逐级报送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通过对内部控制报告中反映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第二十一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分析,强化分析结果的反馈和使用,切实规范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更好发挥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和监督作用。
第七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地区、各部门汇总的内部控制报告报送后,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所报送的内部控制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实施”原则。中央部门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财政部组织实施,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的工作要求分级组织实施,各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监督检查由本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应按规定采取适当的方式来确定对象,并对内部控制报告存在明显质量问题或以往年份监督检查不合格单位进行重点核查。
第二十五条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认真组织落实本地区(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加强对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考核。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认真、如实编制内部控制报告,不得漏报、瞒报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更不得编造虚假内部控制信息;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相关人员提供虚假内部控制信息,不得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七条 对于违反规定、提供虚假内部控制信息的单位及相关负责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追究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工作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制度,结合工作实际, 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