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选择工质对是吸附式制冷的重要环节,即选择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好的制冷剂要求包括吸附性能强、吸附速度快 、传热效果好的吸附剂和汽化潜热大、沸点满足要求的制冷剂。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其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运作机制为:
在白天,集热器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制冷剂蒸发集热器中压力升高,气体进入冷凝器并冷凝、制成液体。
在晚上,温度降低,吸附剂会吸收制冷剂蒸汽,蒸发器中压力降低,于是会有更多液体气化,蒸发中吸收热量降温。
摘 要 2
abstract 3
一 吸附床的设计 5
2 结构 6
(1)床内结构特点 7
(2)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 7
4 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指标5) 9
(1)集热性能 9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通过集热效率和集热温度量个指标来反映。集热效率是指太阳能入射能量中转变为热能的部分与实际太阳辐射能之比。 9
(2)制冷性能 9
5 太阳能平板型吸附床强化传热的分析和方法 10
(1) 吸附床中嵌入肋片 11
(2) 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 11
(3) 的金属热容比与系统运行性能 13
二 工质对的选择 14
三 蒸发器的设计 17
四 冷凝器与冷却器的设计 19
五 系统基本循环工作原理 19
1 日间工作部分 19
(1) 各个子系统瞬时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21
(2) 系统的性能参数 22
2 夜间工作部分: 22
六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9) 24
七 系统运行参数与系统动态性能 25
1 循环周期与系统动态性能 25
2 热源温度与系统运行性能 26
3 系统运行的环境--冷却水温度与系统动态性能 26
八 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控制10) 26
1 安全保护系统 26
(1) 吸附床的安全保护 26
(2) 冷凝器的安全保护 27
(3) 泵的安全保护 27
2 微机控制系统 27
(1) 检测功能 27
(2) 记忆功能 27
(3) 预报功能 28
(4) 执行系统 28
九 参考文献 28
总 结 29
摘 要
每年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为5.57×1018MJ,相当于190万亿吨标准煤,约为目前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6×104倍。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还具有清洁安全、无需开采和运输等优点。如能利用太阳能制冷,无疑非常有吸引力。但目前太阳能制冷的研究还远不如加热系统。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和成本要求太高1)。
吸附式制冷的优点吻合了当前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总趋势。固体吸附式制冷可采用太阳能或余热等低品位热源作为驱动热源,不仅缓解电力的紧张供应和能源危机,而且能有效的利用大量的低品位热源。另外,吸附式制冷不采用氯氟烃类制冷剂,无CFCS问题,也无温室效应作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制冷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吸附式制冷受到重视研究不断深化。
与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相比,吸附式制冷具有结构简单,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噪音,无环境污染,能有效利用低品位热源等一系列优点;与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吸附式制冷系统不存在结晶和分馏问题,且能用于震动,倾颠或旋转等场合。
两床连续型吸附式制冷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两个吸附床(解吸床和吸附床),两床的功能相当于传统制冷中的压缩机。解吸态床向冷凝器排放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吸附床则吸附蒸发器中低温低压的蒸气,使制冷剂蒸气在解吸床中不断蒸发制冷。因此吸附式制冷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吸附床,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功能。第二部分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及流量调节阀,冷却水系统和冷冻水系统,与普通的制冷系统相类似。从解吸态床解吸出来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后,经过流量调节阀,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被蒸发的制冷剂蒸气重新被吸附态床吸收。
系统工作的循环动力由热源提供,冷却器的吸附热与冷凝器的冷凝排热向环境释放或回收利用,冷量从蒸发器中输出。
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和其它制冷系统有所区别,根据吸附式制冷的特点,以些部件在设计时应作特别考虑,如吸附床的传热传质强化,蒸发器低蒸发压力下静压对蒸发温度的影响等。
abstract
Reach the earth superficial sun radiation energy 5.57 ×1018 MJ, equivalent to 190,000 b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 every year, Whole world one energy-consuming 1.56 ×104 of total amount at present about. Solar energy inexhaustible, have clean and safe needing exploit and transport merit. If can utilize solar energy to be refrigerated , undoubtedly very attractive. But the research that the solar energy refrigerates is still not so good as the system of heating far at present. Its main reason is that technology and cost are expected too much.
Identical total trend of present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erit of absorbing type refrigeration. Solid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can adopt solar energy or remaining energy low grade heat source as heat source of urging, Whether not only it alleviate supply and the energy crisis not tense of electric power ,but also can effective use grade heat source not low a large number of. In addition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adopt the CFC refrigeration pharmaceutical , there is no CFCS issue, There is no greenhouse effects function , it is a kind of environment friendly refrigeration way. Since middle period of the seven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eing studied and deepened constantly.
Compared with compressing 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of vapour,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have structure to be simple, Lump-sum investment little, low to operate expenses, have long performance life, Have noise , ha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an utilize low grade heat source,etc. a series of merits effectively; Compared with absorbing type refrigeration system,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e crystallization and fractional distillation question , Can use for and shake , incline crown of the head or occasion of rotating etc.
Two bed continuous type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system made up of two parts mainly. The first part Including wave piece absorb bed, heater and cooler, like compressor of traditional refrigeration. Solve and suck attitude bed discharge high-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pharmaceutical vapour of high pressure to condenser, absorb attitude bed absorb low temperature low-voltage vapour in the evaporimeter, Make the pharmaceutical vapour of refrigeration evaporate refrigeration constantly. So person who absorb refrigeration core that system design three absorb bed, performance quality of it influence whole function of system directly. Second part Including condenser, flow regulating valve and evaporimeter, on ordinary refrigeration being system similar . Suck attitude bed solve and suck high-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pharmaceutical vapour of high pressure that come out among condenser the condensation solving, Through flow regulating valve, turn low temperature low-voltage liquid into , enter evaporimeter evaporate refrigeration, Absorb refrigeration pharmaceutical vapour of evaporation attitude bed absorb again.
Circulation power that system work offer by heat source, to absorb hot condensation in condenser arrange hot to releases or recycled to the environment cooler, The cold amount is exported from the evaporimeter .
Solid absorb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other refrigeration system distinguish to some extent,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 of refrigeration of absorbing etc., Should do and consider especially when design with some part , absorb heat transfer of bed spread quality strengthen, Evaporimeter low to evaporate pressure quiet to press to evaporat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etc..
一 吸附床的设计
吸附床是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由于吸附床一直处于不断地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因此,在同样的冷源和热源温度、同样的传质条件下,吸附床的升、降温速度越快,吸附制冷功率就越大。
1 吸附床设计的要求
a.传热性能好,和流体的传热迅速,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吸附剂低导热系数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吸附床及时补充解吸过程所需要的解吸热并及时带走吸附过程所放出的吸附热,它是使吸附床具有高性能的必要条件。
b.传质迅速,吸附质扩散通道畅通,这样才能保证吸附床吸附过程的吸附速度和解吸过程的解吸速度,缩短循环周期,提高单位工质的制冷功率。
c.吸附床材料以及热媒流体本身的热容和床内填充吸附剂的热容之比也决定了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这主要是由于吸附床材料本身的加热和冷却,会造成大量的系统热量损失,严重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上述三点都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三点常常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必然要加入一些必要的导热片或增加必要的传热通道,这样也就必然导致了吸附床金属热容比的增加;要强化吸附床的传热,就必须要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而这样却影响了吸附床内的传质。
2 结构
床身由上下两个吸附床复合而成,每个吸附床上表面是一个高效太阳能集热器,为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热作用,两个吸附床之间用绝热层隔开。该吸附床可用金属合金制造,这样有利于保持吸附床的真空度且增加传热面积。吸附床内壁设有一个 U型水槽,当下床吸附时,通以冷媒水冷却。当上下两床分别达到脱附/ 吸附饱和时,通过转动轴旋转180o,上下两床互换位置,仍然保持上床解吸,下床吸附,从而达到连续循环。
图1、 复合吸附床横截面图
3 工艺特点及各组成部件
(1)床内结构特点
传质通道采用蜂窝状分布,有利于吸附过程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收。烧结成块状的吸附剂除了与太阳能集热器结合的那一面外,其它三面都有冷却水槽。当吸附床吸附制冷剂时,打开水槽阀门,通入冷却水,带走吸附热,这样一来可以加快吸附过程,从而缩短整个循环的时间。
(2)太阳能集热器的选择
由于热源温度直接影响吸附式制冷循环的性能,并且为了保证太阳辐射较弱时的温度,所以选取了一种高效的太阳能集热器2)。
该集热器由低铁玻璃盖板、聚碳酸脂(pc)透明隔热板、阳极化选择性涂层铜铝复合板芯、铝合金边框等组成。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增加了一块聚碳酸脂(pc)透明隔热板,透明隔热板板覆盖在集热板上,距离集热板约6mm,透明隔热板还带有间距为10mm小肋片,形成了许多小空间,通过抑制空气自然对流从而减小集热板表面的热损失。
为了提高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必须抑制透明盖板表面的反射,纳米多孔SiO2薄膜可以达到宽带减反射效果。试验表面,在300~2500mm波段内玻璃表面的平板反射率,从未镀膜前的0.069降低到镀膜后的0.012。 sol-gel方法制备台阶折射率SiO2薄膜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可望与现有的太阳能集热器生产工艺结合,形成减反射表面,提高集热器效率3)。
另外,采用粉末火焰喷涂法制备的黑铬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光谱选择性好。其可见光谱区的吸收率为0.91,红外光谱的发射率为0.15。下表为某一实验黑铬涂层与普通涂层的一部分比较数据4)。
表格 1
涂层 试验
时间
△t(s) 平均太阳
辐射强度
I(w/ m2) 累计太阳
辐射量
I△t(kj/ m2) 水温升高△t(K) 效率
η(℅)
黑铬 1800 698 1256.4 5.0 57
黑板漆 1800 703 1265.4 4.2 48
4 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指标5)
(1)集热性能
太阳能集热器性能通过集热效率和集热温度量个指标来反映。集热效率是指太阳能入射能量中转变为热能的部分与实际太阳辐射能之比。
集热效率: η=Qeff/Qs
有效加热量: Qeff=Qeff=
太阳能辐射量: Qs=
式中,I为太阳辐射强度; Ae为有效集热面积; t为日照时间;ma是吸附剂的比热容; cpr为制冷剂热容; cpa为吸附剂热容; x为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率; hfg是制冷剂的汽化潜热; mecpe是整个吸附集热器除吸附剂和制冷剂外的其它材料的热容。
反映集热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吸附集热器的集热温度它与吸附剂的脱附程度密切相关。集热效率越高,集热温度不一定也越高,这与吸附集热器的具体结构有关。
(2)制冷性能
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用制冷性能系数来表示。通常有两个系数,一是吸附制冷系统制冷系数,用系统制冷量与吸附集热器有效加热量之比来表示:
COPs=Qc/Qeff
其中,制冷量Qc=Qref-Qcc,Qref为蒸发器中制冷剂的蒸发制冷量,可按下式计算: Qref=△xMahfg
式中,△xMa为吸附床在束个加热过程中的吸附剂对制冷剂的解吸量,也即为制冷剂的循环量。
Qcc为制冷剂从冷凝温度Tc冷却到蒸发Te时,放出的显热,
Qcc=
另一个是太阳能制冷性能系数,用系统制冷量与吸附集热器所接收的总的太阳辐射能之比表示:
COP=Qc/Qs
5 太阳能平板型吸附床强化传热的分析和方法
吸附床的强化传热异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性能。吸附床换热系数的提高将会导致系统解吸量的增加和吸附量的增加。如果能大幅度提高吸附床热交换器的换热系数,系统的SCP也会大幅度地提高。
通常,吸附剂的导热系数很小。从上图可看出,床厚为4cm时,最大温差为10℃左右;而厚度为8cm时,最高温度(吸热板处)103℃,最低温度只有69℃,温差达了34℃,平均温度也只有82℃。所以,要改善吸附床中的温度分布,降低温度梯度,必须采取强化措施,提高床的导热性能11)。
目前强化吸附床的导热性能的常用方法,一是在床中嵌属肋片,二是在吸附剂中添加某些金属颗粒,如铜粉,镍沫等。
(1) 吸附床中嵌入肋片
为了使吸附剂受热均匀,在吸附床中嵌入金属肋片,使其导热性能大大提高。但是,肋片本身温度的升高也要吸收一定的热量,从而增大太阳集热器的负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应选取热容较小的金属。铝合金的热容较小,仅为碳钢的63.5%,而导热系数则为后者的3.25倍,是合适的选择对象。这样就降低了吸附床本身加热、冷却过程所导致的不可逆损失。下表是铝合金和碳钢的一组对比数据:
密度(kg/ m3) 比热J/(kg·℃) 导热系数w/(m·℃)
铝合金 2660 871 162
碳钢 7840 465 49.8
表格 2
肋片分布的间距要合适,一般取6厘米左右。据有关文献报导,当把吸附剂的导热系数提高到0.4~0.6w/(m·℃)或当肋片的间距在6㎝时,吸附剂厚度为8㎝左右的吸附床可以认为在沿着厚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几乎近似直线12),温度梯度小。同时,肋片上留有小孔,通过肋片上的小孔促进了整个床内的传质。
(2) 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
上文提到在吸附剂中添加某些金属颗粒以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热系数,可以获得明显的效果。如将分子筛和泡沫金属(由镍和铜箔组成)组成的混合物加上粘结剂厚压缩,并在高温下活化烘干。经固化处理厚的材料的质量组成为分子筛占65℅,泡沫金属占35℅ 。这种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了8.,比普通堆积型分子筛的导热系数提高了近90倍,传热效果的增加主要随由于泡沫金属的加入强化了材料的导热;另外,如将活性炭与焦碳和水混合后制成饼状,再在高温下活化,其导热系数与原堆积活性炭相比可提高2~3倍;在分子筛中加入膨化的天然石墨后对材料进行固化,吸附剂的导热系数可达到5~15 w/(m·K)6)。
但是,将吸附剂固化虽能较好地改善传热,但同时也使制冷剂的传质性能恶化,因此通常在吸附床内部置传质通道,减小制冷剂在吸附和解吸时的传质阻力。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高分子导热材料与吸附剂颗粒复合来强化吸附剂热传导性能,沸石与高分子导热材料复合而成的吸附剂的有效导热系数比沸石原粉提高4倍多。与加入金属粉,石墨粉等相比,采用聚苯胺故和方法强化吸附剂的传热,在相同的质量百分含量下,其效果最好。更重要的是,采用高分子导热材料与吸附剂颗粒复合来强化吸附剂热传导后,其吸附性能基本保持不变13)。
当采取措施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到0.4w/(m·℃)和0.6 w/(m·℃)时,床中的温度梯度将明显减小。如上图所示,随吸附剂导热系数的增大,温度曲线逐渐变得平缓,且近似直线分布。
本文采用吸附床嵌入肋片同时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的方法强化吸附床的传热,将肋片间距取为6.4cm,同时,提高吸附剂的导热系数到0.4 w/(m·℃)。此时,吸附床沿厚度方向的温度近似直线分布。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床内的热传导速度,缩短了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循环时间。
(3) 的金属热容比与系统运行性能
金属热容比是指吸附床本身金属材料的热容与所充填的吸附剂的热容比。由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非连续性,使得吸附床材料的热容对实际系统的运行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体现在系统不断地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所损失的吸附床材料的显热热量,这个热量的大小直接受吸附床本揣设计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系统运行过程的影响,如:系统运行的解吸温度、回热过程所进行的程度等等。
由于吸附式制冷系统中通常所用的吸附剂属多孔性材料,其特点是导热系数小,密度低,要满足一定的制冷功率,所设计的吸附床往往很大。另外,为了增强吸附床内的热传导,加快吸附床的冷却与加热速率,缩短循环周期,往往在考虑吸附床结构的时候,尽量设法增加其有效传热面积,如增加导热片或导热管等。这样做虽然提高了吸附床的传热性能,但却大大增加了吸附床本身材料的质量,即同样情况下增加了床材料与所充填的吸附剂材料的质量比,也就是增加了床材料与所充填的吸附剂材料的热容比。
因此,强化吸附床的传热与减小吸附床本身材料的金属热容比是一对矛盾。如何克服这个矛盾,保证系统的性能是吸附床设计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系统运行的一个循环中,吸附床的加热介质将更多的热量传给了吸附床金属,而冷却介质所带走的热量更多地包括了吸附床金属的显热。这样即减小了吸附床的解吸效果,减小了系统的制冷量,同时又损失了更多的热量,减小了系统运行的能效比。与系统运行的制冷量相比,金属热容比的增加相对来说,使COP下降得更多,有关计算表明,如果吸附床的金属热容比增加50%,则SCP下降6.2%,COP下降13.1% 。这主要由于吸附床金属热容比越大,损失的显热越大,尽管增加回热时间可以有效地回收一部分热量,但增加回热时间也会导致系统性能的降低7)。
下图为理论计算中随着金属热容比的增加系统降温过程中所损失的金属显热量Qml占总加热量Qheat的比例。从这个比例中,也可以看出随着金属热容比的增加,金属显热的损失量将越来越大。
金属热容比的增加,增加了系统的投资费用,也增加了吸附床的加工难度,如果只能保证少量制冷功率增加的话,是不经济的。因此不能只追求吸附床华若系数的提高,也不能只追求吸附金属床热容比的减少。
二 工质对的选择
吸附剂-制冷剂工质对的选择是吸附式制冷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制冷系统不但要有好的循环方式,而且要有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吸附性能强、吸附速度块、传热效果好的吸附剂和汽化潜热大、沸点满足要求的制冷剂。制冷机是否能适应环境要求,是否能满足工作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吸附工质对的选择。
下表是对种常用的物理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典型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的一些数据,表中所给出的循环时间是根据已有的实验台、文献报道以及工质对的特点确定的。
表格 3
工质对
活性碳-甲醇 活性炭-氨 分子筛-水 硅胶-水
太阳能 余热回收 太阳能 余热回收 太阳能 余热回收
蒸发温度/℃ 5 5 5 5 5 5 5
冷凝温度/℃ 32 32 32 32 32 32 32
解吸时间/℃ 90 110 90 250 90 250 60
吸附时间/℃ 35 35 35 35 35 35 35
循环时间/℃ - 30 - 10 - 30 30
COP 0.33 0.29 0.15 0.25 0.17 0.32 0.39
SCP/W· kg-1 - 74 - 361 - 70 23
选择制冷几要根据应用情况而定,不同的应用条件应有不同的选择。本文是以太阳能为驱动热源的制冷系统,选取平板式吸附床。平板式吸附集热器耐压能力较差,通常不适于在较高压力下工作,因此平板式吸附制冷系统多选用真空状态下工作的吸附工质对,如活性炭-甲醇、分子筛-水等。
一般来说,对制冷剂的要求是单位容积汽化潜热大、热稳定性好、无污染、不易燃、无毒、分子量小、压力范围为0.1~0.5Mpa,最好在263K到353K的温度范围内其蒸气压力接近于大气压。但是,完全满足上述条件的制冷剂是很难找到的,目前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水、甲醇、氨等。
下表是这些制冷剂的性能:
表格4
制冷剂
名称 化学式 标准沸点/℃ 分子量 汽化潜热
L/(kj· kg-1)
氨 NH3 -34 17 1368
二氧化硫 SO2 -10 46 605
R22 CHClF2 -14 86 235
水 H2O 100 18 2258
甲醇 CH3OH 65 32 1102
制冷剂按正常沸点在-10℃以下和-10℃以上分为高压制冷剂和低压制冷剂两类。通过对制冷剂的比较发现,性能相对较好的制冷剂是氨、甲醇和水。目前这三种制冷剂用得最多。下表是这三种制冷剂的性
能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表格 5
氨 甲醇 水
有毒 食入有毒 除工作压力低外,是一种相当完美的制冷剂
无污染 易燃 不适于0℃以下制冷
在某些浓度下易燃 高温下与铜不相容
与铜不相容 在120℃以上不稳定
工作压力高 工作压力低
汽化潜热大 汽化潜热小
热稳定性好
在物理吸附制冷系统中,活性炭-甲醇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吸附剂工质对。主要原因是活性炭-甲醇的吸附解吸量较大,所需的解吸温度不高(100℃左右);吸附热不太高(约1800~2000kJ/kg);而且甲醇的蒸发潜热较高。与其它吸附工质对相比发现,活性炭-甲醇的COP最高15),由于所需的解吸温度较低,所以活性炭-甲醇系统更适应于太阳能制冷。王如竹和Vasiliev研究了活性炭纤维-甲醇的吸附性能,认为活性炭纤维比活性炭更适合于吸附制冷,其COP可以增加10%~20%,吸附、解吸循环量可以增加2~3倍14)。综上所述,活性炭纤维-甲醇是太阳能吸附制冷系统合适的选择对象。
在化学吸附制冷中,以氨的络和物为主的工质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是因为,氨的络和物对所需的驱动热源要求较低,而且在正压下工作,工作特性较易得到保证,性能也较优。它的这些特点决定,氨的络和物为主的工质适宜以太阳能或低品位余热驱动的制冷机用,SrCl2-NH3就是其中性能较优的工质对。
SrCl2-NH3有两个吸附平台:SrCl2-NH3吸附平台和SrCl2-8NH3
吸附平台8)。
零吸附量到第一吸附平台的临界转折温度为72℃,第一吸附平台到第二吸附平台的临界转折温度为49℃,当系统温度大于72℃时,SrCl2对NH3的吸附量为零。当系统温度小于72℃时开始出现吸附现象,并出现第一吸附平台;当系统温度小于49℃以后,出现第二吸附平台。第一吸附平台的吸附量是1(mol NH3)·(mol SrCl2)-1,第二吸附平台的吸附量是8(mol NH3)·(mol SrCl2)-1 。
这样,若以85℃作为解吸温度,以30℃作为吸附温度,系统可获得较佳的制冷效果。以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量,在多云的条件下仍能达到解吸温度,而30℃的吸附温度更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所具有的环境条件。所以氨的络和物也是理想的选择对象。由于甲醇系统为真空系统,考虑到蒸发器等在真空系统中设计上的麻烦,所以决定采用氨的络和物为吸附工质对。
三 蒸发器的设计
吸附式制冷系统按所采用的工质对可分为真空系统与压力系统两类。若以甲醇与水作为制冷剂的系统作为制冷剂的系统为真空系统,而以氨为制冷的系统为压力系统。由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冷量输出不均匀,因此通常采用简介方式输出冷量。对于压力系统来说,蒸发器的设计方法与普通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蒸发器设计相同,可采用满液式蒸发器。蒸发器的结构与尺寸根据系统的制冷量来确定。
位于蒸发器中的冷剂通过磁力泵泵入液盘中,液盘底部有许多滴液小孔,与冷媒排管设计相对应,滴下的冷剂与冷媒水管进行热交换,吸收管中水的热量蒸发,形成蒸发冷却。制冷剂蒸气通过蒸发器顶部的管道不断被吸附剂吸收,从而使制冷过程持续进行。吸附床吸附过程的流动阻力主要产生于吸附床道蒸发器的管道之间,因此流阻较小。
蒸发器的工作原理见下图:
对喷淋式蒸发器换热性能的估算借鉴于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中水在管表面蒸发换热的方法,具体如下:
冷媒水和制冷剂间的全部热阻包括:水侧热阻,污垢系数,管子导热热阻及制冷剂侧热阻。总的传热系数Uc可表达为:
1/Uc=1/hw+γ+r0+1/(hrS)
其中,hw为水侧的换热系数;hr为制冷剂侧的换热系数;γ、r0分别为污垢系数和管子的热阻;S为表面积比(管外面积与管内面积)。
管内水侧的换热系数采用下式计算:
hw=0.023λ/d Re0.8(cwater/λ)0.4
喷淋在管子上的液体,润湿管子后形成薄膜滴下,蒸发仅在管子外围的薄膜表面进行,这样薄膜可考虑成热阻,其传热机理类似于降膜型蒸发器。采用水在管表面蒸发的经验公式:
hr(δ/λ)=CePr1/3
其中,Ce为根据蒸发器型式决定的比例系数;δ为降膜厚度;λ为液体导热系数;Pr为普朗特数5)。
四 冷凝器与冷却器的设计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冷凝器主要包括风冷和水冷两种类型。它的设计方法与常规的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冷凝器设计方法相同。主要考虑系统的冷凝负荷、冷凝压力,使冷凝器的设计与吸附床的容量相匹配。同时又要考虑设备的经济性。在这个设计中,要特殊考虑的是吸附床解吸量的变化而引起的冷凝器冷凝负荷的变化。由于吸附床解吸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非平衡吸附过程的存在,使得吸附床的解吸量时刻变化。通常在吸附床最初的一段解吸时间内,解吸量最大,这时冷凝器的冷凝负荷也紧大。因此在确定系统的冷凝负荷时,必须考虑最大解吸量时所需要的最大的冷凝负荷。
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可以选用常用的壳管式换热器,换热系数可达1400~2900W/(m²·K)。也可以选用结构紧凑,传热高效的板式换热器,它的特点是:传热面积大,特别是比表面积大,达0.2m²/kg;另一方面,具有波纹型强化传热表面,可促进流体换热,换热系数可达2000~6000
W/(m²·K)。
五 系统基本循环工作原理
为了实现日夜不间断制冷,整个循环系统分为两大部分:一、日间工作系统;二、夜间工作系统。日间采用两床交替式太阳能吸附连续循环系统,夜间采用太阳冷热联合循环系统。
1 日间工作部分
为提高整个系统的制冷和供热量,可将复合吸附床组成一个复合吸附床阵列进行制冷及供热循环。通过阀门的控制,该复合吸附床阵列可公用一个冷凝器、储液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媒水通过吸附床内的冷却水槽吸收下床的显热和吸附热。
上床解吸时,与其连接的水阀关闭;到达一定压力和温度时,与冷凝器相连接的热力阀打开,解吸出来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冷凝器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与此同时,下床吸附,与其连接的水阀打开;达到一定压力和温度时,与蒸发器相连的热力阀打开,从蒸发器中吸附制冷剂蒸气。当上床充分解吸后,旋转180º交换位置,仍然是上床解吸,下床吸附。 这样在白天可连续制冷。下图是基本工作原理图:
吸附/解吸往往是在最初阶段速度最块,然后逐渐减慢,因而利用其最初一段时间可以实现较高的制冷功率。在白天吸附系统中,为了争取更大的制冷功率,可以不用等上下床都达到解吸和吸附平衡时才进行解吸和吸附制冷剂。如此一来,虽然系统的COP理论上会降低,但是由于吸附和解吸过程集中在制冷功率最高的那段时间,所以相当于缩短了系统的循环时间,增加了吸附剂和制冷剂的利用率。这对于减少场地的利用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对于等量的吸附剂和制冷剂来说,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产生更多的冷量。
(1) 各个子系统瞬时能量平衡方程的建立
a、对于上床:
I(τ)Aη=(Macpa+x1Macprl+Mbcpb)dT1/dτ
其中,I(τ)--太阳辐射强度,w/m²; A--上床集热面积,m²;
η--上床集热效率; Ma--吸附剂封装质量,kg; cpa--吸附剂定压比热,J/(kg·k); x1--上床中单位质量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质量,kg/kg; cprl--制冷剂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
Mb--吸附床的壳体质量,kg; cpb--吸附床壳体的定压比热,
J/(kg·k); hd--指冷剂的解吸热, J/kg。
x1,hd分别按以下两式进行计算:
x1=x0exp(-k1(T1/Tco-1)n1)
式中,k1,n1--与吸附工质对脱附时有关的参数; x0--吸附剂对制冷剂的最大吸附质量,kg/kg; Tco--制冷剂的冷凝温度认为等于环境温度k 。
hd=L×(T1/Tco)
式中,L--指冷剂的蒸发潜热,J/kg。
b、对于下床:
Gwcpw(Twin-Twout)+αA(Tam-T2)
=(Macpa+x2Macprl+Mbcb)dT2/dτ + haMad(x2/dτ)
式中,Gw--冷媒水的流量,kg/s; cpw--冷媒水的定压比热,J/(kg·k); Twin--冷媒水进入冷却水槽时的温度,k; Twout--冷媒水流出冷却水槽时的温度,k; Tam--环境温度,k; α--下床与环境的换热系数,W/(m²·K); x2--吸附床中单位质量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质量,kg; ha--吸附剂对制冷剂的吸附热,J/kg。
x2,ha分别按以下两式进行计算:
x2=x0exp(-k2(T2/Tev-1)n2)
式中,k2,n2--与吸附工质对吸附时有关的参数; Tev--制冷剂的蒸发温度,k。
ha=L×(T2/ Tev)
c、对于水箱:
Gwcpw(Twin-Twout)=Mwtcpw(Twt/dτ)
式中,Mwt--水箱中水的总质量,kg; Twt--水箱中水的混合平均温度,k。
d、对于冷凝器:
Qco=Ma(dx1/dτ)(cprg(Tco-T1)-L)
式中,Qco--制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量,J; cprg--制冷剂蒸汽的定压比热,J/(kg·k)。
e、对于蒸发器:
Qcooling= Ma(dx2/dτ)(L-cprl(T2-Tev))
式中,Qcooling--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中的质量量,J。
(2) 系统的性能参数
制冷系数:
COPcooling=∫Qcoolingdτ/∫I(τ)Adτ
2 夜间工作部分:
夜间工作系统是间歇性系统,吸附床白天吸收太阳能解吸制冷剂,夜间冷却吸附制冷剂蒸汽,产生冷量。
系统的关键在于发生器的设计。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保温外壳、吸附床、循环水系统。由于采用了水裕式吸附制冷系统,所以可以在保温外壳内设置大量吸附床,这样就相当于在同样大小的空间内成倍的增加了系统的循环量,也可以说是大量节省了空间。这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这种要求大面积集热场地的制冷方式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更由于系统白天只进行吸热解吸过程,这使得太阳能集热器有足够的时间加热保温壳里的循环水,使浸泡在水中的吸附床顺利进行解吸运动。而且,由于系统循环一次的时间是24小时,这么长的循环时间使得吸附和解吸运动更加充分,这样有利于提高系统的COP值。
该联合循环方式的系统结构如下图:
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循环从早上开始,关闭真空阀门15,16,打开水阀14,处于初始温度的太阳能集热器被加热,吸附发生器中的循环水循环于发生器与集热器之间。循环水在集热器被加热,然后流到吸附发生器中加热吸附床,一开始吸附床内只有少量的制冷剂脱附出来,当达到一定温度和压力时,打开真空阀15,吸附床进入解吸状态,所解吸出的制冷剂通过放置于水箱5内的冷凝器20,被冷凝为液体进入储液器6中,并通过自重节流阀8进入到蒸发器7中。冷凝器中制冷剂蒸汽冷凝时所释放出的热量通过冷凝器水箱5回收到热水箱2中。当日间太阳辐射旺盛,提供的热量大于加热吸附床所需的热量时,可以打开水阀12,让一部分的循环热水流入热水箱中,为用户提供热水。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太阳辐射消失,此时经过一天的解吸运动,吸附床基本已经达到解吸平衡。傍晚,当太阳辐射消失后,关闭真空阀门15和水阀14,打开连接吸附发生器与外接水箱的阀门13,将冷水注入发生器,让冷水冷却发生器中的吸附床。由于发生器与热水箱直接连通,不可将吸附床的显热有效地交换到热水箱2中。在这一过程中,传质通道中的压力下降到冷凝温度所对应的制冷剂工质对的饱和压力。在吸附发生器与热水箱之间装有温度控制仪,并设有控制温度档(如45℃、50℃)。当发生器内水的温度达到控制温度时,打开阀门11,将发生器中的热水注入热水箱2中以供用户使用,然后关闭阀门11,再一次将外接水箱内的冷水注入发生器中继续冷却吸附床,对吸附床进行充分冷却。到晚上时,打开真空阀门15和16,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液体因压力骤减而沸腾,开始蒸发制冷过程,所产生的冷量传递给冷媒工质水,通过蓄冷装置22可长时间对外提供冷量。在吸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吸附热量,但由于冷水不断由外接水箱注入吸附发生器中,故吸附热量能有效地被循环到热水箱2中。这不但克服了传统平板式太阳吸附制冷系统夜间吸附床散热难的困难,同时可有效地回收吸附过程中的吸附热。吸附过程一直进行到第2天早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六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9)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即涉及系统设计,又涉及系统运行。前面已经对系统设计上的优化有了说明,下面主要讨论一下系统运行上的优化。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优化运动涉及到循环时间的优化、加热/冷却控制、理想工况的实现等。
循环时间是优化运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吸附和解吸过程都是时间关联的动态过程过长的循环时间可确保吸附和解吸过程的充分进行,因而理论上来说系统COP可得到提高。但是,若是考虑热力系统的漏热(吸附床向环境漏热,环境向蒸发器的渗入热),则循环时间过长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循环时间实际反映了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能量密度,循环时间越长则对于某一设计制冷功率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所要求的吸附剂质量越多。
吸附床内增强传热至关重要,定浓度冷却时间的缩短直接影响吸附制冷系统的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
在以缩短循环时间为目的的吸附式制冷系统中,采用板翅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作为吸附器将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考虑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实用化方面,须以实际运行经济性为目标函数,考虑COP、循环时间、金属材料耗量与吸附剂耗量、初投资、地域经济特点,吸附剂价格和吸附器价格等因素,运用技术经济的管道进行吸附式制冷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七 系统运行参数与系统动态性能
1 循环周期与系统动态性能
上面已经提到,系统的循环周期是一个重要的运行参数。通常系统的循环周期越短,单位时间制冷量越大,但是如果循环周期太短,从动态的角度来分析,吸附剂没有足够的时间加热或冷却,解吸与吸附过程也就不圆满。从非平衡吸附的角度来分析,吸附剂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吸附与解吸,不能发挥吸附床应有的功能。这样会使单一周期内的制冷量减小,同样会影响系统的SCP和COP。因此循环周期的选择对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的潜力是非常重要的。即要考虑机组所获得的制冷量,又要考虑机组实际运行吸附、解吸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这与吸附床的传热传质性能有关,还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新能有关。
要使得COP具有较优的值,就要保证吸附床比较完善地运行。而吸附床完善运行的条件是保证一定的循环周期。但较长的循环周期不可能具有较高SCP值。因此可以看出,尽管某一循环周期保证了SCP达到最大值,但不可能保证COP达到最大值。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吸附床的换热性能。
2 热源温度与系统运行性能
机组时间运行的解吸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运行参数。通常系统的热源温度越高,吸附床的升温速率越快,解吸温度越高,因此同样循环周期下的制冷功率也越大。但系统的COP则有一个最佳的热源温度。由于热源温度的增加使得吸附床在同样的循环周期下能够更完善的工作,必然要提高系统运行的SCP,但是热源温度的提高也同时增加了系统的加热量,并不一定使得系统的COP也提高,系统COP存在一个最优的吸附温度。通过试验可获得这个温度。
3 系统运行的环境--冷却水温度与系统动态性能
吸附温度与吸附床冷却水进口温度密切相关,通常吸附床冷却水进口温度越低,吸附床的降温速率越快,吸附温度越低,同样循环周期下的制冷功率越大。冷却水温度即影响了系统的解吸量,也影响了系统的吸附量。
八 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控制10)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运行控制主要涉及程序控制、能量调节系统、安全保护系统以及微机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包括机组的正常开机、正常与非正常关机程序等,它是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能量调节系统保证机组冷量正常输出,调节系统的制冷量与外界热负荷相匹配;安全保护系统保证机组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微机控制系统完成机组的状态参数监测、安全保护、能量调节以及程序控制功能,它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下面介绍一下安全保护系统和微机控制系统。
1 安全保护系统
(1) 吸附床的安全保护
处于加热状态的吸附床要进行高温保护,这是因为吸附式制冷系统所使用的各个工质对均有其工作的温度范围,吸附床的设计是根据这个工作范围来确定的。因此要保护吸附床的安全工作,必须进行吸附床的高温保护。发生超高压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热源调节因失控而开启过大;系统存在不凝性气体;冷却水温度过高等。采用的保护方法有:检测加热状态吸附床的温度和压力,当他们超过规定值时,启动报警信号,同一时间关闭热源,停止机组运行。待排除故障以后,机组再重新启动运行。
(2) 冷凝器的安全保护
冷凝器是将吸附床解吸出来的制冷剂蒸气冷却成液体,这一过程中冷却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旦冷却水温度过高或出现断流现象,将导致机组的瘫痪。因此必须对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道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具体如下:1)在冷却水管道上安装流量控制器,当冷却水的流量小到一定值时(例如减小到额定值的70%以下)启动报警信号,同时切断热源,机组停止运行;2)检测冷却水的进口温度,一旦发现温度过高,则启动报警信号,同时切断热源,机组停机。
(3) 泵的安全保护
各种循环泵、屏蔽泵的过流保护及风机的过流保护。
2 微机控制系统
微机控制系统所系统的控制中心,按系统的检测与控制要求,微机控制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可划分为检测功能、记忆功能、预报功能和执行功能。
(1) 检测功能
微机控制系统对机组各部件的主要参数进行检测与显示。主要检测参数为温度、压力流量等。除检测系统的参数值外,还可以进行机组运行状态、阀门的开启状态、参数动态流程图、冷水泵运转、机组故障的监视等。
(2) 记忆功能
微机控制系统设置了数据寄存单元,可寄存一些重要的运行数据,主要包括机组资料的存储和以往运行数据的记录等等。便于机组的管理、运行经验的总结及机组运行趋势的分析、判断等。
微机所存储的机组资料包括机组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维护保养方法等。用户可随时查阅这些资料。运行记录数据包括机组累计运行时间,以往运行参数,机组故障发生的次数、故障发生的内容,以及故障发生时的具体参数记录等。除此之外,以往数据的记录还可以指示机组运行的趋势,如吸附床的升降温趋势、解吸吸附过程所进行的程度等。
(3) 预报功能
为使机组更安全可靠地运行,微机控制系统充分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加入了对机组运行故障的预报功能,称之为故障管理系统。故障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微机操作界面,在机组出现故障时,提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和故障处理方法,使操作人员对故障的处理更快捷,提高了机组的使用效率和运行可靠性。微机的故障诊断方式分为两种:第一为直接诊断,通过对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的检测,将检测值与设定值或规定值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吸附床温度过高、冷水低温、冷水断水、冷却水断水等等。第二为间接诊断,根据对运行数据及历史记录的综合计算与分析,判断机组异常工作或将要发生异常的设备、部件,实现故障预报的功能。这种方法能够综合分析系统,对多个部件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机组的各部件时刻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真正体现了微机控制的智能化。实现这种间接诊断方式必须对机组各部件、系统各个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以一个深入的认识,它是机组实现智能化的首要研究目标。
(4) 执行系统
微机控制系统的执行功能包括对机组各个部件实施的控制以及对各个部件实施的安全保护。
九 参考文献
1)、新的可再生能源 世界能源理事会编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8
2)、李缙洪、江晴 一种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的试验研究
3)、张南 强化太阳能集热器新技术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王炳忠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1998,No4
5)、王如竹 吸附式制冷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J.A.Jones,Carbon/ammonia regenerative adsorption heat pump, International Adsorption Heat Pump Conference, 19-21Jan., New Orleans,
U.S.A., ASME-AES,1993
7)、吴静怡 连续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循环特性及其试验性能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8)、陈砺,谭盈科 SrCl2-NH3化学吸附式工质对吸附特性的研究
太阳能学报,2001
9)、R.E.Critohp 吸附式制冷与热泵 上海市制冷学会演讲稿,1994
10)、王如竹 吸附式制冷系统运行控制 流体机械 2000
11)、王如竹,吴静怡,滕毅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关键技术研究
太阳能学报,1998,19期
12)、王如竹,吴静怡,王文 连续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热泵的运行实验和性能 改进 太阳能学报,1999,20期
13)、D.J.Miles and Shelton,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solid-sorption
heat-pump systerm,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1996, 16(5)
14)、L.L.Vasiliev,D.A.mishkinis, L.L.Vasiliev Jr., Multi-Effect Complex Compound/Ammonia Sorption Machines Proc.Ab-Sorption'96,Int. Absorption Heat Pump Conference, Montreal, sept, 1996,3~10
15)、R.E.Critoph,R.Vogel,Possible Adsorption Pairs for Yse in Solar Cooling, Ambient Energy,1986,7(4)
吸附式冷水机组适用场合:
吸附式冷水机组主要适用于有低温热源(55℃-99℃热水)并需要提供空调冷水的场合,如:
1. 宾馆、别墅、写字楼、医院、计算机中心等民用建筑
2. 钢铁、化工、印刷、食品、酿酒等工业场合
3. 有丰富低温热源的地区
4. 太阳能应用领域
5. 区域供热领域:吸附式冷水机组也是区域供热网络理想的合作伙伴:夏天有充分的热源来制取期望值较高的冷量,冬天则可利用低温回水满足少许冷量需求。
6. 较适合5000平方米以下的建筑供冷面积
吸附式冷水机组的优点:
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性能试验,吸附式冷水机组具有以下优点;
1. 无运动部件,设计简单,运转安静;
2. 低运行成本,与常规的系统相比运行成本低约1/10;
3. 机组在真空状态下运行,操作、维护方便,安全可靠,操作、维护人员无需特殊培训;
4. 非正常停机对设备无危险,无危害,重新启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5. 即使在热水进口温度低时,制冷效果也高;
6. 无结晶和冻管危险;
7. 热水流量减少50﹪时,热水温差拉大,热水温差可至13℃,制冷量仍能保持在90℃以上;
8. 热水进口温度可以升至100℃;
9. 冷水出口温度可低至7℃;
10. 硅胶和水都是自然物质,绝对环保、安全;
11. 硅胶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间不老化,无需再生,其吸附能力不损失。
12. 无需冷剂泵
双良空调
吸附式冷水机组的循环特征
1. 蒸发:从空调末端系统来的冷水进入蒸发器换热管,被管外的低温冷剂水带走热量,成为低温冷水进入空调末端系统;冷剂水吸热后蒸发成冷剂蒸汽,进入吸附床被硅胶吸附。
2. 隔离器:利用布液器将制冷剂均匀布置到每一个托盘,从而保证蒸发过程中的布液均匀和连续蒸发。
3. 吸附和解析:吸附腔内有两个吸附床,冷剂蒸汽进入其中一个吸附床后,该吸附床内的硅胶被冷却水冷却后后吸附冷剂蒸汽;同时,另一个吸附床内的硅胶被驱动热源加热后解析冷却水,从而实现不断的交替吸附和解析的循环过程。
4. 冷凝:在吸附床的上方各有一个冷凝器,通过冷却水将解析后的冷剂蒸汽冷却成冷剂水,并流入蒸发器进行制冷。
吸附式制冷的原理
吸附式冷水机组是一种以低温热水为驱动热源,以硅胶为吸附剂,以水为制冷剂,利用硅胶在加热时易解析、冷却时易吸附的特点,通过冷剂蒸汽在两个吸附床内不断的交替冷却吸附和加热解析,冷凝器不断的冷却,蒸发器不断的蒸发来源源不断的制取空调用冷水的设备。它由吸附床、冷凝器、蒸发器、隔离器等主要部件组成。
硅胶水吸附式空调系统示意图
型号 SWAC- 10
制冷量 kw 8.5
冷水 进出口平均温度 ℃ 15-10
流量 m3/h 1.5
压力降 mH2O 6
接管直径(DN) mm 20
冷却水 进出口平均温度 ℃ 30-35
流量 m3/h 5
压力降 mH2O 8
接管直径(DN) mm 32
热水 进出口平均温度 ℃ 85-80
流量 m3/h 3.6
压力降 mH2O 6
接管直径(DN) mm 3.2
电气 电源 交流电220V
电流 A
电功率 kw
运输重量 1 1400
运行重量 1500
外形尺寸 长度 t 1450
宽度 1150
高度 1450
深蓝绿色能源中心
深蓝绿色能源中心是一套热、电、冷三联供的综合系统工程。它包括热水单效回收制冷机、烟气双效回收制冷机、卫生热水回收装置;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有发电机组、自启动、自动并机、自动负荷分配装置等。本系统主要是建造中小型发电站,在提供电力的同时,对发电机组的排烟、高温冷却热、中温冷却热采取不同技术措施,分别高效回收利用,并对热源按品位分等,梯级开发。
目前国内均无此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先例,主要原因是低品位热能利用率太低,且回收利用后很难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如90℃左右的发电机组冷却热按常规技术仅能提供10℃的低品位空调冷水,不能满足常规空调降温除湿的技术要求,仅可作为要求不高的工艺用冷水。另外400℃以下排烟热,按常规技术,仅能在单效型吸收机中使用,其效率较低,若采用双效吸收机,则提供的空调冷水温度仍会太高,不能满足常规空调的技术要求。
本项目的系统简要工作流程是:建造独立的中小型燃气发电站,对一次能源在其利用过程中按不同能势进行分等,即将一次能源的热势能分割成六个不同的品位段,即高品位动能段、高品位烟气段、低品位烟气段、高品位冷却水段、低品位冷却水段和制冷泵生热段。让一次能源的最高品位段用于获取最高品位的电力,再用此最高品位的电力驱动高效能比的大型压缩式(离心式或螺杆式机组)制冷系统;对较高品位的发电机组排烟热能,采用深蓝空调公司特有的高效烟气回收型双效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回收利用,用于提供空调冷水或空调热水;对中等品位的发电机组高温冷却热能,则采用深蓝空调公司特有的、专利技术生产的、低品位热源回收型吸收式制冷机组回收利用,提供空调冷水,把低品位的发电机组中温冷却热能,用于加热卫生热水,最低品位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冷凝热,用于加热游泳池或其它工艺用热等,实现能源最合理的梯级开发利用,使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
市场前景
深蓝绿色能源中心主要用于大、中型能源中心站,对城市小区或工业区实现热、电、冷三联供,即一定的区域同时提供电力和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同时还提供卫生热水。
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集商住、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整个小区的照明、动力以及空调需耗费大量电力,运行费惊人。深蓝绿色能源中心利用燃气、燃油发电机组发电供应照明、动力,把发电机组排出的高达540℃的废烟气作为深蓝绿色能源中心热源,为小区制冷、采暖提供卫生热水。这样的能源综合利用,不仅免去了小区的电力增容问题,且大幅度地降低了运行费用。
产品意义
深蓝绿色能源中心对能源进行了合理和有效的利用。若一次能源全部用于空调制冷,则制冷效能比高达2.607,是常规直燃型中央空调机组的2.173倍,是压缩式制冷的1.863~1.630倍,能源消耗量仅为常规直燃型中央空调机组的46.03%和压缩式空调机组的53.7~61.37%,分别减少能耗53.97%和46.3~38.63%。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用于直燃式中央空调机组的一次能源折合耗油约800万吨左右。若全部采用深蓝绿色能源中心,全国直燃型中央空调机组年节省油耗将达432万吨左右,能源消耗仅为常规直燃型中央空调机组的46.03%。
他们回答的都对,我总结一下,吸收和吸附和主要区别就是介质对的不同。吸收是气体和液体为一对工质对,而吸附是固体与气体或固体与液体之间发生的吸附作用。
吸附式制冷一般是指固体吸附制冷,原理是某些固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能吸附某些气体或者水蒸汽,在另外温度和压力下释放出来,这种吸附和释放过程引起压力变化,相当于制冷压缩机的作用。吸附剂有 硅胶、活性氧化铝...
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稀混和溶液在发生器中被加热,分离出一定流量的冷剂蒸气进...
吸附式制冷基本结构由太阳 能集热器、冷凝器、储液器、蒸发器和阀门五个模块组成。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运作机制为:在白天,集热器温度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制冷剂蒸发集热器中压力升高,气体进入冷凝器并冷凝、制成液体;在晚上,温度降低,吸附剂会吸收制冷剂蒸汽,蒸发器中压力降低,于是会有更多液体气化,蒸发中吸收热量降温。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原理是:固体吸附剂(如沸石、活性炭等)对某些制冷剂(如水、甲醇等)蒸气具有吸附能力,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吸附工质对、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等紧密相关加热吸附剂可使得吸附剂中的制冷剂解吸,解吸出的蒸气在冷凝器中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冷却吸附剂可使得吸附剂重新恢复吸附能力,吸附作用使得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藏体蒸发,从而制冷吸附式制冷可以利用较低温度的工业废热 、太阳能等作为驱动热源。在能量回收及节能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采用非氟氯烃类物质作为制冷剂。适合当前环保要求,固体吸附式制冷还 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无噪音 、抗震性好及几乎不受地点限制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中国余热资源丰富,回收的潜力很大。如内燃机冷却水、汽车及渔船的发动机余热等在能源问题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夸无,利用发动机余热以及利用自然工质的空调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固体吸附式制冷因为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件,可以用于运动、颠簸、偏转等场台,另外此系统具有相对较大的COP,可以用职、氨气等作为工质,因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汽车空调。
目前汽车所用的发动机,用于动力输出的功一般占燃油燃烧总能量的30%~35%,以废热的形式排向车外的能量占燃油燃烧总能量的65%~70%,其中包括循环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和以废气余热带走的热量。排气采热的特点是温度高,一般占燃烧总热量的%~45%(柴油机)或30%~40%(汽油机),排气温度一般高于400℃考虑到废气中酸性氧化物的露点腐蚀问题。最终排出汽车体外的废气温度一般不低于180℃,可以利用的废热量为燃烧邑热量的20%。
吸附式空调COP达到02—03比较有把握,这样系统空谪制冷功率可达燃烧总热功率的4%~6%,也即为对应发动机功率(按燃烧效率为30%计算)的13 %由于发动机一般不在浦负荷下运行,往往运行在印%负荷工况下,因此实际制玲功率为发动机功率的9%~12%。
适用于汽车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附空调工质对有活性炭一氨和分子筛一水分子筛一水在解吸温度200t、吸附温度印~∞℃区间内工作优势明显,COP可达0。4以上。但系统对真空度要求较高。相应运行可靠性较差;活性炭一氨是压力系统,实际装置可靠性好在应用于密闭窗室空调时。应避免氨在空罚室内的直接蒸发,免目泄漏造成人员窒息,此时可考虑间接冷却方式。活性炭一氨系统估计能实现较高的单位质量制冷功率(SCP),运行可靠性好,但COP可能在02左右。2100433B
P-ZSM-5-水吸附制冷工质对制冷性能预测
P-ZSM-5-水吸附制冷工质对制冷性能预测——采用不同浓度磷酸溶液浸渍法改性ZSM一5沸石分子筛,测定温度为303K时不同浓度改性试样的饱和吸附量,筛选出最佳改性试样并测定其吸附等温线;在此基础上对最佳改性试样进行制冷性能预测,采用D—A方程简略式进行吸附制...
吸附式制冷空调体系的选择
实验测定了由水和固体吸附剂:硅胶、沸石分子筛——5A,13x,Nay等组成的多种吸附体系的循环制冷能力.着重考察了沸石分子筛——水体系的循环制冷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3x——H_2O吸附体系比较适用于制冷空调系统.
《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的内容涵盖了物理、化学和复合吸附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在基础方面,《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给出了不同工况条件下吸附制冷工质对的及附解吸特性与传热传质特性;在理论方面,《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对不同吸附工质对的动力学特性、不同先进循环的优缺点及其理论、先进的吸附床设计理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还从作者十余年来的研究经验出发,结合物理、化学和复合吸附工质对的不同应用工况及先进循环理念,对项目组在样机设计方面的成功经验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太阳能与余热利用工况,总结了吸附制冷系统在太阳能生态建筑、冷热电三联供、机车空调、渔船制冰机及低温保粮等系统中的工程应用设计与运行特性。同时《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还对低温工况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系统设计进行了概述。 《吸附式制冷理论及应用》适用于制冷与低温工程、暖通空调专业、从事吸附方面研究的化学工程专业的师生及研究人员,以及余热利用系统及太阳能利用系统的相关研究人员。2100433B
前言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吸附现象
1.2 吸附式制冷基本原理
1.3 吸附式制冷的历史发展
1.4 固体吸附式制冷的研究现状
1.4.1 吸附工质对
1.4.2 吸附床传热的强化技术
1.4.3 余热利用
1.4.4 太阳能利用
1.4.5 高效吸附式制冷循环
1.4.6 吸附式制冷产品
1.4.7 吸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
2.1 吸附剂
2.1.1 物理吸附剂
2.1.2 化学吸附剂
2.1.3 混合与复合吸附剂
2.2 制冷剂
2.2.1 常用制冷剂
2.2.2 其他制冷剂
2.3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
2.3.1 物理吸附工质对
2.3.2 化学吸附工质对
2.3.3 吸附剂的传热强化技术及复合/混合吸附工质对
2.4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相平衡方程
2.4.1 物理吸附的相平衡方程
2.4.2 化学吸附的相平衡方程
2.5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吸附性能测试方法
2.6 吸附式制冷工质对的性能对比
参考文献
第3章 物理吸附的机理及其热动力学特性
3.1 吸附率方程
3.1.1 Polanyi吸附势理论及吸附率方程
3.1.2 改进的吸附率方程
3.1.3 简化的D-A吸附方程及其应用
3.1.4 描述气-固相平衡的p-T-x图
3.2 吸附热与脱附热
3.2.1 吸附热关系式的热力学导出
3.2.2 吸附热和脱附热的简化计算表达式
3.3 平衡吸附及吸附速率
3.3.1 平衡吸附与非平衡吸附
3.3.2 吸附剂内的扩散过程
3.3.3 吸附速率及吸附剂内的传质系数
3.3.4 吸附速率及其典型模型
参考文献
第4章 化学吸附的机理及其热动力学特性
第5章 复合/混合吸附剂的吸附机理及其热动力学特性
第6章 吸附式制冷循环
第7章 吸附床技术与吸附式制冷系统
第8章 吸附式制冷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特性
第9章 太阳能及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
第10章 低温吸附式制冷机 2100433B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实际上是利用物质的物态变化来达到制冷的目的。用于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吸附剂一制冷剂 组合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例如:沸石一水,活性炭一甲醇等。这些物质均无毒、无害,也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太阳能吸附集热器、冷凝器、蒸发储液器、风机盘管、冷媒水泵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