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介绍
原著第3版由Giuseppe Laterza & Figli,1960出版
本书译自英译本: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 1971
2100433B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老外的技术强 管理棒 进度快 质量好中国的垃圾不是我鄙视中国不要丢鸡蛋要丢丢实话实说
西方建筑发展史:1、古希腊: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2、古罗马时期(拜占庭):4-15世纪3、罗马式(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 10-12世纪4、哥特式:11世纪起源于法国,1...
当中国传统建筑遭遇西方现代建筑
对传统建筑的忽视,已经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瓶颈,在西方现代建筑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文化风格正慢慢消失。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回归”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 “回归” 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回归” -- 何为建筑 什么是建筑?现代人将其幽默地称为“住人的机器”! 现代人在建造一座建筑物时, 如同工厂生产一部机器。 不仅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设备的先进程度, 而且建筑物所采用的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也要求越来 越向工程化发展。冬暖夏冷有“空调机”、空气好坏有“通风机”、上下楼有“电梯”、 颠倒 黑白有“照明器”、 与人交往有“电话机”、 供水也无需古老的水井, 由供水公司提供经过漂 白处理的所谓“自来水”, 住在现代建筑中的人们似乎越来越远离大自然。 因此,住在城市好, 还是住在乡村好,就成了人们永远也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十九世纪中期,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 向人们展示了现代建筑的雄伟风姿。 西方现代 建筑学家 L·本奈沃洛(意)在《西方现代建筑史》一书中有一段关于埃菲尔铁塔的极精彩引 述。 一个人目瞪口
本项目是关于西方现代建筑史如何进入中国、如何被接受又如何形成中国叙述的历史研究。通过考察西方现代建筑以这种历史化的方式传入中国的过程,揭示这一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对20世纪中国的建筑观念、建筑教育和知识体系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建立独特视角、批判思考和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同时,本项目以呈现西方现代建筑历史的多种文本及其史学史研究成果,探讨历史叙述的多样性,揭示历史编纂与西方现代建筑历史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推动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发展带来启示。项目还基于多种西方现代建筑历史谱系的比较研究,探讨建立一种在信息化和多元时代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的新模式。
本项目按计划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从西方史学家的多种史学文本中考察现代建筑历史叙述的多样性、背后的建筑历史观与史学方法论,以及传入中国的过程。主要成果有,关于吉迪恩、佩夫斯纳以及赛维等史学家的现代建筑史经典文本的研究与解读,以及现代建筑之乡土渊源的专题研究。 二是考察现代建筑的观念思想及其历史作用如何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引介到中国,又如何产生影响。主要成果为一系列涉及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理论发展、设计实践以及大众媒体和都市文化环境的专题研究成果,以及国际学术研讨。 三是将对西方现代建筑多种历史叙述和多样文本的比较研究引入教学,探讨开放和包容的现代建筑史教学新模式。具体成果为,完成与Werner Oechslin教授等当代著名史学家的系列联合教学,发表相关教学论文多篇,出席全国历史教学研讨会多次。 总体上,本项目较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主要任务,对国内相关教学与研究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部分研究论文和著作等待完成和发表。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