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线形系统理论与设计(中英文版)》其中有系统的数学描述、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系统的最小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反馈控制与设计。《线形系统理论与设计(中英文版)》在内容论述上力求精练,在概念叙述上力求清晰,理论分析上力求严谨,系统设计方法和算法介绍上力求实用,例证说明上力求简明,从而尽力使全书达到好教易学的效果。
前言
第1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
1.1 系统的输入一输出描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线性松弛系统的脉冲响应
1.1.3 具有因果性线性松弛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
1.1.4 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
1.2 状态变量描述
1.2.1 状态变量与动态方程
1.2.2 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2.3 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1.2.4 时不变系统的解
1.2.5 动态方程的等价
1.3 传递函数矩阵和矩阵分式描述
1.3.1 传递函数矩阵描述
1.3.2 传递函数矩阵的史密斯一麦克米伦形
1.3.3 矩阵分式描述
1.3.4 传递函数矩阵的零、极点
1.4 微分算子描述
1.4.1 系统矩阵
1.4.2 系统的零、极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2.1 线性系统的可控性
2.1.1 可控性的基本含义和直观例子
2.1.2 可控性的定义
2.1.3 时间函数向量的线性无关性
2.1.4 线性时变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2.1.5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判据
2.1.6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指数
2.2 线性系统的可观测性
2.2.1 可观测的基本含义和直观例子
2.2.2 可观测性的定义
2.2.3 线性时变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
2.2.4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测性判据
2.2.5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测性指数
2.3 线性定常系统可控、可观测的其他判据
2.3.1 Jordan形动态方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2.3.2 可控、可观测的几何判据
2.4 线性系统的输出可控性和输入可观测性
2.4.1 输出可控性
2.4.2 输出函数可控性
2.4.3 输入函数可观测性
2.5 线性时变系统的一致可控性和一致可观测性
2.5.1 一致可控性
2.5.2 一致可观测性
2.6 线性系统的对偶原理
2.6.1 线性时变系统的对偶原理
2.6.2 线性定常系统的对偶原理
2.7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2.7.1 线性时变系统在非奇异变换下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2.7.2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结构分解
2.7.3 线性定常系统的可观测性结构分解
2.7.4 线性定常系统结构的规范分解
参考文献
第3章 线性定常系统的标准形和实现
3.1 单变量系统的标准形
3.1.1 可控标准形
3.1.2 可观测标准形
3.2 多变量系统的标准形
3.2.1 龙伯格第一可控标准形
3.2.2 龙伯格可观测标准形
3.2.3 块三角标准形
3.3 实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3.1 基本概念
3.3.2 传递函数矩阵的可实现性
3.3.3 最小实现的特点
3.4 可控性、可观测性的频域形式
3.4.1 传递函数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3.4.2 传递函数矩阵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
3.5 传递函数和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
3.5.1 传递函数的最小实现
3.5.2 传递函数矩阵的最小实现
3.5.3 最小实现的汉克尔矩阵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
4.1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4.1.1 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4.1.2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的主要定理
4.2 线性时变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4.2.1 线性时变系统稳定的特点
4.2.2 线性时变系统稳定性的两个定理
4.2.3 线性时变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4.3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4.3.1 基本定理
4.3.2 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
4.3.3 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在系统综合方面的应用
4.4 线性系统的BIBO稳定性和BIBS稳定性
4.4.1 线性时变系统的BIBO稳定性
4.4.2 线性定常系统的BIBO稳定性
4.4.3 线性系统的BIBS稳定性和总体稳定
参考文献
第5章 线性系统时域中的反馈控制与综合
5.1 状态反馈的特征配置
5.1.1 状态反馈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5.1.2 单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
5.1.3 多变量系统的极点配置
5.1.4 系统的可镇定问题
5.1.5 状态反馈的特征结构配置
5.2 输出反馈的极点配置
5.2.1 输出反馈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5.2.2 常值输出反馈配置极点的基本定理
5.2.3 常值输出反馈配置极点的算法
5.3 动态输出反馈补偿器
5.4 解耦控制问题
5.4.1 解耦控制问题的提法
5.4.2 系统状态反馈解耦的充要条件
5.4.3 状态反馈解耦的极点配置
5.4.4 稳态解耦问题
……
参考文献2100433B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书名: 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开本: 16
ISBN: 9787030226556
条形码: 9787030226556
尺寸: 25.6 x 18.6 x 1.8 cm
重量: 640 g
由于系统孔是多排钻一次性加工成的,标准误差小于0.2mm所有标准五金和柜体的连接直接通过系统孔完成,保证了足够的安装精度,其产品质量自然稳定可靠。例如:抽屉导轨的安装,侧板批量加工,系统孔一次性钻出,...
你好 这是软件显示的问题 计算结果一般是没问题的 你可以点“查看计算式”来查看计算结果
急急急急!!!!!!土木工程考研选方向,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 和 结构抗震理论与加固 哪个好??????
结构工程,市政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这些都比比较好找工作而且也很热门。若果你觉得自己有很好的设计、创新思维,三大力学学得好,还是选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比较好。
现代制造系统理论与“相似工程”
用相似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现代制造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模式构筑共性。以供作为创造我国现代制造系统模式的借鉴。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线形控制
以长湘高速公路沩水大桥的施工控制为依托,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大跨度宽翼缘连续刚构桥梁线形控制中的应用.正装分析计算得到各节段理论立模标高后,根据实测数据利用GM(1,1)模型对立模标高进行了调整和预测,得出了下一阶段的最优立模标高,并指导沩水大桥的施工,实现了沩水大桥的高精度合龙,确保了沩水大桥成桥线形符合设计要求.该方法可推广到所有采用节段悬臂施工桥梁的施工控制中.
1.路线设计应使公路线形同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应使线形流畅、连续、视觉良好,保证行驶安全、舒适与经济。
2.公路线形是由平、纵、横三个面组成的立体形状,选线时,必须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面的组合 。
3.同一设计速度的设计路段长度不宜过短,线形技术指标应尽量保持相对均衡。两相邻不同设计路段之间其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
4.线形设计的要求与内容随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不同而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立体线形连续、指标均衡、景观协调,使行驶视觉良好、安全舒适。设计速度愈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应愈周全。对于平原区高速公路还应避免长距离采用单调乏味的单一线形。
设计速度为≤40km/h的公路,首先应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正确地运用线形要素,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以提高服务质量。
5.线形设计除应从行驶力学上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在营运上达到经济、合理外,还应注重驾驶者的视觉、心理及生理方面的要求。
6.应根据设计条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技术指标的最小(或最大)值,并保持各种线形要素的均衡性、连续性,避免线形突变。
7.在路线交叉前后应尽可能采用技术指标较高的线形。
8.平面线形设计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大型构造物(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等不同特点,选用相应技术指标进行组合设计,应合理运用直线和曲线(圆曲线、回旋线)线形要素,不得片面强调以直线或以曲线为主,或必须高于某一比例。
9.对立体线形应运用公路路线透视图,或动态连续透视图,或公路路线动态模拟系统进行检验与评价。2100433B
《线形工程计算机辅助选线设计理论与方法》就研究线形工程计算机选线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总结,侧重探讨了基于GIS的线形工程选线和定线设计的可能方案,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在此方面所进行的主要研究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线形工程选线和定线设计中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促进计算机空间决策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使线形工程建设项目方案更具科学性、适应性和协调性。线形工程选线和定线问题的复杂性体现在其评价标准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计算机出现之前,这一过程主要由规划和选线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存在着经验、知识水平以及计算能力上的限制,使方案难以得到更有远见、更充分且定量的分析与论证。
线形设计【alignment design】指的是路线立体形状及其相关诸因素的综合设计。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