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生长于海拔1500-2300米的竹林内湿润地或路旁。
狭叶变种
茎直立,稀匍匐状,高或长可达20-30厘米;花冠白色或自绿色,长1.5-2厘米。
产于贵州北部,四川南部。
在微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好温暖水湿、阳光充足的气候环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渐枯死。以根茎在泥中越冬。中国南北各地池塘、河沟、沼泽中常有生长,常与穗状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长旺盛。冬季生长慢,能...
喜光,耐半阴,喜高温湿润气侯,深根性,抗风,抗污染,寿命长。树性强健,生长迅速,不拘土质,但以肥沃的沙质土壤为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性喜高温多湿,生育适温约为23-32℃,耐热、耐湿。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管状花目 Tubiflorae
唇形科 Labiatae
筋骨草亚科 Ajugoideae
筋骨草属 Ajuga
筋骨草组 Sect. Ajuga
筋骨草亚组 Subsect. Genevenses
筋骨草系 Ser. Genevenses
金疮小草Ajuga decumbens2100433B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 是确保农村环境长治久洁 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环境工作治难巩固更难的关键。 根据我村实际 情况创建环境卫生考核标准要求, 现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制度规 范如下: 一、村庄环境建设长效管理制度的四项基本原则 1. 以着眼长远,注重长效为原则。 2.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切实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抓紧抓好的原 则。 3. 以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 相结合原则。 4. 能有效改善村庄环境面貌和保护生态为原则。 二、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制度 1. 道路保洁制度。(1)成立道路保洁小组,增加道路保洁人员,主 要负责本村区域内进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内居民区、公共活 动区及场所的卫生清扫、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无垃圾、无杂草、无堆积物、无积水。村主要道路两侧可视 范围内道路保洁标准执行。 (3
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方案444
- 1 - 新鲜村建立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镇党委、政府建立环境卫生 整治长效机制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落实党的 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开展全村环境卫生整治 作为我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广泛宣传发动,科学制定规划, 明确各方责任,落实关键措施,全面组织推进;以全村环境卫生 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环 境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打造全村农村新形象、新面貌,为我村争 创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新鲜村地处武威城区北郊,东、南、西三面与市区交错,辖 区内共有 14个村民小组,共 1226户人家,总人口 4089人。雷台 东路、北二环路两条主干道路横穿全村,
狭叶短毛独活(变种)狭叶白芷(东北植物检索表),狭叶东北牛防风(东北草本植物志),多裂叶短毛独活(内蒙古植物志)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叶二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狭卵状披针形。
短毛独活(原变种)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圆锥形、粗大,多分歧,灰棕色。茎直立,有棱槽,上部开展分枝。叶有柄,长10-30厘米;叶片轮廓广卵形,薄膜质,三出式分裂,裂片广卵形至圆形、心形、不规则的3-5裂,长10-20厘米,宽7-18厘米,裂片边缘具粗大的锯齿,尖锐至长尖,小叶柄长3-8厘米;茎上部叶有显著宽展的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4-15厘米;总苞片少数,线状披针形;伞辐12-30,不等长;小总苞片5-10,披针形;花柄细长,长4-20毫米;萼齿不显著;花瓣白色,二型;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叉开。分生果圆状倒卵形,顶端凹陷,背部扁平,直径约8毫米,有稀疏的柔毛或近光滑,背棱和中棱线状突起,侧棱宽阔;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棒形,其长度为分生果的一半。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月,果期8-10月。
狭叶幌伞枫(变种)
Heteropanax fragrans (Roxb.) Seem. var. attenuatus C. B. Clarke in ook. f. Fl. Brit. Ind. 2: 735. 1879; Li in Sargentia 2: 94. 1942.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本变种小叶片较狭,先端长渐尖,基部狭楔形。
产云南(墨江)和广东(海南澄迈)。孟加拉也有分布。
南边杜鹃(原变种)
直立灌木,高3米;小枝细瘦,分枝繁多,被锈色糙伏毛,后近于无毛。叶近于革质,聚生枝端,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5-4厘米,稀5-7.5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短尾状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波状,反卷,上面深绿色,干后紫褐色,有光泽,近于无毛,下面淡绿色,干后红褐色,疏被糙伏毛,中脉与5-6对侧脉在上面微凹入,在下面凸出,侧脉未达叶缘连结,细脉不明;叶柄长3-5毫米,密被深褐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鳞片卵形,长9-14毫米,宽5-6毫米,仅下面被糙伏毛,边缘具细睫毛。伞形花序有花3-6朵,顶生;花梗长1.3-1.5厘米,密被淡黄棕色长糙伏毛;花萼裂片不明显,边缘环状,被锈色刚毛状糙伏毛;花冠阔漏斗形,紫色或紫红色,长2.8-3.1厘米,花冠管圆筒状,长9-11毫米,径约4毫米,无毛,裂片5,长圆状披针形,长1.6 -2厘米,宽约8毫米,开展,无紫色斑点;雄蕊5,近于等长,长约3.5厘米,伸出于花冠外,花丝线形,无毛,花药长圆形,长3.5毫米,基部具尖头;子房卵珠形,长约3毫米,密被黄棕色刚毛状长糙伏毛,毛长达1.3厘米,花柱长约3.5厘米,与雄蕊等长,无毛,柱头褐色,头状。蒴果卵球形,长约7毫米,被灰褐色糙伏毛。花期3-4月,果期10-11月。本种与金萼杜鹃 R. chrysocalyx Levl. etVant.相似,但本种的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先端短尾状渐尖;花冠管长9-11毫米,比花冠裂片短,花柱与雄蕊等长,易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