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灌木或乔木,高约3-10米;树皮灰褐色,不裂。老枝圆柱形,紫褐色,近光滑,小枝密被浅褐色短柔毛;裸芽,密被黄褐色柔毛。奇数羽状复叶,近对生,长12-16厘米,叶柄长2.2-3.2厘米,叶轴长6.5-7.8厘米,密被黄褐色柔毛,叶轴在最上部一对小叶处延长5-7毫米生顶小叶;小叶5-7(-8)对,纸质,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上在榄绿色,无毛或疏被柔毛,下面苍白色,多少贴生短柔毛,中脉具黄色密毛,侧脉5-7对,纤细,下面隆起,边缘不明显弧曲不相连接,细脉网状;小叶柄长1.5-2毫米,密被黄褐色柔毛。
花序顶生。荚果有梗,近菱形或长椭圆形,长5-6厘米,宽2-3厘米,压扁,顶端有小尖头,果瓣厚革质或木质,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泽,内壁有横隔膜,有种子3-4粒;种子长2.2厘米,宽6-8毫米,种皮红色,坚硬,微有光泽,种脐长3-3.5毫米,位于短轴一端。
小叶红豆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山坡、坡脚、林中。天然群落分布区位于亚热带温暖季风气候区,以山地、低山、中低山为主。主要在海拔700-900米的南哨乡九虎大山,生长在常绿阔叶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分布区水热条件优越,年均降雨量为1220.5毫米,相对湿度为78-84%,土壤为山地黄壤。
对土壤要求不苛,适生在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壤或红黄壤,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环境生长良好。种子外皮坚硬,不易吸水发芽。林下天然更新较差,但根系萌蘖力强,伐根上能迅速长出萌条。
分布于中国广西(南部和东部)、贵州(东南部)、福建和广东,呈岛屿状分布。
不是红木一、小叶红豆介绍: 小叶红豆,又被称作苏木伪品,意思是非常容易被混淆为苏木科的一类植物。其整体性征与苏木相似,属豆科植物,有行血通络,祛瘀止痛,散风和血的功效;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
你好,小叶红豆手串的价格在30元左右,价格手撕很便宜的,小叶红豆手串算是小叶紫檀手串的伪品,与紫檀相比,它的新切面是粉红色,而紫檀新切面为橘黄。它氧化后的颜色是浅红,而紫檀氧化后为深紫。希望我的回答对...
你好,小叶红豆手串的价格在30元左右,价格手撕很便宜的,小叶红豆手串算是小叶紫檀手串的伪品,与紫檀相比,它的新切面是粉红色,而紫檀新切面为橘黄。它氧化后的颜色是浅红,而紫檀氧化后为深紫。希望我的回答对...
小叶红豆果实成熟期为10-11月,成熟时果荚易开裂,红色的种子自行脱出,宜在豆荚未开裂前及时采种。采回后,放在通风干爽的地方晾干,待种子脱出后收集晾干备用。种子千粒重150-180克,每千克种子5500-6600粒,发芽率60%。
苗圃地宜选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放基肥耙匀作床。种子外皮坚硬,不易吸收水分,播种前应用热水浸种催芽处理。采用条点播,条距25厘米,播后覆土1-1.5厘米,并盖草。每亩用种量5-6千克。播后约一个月种子发芽出土,及时揭草,并加强水肥管理。一年生苗高达60-70厘米,可出圃定植,每亩产苗1.5万株左右。也可采用容器育苗。小叶红豆侧根不发达,起苗时不要伤损根系,并适当修剪侧枝和叶。
造林地以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平缓、士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半阳坡或阳坡或房前屋后、园边为宜。
细致整地,林地清理后,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宽60厘米×深50厘米,密度为2米×2米。整地挖穴时间为上年的12月底前完成,挖穴时表土、心士分开堆放在穴的两边。在种植前1个月回填穴士,先回表士后回心士并高出地面10-15厘米待种。
容器苗造林一般不受季节限制。但以2月份造林树当年生长时间长,太迟影响当年高生长。种植时在穴的中间挖个小坑略大于容器袋,先撕去容器袋薄膜小心把苗置于坑的中间覆士,踩紧泥士。深浅以苗木的雪养士面稍低地面1厘米为宜。
造林后3年内每年草抚育施肥2次。铲草时间在6月中旬、9月下旬。扩穴松士施肥于3月初、10月中句进行。在幼树生长阶段,要及时抹除、剪掉腋芽、侧枝减少活节,要在幼树蔸边插根竹条扶正绑直,培育优良通直的干形。
小叶红豆为珍贵特种用材树种之一,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胸径30-60厘米,心材大,紫红色,群众称之为“紫檀木”,极为珍视。木材坚重,容重0.823克/立方厘米,木材纹理直,结构均匀,耐腐性强,色泽艳丽,可与进口的紫檀木相媲美,为制造高级家具、乐器和工艺品的特种珍贵用材。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
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低。分布地域种群个体致过低,严重影响绳子交配与种子发育,形成极度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属于衰退型种群,表现出濒危物种的特征。
小叶红豆种皮质硬、紧密、脆,不易透水,休眠期长等特性导致发芽率极度低下,形成种子生产力低下
生境片段化化较为严重。小叶红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型,自然状态下随机分布于林分中,对种群发展乃至物种生存都不利。
人为活动的破坏。精美木材的需求、森林砍伐、城市化建设、士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起的生境丧失和片段化也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的掠夺性采伐,小叶红豆已成为数量稀少,属于灭绝的物种,在原有文献记载的很多分布点几乎找不到活植物体,因而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
就地保护:对现有小叶红豆野生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异地保护:开展播种、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殖技术研究和人工林培育技术研究,建立异地保存林,进一步实施小叶红豆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基地建设。
归化自然:在实行就地保护和人工培育的基础上,将人工培育的小叶红豆个体移植到其原有的生境中,让其归化至自然环境中,并正常发育、产生后代,扩大自然种群的规模。
加强公众教育,提升保护意识: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公众性的工作,通过宣传普法,减少人为破坏,对小叶红豆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小叶红叶石楠组培快繁
小叶红叶石楠属蔷薇科常绿灌木,是普通红叶石楠中的一个变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矮化,叶片短小,生长缓慢,春季萌发新叶鲜红明亮,观赏效果较
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0(CK),-0.3(T1),-0.9(T2)和-2.0(T3)MPa等4种水势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等5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加重逐渐降低并与CK有极显著差异(P<0.01),前者在轻度胁迫(T1)时就出现严重的失水,仅为CK的49.84%,而后者逐渐下降,并始终高于前者;2种植物叶片的MDA含量随胁迫增强变化趋势不同,前者在轻度胁迫(T1)和中度胁迫(T2)下叶片中MD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重度胁迫(T3)时比CK增加73.68%,而后者在T1时急剧上升,T2时达到最大值,超过CK 230.56%,膜脂出现了明显的氧化现象;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增强呈单峰曲线变化,前者在T1时急剧上升至峰值,为CK的16.26倍,而后者在T2时达到峰值,为CK的10.12倍,各胁迫强度下前者均高于后者;2树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胁迫强度下均较CK极显著(P<0.01)减低,前者可溶性糖含量在T1时急剧下降至最低值,为CK的25.37%,T2和T3时稳定,而后者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T2时最低,为CK的43.56%;2树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有不同变化,前者在T1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上升,超过CK 79.07%,并在T2和T3时保持稳定,有利于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而后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前者,且在T3时明显下降,更易受到干旱胁迫伤害。
小叶红豆是生长在广西融安县大波乡治安、福上等地区,当地群众称为“气象树”。土名“小叶红豆”。
这种树,最大的高十米多,胸径粗如水桶。树叶约两指宽,两寸长。平常为绿色。每遇久晴转雨天气,树叶会变成红色;小雨是淡红或半截叶子红;暴雨成大红或全叶变红;降雨一、二日后,复为绿色。在久雨转晴之前,也同样有预兆:树叶变成淡红或半截叶子红,象征着雨天即将过去,晴天很快到来;树叶大红或全红,则告诉人们,旱象即将露头了。晴后一至二天,也恢复绿色。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小叶红豆是神奇的“气象树”。 当地群众既有“出门看天色”,又有“出门看树色”的习惯。
不规则圆柱形或块状,大小不一。
表面棕红色或紫红至紫褐色,可见刀削痕
和较粗的纵向木质纹理。横切面粗糙,无光泽,同心环不甚明显。
小叶红豆,又被称作苏木伪品,意思是非常容易被混淆为苏木科的一类植物。其整体性征与苏木相似,属豆科植物。
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 ,直径 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
质坚硬,气味淡雅清新。
优质;落叶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近对生;花序顶生或腋生;果近菱形或长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