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乔木、灌木或具卷须的木质藤本。单叶互生,通常顶端2很少全缘或为2片小叶;掌状脉序,基出脉3至多条,中延伸于2裂片之间成一小芒尖;托叶常早落。花序总状状或伞房状;苞片和小苞片通常线形,早落;花两性,很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花托杯状,短陀螺状或延伸成筒状萼1侧开裂呈佛焰苞状,或5裂呈匙形,或2~5齿裂;5枚,近等大,常具瓣柄;能育雄蕊10、5或3枚,稀2或1花丝分离,线形;子房通常具柄,有胚珠2至多颗,花柱组或短粗,柱头头状,盾状或圆盘状。荚果长圆形,带状或线扁平,开裂或不裂;种子数颗,球形或卵形,扁平,有或无胚乳 。
约570种,产于热带与亚热带。我国有35种分布中心在华南区,以长江以南各省区为多。陕西产2种 。
分布:羊蹄甲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越南,印度均有分布。
习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自然更新能力强,能自播繁殖,生长速度快。
繁殖:用播种繁殖。夏,秋间种子成熟后可随采随播,也可将种子干藏至翌年春播。当幼苗出齐后及时移上营养袋,或按一定株行距植于肥沃的圃地。
栽培:移植宜在早春2-3月进行。我国中,北部温室宜盆栽,春夏宜水分充足,湿度宜大;夏季高温时要避免阳光直晒;秋冬应稍有干燥。生长期需施液肥1-2次。冬季最低温需保持5摄氏度以上。
该属中的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最先在香港发现,如今已经成为该市区花,其图案被印在了香港区旗和其硬币上。
扦插繁殖为主,嫁接繁殖为次。此树虽然满树红花,但由于雌蕊的柱头已退化,不能授粉育种,故“花而不实”,无繁殖。 扦插 扦插繁殖是在3月~4月间,选择一年生健壮枝条剪成长10厘米~12厘米,并带有3个~4...
您好 红花羊蹄甲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春到夏季,利用落叶后发芽前,此时 枝条萌芽能力强,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作插穗,进行扦插繁殖。一般取 长10〜1...
羊蹄甲,别名玲甲花,拉丁文名Bauhinia purpurea L.为豆科、羊蹄甲属乔木或直立灌木植物,高7~10米;树皮厚,近光滑,灰色至暗褐色。羊蹄甲与香港市花红花羊蹄甲很相近,容易[1]混淆,属...
该属属名用来纪念瑞士-法国植物学家Bauhin兄弟。英文通称包括orchid tree、purple orchid tree、mountain ebony和poor man's orchid。中文俗称有洋紫荆、紫荆及羊蹄甲等。
该属中的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最先在香港发现, 如今已经成为该市区花,图案被印在了香港区旗和其硬币上。
本属中有3个种的中文名经常被混淆导致混乱:
Bauhinia purpurea,羊蹄甲、红花羊蹄甲、洋紫荆
Bauhinia blakeana,红花羊蹄甲、洋紫荆、紫荆花、艳紫荆
Bauhinia variegata(现改名为Phanera variegata),紫荆羊蹄甲、洋紫荆、宫粉羊蹄甲
由于习惯上将香港区花称为洋紫荆,因此在中文中,洋紫荆用来专指Bauhinia blakeana。羊蹄甲用于指代Bauhinia属。
Bauhinia L. 羊蹄甲属,云实科,约57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35种,大部分布于南部和西南部,长江以北绝少,其中如白花羊蹄甲B. acuminata L.,红花羊蹄甲 B. blakeana Dunn,羊蹄甲 B. purpurea L. 和洋紫荆B. variegata L.等数种为美丽的庭园观赏树,华南常见栽培;广东羊蹄甲 B. kwangtungensis Merr. 的根皮内含单宁达40%,海南栽培作染料;有些种类的树皮、花和根供药用。
荚果线形或长圆形,扁平,有种子数颗,开裂或不开裂,果瓣革质或木质,很少膜质,内部通常无隔膜。
红花羊蹄甲、紫荆、洋紫荆、羊蹄甲有什么区别
红花羊蹄甲 、紫荆、洋紫荆、羊蹄甲有什么区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baidu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5-6 这个问题可真是晕死人的!看拉丁名才准确!不能单看中文名称(要 看你是哪里人,没有固定的叫法!因为大陆内地、香港、台湾对三者的叫法完全 混乱!) ********************************************************************* ************ 首先,最易区分的是 紫荆(注意开的花不是“香港的 紫荆花” ),与其他 三者完全不同。【学名】: Cercis chinensis Bunee ,花小而密,先开花后长 叶,初春开花,多分布在北方。是和上面的花完全不同的花。又叫满条红、苏芳 花、紫株、乌桑、箩筐树。为豆科 紫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
红花羊蹄甲
红花羊蹄甲 Bauhinia blakeana(英文名 Hong Kong Orchid Tree) 别名:洋紫荆、红花紫荆、香港樱花、艳紫荆、洋樱花 苏木科羊蹄甲属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高 6~10米。叶革质,圆形或阔心形,长 10~13厘米, 宽略超过长,顶端二裂,状如羊蹄,裂片约为全长的 1/3,裂片端圆钝。 总状花 序或有时分枝而呈圆锥花序状, 先于叶或和叶同时开放; 红色或红紫色; 花大如 掌,花瓣5,其中4瓣分列两侧,两两相对,而另一瓣则翘首于上方, 形如兰花状; 花香,有近似兰花的清香,故又被称为“兰花树” 。荚果扁平,狭长椭圆形,沿 腹缝线处有狭翅;种子扁,数颗。花期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生长习性: 热带树种,喜欢高温、潮湿、多雨的气候,有一定耐寒能力,我 国北回归线以南的广大地区均可以越冬。适应肥沃、湿润的酸性土壤。 花语: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
红花羊蹄甲是1880年在中国香港被首次发现,经当时港督亨利·阿瑟·卜力爵士(Henry Arthur Blake)和植物学家共同研究,确认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卜力爵士的姓氏为之命名,原译为洋紫荆。香港人称为“紫荆花”,又因其属羊蹄甲属,叫它“红花羊蹄甲”或“紫花羊蹄甲”,而台湾则为其花大色艳,称“艳紫荆”,至于它“香港兰花”的别称,则是从英文名'Hong Kong Orchid TrC直接翻译而来。
1965年,红花羊蹄甲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我国连引入的有22属,92种,南北均有分布,但主产地为西南部.
我国的主要属有:云实属、羊蹄甲属、见血飞属、仪花属 顶果树属等等。
【学名】:Bauhinia blakeana
【英名】:Hong Kong Orchid Tree
【别名】:红花紫荆、红花羊蹄甲,洋紫荆花
【分类】:苏木科(一说豆科),羊蹄甲属
【性状】:常绿小乔木,高3-4m,叶互生,肾形,甚宽大。花期冬到春季,总状花序,花冠浓艳紫红色,五瓣,花姿浓艳瑰丽,花期持久,广受喜爱,适宜作庭园绿化、绿荫观花树,也可作行道树。
【产地】:原产于我国滇、桂、粤、闽、海南等省区。台湾省有栽培。印度、越南也有分布。
【习性】:喜光。喜温暖、湿润、酸性土壤。
【繁殖方式】:洋紫荆不易结籽,宜用无性繁殖,现把洋紫荆的硬枝快繁简介如下:
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荆落叶后发芽前,此时枝条萌芽能力强,采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壮健枝条,进行快繁。采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长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应在芽眼上1cm处,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茎节部,这样有利于生根,也好识别上、下端,不至于极性倒置。用300-500PPM浓度的生根粉剂液,加沾土混匀搅成糊状,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状泥中,沾上糊泥浆后快繁于智能苗床.1个月后洋紫荆的离体材料下切口处有白色小点,这就是根尖,约再过半个月须很长出。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
【历史】:
洋紫荆首先在1880年左右于香港岛薄扶林的钢线湾被一名法国外方传教会的神父发现,并被他以插技方式移植至薄扶林道一带的伯大尼修道院。1908年,当时的植物及林务部总监邓恩(S.T. Dune)判定洋紫荆为新物种,并于《植物学报》(英国及外国)第46卷,324至326页(Journal of Botany)发表有关资料。洋紫荆的拉丁文学名的种加词被命名为'Blakeana',以纪念热爱研究植物的第12任香港总督卜力(Sir Henry Arthur BLAKE)伉俪。现存于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植物标本室编号Hong Kong Herb. No.1722的模式标本相信是最初发现的原树标本。
1965年,洋紫荆正式被定为香港市花。此特有种在1967年引入台湾,并在1984年成为嘉义市的市花及市树。
2004年,香港大学的Carol P. Y. Lau, Lawrence Ramsden 及 Richard M. K. Saunders于美国植物学会的植物学术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中发表研究文章[2],从洋紫荆的外部、花朵及种子的形态,以及其繁殖能力及基因序列与红花羊蹄甲和粉宫羊蹄甲作对比及分析,证实洋紫荆并非独立品种,而只是前述两个品种杂交而成的混种。提出更正洋紫荆的学名为"Bauhinia purpurea x variegata 'Blakeana', cv. nov."(cv. (cultivarietas) 指栽种变种 ,nov. (nova)表示这个是新的名称)。
由于混种植物不能自行繁殖,这亦即是表示,现时香港所有的洋紫荆都是该棵于1880年首次于野外发现(亦是唯一一次于野外发现)的洋紫荆的复制品。因此,洋紫荆的基因池受到局限,这解释了洋紫荆对病菌的抗抵力较弱的原因。
【象征图案】:
早在1965年,香港已经采用洋紫荆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洋紫荆为标志。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洋紫荆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3]的设计图案。区旗的洋紫荆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洋紫荆图案被改成白色。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期向维多利亚港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香港主权移交的金紫荆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