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圆雕人物柱础

圆雕人物柱础简介

圆雕人物柱础是一种雕刻比较复杂的柱础形式,就是在柱础上雕刻出圆雕的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大多知识作为装饰。不过有些人物雕刻柱础,是将柱础中段做成凹进的束腰形式,使柱础成为须弥座形式,而人物就雕刻在束腰处,以手和头承托着上枋。这样的雕刻形式,既美化了柱础的形象,又不会因中部变细而减弱它的承重功能。

查看详情

圆雕人物柱础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柱础

  • 400*400
  • 13%
  • 天津市鼎天建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柱础

  • 800*800
  • 13%
  • 天津市鼎天建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GRC柱础

  • 边长a=1000mm、b=900mm、高h=830mm 对应标准图:16-修2
  • 13%
  • 成都勇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柱础

  • 600*600
  • 13%
  • 天津市鼎天建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柱础

  • 500*500
  • 13%
  • 天津市鼎天建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压铸平面斜边小双圆雕竹叶花

  • 云浮市罗定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压铸平面斜边大双圆雕凤尾花

  • 云浮市罗定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压铸平面斜边小双圆雕凤尾花

  • 云浮市罗定市2021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压铸平面斜边大双圆雕竹叶花

  • 云浮市罗定市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压铸平面斜边大双圆雕凤尾花

  • 云浮市罗定市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柱础

  • 1.材质:火烧面芝麻灰花岗岩柱础2.做法详见图纸建筑图A-1-103.规格:500mm×350mm
  • 16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0-10
查看价格

柱础

  • Ф300火烧博白黑花岗岩,高:0.35米
  • 16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0-10
查看价格

柱础

  • D350×270
  • 799片
  • 1
  • 双瑜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4-30
查看价格

柱础

  • 材质:火烧面芝麻灰花岗岩.规格:0.5×0.35
  • 12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0-09
查看价格

柱础

  • 青石/直径500
  • 30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9-26
查看价格

圆雕人物柱础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圆雕人物柱础文献

古建筑的基座与柱础 古建筑的基座与柱础

古建筑的基座与柱础

格式:pdf

大小:88KB

页数: 未知

古建筑的基座与柱础

古建筑构件柱础 古建筑构件柱础

古建筑构件柱础

格式:pdf

大小:88KB

页数: 6页

古建筑构件——柱础 柱础是中国建筑构件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石,它是 承受屋柱压力的垫基石,凡是木架结构的房屋,可谓柱柱皆 有,缺一不可。古代中国人民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湿腐烂, 在柱脚上添上一块石墩,就使柱脚与地坪隔离,起到绝对的 防潮作用;同时,又加强柱基的承压力。因此,对础石的使 用均十分重视。 名称起源 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墨子 书中记载:「山云蒸,柱础润」 。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所载: 「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 曰磩,六曰磉, 今谓之石碇」。而在本省则称之为 「柱仔珠」、 「石珠」、「柱珠」等。最早的柱子应是直接「种」于地下, 但为了防止柱子的移动下沉,便在柱脚的部位置一块大石头, 使柱身的承载重量能均匀分布于较大面积上。后来发现埋在 地下的木柱容易潮溼腐烂,因此便把石块提升至地面上,可 免除柱础的腐蚀或碰损。 在柱子底下承受压力的部分叫 「础」, 而

柱础柱础式样

宋朝柱础的式样变化更多,雕刻也更加纤细,但仍以莲花瓣覆盆式为主要的通行式样。由于一般中国建筑曾经倾向于复杂和多变而华丽,这种风气随即受官方注意和反对,故宋代即有「非宫室寺观,毋得凋镂柱础」的规例,所以柱础凋刻发展则开始着重在宫室及寺庙方面。至于元代,因其民族性格,所以柱础喜用简洁的素覆盆,不加凋饰。明清时则在元的基础上,以简化、单纯的形式稍作凋饰,但图桉则崇尚简朴。于柱础的形状上,圆柱形、圆鼓形及上宽下窄、肩部凸出的「变体」圆鼓形,均为清代早期的流行风格。

圆柱形通常表面平素不施纹饰,圆鼓形及「变体」圆鼓形则造型古拙,凋饰典雅。此外,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但一般民间,尤其是南方则显着不同,一方面就地理环境而言,因多雨潮溼,故常采用较高的鼓状柱础;另一方面,在人文背景上较崇尚华丽凋饰,所以柱础的变化较多;且地处偏远,政令鞭长莫及,故发展较为自由。而台湾因为居南方庙宇建筑乃属于闽、粤的南方系统,加上融入的道教思想、民间信仰及反应风土民情与时代背景的各种装饰题材,并在民族个性的影响下,有具象的写实纹饰、有抽象的图桉装饰。这些装饰题材的背后,都蕴涵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综观上述柱础的发展,自殷墟出土的简单柱础,经历了外来佛教艺术的影响,而发展到清代的古镜式柱础,可谓柱础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简朴而华丽。

早期的形式以圆柱形及圆鼓形为主,表面施以简单的花纹或线条等浅浮凋的装饰,显得朴素澹雅。中期的柱础,其形式则有变化,外形较早期的为高;道光之后,圆鼓形的柱础已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下手部已有明显的内缩形式,整个造形显得细高秀挺。晚期的柱础,形式变化丰富,有扁圆形、莲瓣形、方形等。

光绪之后,莲瓣形柱础已成主流,而且此时外形已可明显的区分为顶、肚、腰、脚等四部分。在上段的础肚,常施以图纹凋饰,纹饰的变化也较以往丰富,题材更加多样化,有花鸟、动物、吉祥图桉及反映风土民情的内容等,凋饰华丽,凋工精巧,但有流于繁琐之感。另外,柱础形式的发展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单层式柱础,有鼓式、覆盆式、铺地莲花式、兽式等;另一类是多层式柱础,是由二种以上不同形式的单层式柱础重叠而成。

查看详情

柱础柱础纹饰

六朝之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中国建筑与佛教艺术开始融合。例如在山西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柱础上,已凋有覆盆莲花及盘龙、人等复杂之纹饰。因此,自东汉佛教东传之后,佛教的装饰艺术对往后柱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莲瓣的装饰,被广泛地运用于柱础。古代的莲瓣柱础多作覆盆式的铺地莲花,其莲瓣较为写实且富变化。这种类似佛教「莲花座」的古式覆盆莲花造形,即是宋代所谓的「宝装莲华」在鹿港龙山寺山门的柱础,尚可见到。台湾庙宇中常见的莲瓣形柱础,其造形已不同古制,并有束腰及底座的产生,在上端凸出的肚部作莲瓣凋饰,其莲瓣以圆弧收齐上下唇缘,而呈现上下对称的长椭圆形。整体造形类似南瓜,所以又称为「南瓜形柱础」或「瓜瓣形柱础」。唐代的柱础依壁画及石刻上所见,仍以覆盆莲花式的为主,但莲瓣较六朝初期的略为肥短。宋代,柱与柱础的装饰益形细致,佛教装饰除与本土建筑融合外,并开创出成熟的风格。在宋营造法式中,对柱础的纹饰,即载有:海石榴花、牡丹花、宝相花、铺地莲花、仰覆莲花、蕙草、龙风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这些纹饰即是大多受了佛教艺术之影响。此外,营造法式第三卷中,对柱础的形式、比例及装饰手法更有详细的说明: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鈒,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鈒及压地隐起莲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

查看详情

柱础柱础功用

其一是将柱身集中的荷载布于地上较大的面积;其二石柱础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免柱脚腐蚀或碰损。由于柱础很接近人们的视线,往往成为艺术家施展技艺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了随朝代变化而变化的多种形制和雕饰,成为我国石雕艺术的一大门类。柱础虽因机能上的需求而产生,但当其发展成熟后,也逐渐形成了柱子的收头,使单调平直的柱身,产生视觉上之变化,兼具有装饰之功能。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石柱也运用了柱础做为装饰,所以其在装饰上的作用已大于机能上之需求。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