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述:①土地的养育功能。由于土地位于地球表面大气圈、水圈和陆地表层交汇处,是地球表面物质循环、合成、交汇以及生命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特别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及产生氧气,土壤的矿质营养支持植物生长发育,支撑整个地球和人类的生命和活动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所谓陆地生态的载体,即中国自古就有的“万物土中生”朴素理论所指。②土地的空间承载功能。土地的地质力学承载力的基础及不可移动、不可展延的稳定空间,成为人类活动、城市与工业建筑的空间。③土地的文化功能。由于地面自然景观及人类文明的积淀,土地成为人类文化、美学和旅游的重要载体。④土地的财产功能。由于土地的自然文化属性及稀缺性、不可移动性、可控性、稳定性与增值性,土地成为资源性的资产。
概述编辑 土地储备,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中国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1924~1927年,中国人...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截止2009年1月,我国颁发的土地证书主要有三种: 1、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所有权。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基于土地功能的苏南地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人地矛盾日趋尖锐,苏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研究其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在全国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以苏州、无锡、常州3个市为例,基于土地功能视角,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用模糊优选模型对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常州市土地承载力情况最优,无锡位居第2,苏州市排名最后;苏南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情况比较相似:土地生产承载力较好;由于城市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土地空间承载力较弱;生态资源消耗和土地污染严重导致土地生态承载力较弱。
三峡库区腹地土地功能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土地利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的变化。以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和巫山县为研究区域,以1986、2000、2007和2015年多时相遥感影像资料为数据源,通过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索其与海拔、坡度和岩性等自然因子,以及人口、道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耦合驱动机制,揭示土地利用功能的理论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就土地利用功能数量而言,生活用地增加,生产功能减少,生态用地总体趋于稳定;就土地利用功能面积变化格局而言,三生功能均向稳定性方向发展。(2)就其集散程度而言,生产功能由大集聚向小集聚转变且集聚面积减少;生活功能集聚性持续增强,且集聚面积扩大;生态功能由集聚向分散变化,且空间范围增加。(3)就土地利用功能的驱动机制而言,包括高程、坡度和岩性在内的自然因子影响其空间分布状况,人口及道路分布影响三生功能的空间数量变化。
城市土地使用费是指城市土地使用者因使用土地而支付的地租。城市地租主要是级差地租,也就是城市土地的级差收益。城市土地除具有一般土地的共性外,还具有城市功能性和功能的整体性。城市土地的功能性是由城市土地资金兴建道路、桥梁、涵洞、供电、供热、供气、供水管线等基础设施而形成和增大城市功能,提高城市位置的优越性。城市土地功能的整体性,系由城市的集聚效益、城市整体形成的。
城市中某一地区、地带靠人工所获得的相对优越性,并不仅仅取决于该地区、地带所投入的土地资金多少,而是出于城市土地资金整体。后者是城市土地级差收益的根据。社会主义国家收取城市土地级差地租,不仅有其自然的 (土地有限性) 和生产关系 (土地所有权垄断) 方面的根据,而且有生产力 (土地资金) 方面的根据。这和土地私有制条件下仅凭土地所有权垄断而收取地租是不同的。
(一)基础资料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宽、河深、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水资源现状及用途。如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水文实测资料、水环境研究成果等。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2、监测断面设置
(1)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2)湖泊(水库)监测断面设置
3、采样位置的确定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监测断面的布设应有代表性,即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水质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项目,并考虑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较大支流汇合口上游和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入海河流的河口处,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和严重水土流失区。湖泊、水库、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处。
(3)饮用水源区、水资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风景游览区、水上娱乐区及重大水力设施所在地等功能区。
(4)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及回水区,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无急流浅滩处。
(5)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并要求交通方便,有明显岸边标志。
(三)采样时间与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2)河流: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
(3)排污渠:全年采样不少于3次。
(4)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潮汐河流:全年按丰、枯、平三期,每期采样2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当在当天涨潮、退潮时采样,并分别加以测定。涨潮水样应当在各断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时也应当在各断面退平时采样,若无条件,小潮期可不采样。
(7)湖泊、水库: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库,每月采样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每年采样2次,枯、丰水期各一次。有废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
(五)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进度计划
对监测中获得的众多数据,应进行科学地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质量保证概括了保证水质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实施进度计划是实施监测方案的具体安排,要切实可行,使各环节工作有序、协调地进行。2100433B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世界建筑学科发展前沿、特别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研究基于对国际间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所进行的系统而有明确针对性的研究总结,旨在揭示中国城市发展更新、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功能置换前提下的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澄清当今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概念和学术意义;提出保护性改造再利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