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的写作目的在于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借助于“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机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本书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同志、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立军同志负责统筹策划和统稿,中国建筑、中冶、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北京建筑大学以及相关协会的专家共同参与了专题研究和讨论。
作 者: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01
开 本:16开
页 数:248
印刷时间:2016-09-01
字 数:313000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版 次:1
印 次:1
I S B N:9787112198627
第一章“一带一路”战略与建筑业发展机遇
第一节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历程和现状
第二节“一带一路”与国家战略
第三节“一带一路”对建筑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
第四节“十三五”期间建筑业发展目标与任务
第二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与建筑市场状况
第一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分布及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第二节“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及建筑市场状况
第三章“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政治环境分析
第二节“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经济环境分析
第三节“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商业环境分析
第四节“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法律环境分析
第四章“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第一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风险分析概要
第二节“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第三节建筑企业“走出去”风险管理措施与机会应用.
第五章“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市场开拓模式
第一节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般策略
第二节“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开拓模式一
第三节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应对措施
第六章建筑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战略措施
第一节围绕“一带一路”开放格局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
第二节建筑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途径
第三节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趋势、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第四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为契机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第五节“一带一路”进程中打造建筑企业国际化品牌
第六节大力弘扬以鲁班文化为核心的工匠精神
第七节“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风险防控
第七章建筑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节建筑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政策支持体系构架
第二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统筹领导和协调政策
第三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行业与地区对接政策
第四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金融政策
第五节“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2100433B
虽然符合两国长远的战略利益,但这项重大工程,从方案到设计,到投资到规划,从施工与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有众多因素的制约,有的能得到配合,有的还会面临阻挠。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栖霞建设集团概况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公...
政策: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扩展资料:...
“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带一路”让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标准是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单个产品之间的差异化竞争逐步演变成所在行业的标准竞争,控制或影响标准的制订修订成为市场竞争新的焦点,标准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分配到更多利益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作为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依托先进的技术标准掌控国际市场竞争的主导权.标准是当前国际竞争最重要的话语体系,标准竞争的胜利者可以在相当长时期内控制相关技术发展的方向和市场创新的方向,对国际市场产生广泛的控制力和行业领导力.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就是产业竞争的主导权,谁掌握了这一话语权,也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大力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让更大范围的国际市场接受和采用中国标准,是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的—个具体抓手.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随后的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被正式提上重要日程。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迫切需要“走出去”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实力和条件
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装备制造业比重已经超过1/3,稳居世界第一。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已达8.2万户,装备制造业资产总额约达18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22.2万亿元,出口总额高达2.1万亿元,其中铁路机车出口额约40亿美元,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10%。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高铁、核电等多个领域已经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具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我国装备制造业在质量、价格、总承包工期、后期维保服务等多个方面竞争优势非常明显,性价比较高。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亟待依靠“走出去”化解产能过剩
一段时间以来,包含装备制造业在内的工业领域产能过剩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最大问题。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巨大压力。当前,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而国际经济增长也较为乏力,在此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出口目的地国家比较单一,这些国家的市场已接近饱和,其需求短期内难有大的增长。“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消化国内产能过剩提供了新的途径,将显著加速我国过剩产能的“走出去”步伐,并将有力促进我国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产业转型升级。
(三)通过“走出去” 倒逼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始终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通过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让更多的民族企业走向国际大市场,同那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会倒逼我国的装备企业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激励民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大力支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间产能合作,有利于克服当前经济下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将推进中国制造从产业链中低端迈向高端,助力我国尽快跻身于世界制造业强国方阵。
(四)凭借“走出去”扭转中国制造商品的不良信誉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发展条件的限制,我国制造业广泛采取了贴牌生产OEM 的制造模式,国内众多民族企业长期缺乏自主品牌。长期以来,成本优势成为国内制造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因此国内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制造,导致我国出口的商品中占比最大的就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中国制造商品质次价低的不良信誉。所以,当前迫切需要发展一些“明星产品”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负面认知。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高端装备产业的“走出去”将肩负这一重要使命。
“一带一路”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
(一)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的总人口合计约44亿,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为69%;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约1.12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重为29%。这些国家未来10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总额约合50亿元人民币,市场空间及其广阔。目前,除了越南、印度、卡塔尔、蒙古国之外,“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30%,今后这些国家的固定资本形成将会经历一个较快的增长过程。从中亚地区和东盟国家来看,除了新加坡外,大部分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均不是很高,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这些国家未来对铁路、管线、机场、港口、核电、电信等能源设备和基础设备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这就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市场空间。
(二)深化产业投资合作带来的机遇
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加强产业投资与合作,特别是深化装备制造业的投资与合作,是各国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沿线各个国家社会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是“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重点领域。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装备制造业将顺应“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到这些国家投资创业。国内有条件的装备企业可以采取合作投资建设相关产业园区,或者到科技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东道国科技和人才资源,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增加就业,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相关企业的综合实力。通过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投资合作来完成产业转移,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产能合作。
(三)技术输出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东端是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而西端则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国和中亚地区则正处于中间的经济凹陷带。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大,表示未来的发展潜力也越大。当前,“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渴望搭乘中国经济快车的意愿强烈,技术需求旺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日渐趋于成熟,已经拥有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重点领域内的中国制造技术已经从原来的完全依靠从国外引进转变为主动向国外输出,中国制造的技术溢出效应开始显现。
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
当前,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积极筹划,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与联系,与上述国家建立多层次的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特别是应积极推进和筹建双边或多边的产业投资合作基金,为国家间的产业发展与投资提供资金支持。我国也可以采取包括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为我国有关装备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支持。同时,政府应尽可能的通过公共外交手段为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创造有利条件。
(二)全面加大对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
当前,政府主管部门应从多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一是努力为“走出去”的装备企业提供准确、丰富的海外非商务性风险预警信息,特别是针对非洲、中东一些政局不稳或疫情频发国家的相关预警信息,以便国内“走出去”的装备企业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二是由政府出面,为我国“走出去”企业争取更多的海外优惠政策,如相关产品的免税政策等。三是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审批、员工护照办理等繁冗的程序予以精减,改变目前一些业务管理中存在的多头管理现象,以提高办事效率。
(三)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的支撑引领作用
在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类中介机构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装备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化服务体系欠缺问题,可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各个驻外商会和驻外经贸机构等积极参与,组织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涉外中介组织,为我国装备企业“走出去”提供战略规划、法律、信息、咨询、知识产权和认证等多种服务。应鼓励各类行业协会在装备企业“走出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鼓励行业协会更多了解一些国外市场需求、东道国产业发展政策、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信息,支持中介机构在更多重点区域设立办事处。同时,各中介组织应主动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我国装备企业“走出去”的市场竞争秩序。
(四)督促装备制造企业履行有关社会责任
我国“走出去”的装备制造有关企业要提高环保意识,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价、生态补偿(生态服务费)等因素,倡导企业树立环保理念,尊重东道国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障劳工合法权益,实现自身盈利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投资合作项目必须依法取得当地政府环保方面的许可,履行环境影响评价、达标排放、环保应急管理等环保法律义务。鼓励有关装备企业与国际接轨,研究和借鉴国际组织、多边金融机构采用的环保原则、标准和惯例,以此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降低企业在环境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
(五)重点加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人才保障
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业缺乏跨国领军人才,导致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过程中出现国际化人才严重短缺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及时补上这一短板。一是重点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努力加快高端装备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建设。二是逐步加大对跨国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训,要坚持政府扶持和企业自我培育相结合。三是进一步加强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重点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孙子宇
10月11日,在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的《改革发展·2014国企系列报道》中,对于国企和央企走出去所处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表示,建筑行业不光中交,包括其他做的好的建筑业企业,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的起步期。
孙子宇介绍说,现在关于走出去或者说国际化的阶段,有不同的分类的方法。那么就建筑业而言,最早走出去第一个阶段,基本上就是比较低端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包括一些装备也不是最先进的,概括起来就是劳动力优势的一个阶段。这个劳务承包中交建做了十几年。
那么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就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了,中交建进入到施工总承包阶段。这时候,除了劳动力本身,对施工的技术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了。那么就又上了一个层次。
第三个阶段就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技术含量进一步高了,含有咨询和设计了,当然对企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可想而知更加激烈了,这是第三个阶段。
对中交建来讲,现在已经超越了这三个阶段,进入了一个能够提供交通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阶段。
什么叫一体化解决方案呢,它从项目的策划,包括它的勘察、设计、规划以及协助对方的融资。这个融资包括商业融资,以及帮着他建设,建设完了给他提供所有的装备,给他们属地化的人进行培训,到最后的运营,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
应该来讲,这个阶段,所有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都是这么做的。孙子宇不完全赞同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处于初期阶段,不同的行业是不同的。像建筑行业不光中国交建,包括其他的走出去做得也很好,他认为是应该已经进入了高级阶段的起步期。高级阶段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对外投资的属地化程度,就是高端人才的属地化程度,包括对外并购,更高端。现在一流的公司已经不再叫跨国公司了,它们叫全球公司。中交建现在还是跨国公司,但是是否能称得上全球公司呢?孙子宇认为还达不到。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现在真正能达到全球性公司的,少之又少。真正实现全球研发、全球配置资源,就是哪个地方的资源便宜,就到哪个地方去设基地;然后哪个地方的金融成本低,到哪个地方去融资;哪个地方的市场总有诱惑力,到哪个地方去销售,恐怕还没有做到这种程度。
中国建设行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工程造价信息价、指导价、参考价,登录https://www.zjtcn.com查看更多……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不少地方正加紧制定对接“一带一路”方案。目前,江苏、福建、上海、四川等地对接项目已基本成形。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各地对接项目的启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步入高潮。
对接项目陆续推出
3月底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中国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现在发布的《愿景与行动》主要是对外的。内部还有一个规划,也会很快公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工表示,规划里可能就会对各个地区的布局方面做一些安排,因为涉及互联互通必然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考虑,甚至统一的规划。
按照《愿景与行动》,18个国内省区被重点圈定,各省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也被明确。根据该文件要求,目前多地正加紧制定对接“一带一路”方案。
据了解,目前江苏的“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已完成省内意见征求,近日报国家审定批准后即可实施。广东、福建、上海、四川等地的对接方案已经成形。
上海市将通过搭建贸易网络、参与投资贸易标准制定、汇聚国际投资贸易服务机构等三大举措,成为“一带一路”战略落实的先行者和领跑者。福建省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还将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广东省也规划了多项对接“一带一路”的大项目,仅前期三年内的规划项目就有几十个。四川省出台了“一带一路”规划——“251”三年行动,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对四川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优势的国家;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四川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
“各地制定对接方案,这涉及对 一带一路 愿景与行动的理解,这不同于以往国内某一个类型的规划,主要是与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设想。”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史育龙表示,《愿景与行动》已经给出大的框架,合作的重点和方式也有了,各地方、各企业可以依照这个总体蓝图,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参与。
“走出去”步伐加快
各地对接项目的启动将加快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成为共识。另外,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聚焦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要,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促进互利共赢。同时,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这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今年第二次聚焦产能和装备“走出去”。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建平认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出台等背景下,推动产能装备“走出去”对中国和世界经济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现在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与资源配置范围,那就需要我们把装备能力通过 走出去 来扩展新的市场空间,找到增长点。一方面能使中国经济变得更加平衡,同时也会让周边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得到推动,给他们带来工业化和脱贫的机会。”
“一带一路”的核心一是资金支持,二是产能和技术支持。我国既具备资金的雄厚实力,也有质优价廉的产能和装备制造的能力,整合在一起,对“一带一路”辐射到的国家是双赢局面。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表示,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现在各个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反响,下一步重点开发领域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港口、公路、机场以及通信领域。二是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行业。例如在电力建设方面,无论是水电、火电、太阳能电、风电,甚至现在和很多国家在谈的核电合作,这对于当地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求也很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例如工程装备制造业、钢铁水泥等,可以充分利用未来要建成的经贸产业园区平台,发挥我国企业在技术成本方面的优势,为沿线国家建设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不少中国企业正加快“走出去”布局。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中国核电企业正在力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机组在巴基斯坦等国的落地。中国南车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鸿表示,“一带一路”里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南车现在已经和“一带一路”上的很多国家拥有非常紧密的贸易关系。另外,中国高铁也在全力加速走出去。目前谈的比较接近的项目就是泰国铁路项目和新加坡到马来西亚的高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