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铁道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 2100433B
1997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施工图设计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工程程一般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一阶段设计是指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为工程设计的一...
大型工程设计一般分为:规划设计、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设计阶段。装饰工程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设计、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设计阶段。你所说的一阶段设计应该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深化设计阶段吧。...
光缆工程一阶段设计
龙湖西苑至龙湖北湖郡 光缆工程一阶段设计 工程编号【 20110505xx】 建设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 设计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 证书编号【重邮证 x 字第 xx 号】 - 1 - 龙湖西苑至龙湖北湖郡 光缆工程一阶段设计 总工程师: 唐瀚 (08010318) 副总工程师: 刘宇嘉( 08010305) 审核人: 蔡天净( 08250201) 设计总负责人: 唐瀚、刘宇嘉 设计人: 陈熙 (08010319)、肖然 (08010327)、 龚逸帆( 08010322)、唐志 (08010324)、 尤雅 (08010303)、谭雪 (08010301)、 谢美琴( 08010232) 预算审核人: 蔡天净 编制人: 唐志 - 2 - 目录 1. 设计说明 ――――――――――――――――――――――――― 3 2. 建设规模 ――――――――――――――――――――――――― 3 3. 工程
内容介绍
《设计·设计》是由丘斌编写的,作者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材的设计方案,书中有对动物方案的介绍也有对生活中的事物的设计方案,内容丰富,设计详细,是一本价值极高的设计方案读本。
2100433B
设计策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层,业务层、职能层。
对企业的设计策略予以层次划分类的动机在于可保持企业方向与设计策略的统一性,使企业资源的调动得到最大化的目标。
(1)企业层的设计策略:
企业层的设计策略是企业最高管理层为整个企业确立设计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企业层的设计策赔主要的任务是确定企业的设计产品组合,即是决定企业活动中所涉及产品设计的业务范围与种类,台理安排各种产品设计活动在企业业务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它业务的相互关系、配台等。
(2)业务层的设计策略:
业务层的设计繁略即由各业务管理中心(各地事业单位或分公司)根据企业层的设计策略决定设计项目,产品设计组合和各设计业务的地位厦发展方向,确定本业务层的具体设计方式和设计资源的使用重点。
(3)职能层的设计策略:
职能层的设计策略内窖较为详细、具体。其作用在于使业务层设计策略或企业层设计策略的内容得以通过各职能的活动而具体落实,并实现与某特定业务有关的职能之间的协调。
按行业分为:
传统工艺品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数字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按视觉识别分为:
二维方面:平面设计。平面设计,按功能、用途分为: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标志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等。常用软件有PS、painter与Corel.
三维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它又分为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常用软件有3DMAX、圆方、lightscape 、MAYA、PS等软件。
多维方面: 1.网页设计。常用软件有: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等等。 2.影视设计。比如我们看到的许多大片就有很多电脑合成的影像。比如《黑客帝国》、《魔戒》、《哈里波特》中的N多场景。 3.游戏场景设计。比如最为流行的网络游戏《CS反恐精英》的场景设计。
设计的目的:
设计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其本身就是要利用人类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创造一个即符合生产、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与心理要求的环境。做为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
2003年丹麦某家具公司的以“Living & Loving”为设计理念的产品发布,让“爱”的主题又一次回归到了设计的舞台上。在建筑师与设计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人-社会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爱”的重要。人类本身就无法单独生存,也不能没有爱。从“生存意识”到“环境意识”,不能不说人类在对自然大肆掠夺之后,开始向往自然、向往回归。国际上工艺水平先进的国家其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
设计史是对设计的历史的研究。“设计”这个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纯粹观念的角度,认为设计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构思和想法,二是从学科发展演变的角度出发,认为设计是一种行业性的称呼。按照第一种观点,设计的历史可以追述至人类产生之初,甚至可以说设计的出现是人类产生的标志。按照第二种说法,则设计只能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围绕机器化生产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这只是一段很短的历史。在这一系列设计史的探讨中,我们采纳了第一种观点,它能比较全面的涵盖设计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