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场址(场地)评估和修复调查
第3章 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
第4章 非饱和区土壤修复
第5章 地下水污染修复
第6章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的地上处理技术
第7章 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与评价 2100433B
本书主要介绍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分类及中国污染治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场地评估和修复调查;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非饱和区和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系统的地上处理技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效果检验与评价等内容。
对于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的地区则会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的紊乱、营养不均衡,最终使植物枯菱甚至死亡。此外,汞、砷能够有效地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氩元素的供应。重金属在农田土壤系统中的污染过程...
1。针对土壤污染浓度不是特别高的。2.植物修复所需要的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3年以上。 3.植物收割后,植物根系必须清除干净,如果根系没去除干净,则造成更大的污染,根系把土壤深部的污染物吸附到了土壤表层...
农学里面的土壤学理学里的微生物学、生态学工学里的环境工程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机理,并且对植物修复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作出展望。
有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可再利用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类型和机理,并且对植物修复在有机污染土壤的应用作出展望。
批准号 |
20177006 |
项目名称 |
一种新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改性剂的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603 |
项目负责人 |
邹惠仙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南京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2-01-01 至 2004-12-31 |
支持经费 |
18(万元) |
第1章 概述
1.1 背景和目标
1.2 结构
1.3 如何使用本书
第2章 场地特征描述及修复调查
2.1 污染程度的确定
2.1.1 质量和浓度关系
2.1.2 储罐移除或污染区域挖掘产生的土壤量
2.1.3 包气带中污染土壤的量
2.1.4 汽油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
2.1.5 毛细区高度
2.1.6 计算自由漂浮相的质量和体积
2.1.7 确定污染范围--一个综合计算案例
2.2 土壤钻孔及地下水监测井
2.2.1 土壤钻孔的钻屑量
2.2.2 填料和膨润土密封材料
2.2.3 地下水采样的井体积
2.3 不同相态中污染物的质量
2.3.1 自由相与气相间的平衡
2.3.2 液-气平衡
2.3.3 固-液平衡
2.3.4 固-液-气平衡
2.3.5 污染物在不同相中的分配
参考文献
第3章 污染羽在地下水和土壤中的迁移
3.1 地下水运动
3.1.1 达西定律
3.1.2 达西流速和渗流速度
3.1.3 固有渗透率与水力传导系数/渗透系数的比较
3.1.4 导水系数、给水度和释水系数
3.1.5 确定地下水径流的水力梯度和方向
3.2 地下水抽水
3.2.1 承压含水层的稳态流
3.2.2 非承压含水层的稳态流
3.3 含水层测试
3.3.1 泰斯(Theis)方程
3.3.2 Cooper-Jacob直线法
3.3.3 距离-降深方法
3.4 溶解羽的迁移速度
3.4.1 对流-弥散方程
3.4.2 扩散系数和弥散系数
3.4.3 地下水迁移的阻滞因子
3.4.4 溶解羽的迁移
3.5 包气带污染物的迁移
3.5.1 包气带中的液体运动
3.5.2 包气带中气体扩散
3.5.3 包气带中气相迁移的阻滞因子
参考文献
第4章 物质平衡概念和反应器设计
4.1 物质平衡概念
4.2 化学动力学
4.2.1 速率方程
4.2.2半衰期
4.3 反应器类型
4.3.1 序批式反应器
4.3.2 连续流搅拌式反应器(CFSTRs)
4.3.3 活塞流反应器(PFR)
4.4 确定反应器尺寸
4.5 反应器组合
4.5.1 串联反应器
4.5.2 并联反应器
第5章 包气带土壤修复
5.1 土壤气相抽提
5.1.1 引言
5.1.2 抽提气体浓度
5.1.3 影响半径和压强分布
5.1.4 气体流量
5.1.5 污染物去除速率
5.1.6 清理时间
5.1.7 温度对SVE的影响
5.1.8 气体抽提井的数量
5.1.9 真空泵(风机)的规格
5.2 土壤生物修复
5.2.1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介绍
5.2.2 水分需求量
5.2.3 营养物需求量
5.2.4 氧气需求量
5.3 土壤清洗/溶剂浸提/土壤冲洗
5.3.1 土壤清洗技术的介绍
5.4 低温加热(解吸)
5.4.1 低温加热(解吸)技术的介绍
5.4.2 低温加热(解吸)技术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6章 地下水修复
6.1 水力控制(抽取地下水)
6.1.1 降落漏斗
6.1.2 捕获区分析
6.2 位于地上的地下水处理系统
6.2.1 活性炭吸附
6.2.2 空气吹脱
6.2.3 高级氧化工艺
6.2.4 金属的沉淀处理
6.2.5 生物处理
6.3 地下水原位修复
6.3.1 生物修复
6.3.2 空气注入修复
参考文献
第7章 VOCs富集气体处置
7.1 活性炭吸附
7.1.1 吸附等温线与吸附量
7.1.2 活性炭吸附器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7.1.3 计算活性炭吸附器的污染物去除速率
7.1.4 更换(或再生)频率
7.1.5 GAC用量(现场再生)
7.2 热氧化
7.2.1 气体流量与温度的关系
7.2.2 气流的热值
7.2.3 稀释气体
7.2.4 提供氧气的助燃空气
7.2.5 补充燃料用量
7.2.6 燃烧室体积
7.3 催化焚烧
7.3.1 稀释空气
7.3.2 补热需求
7.3.3 催化反应床的体积
7.4 内燃机焚烧
7.4.1 目标去除率/使用率
7.5 土壤生物过滤器
7.5.1 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案例索引
专业名词索引
英文版编著者:(美国)杰夫·郭(Jeff Kuo)
杰夫·郭(Jeff Kuo),于1995年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位于美国加州富勒顿)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在此之前,他已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业十余载。他在地下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Flour-GTI)、戴姆斯摩尔公司(Dames&Moore)、詹姆斯·蒙哥马利咨询工程公司(现在的Montgomeru-Watson)、南亚塑胶公司和洛杉矶郡卫生区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从业经验。杰夫·郭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实践经验包括:空气吹脱装置、活性炭吸附器、火焰/催化焚烧炉以及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生物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场地评价和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归趋分析;填埋场和超级基金场地的修复调查、可行性研究工作;应对日趋严格的无组织排放要求的特殊设计;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气排放;污水处理。此外,他还完成了多项研究:卤代芳烃的超声波脱氯、粉剂/菌剂在多孔介质内的迁移、沥青的生物可降解性、复合矿物氧化物的表面特征、活性炭吸附动力学、污水过滤、离子交换树脂的三氯甲烷生成势和紫外消毒。杰夫·郭(Jeff Kuo)在"国立"台湾大学取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怀俄明州立大学取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后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获得石油工程硕士学位以及环境工程的硕士及博士学位。杰夫·郭(Jeff Kuo)是加利福尼亚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机械工程师、注册化学工程师 。
设计并合成外壳亲脂、内腔与土壤中阳离子很好配位的大环化合物。实验室内研究其与不同土壤的结合能力和对各类有机物的富集能.力。再在该化合物上导入活性基团使其与加氧酶希⒀芯扛男院笸寥蓝允吞嗟母患徒到饽芰Α8眯滦透男约辆哂泄潭ㄓ谢锬芰η俊⒂胪寥澜岷侠巍⒔到饽芰η康扔诺悖谟谢廴就寥"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