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原产南美洲热带水域,自生于河湾、湖畔水域。在中国,1958年中科院北京植物园首次引种在温室内栽培并开花,之后亚马逊王莲在南京、北京、上海、郑州、广州等多处植物园栽培。
亚马逊王莲要求在高温、高湿、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发育。如幼苗期需要12小时以上的光照。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5-35℃,对水温十分敏感,以21-24℃最为适宜,生长迅速,3-5天出现新叶1片,当水温略高于气温时,对该物种生长更为有利。亚马逊王莲作为典型的热带植物,耐寒力极差,气温下降到20℃时,生长停滞;气温下降到14℃左右时有冷害,气温下降到8℃左右,受寒死亡。
亚马逊王莲是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根状茎直立块状,具粗壮发达的不定根,白色,质地软而脆。初生叶呈针状,2-3片叶呈矛状,4-5片叶呈戟形,6-10片叶呈椭圆形至圆形,11片叶后叶缘上翘呈盘状,直立,高7-10厘米;叶面绿色略带微红,有皱褶,无刺;背面紫红色,具刺,叶脉为突起的放射网状,脉上具2-3厘米长的锐刺;叶子浮于水面,叶直径1-3米。叶柄绿色,密被粗刺,叶梗长1-3米。叶片伸展开的覆盖面约达6-10平方米。叶盘具有数十千克的负重能力,并且能够长期保持展开的状态,这些特征是与其内部的构造有着紧密的关系。紧密的关系。在其叶片和叶脉中,有着许多充满气体的空腔,能够大大增加叶片的浮力。在叶片的背面,一条条粗壮的、交错隆起的叶脉,如同相互拼插的木板,形成了一个个方形的小盒。这种结构能够有效保持叶面的稳定性,使叶子保持舒展。
夏季开花,花单生,常伸出水面开放,花大且美。萼片4片,卵状三角形,绿褐色,外面全被刺;花瓣多数,倒卵形,长10-22厘米,第一天白色,有白兰花香气,第二天花瓣变为淡红色至深红色。壮观的花朵相对短暂,仅持续48小时左右。雄蕊多数,花丝扁平,长8-10毫米;子房下位密被粗刺。浆果球形,种子黑色。花果期7-9月(在温室可延续至12月)。
亚马逊王莲的历史记录始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植物学家。1837年10月,维多利亚女王登基的第一年,由英国政府雇佣的罗伯特·肖伯格(Robert Schomburgk)在南美洲的一个新的英国殖民地英属圭亚那发现了亚马逊王莲(Victoria amazonica)。这种植物被描述为每小时生长2.5厘米,其花周长为30厘米。它被约翰·林德利(John Lindley)鉴定为一个新的属,以新登基的英国女王的名字命名为维多利亚王莲(Victoria Regia)。它是新君主制的象征,英帝国的雄伟统治着世界各地的许多领域。在维多利亚时代,蒸汽和铁路占主导地位,培育这种花的追求吸引了大英帝国全境和世界。
1837年10月约翰·林德利根据罗伯特·肖伯格从英属圭亚那带回的这种植物的标本首次发表了对该属的描述。林德利以新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王命名了这个属,而在前一个月即1837年9月出版的《雅典娜》中,肖姆伯格的描述中的拼法被称为维多利亚王莲(Victoria Regina)。尽管伦敦植物学会(Botanical Society of London)采纳了这个拼法作为该物种的新标志,但林德利的拼法是19世纪才通用的。
林德利收到了保存下来的植物及其花的标本后,出版了一本由25页组成的独家对开本,其中包括1837年他的亚马逊王莲的作品。亚马逊王莲的故事吸引了科学界和公众。这种植物的外形和睡莲有几分相似,但它的叶片浑圆、硕大,直径可达到两米以上,而且负重能力惊人。
多年来,人们曾多次尝试将亚马逊王莲的种子带回英国,并将其带到克佑区(Kew伦敦西部;英国皇家植物园所在地),希望能将它培育成一种开花的睡莲。1846-1848年,人们使用了不同的包装种子的旅行方法,但都以失败告终。这些种子是四批货物中的第一批,是在清洁的水中运输的,并于1849年2月运抵。到3月底,英国皇家植物园已经有了6株植物,到了夏天,它们已经拥有了50株。但第一朵在英国开花的亚马逊王莲是在查茨沃斯庄园,园丁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为养植这些王莲,在大温室里建造了一个加热水箱。1849年11月,在这里,它们终于开花了,第一朵花被送给了同名的维多利亚女王。第二年,也就是1850年6月,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亚马逊王莲第一次开花了,并一直持续到那年的圣诞节。
这种著名的亚马逊王莲越来越受欢迎。设计师的灵感来自于亚马逊王莲独特的形状,用它来装饰和塑造壁炉架、枝形吊灯和许多其他家用配件。据说,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上,亚马逊王莲启发了水晶宫的设计。亚马逊王莲的加入,加上新的从城市乘坐的舒适的公共汽车和人们对新鲜空气的渴望,意味着1851年进入英国克佑区的人数增加到240000人;这是从1844年的15000名游客每年显著增加。
英国皇家美术馆馆长威廉·胡克爵士(Sir William Hooker)是几位对亚马逊王莲有兴趣的作家之一。1847年,他将柯蒂斯(Curtis)当年的《植物学》杂志的第一期全部献给了这种植物,1851年,他出版了一本关于《王莲石版画》的小书,展示了亚马逊王莲开花的所有阶段,并提供了最权威的亚马逊王莲历史。
亚马逊王莲通过种子繁殖,花谢后,果实坠入水中,成熟的王莲果实含有种子300-400颗,多的可达700颗。当年冬春播种的亚马逊王莲,春季就能下水定植,夏季就可以开花。种子在10月中旬成熟,采集后洗净并用清水贮藏。4月份低温恒温培养箱内进行催芽,温度保持在25-28℃,种子放在培养皿中,加水深2.5-3厘米,每天换水一次。种子发芽后待长出第2幼叶的芽时即可移人盛有淤泥的培养皿中,待长出2片叶,移栽到花盆中。
引进亚马逊王莲种苗的叶片直径最好在20厘米以上。拥有较大叶片的种苗光合作用能强,能快速适应新环境,从而缩短缓苗过程,尽快成苗。一般5月下旬,气温达25℃左右,即可进行定植。王莲的小苗长至3-5片戟状叶,或出现一片浮叶时即可直接定植于室内的观赏池中;为了景观的效果,也可在室外池中进行定植,当其浮叶长至5-6片,直径达1米左右,再移入温室内的观赏池。观赏池面积:约100平方米,池深1.3米;种植池面积:直径2.2米,高0.66米。定植前,先清理观赏池,并用王酮进行消毒,保证池内清洁,无病菌繁殖。
以肥沃的塘泥为主,每个种植池加20千克左右鸡屎肥和10千克花生麸肥作为基肥;再加用于土壤消毒的呋喃丹2-3千克,为防止呋喃丹遇水马上融化,可用稀泥将其包裹住做成泥球,放入池中。
在种植池中心挖一个较亚马逊王莲种植盆的高深一些的泥坑,将亚马逊王莲根系与原有泥土一起从盆中取出,直接放入泥坑,并用较细的塘泥填平坑面,不可埋没生长点。养护首先要控制水深。刚引种过来的叶片直径20厘米左右的王莲,栽植地水深要控制在25-30厘米之间。当叶片直径达到40厘米时,开始慢慢增加水的深度,最多不超过60厘米。
自来水或者山泉水,刚好没过种植池即可。水温在28℃-30℃,直接用水温加热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热量:40千瓦,即能保证水的循环流动,又能根据水温的变化感应,确保加温。水的温度不能低于25℃,否则将对王莲生长产生影响。另外,刚引进的种苗,叶片背面有可能携带虫害,于定植地的水中加入少量杀菌剂如敌敌畏等,可起到良好效果。
在100平方米的池边安装9个400瓦的钠灯,从八月份开始室内补光,根据气温和光照的变化,调节补光时间如下:11月下旬,室外的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19.8℃,最低9.1℃,露地栽培的亚马逊王莲已经枯萎退冬,而室内经过加温补光措施的王莲生长良好,叶茂花繁,生长更为迅速。
亚马逊王莲的栽植台必须有1立方米,土壤肥沃,栽前施足基肥。幼苗定植后逐步加深水面,7-9月叶片生长旺盛期,追肥1-2次,并不断去除老叶,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使水面上保持8-9片完好叶。11月初叶片枯萎死亡,采用贮藏室内越冬。要讲究少量多次,勤施少施。在定植初期,可以施用农家肥,如饼肥等有机肥。经过一段时间,苗木已经适应了当地环境,再追施复合肥。
亚马逊王莲种苗长到叶片直径40厘米时,要及时更换栽培容器,容器口径最少60厘米,越大越对其生长越有利。此时,也可将亚马逊王莲移到水塘中生长。
亚马逊王莲的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和蚜虫。斜纹夜蛾的防治可用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喷洒。而蚜虫则用50%来蚜松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亚马逊王莲幼苗定植期要预防鱼类啃食。
亚马逊王莲已是现代园林水景中必不可少的观赏植物,又能净化水体,在园林水景中成为水生花卉之王。也是城市花卉展览中必备的珍贵花卉,具很有高的观赏价值。若与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搭配布置,将形成一个完美、独特的水体景观。大型单株具多个叶盘,孤植于小水体效果好。在大型水体多株形成群体,气势恢弘。
种子大小如莲子,富含淀粉,可食用,当地人称之为“水玉米”。
亚马逊雨林发现能降解普通塑料真菌
人类对塑料包装和产品的强烈爱好,严重威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态系统,这可能使人类陷入最大的人为环境灾难中。但研究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种可以降解塑料的真菌,从而有望帮助人类消除这个威胁。这种普遍存在的合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它的化学键相当复杂,使它对自然降解过程产生抵抗力,所以导致它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专家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10亿吨塑
亚马逊雨林发现真菌能降解塑料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对掣料包装和产品的强烈爱好,严重威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态系统,这可能使人类陷入最大的人为环境灾难中。但研究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种可以降解塑料的真菌,从而有望帮助人类消除这个威胁。
科鲁兹王莲为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其形态基本同亚马逊王莲,不同之处是,叶在整个生长期内保持绿色,叶直径大于亚马逊王莲,叶的叶缘上翘,直立的边缘比亚马逊王莲高近1倍,而花色也淡于亚马逊王莲。花、果期7~9月(在温室可延续至12月)。主产地为巴拉圭及阿根廷。
亚马逊王莲(6张) |
亚马逊王莲(学名:Victoria amazonica (Poepp.) J.C. Sowerby 1850): 分布于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和秘鲁)。花萼布满刺,叶缘微翘或几近水平,叶片微红,叶脉红铜色。叶片较大,直径2.0-2.5m,耐寒性差。 |
克鲁兹王莲(6张) |
克鲁兹王莲(学名:Victoria cruziana A.D. Orb.,1840): 为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植物。其形态基本同亚马逊王莲,不同之处是,叶在整个生长期内保持绿色,叶直径大于亚马逊王莲,叶的叶缘上翘,直立的边缘比亚马逊王莲高近1倍,而花色也淡于亚马逊王莲。花、果期7~9月(在温室可延续至12月)。主产地为巴拉圭及阿根廷。 |
紫叶王莲(5张) |
紫叶王莲(学名:Victoria regalis M.R.Schomb.): |
特里克王莲(6张) |
特里克王莲(Victoria trickeri (Malme) Mutzek): 分布于巴拉圭,直径50-100(-150)厘米。 |
长木王莲(8张) |
长木王莲(学名:Victoria 'Longwood'): 由亚马逊王莲和克鲁兹王莲两者杂交而成、叶片最大。1961年,由美国长木植物园通过这两种杂交培育而成的‘长木王莲’杂交种(V. 'Longwood')则综合了两个亲本的特点:花萼片疏被硬刺,叶片一般都达到2米以上,叶缘高度介于两者,叶片微红,叶脉紫红色,耐寒性较好。 |
王莲是著名的水上观赏植物。亚马逊王莲于1801年由德国植物学家Haenke T. 在南美旅行时,在亚马逊河一个名叫Mamore的支流中发现,1827年并以当时英国女王“Victoria”(维多利亚)的名字作为王莲的属名,1850年被引种到欧洲。 1959年,中国从德国引种并在温室内栽培获得成功,简称之为“王莲”。之后王莲在南京、北京、上海、郑州、广州等多处植物园栽培。华南植物园1963年从罗马尼亚、美国等地引种克鲁兹王莲,经多年引种驯化培育,现植于荫生园后面池塘、热带雨林水生植物池、温室群室外池塘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