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绪论
第一章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概况
第一节 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状况及成就
一、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背景
二、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三、问题与对策措施
第二节 雨水集蓄利用的区域发展状况
一、西北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状况
二、西南地区南水集蓄利用发展状况
三、华北地区十水集蓄利用发
2100433B
本书介绍了我国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状况及成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和发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相关措施,并辑录了有关省(区)雨水集蓄利用建设与发展的经验等。对指导当前全国各地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书可供基层水利领导干部,从事雨水集蓄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水利技术人员学习、借鉴。
《便衣警察》 《死于青春》 《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海岩文集》 《永不瞑目》 《海岩散文》 《玉观音》 《海岩中篇选》 《你的生命如此多情》 《海岩长篇经典全集》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煽》 ...
一、什么叫果树嫁接二、果树为什么要嫁接(一)保持和发展优良种性(二)实现早期丰产(三)促进果树矮化(四)更新品种改劣换优(五)提高果树的适应性(六)挽救垂危的果树三、果树嫁接成活的原理(一)形成层的部...
徐韦华,在台湾很有影响力的著名拼布作家,从事 拼布材料包 设计多年,经验非常丰富。《一缝就成的拼布小物》是一本实用的拼布书,以面纸套、手机袋、卡片夹、零钱包、笔袋、相机包等非常实用的拼布小物的制作讲解...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
第二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 第一节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 一、雨水集蓄利用规划 一、规划原则 各地的规划、选点基本应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准则,要点如下: (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规划选择在缺乏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开采利用困难, 多年平 均降水量 250~550mm的旱地农业区 (如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 ),或在季节性缺水 严重且降雨充沛的旱山、石山、丘陵地区 (如西南的部分地区 )兴建。 (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应首先了解规划区现有的水利设施状况、自然经济条 件,并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规划,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3)工程的规模与分布的数量、 类型应根据规划区的水资源循环、 补给与排泄条件、 当地种植作物的需水量、需水关键时期及需要灌溉的面积等资料来确定,着重解决 好作物的保苗水、保命水。 (4)规划工程应集中连片,注重实效,避免重复建设。 (5)蓄水工程的选址要具备集水容易、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1 总 则 1.0.2 在我国,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重点地区是西北、华北的半干旱 缺水山区、西南石灰岩溶地区和石山区以及海岛和沿海地区。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 点是:严重缺乏 或季节性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多为山区、沟壑纵横, 引水、输水条件十分困难;居住分散,适宜利用就地资源,分散开发;贫困、不 发达。例如,西北、华北许多山区,地表水、地下水十分缺乏,不仅农业生产靠 天吃饭,人畜用水也严重不足。西南山区虽然全年降雨比较充沛,但分布不均; 区内河谷深切,水资源难以开采;石灰岩裸露、岩溶发育、保水性很差;因而经 常发生季节性干旱。 我国沿海的石质丘陵山区及海岛由于缺乏淡水资源, 引水工 程的修建比较困难, 也迫切需要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关于规定雨水集蓄利用 工程多年平均降水量适用下限的依据, 主要是考虑如果降水量太小, 所需要的集 流工程规模就较大,工程费用
加强农田水利技术培训 增强服务“三农”工作本领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雨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节 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第三节 雨水集蓄利用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第二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
第一节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的要求
第二节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模的确定
第三节 工程布置
第三章 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设计
第一节 集流子系统设计
第二节 截流引水工程设计
第三节 蓄水工程设计
第四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施工
第一节 集流工程施工
第二节 蓄水工程施工
第五章 集雨补充灌溉技术
第一节 集雨补充灌溉方法
第二节 集雨补充灌溉制度
第六章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管理
第一节 工程维护管理
第二节 提水和雨水集蓄灌溉系统运行管理
第三节 水质管理
第七章 高效农业雨水利用技术
第一节 蓄水保墒耕作技术
第二节 覆盖保墒技术
第三节 培肥改土技术
第四节 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
第五节 化学制剂节水保墒技术
第六节 抗旱节水作物品种选用
第七节 坡地集雨蓄墒保土技术
第八节 集水聚肥沟垄种植与覆膜集成技术
第八章 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第一节 城市降水与径流特性
第二节 城市雨水收集与存储
第三节 城市雨水灌溉绿地系统
第四节 其他形式城市雨水集蓄利用
附录
附录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摘录
附录二 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
附录三 雨水集蓄利用模式
附录四 项目实例
参考文献2100433B
本书系农田水利工程技术培训教材的一个分册。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包括概述、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雨水集蓄利用系统设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施工、集蓄补充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管理、高效农业雨水利用技术、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及附录。
本书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雨水集蓄利用方面所取得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书主要供培训基层水利人员和从事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工作者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生产工作中参考使用。
【学员问题】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解答】目前,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雨水的收集技术、雨水的储蓄技术及雨水的高效集约利用技术。
1.雨水的收集技术
黄土高原的雨水收集技术基本上可归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营造田间微型集流面或改进耕作措施,把降水集流并存储在土壤中,以达到雨水就地拦蓄入渗,通常采用的技术有水保工程技术和水保耕作技术;另一类是采用自然集流面或人工修建的防渗集流面,将雨水收集并储蓄在储水工程中(如水窖)供作物灌溉或饮用,也称为人工集流技术。
水保工程技术:通过修筑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等,对地面进行较大的工程处理,以改变原有的地形特征,使降雨就地集中拦蓄入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水保耕作技术:通过耕作措施的改进,来实现降雨的就地拦蓄入渗,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常采用的有等高耕作技术、起垄耕作技术、粮草轮作技术、带状间作技术、渗水孔耕作技术及蓄水聚肥耕作技术等。
人工集流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集流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得到了很大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有关集雨场、集水渠、沉淀池、拦污栅和引水管等集雨设施的科学设计与施工技术。
(1)集雨场,一般采用自然集雨面如黄土丘陵斜坡、路面、庭院等;若天然集水面不能满足集水量的要求时,则考虑修建人工防渗集流面。常用的材料有混凝土、水泥瓦、机制瓦、青瓦、沥青、黄土坡面夯实和塑料薄膜等。
(2)集水渠,依据地形条件和当地经济条件,一般可建成V形、矩形的素混凝土渠、机制砖或塑料薄膜衬砌的小明渠以及土渠等。
(3)沉淀池,一般建于储水工程进口处2~3m远的地方,容积为0.8~2.0m3,长宽比为2∶1,其池底和池壁用混凝土或机制砖衬砌,集水渠与引水管不正对,以提高泥沙的沉淀效果。
(4)拦污栅,一般设在沉淀池和引水管接口处,用冷拔丝或钢筋焊接,或用铁皮制作而成。
(5)引水暗管,一般采用直径大于200mm的塑料管、陶瓷管或钢管。
2.雨水的储蓄技术
雨水的储蓄与雨水的收集同为黄土高原地区雨水集蓄利用的主要技术,是通过修筑水窖、水池、涝池等蓄水工程设施,把集流面所汇集的径流拦蓄储存起来,以备利用。其基本要求是蓄水工程的防渗性能良好,坚固耐用,而且要有足够的容积。
水窖。具有成本低、使用时间长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在黄土高原地区尤其是土质较好的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所推广的水泥薄壳窖,是由传统的土质瓶式窖经多次改进而成,容积40~60m3,防渗处理采用胶泥防渗。
水池。多建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条件差,用水量相对稀少,而且有一定集流面积的低洼地。容积为20~300m3,池深不超过3m,多采用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态有方形或圆形,多为开敞式,一般用机制砖砌筑或砖混结构砌筑而成,也有用塑料棚膜衬砌而成。
涝池(塘坝)。一般在来水用水量大,人口比较集中,且有适宜的低洼地形及利于筑坝的沟道,修建涝池或塘坝直接拦蓄沟岔、集流坡、路面等含沙量较大的洪水。多为开敞式土质结构,容积一般为500~2000m3,常作为牲畜饮水、低压管道灌溉或蓄水窖的水源。
3.雨水高效集约利用技术
雨水高效集约利用技术主要包括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农艺技术,是黄土高原地区发展高新种养业、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及生态系统建设的核心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黄土高原地区已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低压管道灌溉、注灌、膜下沟灌和微灌技术等。
(1)低压管道灌溉由于操作管理方便,对水质要求不严,一般以涝池作灌溉水源即可,在黄土高原已得到广泛应用。
(2)注灌是采用特制的注水器直接向根区土壤注水(或水肥溶液)的一种灌水方法,主要用于果树、瓜类、玉米等稀植作物灌关键水。该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抗旱和增产效果,现正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推广。
(3)膜下沟灌是按照作物的种植密度起垄,沿垄纵向中线挖宽15cm、深10cm的灌溉小沟,作物种在灌溉小沟的两侧。灌溉时,将输水管插入灌溉小沟即可。该技术起初应用在大田或日光温室蔬菜上,现已推广应用于稀植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的生产。
(4)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渗灌、微喷灌和涌泉灌4种方式。由于微灌设备造价高,管理不便,对水质要求高,该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仅用于果园和温室大棚,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受到影响。
节水农艺技术。黄土高原目前所采用的节水农艺技术主要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抗旱品种筛选应用技术、化学制剂保水技术及有限补充灌溉技术等。
(1)耕作保墒技术,该技术不仅可疏松土壤,增大活土层,提高降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降水径流损失,而且可提高土壤集蓄降水的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黄土高原地区,它作为常规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2)覆盖保墒技术,指在土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以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起到节水增产的效果。目前,地膜覆盖在玉米、烤烟、蔬菜作物上得到推广,秸秆覆盖也开始推广。
(3)抗旱品种筛选应用技术,是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特点,干旱发生规律和作物需水特征,因地制宜选择耗水少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作物,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建立适应型高效种植制度。目前,秋熟作物已成为黄土高原地区扩大种植的主要作物。
(4)化学制剂节水技术,指合理施用保水剂,黄腐酸等化学制剂抑制作物生长发育中的蒸腾,减少土壤蒸发,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该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尚处于试验示范阶段。
(5)有限补充灌溉技术,是把集蓄到的有限雨水在作物生育期内根据土壤墒情、作物需水规律进行最优分配,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耗水量的作物产量和产值。采用非充分灌溉等适应限制作物的水分供应,巧灌关键水,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该技术在黄土高原地区正处于试验推广阶段。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