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岩石塑性流变学》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钟增球等著
交流变直流叫整流,直流变交流叫逆变,那直流变直流叫什么?交流变交流叫什么?
直流变直流叫斩波,交流变交流叫变频
物体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形变,去掉外力时变形不回复,这是塑性变形,实质是物体内部的晶粒和晶粒之间发生滑移和晶粒发生转动
变压器:利用电磁感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心。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等。变压器的功能主要有:电压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磁饱和变压...
涂料流变学补充答案
涂料化学 1.试述涂料的固化机理。 答:涂料的固化原理包括:第一,物理机理固化。只靠涂料中液体(溶剂或分 散相 )蒸发而得到干硬涂膜的干燥过程称为物理机理固化。第二,涂料与空气发生反应的交联固化。第 三,涂料之间发生反应的交联固化。涂料在贮存间必须保持稳定,可以用双罐装涂料法或是选用在常温下 互不发生反应,只是在高温下或是受到辐射时才发生反应的组份。 2.共聚合对成膜物改性有何重要作用? (1)调节 Tg (2)改善聚合物的附着力 (3)引入反应性基团 (4)改善聚合物的化学性质 (5) 成膜物的功能化 3. 船舶各部位对涂层的要求是什么?船舶涂料有哪些品种? 答:船舶各部位对涂层的要求:船舶的船底部位,长期浸于水 中,遭受海水的电化 学腐蚀。在海洋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海洋附着生物,它们会在船底上附着,影响船只 航速,增加燃料消 耗,在国防上更严重的是影响了舰艇的战斗力。因此要求船底涂 料有优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陆壳岩石塑性流变学
2.1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
2.1.1 岩石塑性流变学
2.1.2 大陆流变学与造山作用
2.1.3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分层性及流变学边界
2.1.4 变形分解和应变局部化
2.1.5 大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力学效应
2.2 超高压变质带地壳岩石流变学
2.2.1 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
2.2.2 超高压变质条件下地壳岩石的流变行为
2.2.3 超高压榴辉岩相剪切带
2.2.4 超高压变质带现今构造图像
2.2.5 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折返
2.3 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学研究
2.3.1 解析构造学与岩石圈流变学
2.3.2 现象流变学与岩石变形实验流变学
2.3.3 构造地质学与变质岩石学
第三章 大陆碰撞带内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3.1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范畴
3.2 超高压变质的矿物学标志
3.2.1 矿物的多形转变
3.2.2 超高压矿物的出溶页片
3.2.3 其他超高压矿物
3.3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在全球的分布
3.3.1 北欧加里东山链--挪威(WGR)和格陵兰
3.3.2 欧洲华力西超高压带
3.3.3 阿尔卑斯带(Alps)
3.3.4 中亚复合山链
3.3.5 喜马拉雅山链
3.3.6 印尼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3.4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时代
3.5 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变质P-T轨迹
3.6 超高压变质研究中的问题和前景
第四章 大陆壳部分熔融作用
4.1 大陆壳部分熔融与造山作用
4.1.1 大陆壳部分熔融及其与造山作用的关系
4.1.2 熔体在造山带演化中的作用
4.1.3 造山作用部分熔融的证据
4.2 造山带热演化及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效应
4.2.1 造山带热演化
4.2.2 混合岩及混合岩地体中的花岗岩
4.2.3 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效应
4.3 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研究实例
4.4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部分熔融作用
4.4.1 Kokchetav地体
4.4.2 挪威西部片麻岩区(WGR)超高压变质省
4.5 部分熔融作用研究小结和对大别一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启示
第五章 秦岭-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的基本组成
5.1 主要构造边界
5.2 基本组成
5.2.1 北秦岭与南秦岭
5.2.2 北淮阳带
5.2.3 大别一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5.2.4 扬子陆块北缘
5.3 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基本组成
5.3.1 核部杂岩单元
5.3.2 超高压单元
5.3.3 高压单元
5.3.4 绿帘蓝片岩单元
5.3.5 沉积盖层
5.3.6 镁铁质及超镁铁质岩石
第六章 大别-苏鲁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
6.1 超高压单元典型地区构造分析
6.1.1 山东荣成-威海地区
6.1.2 安徽潜山碧溪岭地区
6.1.3 湖北麻城地区
6.1.4 苏北东海碱场地区
6.2 深俯冲及同碰撞构造
6.2.1 块状榴辉岩的产状
6.2.2 块状榴辉岩与面理化榴辉岩的关系
6.2.3 超高压剪切带
6.2.4 同碰撞A-型褶皱
6.3 高压单元构造分析
6.3.1 熊店-苏河地区
6.3.2 桐柏山地区
第七章 桐柏-大别-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演化模型
7.1 基本构造格架
7.1.1 大别地区
7.1.2 苏鲁地区
7.1.3 桐柏地区
7.1.4 Pb同位素填图
7.2 构造演化模式
7.2.1 构造变质事件
7.2.2 构造演化模式
第八章 面理化花岗岩及其动力学解析
8.1 面理化花岗岩的野外及岩石学特征
8.1.1 关于面理化花岗岩成因的争论
8.1.2 部分熔融作用发生的证据
8.1.3 面理化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
8.2 面理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8.2.1 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8.2.2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8.3 面理化花岗岩的成因及动力学解析
8.3.1 面理化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8.3.2 面理化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8.3.3 面理化花岗岩的成因及动力学解析
第九章 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9.1 北秦岭看丰沟超高压变质岩片
9.2 南秦岭香坊沟高压变质岩片
9.3 同位素组成的对比
9.4 两条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9.4.1 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延
9.4.2 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
9.4.3 两个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
参考文献
ABSTRACT
图版
外力撒除后岩石的外形和尺寸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残留变形,这种情况称为塑性变形或不可逆变形。
如果破坏前发生大量的弹性变形,则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塑性破坏,呈塑性破坏的岩石称为塑性岩石:如果先经历弹性变形,然后塑性变形,最终导致破坏,则岩石的这种破坏形式称为塑脆性破坏,呈塑脆性破坏的岩石称为塑脆性岩石。2100433B
《岩石塑性流变学: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学》以大陆深俯冲及高压超高压碰撞造山带的构造学为主线,介绍了岩石圈流变学的基本原理、超高压变质作用及研究方法、陆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及构造意义等一些进展研究现状,报道了大别一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一些实际材料、典型实例和相关专门问题的分析讨论。除了对大别一苏鲁碰撞造山带的几何学、运动学和流变学做了较详细的研究之外,对相关的部分熔融作用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对中央造山带内两个巨型超高压变质带的关系作了简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