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胶体是具有1nm到1μm粒径,像粘土一样很难自然沉降的微粒子。在水中通常带负电。因此胶体粒子间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不会发生聚合。
絮凝是加入絮凝剂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得胶体粒子间的排斥力变弱,最终导致微粒子之间变的更容易聚集。絮凝通过以下三个方式起作用:
(1)胶体间的引力和反作用力;
(2)粒子和粒子的接触、冲撞;
(3)化学作用(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
多数常用絮凝剂与水中的碱成分反应易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如果加入絮凝剂的量过多,会导致生成的氢氧化物析出并对膜元件造成污染。常用絮凝剂见右图表格。
影响絮凝的因素,除了絮凝剂的注入量以外,还有pH 值、搅拌条件、共存离子以及水温等。在实际设计中,必须预先对这些絮凝条件进行预测。最适合的条件要用测试器进行测试,由生成的絮凝体特性状态决定设计条件,当然最终还需要用实际的溶液来决定确切的絮凝条件。
按照过滤的速度可分为缓速过滤和急速过滤两个大类。右图中列出了不同过滤方式的不同特征:介质过滤可以有效的去除反渗透和纳滤给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和SDI 值。仅靠絮凝、砂滤无法把原水中的粒子有效捕捉时,还可以配合使用絮凝沉淀和气浮组合。但是,添加过滤辅助药剂或者絮凝剂,有可能会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污染。因此需要做小型烧杯实验,以确认药剂的添加是否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有影响。
在选择滤速时,依据原水水质的不同可以有所变化。通常对于地下水水源,由于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含量较少,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滤速的设定一定不能太高,以免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从工程实际经验上,对于受污染的地表水,过滤速度应尽量小于8 米/小时,有条件的可以接近6 米/ 小时,最高也不要超过10 米/小时。
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游离氯和臭氧等氧化剂,用活性炭作为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的预处理已经被广泛使用。通常被采用的活性炭有两种类型:
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缩写:GAC)
粉末活性炭(PowderedActivated Carbon,缩写:PAC)
他们的特征如右图所示:
微滤(MF)和超滤(UF)是近几年才大规模应用的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工艺。 同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比较,其过滤的水质稳定、设备管理比较简单,也不会产生过滤残渣或絮凝污泥等废弃物。
作为预处理,微滤和超滤膜的使用几乎可以完全去除不溶解的物质,降低颗粒物的污染风险,使得反渗透的设计水通量可以适当增加约10 – 20 %。但是微滤和超滤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采用了微滤和超滤就可以排除一切对反渗透和纳滤产生污染的物质。
一方面是由于微滤以及用于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的超滤膜都属于筛分过滤,过滤孔径大约在0.02 – 0.05 微米之间,虽然大部分不溶解的物质都会被截留,但是很多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同样会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产生污染,而这恰恰是微滤和超滤预处理不能解决的。
另一方面,微滤和超滤预处理系统经常要伴随着药剂的加入,例如:絮凝剂、阻凝剂、氧化剂、酸和碱等,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在微滤和超滤的产水中存留,进而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和劣化。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絮凝剂和氧化剂,从目前大量的双膜法(MF/UF RO)案例来看,大多数微滤和超滤系统会在线投加絮凝剂,种类以铁盐和铝盐为主,这是为了在原水中造成微絮凝以提高微滤和超滤的产水水质,部分絮凝剂未能充分反应并透过微滤和超滤膜进入产水侧,由于在产水水箱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导致这些透过的絮凝剂发生二次絮凝,这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氧化剂的投加主要是为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在微滤和超滤的反洗步骤中也经常使用,但是残留的氧化剂如果没有充分的还原,就会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氧化,导致不可恢复的破坏。
因此,在选择微滤和超滤作为预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投加量、严格按照微滤和超滤制造商提供的设计参数设计,虽然微滤和超滤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单,但也同样要做好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的运行。
通过预处理的水在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之前通常会设置5 μm 左右的保安过滤器,这是为了防止管路和中间水箱带入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保安过滤器可能会成为微生物污染的发生源,保安过滤器同样需要定期清洗和杀菌。
在有的井水中含有还原态的Fe2 和Mn2 。这种水在氧化后或者当水中的氢氧根超过5 mg/L 时,Fe2 会转变为Fe3 ,生成胶体的氢氧化物。
4 Fe(HCO3)2 O2 H2O → 4 Fe(OH)3 8 CO2
铁比锰更容易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用反渗透系统来处理这样的水时,重要的是不要接触空气。在进入反渗透装置前对原水进行氧化,然后使用过滤器脱除,也可以防止铁和锰带来的污染。 对铁和锰的进水要求可参见预处理方法目录下的“RO和NF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表格。
胶体是具有1nm到1μm粒径,像粘土一样很难自然沉降的微粒子。在水中通常带负电。因此胶体粒子间由于静电斥力的作用,不会发生聚合。
絮凝
絮凝是加入絮凝剂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得胶体粒子间的排斥力变弱,最终导致微粒子之间变的更容易聚集。絮凝通过以下三个方式起作用:
(1)胶体间的引力和反作用力;
(2)粒子和粒子的接触、冲撞;
(3)化学作用(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度)。
多数常用絮凝剂与水中的碱成分反应易生成金属氢氧化物,如果加入絮凝剂的量过多,会导致生成的氢氧化物析出并对膜元件造成污染。常用絮凝剂见右图表格。
影响絮凝的因素,除了絮凝剂的注入量以外,还有pH 值、搅拌条件、共存离子以及水温等。在实际设计中,必须预先对这些絮凝条件进行预测。最适合的条件要用测试器进行测试,由生成的絮凝体特性状态决定设计条件,当然最终还需要用实际的溶液来决定确切的絮凝条件。
介质过滤
按照过滤的速度可分为缓速过滤和急速过滤两个大类。右图中列出了不同过滤方式的不同特征: 介质过滤可以有效的去除反渗透和纳滤给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浊度和SDI 值。仅靠絮凝、砂滤无法把原水中的粒子有效捕捉时,还可以配合使用絮凝沉淀和气浮组合。但是,添加过滤辅助药剂或者絮凝剂,有可能会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污染。因此需要做小型烧杯实验,以确认药剂的添加是否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有影响。
在选择滤速时,依据原水水质的不同可以有所变化。通常对于地下水水源,由于水中的胶体、悬浮物含量较少,可以选择较高的滤速;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地表水,滤速的设定一定不能太高,以免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从工程实际经验上,对于受污染的地表水,过滤速度应尽量小于8 米/小时,有条件的可以接近6 米/ 小时,最高也不要超过10 米/小时。
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用来吸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游离氯和臭氧等氧化剂,用活性炭作 为反渗透和纳滤膜系统的预处理已经被广泛使用。通常被采用的活性炭有两种类型:
颗粒活性炭(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缩写:GAC)
粉末活性炭(PowderedActivated Carbon,缩写:PAC)
他们的特征如右图所示:
微滤和超滤
微滤(MF)和超滤(UF)是近几年才大规模应用的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工艺。 同絮凝、沉淀以及砂滤比较,其过滤的水质稳定、设备管理比较简单,也不会产生过滤残渣或絮凝污泥等废弃物。
作为预处理,微滤和超滤膜的使用几乎可以完全去除不溶解的物质,降低颗粒物的污染风险,使得反渗透的设计水通量可以适当增加约10 – 20 %。但是微滤和超滤也不能包治百病,并非采用了微滤和超滤就可以排除一切对反渗透和纳滤产生污染的物质。
一方面是由于微滤以及用于反渗透和纳滤预处理的超滤膜都属于筛分过滤,过滤孔径大约在0.02 – 0.05 微米之间,虽然大部分不溶解的物质都会被截留,但是很多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同样会对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产生污染,而这恰恰是微滤和超滤预处理不能解决的。
另一方面,微滤和超滤预处理系统经常要伴随着药剂的加入,例如:絮凝剂、阻凝剂、氧化剂、酸和碱等,这些化学物质有可能在微滤和超滤的产水中存留,进而导致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和劣化。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絮凝剂和氧化剂,从目前大量的双膜法(MF/UF+RO)案例来看,大多数微滤和超滤系统会在线投加絮凝剂,种类以铁盐和铝盐为主,这是为了在原水中造成微絮凝以提高微滤和超滤的产水水质,部分絮凝剂未能充分反应并透过微滤和超滤膜进入产水侧,由于在产水水箱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导致这些透过的絮凝剂发生二次絮凝,这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氧化剂的投加主要是为了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在微滤和超滤的反洗步骤中也经常使用,但是残留的氧化剂如果没有充分的还原,就会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氧化,导致不可恢复的破坏。
因此,在选择微滤和超滤作为预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控制药剂的投加量、严格按照微滤和超滤制造商提供的设计参数设计,虽然微滤和超滤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操作简单,但也同样要做好维护工作,确保系统稳定的运行。
保安过滤器
通过预处理的水在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之前通常会设置5 μm 左右的保安过滤器,这是为了防止管路和中间水箱带入污染物。需要注意的是保安过滤器可能会成为微生物污染的发生源,保安过滤器同样需要定期清洗和杀菌。
除铁锰
在有的井水中含有还原态的Fe2+和Mn2+ 。这种水在氧化后或者当水中的氢氧根超过5 mg/L 时,Fe2+会转变为Fe3+,生成胶体的氢氧化物。
4 Fe(HCO3)2 + O2 + H2O → 4 Fe(OH)3 + 8 CO2
铁比锰更容易造成反渗透和纳滤膜的污染。用反渗透系统来处理这样的水时,重要的是不要接触空气。在进入反渗透装置前对原水进行氧化,然后使用过滤器脱除,也可以防止铁和锰带来的污染。 对铁和锰的进水要求可参见预处理方法目录下的"RO和NF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表格。
预处理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预处理方法和。
所谓传统预处理是对膜法预处理出现前反渗透预处理工艺的总称,包括: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等。
随着高分子分离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滤和超滤逐步出现在反渗透和纳滤的预处理系统中,并在部分案例中替代了传统预处理工艺。美国海德能公司提出的集成膜解决方案(Integrated Membrane Sulotions ,缩写:IMS )就是采用超滤技术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的集成膜工艺。RO和NF预处理工艺的分类见右图的表格(由于百科的表格不好用,所以只好做好弄成图片。看不清可点击图片看大图) :
针对预处理系统的目的,可以将预处理分为:防止结垢、防止胶体污染、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有机物污染和防止膜劣化等几个方面。
不同的预处理工艺,都是为了使出水水质能达到后续处理的要求。一般RO和NF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见右图表格:
家中有污染防治方法(2003-9-1 20:06:03) 目前从事家庭室内空气检测的单位有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和某些检测机构。这些检测部门有的不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有的向客户出具的“计量合格认证标志”...
常见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1、 无能耗地埋式小型生活污水装置即改进型化粪池,工艺流程如下: 污水——厌氧水解池 —— 厌氧过滤池—— 氧化沟——出水 厌氧水解池即为国标化粪池,厌氧过滤池...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7月9日分组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草案。与会人员认为,...
起垢是难溶性的盐类在膜表面析出固体沉淀,防止结垢的方法是保证难溶解性盐类不超过饱和界限。结垢不仅会在膜表面发生,有时甚至在系统的管路内部也会发生。
在反渗透和纳滤系统中析出的垢主要是无机成分,以碳酸钙为主。碱性时会形成包括氢氧化镁在内的等的各种难溶解氢氧化物。在天然的水源中存有的主要难溶性盐类主要有:碳酸钙(CaCO3)、硫酸钡BaSO4)、硫酸钙(CaSO4)、氟化钙(CaF2)、硫酸锶(SrSO4)和二氧化硅(SiO2)。一般来说,盐的溶解度受在水中成分的浓度、pH 值、温度以及共存的其它盐分浓度影响,难溶盐的溶解度通常用溶度积(Ksp )来表示,溶度积越小溶解度就越低。
在反渗透系统设计的时候特别有必要注意的是钡(Ba2 )和锶 (Sr2 )。钡一般只存在在天然的水中,在井水中的钡浓度在0.05 – 0.2 mg/L 之间,钡的检出级别是1 μg/L。原水中钡的临界浓度在海水中是15 μg/L 以下,苦咸水中是5 μg/L 以下。当在原水中投加硫酸时,需注意在控制给水中钡的浓度在2 μg/L 以下。锶的分析必须检测到1 mg/L 数量级。硫酸根浓度的增加以及水温的降低,会导致硫酸锶的溶解度下降。通常井水中的锶含量在15 mg/L 以下。
此外,一些天然水体中含量不高的无机物由于人为原因(如:加药等)会被带入给水中,例如:磷酸根、铁和铝,这些无机盐往往溶度积很低,极易发生结垢,因此当系统投加药剂(包 括:絮凝剂、助凝剂、阻垢剂、酸和碱等)时,必须注意这些人为引入的离子成分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出现投加的不同药剂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难溶物质析出,进而污染膜元件的情况。因此在投加多种药剂时,应该注意这些药剂的成分,有条件的最好通过试验确认它们的兼容性。
水溶解物质的能力根据水的pH 值不同有很大变化。原水中的碳酸钙依据加酸量的不同,碳酸根会变成碳酸氢根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化学反应式就描述了碳酸盐在水中的平衡。
Ca2 CO32- H → Ca2 HCO3-
Ca2 HCO3- H → Ca2 H2CO3→ Ca2 CO2 H2O
根据以上平衡,调节pH 值到酸性区域,可以起到防止碳酸钙析出的作用,从而避免结垢。
是否生成碳酸钙垢的表征指标可以用朗格利尔饱和指数(LSI)进行评价。
LSI = pH – pHs (TDS < 4 000 mg/L)
式中:pHs—— 水中的碳酸钙饱和时的pH 值;
pH —— 实际水溶液的浓水pH 值。
大多数反渗透系统中,浓水侧的pH 值会高于进水的pH 值,因此在考虑LSI时务必要考虑浓水侧的pH 值。通常评判是否结垢的方法如下:
LSI ≤ 0 →不结垢
LSI > 0 →会结垢
当原水中的含盐量过高时,LSI 就不适用了,这时需要用Stiff & Davis 指数(SDSI)进行评价。
SDSI = pH – pCa – pAlk – K (TDS > 4 000 mg/L)
式中:pCa —— 钙浓度的负对数值;
pAIk —— 碱度的负对数值;
K —— 系数,和水温和离子强度互有关。
当通过计算或者软件模拟发现反渗透浓水的LSI 或SDSI 指数大于0 时、或其他难溶盐超过其溶度积时,为了防止无机盐结垢,可以在原水中加入阻垢剂。 碳酸钙结垢可以用LSI (当TDS < 4 000 mg/L 时)或SDSI (当TDS > 4 000mg/L 时)进行估算。碳酸钙结垢与LDI的关系及处理方法见右图中的表格
阻垢剂的添加量:
六偏磷酸钠(SHMP):浓水中浓度一般控制到20~40mg/L,根据回收率调节添加浓度,在RO系统进水口添加。
有机系阻垢剂:一般根据阻垢剂制造厂家的计算软件添加。
除碳酸盐以外,很多其他无机盐同样具有较低的饱和溶解度。在反渗透系统中经常遇到的有: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一些磷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的氢氧化物,甚至还有硅。这些物质需要有针对性采用不同的专用阻垢剂。
含有钙、镁等硬度成分的水作为锅炉或者冷却水使用时,硬度成分会在传热面或管线内侧沉淀。可以采用絮凝、沉淀、过滤、化学软化或者离子交换等方法对水进行软化。
石灰软化法是通过添加氢氧化钙而起到降低硬度的目的。
Ca(HCO3) Ca(OH)2 → 2 CaCO3↓ 2 H2O
Mg(HCO3)2 Ca (OH)2→ CaCO3↓ Mg(OH)2·H2O
非碳酸硬度通过添加碳酸钠可以起到降低的作用:
CaCl2 Na2CO3 → 2 Na2CO3 CaCO3 ↓
石灰软化工艺还可以降低硅的浓度。添加铝酸或者二氯化铁,在沉淀物中会含有碳酸钙、硅酸、氧化铝和铁的混合物。采用60 – 70 ℃的高温石灰脱硅酸工艺,加入石灰和氧化镁,可以把硅酸浓度降低到1 mg/L 以下。而且通过石灰软化处理还可以明显的降低钡、锶以及部分有机物。
反渗透以及纳滤系统的回收率和原水中溶解物质的浓缩倍率有直接关系,回收率50%的系统,浓缩倍数是2 倍;回收率75 %时,浓缩4 倍;回收率80 %时,则浓缩5 倍;回收率达到90 %时,相当于浓缩10 倍。膜系统内由于浓差极化现象的存在,膜表面的料液含盐量会变得更高。因此,原水由于被浓缩,膜表面的污染会比想象中发生的更快,一般回收率在苦咸水脱盐处理中设在50 – 80 %的左右。系统的运行条件、原水的特性状态等因素会影响回收率的确定,一旦选择过高的回收率,就会面临结垢的形成和急速的污染的风险。
由此,按照实际情况适当的设定回收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原水的水质分析数据结合把握其四季变动范围,考虑前处理和产水的回收率、运行温度等相关的反渗透系统设计方式,设定运行条件。
预处理系统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保证不大于5.0,争取低于3.0;
2.保证浊度低于5;
3.保证没有余氯或类似氧化物,如:臭氧等;
4.保证没有其它可能导致膜污染或劣化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证反渗透和纳滤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对给水的严格与处理就必不可少。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给水中会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产生污染或导致劣化的物质。一旦预处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有污染物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这些物质可能会在膜表面堆积,若给水中含有微生物,它的繁殖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正确把握原水的特性,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预处理一般可以分为传统预处理方法和。
所谓传统预处理是对膜法预处理出现前反渗透预处理工艺的总称,包括: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和活性炭过滤等。
随着高分子分离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滤和超滤逐步出现在反渗透和纳滤的预处理 系统中,并在部分案例中替代了传统预处理工艺。美国海德能公司提出的集成膜解决方案(Integrated Membrane Sulotions ,缩写:IMS )就是采用超滤技术作为反渗透预处理的集成膜工艺。RO和NF预处理工艺的分类见右图的表格(由于百科的表格不好用,所以只好做好弄成图片。看不清可点击图片看大图) :
针对预处理系统的目的,可以将预处理分为:防止结垢、防止胶体污染、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有机物污染和防止膜劣化等几个方面。
不同的预处理工艺,都是为了使出水水质能达到后续处理的要求。一般RO和NF系统进水水质要求见右图表格:
预处理系统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1. 保证,争取低于3.0;
2.保证浊度低于;
3.保证没有余氯或类似氧化物,如:臭氧等;
4.保证没有其它可能导致膜污染或劣化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证反渗透和纳滤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对给水的严格与处理就必不可少。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给水中会对反渗透和纳滤膜产生污染或导致劣化的物质。一旦预处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有污染物进入反渗透和纳滤系统,这些物质可能会在膜表面堆积,若给水中含有微生物,它的繁殖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正确把握原水的特性,设计并选择合适的预处理工艺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污染的特征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给水中的微生物会在膜表面沉降、凝结形成一层生物膜。一般来说生物膜的厚度若超过了一定的界度就会形成生物污染。使得原水侧的通路阻力增大,原水和浓缩水之间的压力差增加。同时,由于微生物膜阻挡,系统运行的有效压力也会减少,从而导致系统脱盐率的下降。
杀菌消毒
药品杀菌:
①氯消毒: 用氯消毒的方式能确实的起到效果,在处理上也很容易实现,对效果的确认可以用余氯残留量或者浓度测定。因为易于管理而被广泛运用。但氯会和黑腐质等溶解性有机物发生反应,产生三卤代烷烃(THM)等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目前已经有了许多替代氯的消毒剂被采用了。
②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ClO2 )作为消毒剂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稳定性使其无法贮藏,因此都在现场通过反应生成ClO 并直接使用,反应大都遵循以下方程式:
2 NaClO3 + H2O + H2SO4 → 2 ClO2 + O + Na2SO4 + 2 H2O
通常ClO2 的注入量约在0.6 – 2.0 mg/L 以下。和氯的使用相比,ClO2 的消毒效果是氯的1/10 – 1/2 左右。
③氯氨消毒:氯氨在市场上没有单独销售,一般采用在原水中同时注入氨氮和氯,在某些氨氮含量较高的水体中可以直注入氯,生成氯氨。用氯氨消毒时,不会生成过多的类似于THM 的有害物质,比较安全。
④臭氧消毒:被臭氧(O3 )处理过的水,如果含有溴化物则会生成次溴酸根离子(BrO ),进而生成溴酸离子根(BrO3- )。BrO3-被确认有致癌性,为回避风险不推荐使用臭氧杀菌。 事实上,只有在水中存在溴化物时才会出现这类问题,通常在反渗透和纳滤的产水中投O3不会造成这类风险或风险很小。
⑤紫外线杀菌:
和使用氯等的药剂杀菌不同,采用紫外线杀菌完全没有药剂残留,也没有副产物 的生成。消毒效果会依据作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采用UV253.7 在1 – 21 mJ/cm 的照射剂量下可以进行细菌消毒(90 %不活化)。
炭疽菌的芽孢为例外,剂量应为55 mJ/cm。
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是含有苯环的有机物,通常显负电性。带正电荷的有机物即使在低浓度时,也会吸附在膜的表面造成水通量的激剧下降。有机物污染的特征一般用肉眼很难判断。用高感度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难以判断 时,可以采用Zeta 电位测试法帮助判断膜表面吸附情况。表面活性剂中的非离子型和两性的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也非常严重。通常的药剂清洗很难使膜性能恢复。平常使用的家用洗洁剂因含有表面活性剂,在装填膜元件时禁止作为润滑剂使用。
反渗透和纳滤系统给水中的微生物会在膜表面沉降、凝结形成一层生物膜。一般来说生物膜的厚度若超过了一定的界度就会形成生物污染。使得原水侧的通路阻力增大,原水和浓缩水之间的压力差增加。同时,由于微生物膜阻挡,系统运行的有效压力也会减少,从而导致系统脱盐率的下降。
药品杀菌:
①氯消毒: 用氯消毒的方式能确实的起到效果,在处理上也很容易实现,对效果的确认可以用余氯残留量或者浓度测定。因为易于管理而被广泛运用。但氯会和黑腐质等溶解性有机物发生反应,产生三卤代烷烃(THM)等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目前已经有了许多替代氯的消毒剂被采用了。
②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ClO2 )作为消毒剂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不稳定性使其无法贮藏,因此都在现场通过反应生成ClO 并直接使用,反应大都遵循以下方程式:
2 NaClO3 H2O H2SO4 → 2 ClO2 O Na2SO4 2 H2O
通常ClO2 的注入量约在0.6 – 2.0 mg/L 以下。和氯的使用相比,ClO2 的消毒效果是氯的1/10 – 1/2 左右。
③氯氨消毒:氯氨在市场上没有单独销售,一般采用在原水中同时注入氨氮和氯,在某些氨氮含量较高的水体中可以直注入氯,生成氯氨。用氯氨消毒时,不会生成过多的类似于THM 的有害物质,比较安全。
④臭氧消毒:被臭氧(O3 )处理过的水,如果含有溴化物则会生成次溴酸根离子(BrO ),进而生成溴酸离子根(BrO3- )。BrO3-被确认有致癌性,为回避风险不推荐使用臭氧杀菌。 事实上,只有在水中存在溴化物时才会出现这类问题,通常在反渗透和纳滤的产水中投O3不会造成这类风险或风险很小。
⑤紫外线杀菌:
和使用氯等的药剂杀菌不同,采用紫外线杀菌完全没有药剂残留,也没有副产物 的生成。消毒效果会依据作用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采用UV253.7 在1 – 21 mJ/cm 的照射剂量下可以进行细菌消毒(90 %不活化)。
炭疽菌的芽孢为例外,剂量应为55 mJ/cm。
膜的劣化,主要是受物理或化学作用发生不可逆的细微构造或分子构造变化,导致膜性能下降的现象。
已知物理劣化的显著事例是从水泵发出的超声波会造成膜破损(脱盐率下降),超过允许的压力或超过上限温度(45 ℃)的运行,也都会造成膜劣化导致水通量下降。
化学劣化就是指反渗透和纳滤膜受氧化剂影响,芳香聚酰胺的聚合链被切断,或者因过量酸、碱等药剂清洗,导致膜分离性能的衰减。
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会受到来自细菌分解影响导致高分子聚合链断裂,进而导致脱盐率下降。醋酸纤维素作为反渗透膜的材料,目前仅有日本东洋纺公司(Toyobo)制造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还在采用。2100433B
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是含有苯环的有机物,通常显负电性。带正电荷的有机物即使在低浓度时,也会吸附在膜的表面造成水通量的激剧下降。有机物污染的特征一般用肉眼很难判断。用高感度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难以判断 时,可以采用Zeta 电位测试法帮助判断膜表面吸附情况。表面活性剂中的非离子型和两性的物质对膜性能的影响也非常严重。通常的药剂清洗很难使膜性能恢复。平常使用的家用洗洁剂因含有表面活性剂,在装填膜元件时禁止作为润滑剂使用。
反渗透脱盐传统的原水预处理系统
反渗透脱盐传统的原水预处理系统 2009-08-25 13:47 反渗透脱盐 传统的原水预处理系统 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全球水质的日趋恶化使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可用水资源含盐量 的不断增加使离子交换树脂极易发生污染和损坏, 造成除盐设备效率降低、 酸碱耗增加、 再 生频繁。 近年来,膜技术飞速发展, 用于水质净化的膜处理工艺也日趋完善。 反渗透脱盐技 术具有能耗低、无污染、适应性强、便于操作、运行费用低等显著特点,一些大型电站和水 处理厂更多地选择采用反渗透等膜处理工艺来代替传统的离子交换和蒸馏等手段进行水质 净化处理。 但是运行发现, 由于膜材料的特殊性及反渗透技术的发展所限, 如果设计或操作 不当很容易使反渗透膜发生污堵和降解。 研究认为: 反渗透装置的性能、 产水率、 产品水质 量和膜的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给水的水质。 合理的原水预处理系统对维持反渗透性能的稳 定性、阻止膜的
原水预处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原水预处理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实验室反渗透超纯水机的预处理系统通常由聚丙烯纤维(PP)过滤器和活性炭(AC)过滤器组成。对硬度较高的原水还需加装软化树脂过滤器。PP滤芯可高效去除原水中5μm以上的机械颗粒杂质、铁锈及大的胶状物等污染物,保护后续过滤器,其特点是纳污量大, 价格低廉。AC活性炭滤芯可高效吸附原水中余氯和部分有机物、胶体,保护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免遭余氯氧化。软化树脂可脱除原水中大部分钙镁离子,防止后续RO膜表面结垢堵塞,提高水的回收率。
反渗透系统是整个纯净水系统的核心部件,只有通过反渗透才能达到纯净水的标准。反渗透系统主要采用膜过滤工艺。然后水分子可以通过反渗透膜。其他一些如钙、镁、钠等离子随废水一起排掉。下面本系统的组成部件。 1.精密过滤器 主要过滤水中的大颗粒分子。 2.为反渗透设备提供强劲的动力。 3.反渗透膜 反渗透膜采用的是膜过滤技术。让水分子通过其他一些离子不能通过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作为纯净水生产的依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生产纯净水一定是要选择原水水质比较好的地方。如山泉、深井等。在这里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就是“电导率”。一般而言电导率,越低。水越纯净。现在采用的水处理工艺都是采用的反渗透系统。经过处理后的水一般能达到90%——99%的脱盐率。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的组成部件。 1.原水泵原水泵是为原水预处理系统提供原水压力的作用。如果原水有压力就完全可以不用这个设备。一般要求原水压力>=0.3MP 2.原水箱 原水箱的作用更简单,是储存原水用的。这是怕原水万一供不上作一个中转。 3.石英砂过滤器 这个设备主要是过滤水中的微生物、尘土使原水达到清澈的目的。4.活性炭过滤器 该设备主要是过滤水中的余氯。5.加药系统(阳离子交换系统)加药系统(阳离子交换系统) 小型系统多使用阳离子交换系统;大型系统则多使用加药系统直接向里添加阻垢剂。
反渗透纯水技术是当今最先进分离技术之一,十分有效的操作膜分离单元技术,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该过程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产水水质高等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并且解决其用水净化问题。
反渗透纯水设备长期以来操作时,应注意要点是纯水设备在清洗再生,作为预处理的石英砂和活性炭过滤器净水主要调节阀门,运行的时候是上进下去,反洗再生是调节4个阀门,使水下进上去,污水通过排污阀门排掉,一般情况石英砂2年更换一次,活性炭1年更换一次。作为关键设备超滤设备,主要是装有3%的柠檬酸或草酸盐箱,通过增压泵打到精密过滤器过滤器,然后打入反渗透膜,清洗后从出水口循环到药箱,循环清洗30分钟后,在净水冲洗15分钟,直到清洗剂冲洗干净。说明:如果反渗透膜受污染严重,则需要对反渗透膜进行浸泡,一般浸泡时间1小时以上,并且控制清洗泵阀门,以较低的流量运行。反渗透一般2-3年更换一次。
反渗透纯水设备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
纯化水设备饮用广泛,在日常如饮用纯净水,桶装饮用水,海水淡化以及工业上化工纯水,机械冲洗纯水,涂装纯净水等。
作为纯净水生产的依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生产纯净水一定是要选择原水水质比较好的地方。如山泉、深井等。在这里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数就是“电导率”。一般而言电导率,越低。水越纯净。经过处理后的水一般能达到90%——99%的脱盐率。下面我介绍一下这个系统的组成部件。
1.原水泵
原水泵是为原水预处理系统提供原水压力的作用。如果原水有压力就完全可以不用这个设备。一般要求原水压力>=0.3MP
2.原水箱
原水箱的作用更简单,是储存原水用的。这是怕原水万一供不上作一个中转(通常添加浮球开关是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更高)。
3.石英砂过滤器
采用石英砂滤料以除去原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泥沙、杂质等,降低水的混浊度。而且还可以使水中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等随着浊度的降低而被大量去除,并为滤后消毒创造了良好条件。
4.活性炭过滤器
利用活性碳的吸附能力有效地吸附原水中的有机物、游离性余氯、胶体、微粒、微生物、某些金属离子及脱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