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编写说明
第一章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证据导读
第一节 证据概述
第二节 证据的种类
第三节 举证责任
第四节 证据的收集
第五节 证据的保全
第六节 质证与证据的审核判断
第二章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典型案例证据提示
一、房屋产权证未记载的面积未获补偿,拆迁人败诉
二、拆迁房屋的资产评估报告违法,规划局败诉
二、非法手段取得房产证,房屋被拆迁,未获得补偿
四、基于对项目建议书批复的验证而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
五、程序失当,区政府败诉
六、在集体土地上实施城市拆迁,拆迁办败诉
七、市政府违法取得农民土地所有权
八、拆迁公司中途被查封,房屋补偿产纠纷
九、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十、房屋使用人(非拆迁房屋实际承租人)能否成为被拆迁人?
十一、全家迁往小城镇《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仍然有效
十二、结婚用房未过户父子酿纠纷
十三、拆迁房屋的空地、院落是否给予补偿?
十四、农村学生考上大学没有获得征地补偿款村民小组败诉
十五、70岁智障老太签订协议无效,拆迁入败诉
十六、拆迁遇产权不明评估后依法拆迁
十七、划拨的1日柯土地被收回能否获得补偿?
十八、拆迁范围内的房屋可以出租吗?
十九、评估报告违法拆迁裁决被撤销
二十、评估员没有资格要求瞧新评估
二十一、被拆迁入对评估报告有异议,拆迁裁决被撤销
二十二、拆迁评估费用发生争议,法院支持评估机构请求
二十三、区位补偿金应该归谁?
二十四、住宅用于营业,拆迁按住宅补偿
二十五、被拆迁人对评估报告异议被剥夺,法院予以救济
二二六、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宋某等行政裁决纠纷案
二十七、被拆迁人申请评估的权利落宅,合法权益怎么维护?
二十八、拆迁双方因评估产生争议,被拆迁人申请专家技术评估
二十九、超越委托合同进行安置补偿,拆迁中心背信弃约
三十、拆迁双方因对协议合法性产生争议,被拆迁人诉至法院
三十一、房屋共有人在选择补偿方式时发生矛盾怎么办?
三十二、房产未办产权证,拆迁未获补偿
三十三、拆迁裁决适法不当,被撤销
三十四、被拆迁人对区政府依省级政府批复做出的拆迁决定不服,诉至法院败诉
三十五、被拆迁人对拆迁协议不满起诉,法院受理
三十六、行政诉讼中被告不举证,第三人举证如何处理?
三十七、被拆迁人不服拆迁裁决,诉讼期间被暂停执行
三十八、被告颁证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侵犯原告合法权益
第三章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订司相关法律文书、法律法规
第一节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法律文书
第二节 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相关法律法规2100433B
《用证据说话: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证据指导》共分为三章,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证据导读;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典型案例证据提示;房屋拆迁、征地补偿官司相关法律文书、法律法规。第一章介绍有关证据的基本知识,包括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收集、举证责任、质证等内容,意在使读者对证据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第二章选取现实司法实践中有关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典型案例,以案情回放、关键证据和举证指导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意在使读者通过现实中的司法案例掌握证据的运用规则和技巧等。
拆迁官司,一般来说,是行政诉讼,应按行政诉讼的程序来办理: 一,诉讼程序: 1.一审: (1)起诉: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来"原则,即当事人不起诉,人民法院不能主动受理。 (2)受理...
一、拆迁诉讼到底是行政诉讼还是民事诉讼 征收补偿条例中“可以依法提起诉讼”的模糊概念,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都引起了广泛争论。 实际上,在目前的审判实践中,行政和民事两种诉讼形式都有。被征收...
拆迁协议纠纷应该打什么官司:这个属于财产纠纷,具体算法看诉讼费缴纳办法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国务院令第481号)《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已经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
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附件 1 征地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房 屋 类 别 补偿标准 主 要 特 征 钢 混 结 构 700 二层以上建筑物, 桩基础或整板基础, 承重部分全部为钢筋混凝 土框架结构,现浇楼面、屋面、楼梯、天沟,层高 3m,屋面上部 应有架空隔热层或平瓦坡屋面, 24cm眠墙,地面砖或水磨石地面, 外墙钢砖,内墙纸筋粉刷且仿瓷涂料罩面,铝合金门窗、纱窗, 油漆木制门及纱门,水、电、卫生设施和厨房设施配套齐全,封 闭阳台,入户防盗门。 砖 混 一 类 560 二层以上建筑物, 标准砖石基础或桩基础, 基础深度 1.2m 以上, 钢筋砼地梁,层层有串梁,规定的构造柱,钢筋砼楼面、屋面、 楼梯、天沟,屋面上部应有架空隔热层或者平瓦坡屋面, 层高 3m, 24cm眠墙,外墙水刷石, 内墙纸筋粉刷且仿瓷涂料罩面, 油漆木 制门及纱门,铝合金窗、纱窗、亮玻璃,室内水泥地面,独立厨 房,无烟灶台,水冲厕所,水
市政府关于调整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补偿
— 1 —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宁政发〔 2010〕263号 市政府关于调整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补偿 有关政策标准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有序地 推进我市征地房屋拆迁工作,更好地维护被拆迁群众的合法权 益,切实体现依据被拆迁房屋合法建筑面积进行补偿安置的原 则,根据《南京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宁政发〔2007〕 61 号)的有关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南京市征地房屋 — 2 — 拆迁补偿有关政策标准调整如下: 一、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标准 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由原房补偿款、购房补偿款和区位补 偿款组成,购房补偿款和区位补偿款标准不作调整,原房补偿 款标准适当调整,具体见附表一。 二、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标准 非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款,由原房补偿款和区位补偿款组成, 区位补偿款标准不作调整,原房补偿款标准适当调整,具
为了使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更为有效,也为了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使人们加深对审计证据的了解,这里结合审计具体目标阐述审计证据按其存在形式(或称按其外形特征)的分类,即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
实物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实地观察和参加清查盘点所获得的,用以证明有关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证据。实物证据对某项实物资产是否存在的证明力最强,效果最为显著。它可以对该实物的状态、数量、特征给予有力的证明。因此,在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项目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首先考虑通过清查、监督或参与盘点来取得实物证据以证明它们是否存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实物证据并不能完全证明该项实物资产的价值及其所有权的归属。就实物资产价值的确定而言,它主要取决于实物资产的质量,而实物资产的质量不能完全依据它的外形和状态来确认,因为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看似污秽不堪、质量奇差的实物(如设备)才刚刚投入使用很短的时间,但对它的设计使用寿命而言才算开了一个头。与此相反,某些外观崭新、光泽鉴人的设备可能已接近它设计使用寿命的终点。所以说,确定实物资产的价值应以取得时有关资料或中介部门评估确认资料为主要依据,切不可以“貌”取值。就实物资产的所有权而言,也许注册会计师看到纳入盘存清点的实物中包括外单位寄存的实物、被审计单位经营性租入的设备、已售出待发运的商品。毋庸置疑,这些实物的所有权与被审计单位毫不相干。因此,实物证据不能证实资产价值和所有权的认定,可以说是它的一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需要通过另行审计并取得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方可得以完善补充。
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测试程序和运用不同的方法所获取的以书面资料为存在形式的审计证据,诸如:有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各种明细项目表、各种合同、会议记录和文件、函件、通知书、报告书、声明书、程序手册等。书面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收集的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一种证据。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基本上都以书面证据为基础。
书面证据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数量多;第二是覆盖范围广;第三是来源渠道多样化;第四是容易被篡改。根据这些特点,注册会计师在大量收集有关的书面证据时,还要注意对书面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定和分析,运用专业判断,辨别真伪,充分正确地利用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按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亲历证据、外部证据和内部证据三类。
⑴亲历证据:亲历证据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包括助理人员、外聘专家)通过运用专业判断和相应的程序与方法,对被审事项的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而得到的证据,包括注册会计师动手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对于书面证据而言,亲历证据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对有关基础资料(证据)必须进行重新加工,按照既定的目标所确定的程序进行计算和分析,因此,它具有较其他来源形式证据更为可靠的证明力。
⑵外部证据:外部证据指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与被审事项有一定联系的第三者提供的相关证据。外部证据除有关单位提供的业务询证证据和书面证明以外,还包括有不在书面证据范围内的有关实物证据和外部人员的陈述等。具体地讲,外部书面证据形式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应收账款的回函、被审计单位的律师或其他独立专家关于被审计单位资产所有权或负债的证明函件、保险公司的证明函件、寄售企业或代售企业的证明函件、证券经纪人的证明书等。这些外部书面证据一般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第三者直接提供给注册会计师,而没有经过被审计单位职员之手,不存在被涂改和被伪造的可能性。
因此,是证明力较强的一种审计证据。第二类外部书面证据诸如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应收票据、顾客订货单、有关的合同和契约等。这些证据都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单位所出具,但是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保存和处理,难免存在被涂改甚至伪造的可能性。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价其可靠性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把这类证据确定为其证明力略低于第一类外部书面证据,并对这类证据中有被涂改或伪造的痕迹予以高度的关注和警觉。
⑶内部证据:内部证据是指由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并提供的有关书面证据。内部书面证据的可靠性一般不如外部书面证据强,而且内部书面证据由于形式的不同其可靠性也不尽相同。根据内部书面证据可靠性的强弱,可以划分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由被审计单位外部组织或部门规定统一格式和填制要求的,而由被审计单位内部职员填制并提供的有关书面证据,如由税务监制的销货发票(含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统一印制的各种支票和汇票,由财政部门监制的财政收费收据等,这类证据的可靠性对各种内部证据而言是最强的,因为这类证据资料的填制情况往常要受到相应管理部门突击性或定期检查监督,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为健全有效时,这类证据仍不失为一种可靠性强的审计证据。
第二类是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编制和填报用于对外公布但无格式和规范要求的内部证据,如经济业务合同、文件和内部定额标准等。这类证据虽不一定要接受外界的监督检查,但在一定程度上要受到有关业务单位或主管部门的制约,经过他们的审批,对其的公正性、严肃性和科学性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当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时,第二类证据仍具有一定可靠性,但始终较第一类内部书面证据可靠性低。
第三类内部书面证据是那些既无规范要求或者无任何外部单位制约,且无需公开的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填制并出具的资料,如自制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记录等。这类证据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经手人员的素质、内部控制的有效制约程度,因而它的可靠性程度为最低。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当内部控制健全有效,而且相关的内部证据能相互印证时,注册会计师仍然可以信赖其可靠性。
内部书面证据从其反映的内容来看包括:反映会计核算处理情况的会计记录,反映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责任、态度和意图的管理当局声明书以及其他的书面文件。其中会计记录包括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记录、试算平衡表、科目汇总表、项目明细表等。它是注册会计师取自被审计单位内部的一种数量最多且最为重要的审计证据,其可靠性关键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注册会计师在取得这类证据时往往要相互联系、按其钩稽关系相互印证地寻找和评价,必要时应视被审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审计环境状况,按其会计业务处理过程顺查或逆查所有的详细资料,甚至要进一步审查业务发生时各种获准手续文件作为审计证据。
对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由于它涉及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所做的重要陈述或保证,是一种态度或意图的反映,主观色彩十分浓厚,因而其可靠性较低,这便要求注册会计师不能一味地信赖这份声明书,而应该通过实施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判断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的一贯性程度如何。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获取内部书面证据不仅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科学的审计程序,而且它将花费整个审计工作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审计工作的重心和核心过程。
口头证据是经注册会计师询问而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或其他人员进行口头答复所形成的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就以下事项向有关人员进行询问:①被审事项发生时的实况;②对特别事项的处理过程;③采用特别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理由;④对舞弊事实的追溯调查;⑤可能事项的意见或态度等等。通常,口头证据本身不能完全证明事实的真相,因为被调查或询问人可能有意隐瞒实情或由于对过去事情记忆上的模糊或遗漏而导致口头证据不准确、不完整。因此,获取口头证据的同时,还应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其他形式的审计证据。
往往,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的目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为了印证某一结果是否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相一致。其二,注册会计师获得口头证据的目的在于发掘一些新的重要审计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有关事项进行进一步调查取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注册会计师获取口头证据时一定要讲究技巧性,不可逼供,更不可恫吓威胁,但应讲明原则和要求,循循启导,对各种重要的口头答复做好笔录,注明被询问人姓名、时间、地点和背景,必要时应要求被询问人确认并签名。
虽然口头证据可靠性较低,需要其他证据的支持和佐证,但如果不同的被询问人员对同一问题在同一时间所做的口头陈述一致时,其可靠性则显得较强,可以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
环境证据亦称状况证据,是指影响被审事项的各种环境事实。环境证据一般不属于基本证据,不能用于直接证实有关被审事项,但它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事项所处的环境或发展的状况,为判断被审事项和确证已收集其他证据的程度提供依据,因而,环境证据仍然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判断所必须掌握的资料。具体地划分,环境证据包括:反映内部控制状况的环境证据、反映管理素质的环境、反映管理水平和管理条件的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最突出的特点是它能帮助注册会计师正确评价有关资料所反映信息在总体或大体上的可靠程度,亦即它对证实总体合理性这一审计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通常,运用调查、询问和观察等手段是注册会计师获取环境证据的有效途径。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计调查表、记录询问观察事项等方式来形成审计工作底稿,作为发表审计意见依据的环境证据。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公证程序规则(试行)》,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在房屋拆迁之前,公证机关对房屋及附属物的现状依法采取勘测、拍照或摄像等保全措施,以确保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代管人是房屋主管部门的;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纠纷未解决的;拆除设有抵押权的房屋实行产权调换,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在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公布的规定期限内达不成抵押协议的;以及其他房屋拆迁证据保全的公证事项。
第四条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由被拆迁房屋所在地公证处管辖。
第五条
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人是拆迁人或被拆迁人,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也可以作为申请人。上述申请人可以委托他人代为提出公证申请。
第六条
申请人应填写公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明;申请人为法人的,应提交法人资格和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被拆迁人为公民个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
(二)资格证明;拆迁人应提交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拆迁许可证明;接受拆迁委托的被委托人应提交房屋拆迁资格证书;被拆迁人应提交作为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附属物的管理人)和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的使用人的证明;
(三)拆除有产权纠纷的房屋,提交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批准的补偿安置方案的证明;
(四)实施强制拆迁的房屋,提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作出的限期拆迁的决定或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限期拆迁的公告;
(五)公证人员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予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一)申请人符合本细则第五条的规定;
(二)申请公证事项属于本公证处管辖;
(三)提供本细则第六条所需材料。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对拒绝受理不服的复议程序。
受理或拒绝受理的决定,应在申请人依据本细则规定正式提出申请后的七日内作出。
第八条
公证人员应认真接待申请人,应按《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制作谈话笔录,并着重记录下列内容:
(一)申请证据保全的目的和理由;
(二)申请证据保全的种类、名称、地点和现存状况;
(三)证据保全的方式;
(四)公证人员认为应当记录的其他内容。
申请人也可以提交包含上述内容的书面材料。
第九条
符合证据保全公证条件的,公证处应派两名以上公证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公证员)参与整个证据保全活动。
第十条
办理房屋拆迁证据保全公证,公证员应当客观、全面的记录被拆迁房屋的现场状况,收集、提取有关证据。应该根据被保全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勘测、拍照、摄像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
第十一条
对房屋进行勘测的,应当制作勘测记录,记明勘测时间、地点、测验人、记录人、被保全房屋的产权人、坐落、四至、房屋性质、结构、层次、面积、新旧程度、屋面及地面质地、附属设施以及其它应当记明的事项;能够用图示标明的房屋长度、宽度应当图示;记录应当由勘测人、公证员签名或者盖章;拆迁活动当事人在场的,应请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该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第十二条
对房屋进行拍照和摄像的,应当全面反映、记录房屋的全貌。房屋结构、门窗、厨房以及附属设施等,要有单独的图片显示。
第十三条
公证机关对保全事项认为需要勘测的,应当聘请专业技术部门或其他部门中有该项能力的人员进行勘测。
专业技术部门及其勘测人应当提出书面勘测结论,在勘测书上签名或者盖章。其他部门勘测人勘测的,应由勘测人所在单位加盖印章,证明勘测人身份。
第十四条
实施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时,公证机关应通知被拆迁人到场。如其拒不到场,公证员应在笔录中记明。
实施强制拆迁房屋中有物品的,公证员应当组织对所有物品逐一核对、清点、登记,分类造册。并记录上述活动的时间、地点,交两名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在场人员核对后,由公证员和在场人在记录上签名。被拆迁人拒绝签名的,公证员应在记录中记明。
物品清点登记后,凡不能立即交与被拆迁人接收的,公证员要监督拆迁人将物品存放在其提供的仓库中,并对物品挂签标码,丢失损坏的,仓库保管人应承担赔偿责任。
拆迁人应制作通知书,通知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领取物品。逾期不领的,公证处可以接受拆迁人的提存申请,办理提存。
第十五条
公证员对房屋证据保全的活动结束后应出具公证书。公证书应当按照《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及《公证书格式(试行)》第四十八式保全证据公证书格式(之二)制作。公证词应当记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及时间,公证员审查申请人主体资格及证据情况的内容,采取保全的时间、地点、方法,保全证据所制作的笔录、拍摄的照片、录像带的名称、数量及保存地点。
1.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如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内部控制手册、询证函的回函、分析师的报告、与竞争者的比较数据等;
2.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如通过检查存货获取存货存在性的证据等;
3.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各种计算表、分析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