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

在古代钻井科学技术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钻井活动,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最初是使用一种绳式顿钻技术,用绳吊着金属钻具,依靠它下落时产生的重力向下掘进,然后用一种管状容器收集提出岩石碎片。后来钻井技术又有重大改进,最重要的是发明了流体技术,用泥水清除钻屑。进到了这一步,说明钻井技术完全成熟了。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护井装备

卓筒井井身须用石圈和套管保护。

石圈

为方形石块,中开圆孔,直径一尺左右。

套管

宋代所用套管是用"巨竹去节"制成。明代套管有"木竹"和"竹"两种。木竹是把圆木剖成两半,中间挖空,然后用麻捆在一起,成为圆筒,再用油灰填塞缝隙。竹产于马湖山,也要用麻捆裹,防止破裂。套管可以阻止井壁四周淡水入井(《蜀中广记》)卷66引《盐井图记》。清代套管全用坚实圆木制成。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深井框铝扣板

  • 规格尺寸mm:600×600 静电喷涂板 0.7mm
  • m2
  • 13%
  • 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深井框铝扣板

  • 规格尺寸mm:600×600 辊涂板 0.8mm
  • m2
  • 13%
  • 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深井框铝扣板

  • 规格尺寸mm:600×600 辊涂板 0.6mm
  • m2
  • 13%
  • 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深井框铝扣板

  • 规格尺寸mm:600×600 辊涂板 0.7mm
  • m2
  • 13%
  • 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深井框铝扣板

  • 规格尺寸mm:600×600 静电喷涂板 0.8mm
  • m2
  • 13%
  • 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中国古典景观亭

  • 5.1×5.1×4h
  • 1个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5-28
查看价格

30米接地深井

  • 30米接地深井
  • 90m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8-08-24
查看价格

深井接地极

  • 深井接地极
  • 0个
  • 1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09-07-30
查看价格

深井变频泵

  • 深井变频泵 N=15KW
  • 1台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6-08-29
查看价格

古代

  • 高度0.35m,冠幅0.25m,盆苗,36盆/m2
  • 183m²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3-31
查看价格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地面装置

在地面竖立钻架,装置地滚、盘车和天车等。钻架竖于井口之侧,高一丈左右,上装花滚子,后附长短踩架,架前另置一横木,称为碓板。碓板前端安装一个可以转动的铁环,碓板上有麻绳,用来系住垂入井中的篾片。篾片首尾联接,联接处锯有衔口,用苎麻缚牢。篾片长度由数丈以至数百丈,上端由花滚子通过地滚,系于盘车上。锉井时,浅井常用人力挽车,深井用水牛拖车,开始用牛一、二头,以后逐渐加至六、七头。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简介

古代开凿深井,主要用于开采井盐卤水,称盐井;后来发展到开采 天然气,称火井。战国末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今四川省双流县境内开凿盐井,汲卤煮盐。北宋以前的盐井都是大口径的以陵井为例,井口"周回四丈"(《陵州图经》),井深最大达到80丈。

卓筒井 北宋庆历(1041~1048)皇(1049~1054)年间,在今四川五通桥盐区和自贡盐井出现了小口径深井,称为卓筒井。"卓筒"是直如竹筒的意思。凿井时,用圆刃铁锉,凿出的井口如碗大,深数十丈,用巨竹去节,套接成为井壁。再用较细的竹子制成水桶,提取卤水,一桶可提数斗(《东坡志林》卷四)。四川各盐区的卓筒井,有盐井、火井和水火井三种,以盐井为主。盐井又有岩盐井和卤水井之分。前者在钻到盐层后,注水浸卤,然后汲出。后者直接汲卤煮盐。火井引出天然气,作为煮盐的燃料,水火井则兼采卤水和天然气。卓筒井最初深数十丈,从明末到清中叶,井深迅速发展到二三百丈。清末,井深已达到三百二十丈。表明在这段时间内,凿井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这主要是发明了多种处理井中事故的工具,使井深有可能超过千米。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凿井工具

开凿卓筒井所用各种工具的形制和规格首见于明代马骥《盐井图记》,但文存图佚。后来,清丁宝桢等《四川盐法志》及近人吴受彤等《四川盐政史》都有详细的凿井器具图说。《四川盐法志》卷 3所载凿井器具达41种,《四川盐政史》卷2所载器具达72种(图1[凿井工具图])。

钻具

名目繁多,通称为锉(钻头)。自贡井富荣盐场凿大口主要用"鱼尾锉",长一丈,重一二百斤不等。凿小口主要用"银锭锉",重100斤到300斤不等。有时也用马蹄锉。

清孔工具

名为"吞筒",长一丈余,用南竹制成,去节中空,底端内部装有"皮钱"(阀门),可以启闭,用来汲取井中泥水及岩屑。

打捞工具

用来处理锉井事故,种类甚多。最常用的"扫镰",是用来打捞掉落井中的锉柄、篾索等,"五股须",用来打捞钎头等。

扫孔工具

最常用的有"海螺"和"刮筒"两种。如井被泥塞住,可用海螺凿通,然后用刮筒刮去井身附着的泥土。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施工程序

开井口

井位选定后,先开一圆井,深度以达到基岩为止。

下石圈

将石圈层垒于基岩之上,砌至与地相平。

锉大口

用鱼尾锉等大型铁锉,通过石圈向基岩冲击。锉井时,数人在踩架上,用脚踏碓板末端,使之贴地,碓头抬高,井下铁锉系在碓头上,也被抬高。脚松开后,碓和铁锉下坠。这样一起一落,连续不断,即可将岩石舂碎。锉井时,一人在井前转动碓头上的环,锉在井下也随之转向,锉出圆孔(《四川盐政史》卷2)。大口深度以锉至坚硬岩层,无淡水渗出为止。

扇泥

即清孔。将吞筒放入井底,使碎石泥砂随水冲开皮钱进入筒中,然后用盘车提出。

下木竹

木竹每段长八、九尺,依次下入井中,上与地平。

锉小口

木竹安置后,换用银锭锉等小型铁锉,向含卤水岩层凿进。在锉井过程中,随锉随即扇泥。扇起的泥,必须详加考察属于何种岩层,并详细记录,作为以后修理井身和另锉新井的参考。在凿穿含卤水、岩盐或天然气的岩层后,即终止锉孔

总观全井结构,下段(小口)井壁是坚硬的岩石,中段(大口)凿孔较大,井壁为木竹;上段在木竹之外又加箍石圈。从地面至井底,井眼的大小是一样的。

查看详情

中国古代深井开凿技术文献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格式:pdf

大小:7.6MB

页数: 41页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论中国古代会计思想 论中国古代会计思想

论中国古代会计思想

格式:pdf

大小:7.6MB

页数: 2页

论中国古代会计思想——摘要:我国古代的会计思想萌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成熟于封建社会的中晚期。我国会计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社 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发展 沿革过程。人类进入...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编辑推荐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系统阐述了国内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钻井工程面临“喷、漏、卡、塌、毒、硬、斜、磨”等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对解决我国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钻井井下复杂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全书最后由蒋祖军、郭新江、王希勇统稿定稿。

查看详情

深井超深井钻井新技术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是实现我国油气资源战略的主要途径。本书围绕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的关键技术,汇集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主要内容包括:钻井地质环境描述技术、深井超深井优化设计技术、盐膏层钻井技术、深井水平井钻井技术、欠平衡钻井技术、旋转冲击钻井技术、深井优快钻井技术、井壁稳定技术、油气层保护技术、钻井完井一体化工作液技术、高压油气井防气窜固井技术、高强低密度固井技术、脉冲振动固井工艺技术以及系列固井工具的开发及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新颖实用,是国内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水平的一个缩影。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钻井的研究人员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参考。

查看详情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目录

第一章 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节 国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

一、国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概况

二、国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第二节 国内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

一、国内深井超深井钻井概况

二、国内深井超深井主要钻井技术

第三节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发展方向

一、国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发展趋势

二、国内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发展方向

第四节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一、天然气井特点

二、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主要技术难点

三、天然气井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井身结构设计

第一节 地层压力理论及预测方法

一、基本概念

二、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三、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方法

四、井眼坍塌应力预测方法

第二节 井身结构设计理论

一、井身结构设计原理

二、井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参数

第三节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一、井身结构设计方法及步骤

二、套管尺寸与井眼尺寸选择和配合

第四节 套管选型及强度校核

一、套管选型

二、强度校核

三、等安全系数法套管强度设计

第五节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钻头选型技术

第一节 地层岩石力学参数

一、岩石力学参数求取方法

二、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

第二节 钻头选型方法

一、钻头选型考虑的因素

二、钻头选型方法

第三节 钻头选型

一、钻头分类

二、岩石分类

三、地层硬度分级

四、钻头选型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复合钻井技术

第一节 井下动力钻具工作原理

一、螺杆钻具工作原理

二、涡轮钻具工作原理

第二节 井下动力钻具的选择

一、螺杆钻具的选择

二、涡轮钻具的选择

第三节 复合钻井配套技术

一、螺杆钻具配套技术

二、涡轮钻具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液体欠平衡钻井技术

第一节 液体欠平衡钻井井筒多相流技术

一、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判别

二、欠平衡钻井环空流动模型的建立

三、多相流井底压力计算基本模型

第二节 合理欠压值设计

一、欠平衡钻井井内基本压力关系

二、井底欠压值的确定依据

三、井底欠压值的设计流程

四、地层压力的计算

五、钻井液密度窗口的确定

第三节 液体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

一、主要设备及工艺流程

二、井底欠压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深井超深井气体钻井技术

第一节 气体钻井技术概述

第二节 注人参数优化设计

一、最小动能法原理

二、最小注气量计算方程

三、计算结果校正

四、气体钻井欠压值合理设计分析

第三节 气体钻井工艺技术

一、气体钻井主体设备

二、气体钻井辅助设备

三、气体钻井工艺技术及应用

第四节 井下着火及燃爆监测

一、井下燃烧方式概述

二、燃爆机理与井下灭火

三、井下燃烧的计算机模拟

四、实验研究

五、井下燃爆监测系统

第五节 地层出水监测技术

一、出水监测原理

二、出水监测仪器研制

三、出水监测仪器的现场应用

第六节 气液转换技术

一、气体钻进结束后井壁失稳复杂情况实例

二、井壁失稳原因分析

三、气液转换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深井超深井防斜钻井技术

第一节 深井防斜钻井技术

一、井斜机理分析

二、防斜钻井技术

第二节 单弯螺杆钻具防斜技术

一、防斜单弯螺杆钻具力学特性分析

二、应用实例

第三节 钟摆钻具组合防斜技术

一、常规钟摆钻具组合力学特性分析

二、预弯钟摆钻具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

三、应用实例

第四节 偏轴组合防斜打快技术

一、偏轴组合防斜原理

二、应用实例

第五节 垂直钻井防斜技术

一、垂直钻井技术进展及井斜控制机理

二、国内外自动垂直钻井系统

三、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天然气深井超深井井控技术

第一节 天然气井压力变化特点

一、天然气的特性

二、天然气侵入井内的方式及影响

三、环空气体运移特征

第二节 溢流控制原理

一、U形管原理

二、井底常压原理

三、关井允许的最大套管压力

四、关井立管压力

五、压井液密度的确定

第三节 天然气井井控装备

一、防喷器组合

二、节流、压井管汇

三、其他装置

第四节 天然气井压井方法及应用

一、常规压井方法及应用

二、非常规压井方法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深井超深井钻井液技术

第一节 钻井液体系控制因素及作用机理

一、高密度钻井液体系

二、抗高温钻井液体系

第二节 深井超深井钻井液体系

一、复合金属离子聚磺钻井液

二、硅醇聚磺钻井液

三、甲酸盐钻井液

四、油基钻井液

五、仿油基钻井液

第三节 井下复杂情况预防及处理

一、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

二、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章 深井超深井储层保护技术

第一节 天然气储层损害的评价方法

一、室内评价方法

二、矿场评价方法

三、气藏损害评价方法和装置

第二节 天然气储层伤害因素

一、气层潜在损害因素

二、气层外部损害因素

第三节 天然气储层保护的钻井完井液技术

一、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基本要求及钻完井液类型

二、屏蔽暂堵储层保护技术

三、高酸溶防漏堵漏技术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深井超深井油层套管防磨技术

第一节 套管磨损机理分析

一、影响套管磨损的主要因素分析

二、套管磨损机理分析

三、套管磨损预测

第二节 套管防磨减磨技术

一、主动防磨技术

二、被动防磨技术

第三节 套管磨损评价技术

一、铁屑监测评价技术

二、测井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