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徽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部为学会中英文名称,内部为山水状抽象图及创立日期。
宗旨
学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和创新体系的社会力量。学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公德;履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坚持民主办会,发扬学术民主,倡导求真务实,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团结依靠广大会员和环境科技工作者,促进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培育和举荐环境科技人才,反映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维护环境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科学文化氛围,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目标
新时期以“四个全面”为指导,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学会的目标,更好地履行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能,围绕环保科技创新全链条搭建“大学术”平台,推进普惠共享、立体互动的“大传播”平台建设,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提供科技公共服务,紧密团结和凝聚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奖励旨在奖励在环保科普创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调动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和环保爱好者参与科学传播的积极性,繁荣科普创作,促进环保科研成果应用和环境科学文化传播。奖项参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成果的评审范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的评审范围暂限于正式出版发行的科普图书、科普电子出版物、科普音像制品,申报奖励的环保科普成果要突出以传播和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方法、思想、文化、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公众环境科学素质为目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科普类)获奖成果将在环保科普工作中应用和宣传,并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环保科普创新奖
环保科普创新奖旨在繁荣环保科普创作,丰富环保科普资源。图书类和音像类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所有获奖作品均对主要创作人员授予证书和奖金,原则上每部作品授予证书者不超过3人。参评作品需要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出版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作品内容体现环保、低碳、绿色生活创意,反映环境科技理念、知识与方法,以及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热点;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含量,概念和科技术语表达准确严谨、主题明确、内容新颖、实用性强;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时代感,创新性,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编辑制作艺术水平高、质量好。
2017年4月,第六届“环保科普创新奖”共收到申报作品39部,共评出《中国生态六讲》等14部作品。
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
为了促进环保科普事业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共通共融,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环保科学知识的传播,繁荣环保科普作品创作,引领社会公众践行环保时尚新生活,自2012年开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和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举办“心环保 新生活,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系列大赛。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创意作品征集形式包括:动画、漫画、微电影和摄影作品。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部署、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全国开展“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知识更新培训项目。
培训班邀请水环境检测、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工程方案编制、河道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针对黑臭河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方法及相关案例等进行讲解。旨在为河长制的推行提供技术人才保障。
培训对象为河道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河道环境保护相关研究课题组以及大专院校水利、城建、水环境保护、环境化学、生态学等相关老师;环境评估以及咨询机构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城市建设工程机构负责人及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有意向从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相关事务人员。
环境法医学及损害鉴定评估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2010-2020)》的部署、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14年发起了“环境法医学及损害鉴定评估”知识更新培训项目。
培训班邀请环境监测、环境法学、环境经济学及环境法医学等方面的专家对环境法医及环境损害鉴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方法及相关案例等进行讲解。
培训对象为环境保护科研单位环境污染相关研究课题组以及大专院校环境法医、环境法学、环境科学相关老师;环境评价以及咨询机构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及鉴定人、律师实务所环境法律师;环境执法等从业人员,石化、冶金、制药、造纸等企业安环人员以及有意向从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事务相关人员。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委托,定于2016年6月12-17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高级研修班。研修人员为全国环保系统的政府有关部门、环保科研院所、各重点环保企业中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70人。
环境绩效评估及审计实务高级研修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岗位培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举办环境绩效评估及审计实务高级研修班,研修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环境法律法规、企业环境风险和质量管理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环境审计实操内容和与会代表共同研讨和交流。
研修对象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环境保护系统相关人员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环境诉讼的律师;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师;企事业单位相关内审、财务人员;拟从事环境绩效及审计的工作人员;寻求在环境绩效及审计领域获得个人发展的人员。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81年创刊,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是Ei源期刊,被Ei、CA、ASFA、SCOPUS、CSC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中国环境科学》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均被列为A类核心刊物,也是各高校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硕士、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指定核心期刊。
《环境与生活》
《环境与生活》是面向环保工作者及关心生态环境和低碳生活方式人士公开发行的环境科普类国家级期刊,是中国国内环保领域期刊。
《安全与环境学报》
《安全与环境学报》于2001年创刊,是安全与环境学科的学术性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CA)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
《中国花卉盆景》
《中国花卉盆景》是半月刊,于1984年创刊,是集赏花养花、园艺生活、制作盆景于一身的园艺科普杂志。面向广大园艺盆景爱好者及生产者,发行遍及中国国内外。
综述
2017年,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中国国内外学术活动近30场,参与交流人数超过1万人。
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
2017年10月,在厦门主办的“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集会展一体,包括26个分会场、6个论坛、2个国际研讨会以及创新应用示范项目权威发布、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创新成果展等多个环保科技成果推介、展示专场活动,参会人员逾2300人。 年会围绕国家环境保护工作,搭建环保科技“产学研用”学术交流平台,深化服务环境科技工作者技术交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
第十五届国际水协会厌氧大会
2017年10月在北京参与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水协会厌氧大会”,参会外籍专家超过300人。
国际环境法医学联盟学术年会
国际环境法医学联盟学术年会(INEF)是由皇家化学学会环境法医学联盟在2009年发起并主办的学术系列年会,已相继在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家举办召开了7届会议。
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皇家化学学会环境法医学联盟、中科院大学等23家学术机构共同举办的国际环境法医学联盟2017年学术年会暨环境法医及损害赔偿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INEF2017”)于2017年7月9-12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乌干达、挪威、德国、爱尔兰、波兰和台港澳地区的近200余位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研讨会。
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
为推进中国沉积物与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沉积物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的发展,交流和研讨关于“沉积物环境”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中国关于沉积物环境风险研究和底泥污染治理的研发能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了“全国沉积物环境与污染控制研讨会”。截至2017年底已举办了五届。
环境法医及损害赔偿国际研讨会
2016年4月25-27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国际环境法医学联盟在青岛举办召开了首届环境法医及损害赔偿国际研讨会(ED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具体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中国国内环保、司法、海洋、农业、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律师、咨询顾问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共计2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
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推进中国金属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快矿山修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进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推动先进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2017年10月27-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矿业研究总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在北京召开“2017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
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SG)专题研讨会自2014年起由学会主办,并坚持为中国国内外参与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国际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创新,推广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分享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管理经验。
2017年8月26-28日,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上海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湖南省长沙市共同举办“2017土壤与地下水国际研讨会”。
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环境科技创新与合作青年学者论坛
为搭建青年学者间的交流平台,加强合作,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学会定于8月4日在2018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期间举办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环境科技创新与合作青年学者论坛。论坛围绕“青年推动科技创新与合作”这一主题,邀请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青年学者共同交流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技术方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获奖年度 |
奖项 |
颁奖单位 |
2016年 |
2016年全国学会十佳优秀党建通讯奖 |
中国科协 |
2016年 |
微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5A”获2016最具活力微博奖 |
科普中国微平台 |
2016年 |
2016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鉴》“优秀组织单位”奖 |
中国科协 |
2016年 |
学术期刊《中国环境科学》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
《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 |
2016年 |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
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 |
2016年 |
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最佳组织单位 |
科技部 |
2016年 |
2016年度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 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 |
中国科协 |
2015年 |
2015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 |
中国科协 |
2015年 |
2015年度中国科协党建研究会调研课题优秀论文奖 |
中国科协 |
2015年 |
2015年度全国学会“党建强会计划”特色活动组织奖 |
中国科协 |
2015年 |
2015年度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建家交友”系列活动平台优秀组织奖 |
中国科协 |
2015年 |
2015年双创科技文献信息应用项目完成优秀单位 |
中国科协 |
2013年 |
2013年度全国学会“党建强会计划”特色活动组织奖 |
中国科协 |
2012年 |
“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
环境保护部 |
2011年 |
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 |
中国科协 |
2011年 |
《环境污染致健康损害案例特点与趋势分析》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
中国科协 |
2011年 |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咨询系列报告》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
中国科协 |
2011年 |
2011年度中国科协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
中国科协 |
2011年 |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
2011年 |
“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决策咨询系列报告荣获2011年中国科协优秀决策咨询成果二等奖 |
中国科协 |
2010年 |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被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评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优秀案例。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
2010年 |
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 |
2008年 |
“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荣获第九届“福特汽车环保奖”“生态文明传播奖”三等奖 |
“福特汽车环保奖”组委会 |
2007年 |
全国“先进学会”奖 |
中国科协 |
2005年 |
全国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奖 |
中国科协 |
2005年 |
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奖 |
中国科协 |
2003年 |
全国科普先进集体奖 |
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 |
参考资料来源 |
我们院城规和地理科学基地班学的比较相近,应该是报考地理学硕士 地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以及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管理等...
① 环境工程比较好的学校: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 ② 首先说明一下:学习的课程和学校确定的培养方向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学校之间的差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
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其职权是:制定和修改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选举产生监事会;审议和批准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审议监事会工作报告;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决定学会终止事宜;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经理事会决定召开,须有2/3以上代表出席方能举行,其决议须经到会代表1/2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1年。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学会秘书处提出建议,理事会批准执行。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工作,对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理事会的职权: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会员除名;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决定副秘书长和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领导学会各机构开展工作;制定学会管理制度;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在理事会工作中,理事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建议权、监督权。3位及以上理事可联名提出理事会议案。特邀理事、特邀常务理事作为单位会员代表,具有建议权、监督权,可受邀出席理事会扩大会议或列席理事会,并参与有关事项的审议。
理事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2/3以上通过,方能生效。理事会至少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时,经常务理事会决定,也可采用通讯方式召开会议。
学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对理事会负责,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二十二条中除第一、三项以外的职权。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1/3。常务理事会须有2/3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2/3以上通过,方能生效。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时,由理事长提议可采用通讯方式召开会议。
理事会设立名誉理事长和名誉理事,名誉理事长由不再担任学会理事会领导职务的上一届理事长担任,名誉理事由不再担任学会理事会职务的上一届常务理事担任,任期与理事会相同。名誉职务的授予,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征得被授予者本人同意。
监督机构
学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由会员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建议人选,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受会员代表大会委托负责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依据《章程》履行职责情况,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监事会设监事长1人,监事6人,任期与理事会相同。原则上监事长由退出理事会的往届理事会领导担任,监事由退出理事会的往届理事担任。监事应自愿担任,公正、诚实、坚持原则,有能力和精力承担监事职责。监事会负责监督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是否按照学会的规章开展工作、作出的决议是否符合程序,理事、常务理事和理事会领导是否履行了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监督学会财务工作。监事长主持监事会工作,安排监事的监督工作。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召开会议应通知监事会派监事列席,由监事确定参会人数是否达到法定人数,会议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表决方式是否符合规则,所作出的决议是否符合《章程》规定等。理事会有不当行为时,监事会应提出纠正要求。理事违反《章程》或长期不能履职,监事会可向理事会提出终止其理事资格的提议。会员或分支机构对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的处罚有异议时可向监事会申诉。监事会作出决议须得到半数以上监事的同意。监事会向会员公开工作报告,有关正式文件须存入学会档案。
监事会工作所需费用列入学会预算,监事会的日常事务工作由学会秘书处承担。
分支机构
根据2018年6月学会官网信息显示,学会下设56个分支机构(其中有8个工作委员会、48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
序号 |
分支机构名称 |
挂靠单位 |
负责人 |
成立时间 |
1 |
学术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倪晋仁 |
2002年11月15日 |
2 |
科普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高吉喜 |
2002年11月15日 |
3 |
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贺克斌 |
2002年11月15日 |
4 |
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任官平 |
2002年11月15日 |
5 |
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任南琪 |
2002年11月15日 |
6 |
咨询评估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陆新元 |
2002年11月15日 |
7 |
科技评价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曲久辉 |
2002年11月15日 |
8 |
组织工作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处 |
王灿发 |
2002年11月15日 |
9 |
环境管理分会 |
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
夏光 |
2002年11月15日 |
10 |
环境工程分会 |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岳清瑞 |
2002年11月15日 |
11 |
国防环境分会 |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
郭东风 |
2002年11月15日 |
12 |
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委员会 |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崔书红 |
2002年11月15日 |
13 |
大气环境分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大气) |
柴发合 |
2002年11月15日 |
14 |
生态与自然保护分会 |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高吉喜 |
2002年11月15日 |
15 |
环境物理学分会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杨军 |
2002年11月15日 |
16 |
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 |
2002年11月15日 |
|
17 |
环境监测专业委员会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李国刚 |
2002年11月15日 |
18 |
环境医学与健康分会 |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
郭新彪 |
2002年11月15日 |
19 |
环境生物学分会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吴振斌 |
2002年11月15日 |
20 |
海洋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 |
中国海洋大学 |
高会旺 |
2002年11月15日 |
21 |
环境化学分会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王亚韡 |
2002年11月15日 |
22 |
环境地学分会 |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
崔保山 |
2002年11月15日 |
23 |
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 |
舒俭民 |
2002年11月15日 |
24 |
环境法学分会 |
中国政法大学 |
王灿发 |
2003年12月30日 |
25 |
固体废物分会 |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
胡华龙 |
2003年12月30日 |
26 |
水环境分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
郑丙辉 |
2003年12月30日 |
27 |
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 |
环保部核安全中心 |
潘自强 |
2003年12月30日 |
28 |
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 |
北京农学院 |
何锦风 |
2003年12月30日 |
29 |
环境经济学分会 |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
王金南 |
2003年12月30日 |
30 |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
余刚 |
2008年1月23日 |
31 |
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 |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
吴舜泽 |
2008年1月23日 |
32 |
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 |
北京大学 |
张寅平 |
2008年9月16日 |
33 |
机动车(船)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中心 |
鲍晓峰 |
2008年9月16日 |
34 |
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庄娱乐 |
2009年1月8日 |
35 |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专业委员会 |
清华大学 |
李广贺 |
2009年1月8日 |
36 |
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顾行发 |
2009年1月8日 |
37 |
环境风险专业委员会 |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许振成 |
2011年10月20日 |
38 |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专业委员会 |
华南理工大学 |
邵敏 |
2011年10月20日 |
39 |
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 |
北京理工大学 |
曾庆轩 |
2011年10月20日 |
40 |
环境监察研究分会 |
环保部环境信息中心 |
陆新元 |
2012年4月9日 |
41 |
气候变化分会 |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
陆军 |
2014年8月21日 |
42 |
绿色金融分会 |
北京日川联合投资有限公司 |
曹和平 |
2014年8月21日 |
43 |
生态产业分会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
乔琦 |
2014年8月21日 |
44 |
环境与热能利用专业委员会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
杨朝飞 |
2014年8月21日 |
45 |
环境审计专业委员会 |
北京大学经管学院 |
王立彦 |
2014年8月21日 |
46 |
环境信息化分会 |
环保部环境信息中心 |
程春明 |
2015年8月6日 |
47 |
能源与环境分会 |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
贺克斌 |
2015年8月6日 |
48 |
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 |
华文国际汉学文化交流中心 |
马中 |
2015年8月6日 |
49 |
环境史专业委员会 |
中关村汉德环境观察研究所 |
王利华 |
2015年8月6日 |
50 |
水处理与回用专业委员会 |
清华大学 |
胡洪营 |
2015年8月6日 |
51 |
环境损害鉴定专业委员会 |
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高振会 |
2015年8月6日 |
52 |
循环经济分会 |
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 |
李金惠 |
2016年10月13日 |
53 |
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分会 |
北京华夏中环国学文化研究中心 |
卢风 |
2016年10月13日 |
54 |
清洁生产分会 |
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 |
段宁 |
2016年10月13日 |
55 |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 |
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
凌江 |
2016年10月13日 |
56 |
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范成新 |
2016年10月13日 |
57 |
可持续消费与生产专业委员会 |
2021年5月21日 |
||
参考资料来源 |
地方学会
北京环境科学学会 |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 |
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 |
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 |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 |
吉林省环境科学学会 |
黑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 |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 |
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 |
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 |
安徽省环境科学学会 |
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 |
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
山东环境科学学会 |
河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
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 |
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
广西环境科学学会 |
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 |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
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 |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 |
甘肃省环境科学学会 |
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 |
宁夏环境科学学会 |
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
大连市环境科学学会 |
青岛市环境科学学会 |
宁波市环境科学学会 |
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 |
深圳市环境科学学会 |
|
参考资料来源 |
秘书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设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处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负责,负责学会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办理日常事务。学会秘书处下设办公室、学术部、科普部、国际部、会员与网络部、科技咨询评价与推广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期刊部等职能部门;另有《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环境与生活》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等期刊编辑发行机构。
根据2018年6月官网信息显示,学会理事会有7位名誉会长、1位理事长、12位副理事长、1位秘书长 ;有有个人会员70000余人,团体会员单位1528个,分别来自中国从事环境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相关人员和有关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学术团体,分布在全国各省区市及台港澳地区。
业务范围
一、开展学术交流,组织召开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学术会议,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促进环境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
二、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工作,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与技术,提高全民环境科学素养。
三、为会员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服务,反映其意愿和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组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开展职业水平评价和认证;按照规定经批准开展表彰奖励,举荐优秀人才。
四、有序承接政府委托的工作和转移的职能,包括但不限于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奖励等。
五、建设环境智库,针对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管理政策和产业发展等组织相关研究,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提供咨询建议。
六、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评价、技术鉴定、举办相关展览展示和技术交流等,提供科技成果引进、推广和交易服务,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七、编辑出版发行环境保护领域学术、科普、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期刊图书资料、音像和多媒体制品。
八、推动国际民间环境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环境科学技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科技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
九、发挥学术共同体自律功能,推动建立学术诚信与监督机制,促进良好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
十、创办符合学会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
资产管理
学会经费来源为:会费;捐赠;政府资助;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利息及其他合法收入。
学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标准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学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经费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的支出,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经费收支使用情况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监督,并向会员公开。
秘书处按国家对社团的管理规定,建立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并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资料应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应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学会资产属于社团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资产的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开。
学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应接受财务审计。秘书处工作人员的薪酬制度由秘书长制定,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后向会员公开;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978年5月5日,中国科协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8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全国科协联合发出《关于筹备召开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代表大会的通知》,通知中确定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代表大会于1978年底或1979年初召开。11月26日至3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筹备委员会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确定环境科学学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于1979年2月底3月初召开。
1979年3月21日至3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
1980年2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及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共同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
1981年3月,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5月11日至1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京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3年3月19日至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会议在沈阳市召开。
1983年12月31日至1984年1月7日,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9年9月,经二届九次常务理事会议研究决定正式设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荣誉奖”、“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包括青年环境科技工作者和学会工作干部)奖”。12月14日,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
1990年12月27日至29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9月2日,经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签发,民政部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证,确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的有关规定,准予注册登记。
2007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天津召开了六届二次理事会全体会议。
2009年4月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召开第六届七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2010年12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十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召开。
2012年1月7日至8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12月2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1月6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及第一届监事会。
2021年5月21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可持续消费与生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专委会成立后,将助力推进中国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的发展。
职务 |
姓名 |
名誉会长 |
蒋正华、韩启德、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姜春云、周光召、宋健、赵南起 |
理事长 |
黄润秋 |
副理事长 |
丁仲礼、王灿发、曲久辉、任官平、任南琪、刘文清、邹首民、陆新元、武维华、贺克斌、倪晋仁、高吉喜 |
秘书长 |
王志华 |
参考资料来源 |
任职时间 |
职务 |
姓名 |
任职信息 |
1979年3月21日—1984年1月 |
理事长 |
李超伯 |
国家建委副主任、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
秘书长 |
陈西平(兼) |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
|
1984年1月4日—1990年12月 |
理事长 |
李景昭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 |
秘书长 |
曲格平 (兼) |
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
|
1990年12月29日—1995年12月 |
理事长 |
曲格平 |
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
秘书长 |
陆雨村(兼) |
国家环境保护局机关党委书记 |
|
1995年12月14日—2001年4月 |
理事长 |
解振华 |
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 |
秘书长 |
鲍强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高工 |
|
2001年4月12日—2006年6月 |
理事长 |
叶汝求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研究员、顾问、国务院参事 |
秘书长 |
鲍强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高工 |
|
2006年6月—2012年1月 |
理事长 |
王玉庆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副局长 |
秘书长 |
任官平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
|
2012年1月—2017年1月 |
理事长 |
王玉庆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原副局长 |
秘书长 |
任官平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
|
参考资料来源(包括第一届至第七届) |
会议议程-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1 2015生态文明与 “两型社会 ”建设 博士生学术论坛 2015年生态文明与 “两型社会”建设博士生学术论坛是由武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举办的博士生学术交流盛会。论坛主题为: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论坛组委会诚邀海内外生 态环境相关专业在站博士后人员、在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齐聚珞珈山,以青年一代的视角 和热情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生态文明与 “两型社会”建设。本次论坛将在出席论坛 的研究生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奖” 、“最佳学术报告”、及“最佳学术创意演示奖” 。 论坛主题: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分论坛议题: 环境材料与资源化技术 污染治理与环境修复 环境管理与生态文明 联系人 : 王欢欢 13476170645 管鲲 15072858299 2015年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博士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015年 7月 10日 2 2015年生态文明与 “两型社会 ”建设 博士生学
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召开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2006年9月27日,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召开。本届年会得到了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会员和广大环保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支持,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充分展示了学会广大会员近2年来在环境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方面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学术成果。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徐祖信教授为本届年会作了“形势、任务与科技创新”的主题报告。上
为了深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从2006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征文,重点议题有循环经济与清洁能源,环境经济政策与环境管理,绿色包装、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处理和处置,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和水污染防治,燃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质量与自然保护,城郊型农业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第一卷)》
第一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分析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构建循环经济的价格支持政策分析
研究探讨科学实施餐饮废油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实践
“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应当实施标准化战略
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徐州特色中小型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建设模式研究
精细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环境效益研究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日本ELV(报废汽车)资源循环利用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综合型工业园生态化推进中的生态产业链构建初探
西部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2100433B
上卷
第一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西方环境治理范式透视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为案例分析
“整体可持续发展”论纲——对梁言顺“两循环三增长”理论的修正与了展
辽宁省发展循环经济实践初探
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基础和稳定性研究
生态经济伦理学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维护和实现生态正义,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现状、问题及建议思考
人类发展视角与可持续发展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
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的认识基础、内涵和建设途径
加强战略环评,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政策矩阵
经济“和”论:资本新生态
浅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确立生态价值观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保证
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环境管理机制探讨
物质代谢、产业代谢和物质经济代谢——代谢与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从开放系统到封闭系统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以服务流夫代物质流——循环经济的高端化发展路径选择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循环济发展
试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环境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的措施
三、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章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第三章 区域性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监督理制度建设与探讨
一、环境影响评价
二、清洁生产
三、环境经济与环境会计
四、环境管理
五、排污收费制度与排污权交易制度
六、室内环境
七、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保护建设
中卷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
第五章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开发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
二、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及脱硫氨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第六章 环境监测技术支持系统
下卷
第七章 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