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
会决定于 2012年 7月召开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此次年会由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京大
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
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办,以“近代建筑的地域性与外来影响”为主题。
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征集论文启事》自 2011年 6月发出后,得到国内
外高等院校师生和有关方面研究人员的积极响应,来稿踊跃,提交论文 112篇。经过认真
进行筛选、评审,并同部分作者进行沟通,最终选取 83篇(占接收论文的 74%)收入此
文集。
83篇论文出自 130名研究者之手,其中外国研究者 6人、旅外学人 5人。
83篇论文涉及 10个有关专题的研究:
近代建筑史学专题论文 5篇(6%);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专题论文 11篇(13.3%);近
代城乡建设与发展专题论文 8篇(9.6%);近代建筑类型特征专题论文 13篇(15.7%);近
代建筑个案考察专题论文 11篇(13.3%);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专题论文 11篇(13.3%);
近代工业建筑遗产专题论文 3篇(3.6%);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专题论文 9篇(10.8%);近
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专题论文 5篇(6%);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专题论文 7篇
(8.4%)。
1986年 10月以来的十二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共有 672篇论文收入会刊文集
正式出版;随着《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的面世,二十六年来中国近代建筑史
研究的十三次学术年会共有 755篇论文正式出版。
继《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七)之后,此文集将“近代建筑史学研究”列为第
一项专题,与列于第二项的“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专题,含论文 16篇,近所收论文的
五分之一,逐步深入、提高的新趋向仍在
继续。
我在《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七)的前言中说过,对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中
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有意义的重要课题。令人可喜
的是,此次李蓺楠的论文“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二十五年之状况( 1986—2010)”和杨一
帆的论文“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二十年来之状况”,分别从研究与保护两个角度
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
刘亦师的论文“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中,提出:“根据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的特点以及前文对‘近代建筑’的定义,有必要对‘近代化’和‘现代化’作比较明确的区分:即为了区别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央政府统一部署
下、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我们主张将 1949年之前这一段称作‘早期现代化’或‘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简称为‘近代化’),把后者称为‘现代化’”。
“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目标和中国近代建筑的实际发展趋向来看,近代化无疑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而且比其他线索的涵盖面更宽。其他线索,如阶级斗争线索、殖民主义线索、反帝反封建线索、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线索、民族主义运动线索、经济发展线索等,几乎无一不与近代化有关”,“因此,以中国近代建筑的近代化为主线,关注由近代建筑所反映出的中西关系和政局及社会的变迁,讨论近代建筑在形制、技术、思想等方面应变递嬗的过程,有利于我们加深理解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轨迹,也为一般大众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判断的依据”。
从中国近代史进程同世界史进程的关系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开始于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于 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时 277年;而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迟了 200年。西方社会步入现代史时期之日,中国的近代史时期才开始 77年。
从中国近代建筑史进程同世界建筑史进程的关系角度来看,外国近代建筑史时期一般是指 18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属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现代建筑潮流在 19世纪中叶起源,而中国的建筑历史尚在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的古典形式。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其开始于 1840年的近代建筑的历史并没有直接加入到世界现代建筑潮流之中,而是走着一条畸形发展的曲折道路。世界现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至 20世纪中叶“后现代主义”出现,经历了近百年的进程。此时,中国建筑界才真正向现代主义敞开大门。
简言之,中国建筑史进程同世界建筑史进程绝非同步,近代相对滞后 200年,现代相对滞后 100年。中国近代建筑史进程同世界现代建筑史进程并行,但二者所处不同的社会大背景决不能混淆,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认识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所谓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是“现代转型”的提法,所谓把现行的中国现代建筑史和近代建筑史整合成一体的设想,都是不符合中国建筑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的。
在 1986年 10月第一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上,汪坦先生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中的分期问题,曾发表过如下看法:
“有些人似乎认为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并未能摆脱封建的桎梏,这已不单是涉及建筑史的问题了。对封建遗毒的危害我虽有同感,但从全面的情况来看,还不能改变我认为 1949年以来的中国已经是新中国、是现代的中国的观点,在建筑领域发生的变化是史无前例的。
“1949年之前,我在兴业建筑师事务所,那时建筑是商品,几家事务所竞争得非常激烈;1949年以后,建筑不再是商品了,成为社会福利或实际上是工资的一部分。私人事务所绝迹了。如果说建筑是物质建设,讲建筑的数量, 1949年以后发展的迅速是无可否认的,部分城镇的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致建筑教育受到紧迫的压力。但是一切都‘统’了起来,连‘风格’都千方百计一定要搞出一个准官方意志来,创作探索领域十分狭隘,也是造成了形式近乎千篇一律的原因之一。
“今天看来,这建筑所具有的精神建设的一面就成为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大问题了。商品法则可能刺激创作多样化这积极面就根本谈不到了。这些都和 1949年之前迥然不同,所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
以我仍主张 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下限”(《华中建筑》1987年第 2期:中国近代
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
中国近代时期( 1840—1949)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代时期( 1949年—21 世
纪中叶)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中国近代建筑史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
下发生和发展的,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中国现代建筑史之
间,有明显的社会背景的差异。
我一直认为,“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进程中,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续,另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中国近代建筑体现出传统承续与外来影响之双重性,则为其特性”(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之认识——写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国际合作 20年之际,《新建筑》
2008年第 3期)。
中国近代建筑历史进程中,由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延续和西方外来建筑的传播而互相作
用构成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亦可表述为“以中国近代建筑的近代化为主线”。这同
所谓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主题是“现代转型”的提法,所谓把现行的中国现代建筑史和近
代建筑史整合成一体的设想,在认识方面有本质上的不同。
此文集新增“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专题(相关论文 9篇,占所收论文的 10.8%),涉
及少数民族木构民居、庐山别墅、中东铁路历史建筑、内陆城市居住建筑的近代营造技术,
北京故宫皇室建筑、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的构件特征,以及从个案跟踪到整体审视的保护技
术,反映了近代建筑史研究者在注意“研究面向现实、研究与保护并重”的同时,已经开
始关注对建筑技术的考察和探讨。
刘珊珊的论文“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状况及前景”中,明确提出中国建筑的近代
化进程从本质上说是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变为以近代建筑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建筑体
系的过程。虽然对此在近代建筑历史综合研究中已有所涉及,在各地区的近代建筑历史研
究中也得到了普遍的注意,但真正从建筑技术角度对中国近代建筑历史进行研究的专著尚
不多见。
从刘珊珊论文所选取的 90 篇相关学术论文和各高校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来看,华东
地区的论文达 35 篇,近 40%。由此可看出研究情况的薄弱和不均衡。综合研究的论文 9篇,
仅占 10%。但是,为进一步的
研究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编写《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创设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
研究学科领域,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 1992年 10月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上,汪坦先生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编
写问题,曾发表过如下看法:
“按一般概念,建筑从来被认为具备两重特性:技术性的一面和艺术性的另一面。在
编写建筑历史的实际情况中,大致存在三种方式 ——着重以技术发展为纲的,以艺术演变
为纲的或两者兼顾的通史。本来是一体化的对象,要分别表达或综合叙述又以文字为主来
阐释形象的历史,当然容易出现许多难处乃至畸轻畸重”(第四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
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10月)。
前 言 III
期待下一步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能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建筑“技术性的一面”予以关注,认识其“两重特性”,力求对近代建筑这个“一体化的对象”有较全面的认识。
2008年 12月在福州举行的“中国工业建筑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举行的第一次研究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年后,2010年 11月 5日,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关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第一个学术组织。同时举办的“2010 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以及通过的《抢救工业遗产——关于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书》,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在 2006年 4月 18日通过的《无锡建议》基础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 12月福州研讨会成为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起步的标志。
借鉴中国工业建筑遗产研究开展的成功经验,以此推动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 1986年 10月第一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上,汪坦先生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问题,曾发表过如下看法: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根基还薄弱,我设想的是一种十分轻松、自由,大家一起来搞的局面。什么方法都行,不给自己套上什么枷锁,不把研究的范围弄得很窄,使人望而却步。有兴趣的都来搞,像玩古董一样来搞研究为什么不可以呢?这样研究来研究去,可能会搞出很有意思的东西来,也可以补一些目的性很严肃的研究之不足”(《华中建筑》1987年第 2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
“有兴趣的都来搞”,“像玩古董一样来搞研究”,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动各方面的力量。经过二十六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辛勤耕耘,我们已经收获了丰硕成果。但是,还不够坚实,特别是研究水平更有待于提高,只有在理论层面的提升和对系统研究的把握,才能使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在此前基础上有长足发展。
汪坦先生在号召“像玩古董一样来搞研究”的同时,特别对建筑历史理论研究的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是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另一就是比较的方法。我们研究历史时所面对的文献资料基本上都是符号,按照信息论的解释通过传递交流的过滤之后必然要产生与事实不符的误差,所以考证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把建筑纯粹当作符号是说不通的,它同时既是符号又是物(对象) ——符号所反映的东西,它们部分是可以直接观察的,像物理事实一样。要把语言学的符号学研究成果移植到建筑历史理论的探讨上来,要克服的障碍还多。比较的方法应用在历史研究上由来已久,当然今天所说的比较学要比弗来彻( Banister Fletcher, 1866—1953)时系统复杂得多,内容也丰富得多”(《华中建筑》1987年第 2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专辑)。
遗憾的是,,多有把建筑和资料仅停留在“符号”的表象层面上,缺乏考证,不作研究,认识没有深度的情况;再加上对比较的方法一无所知,就物论物,更使认识不能由表及里,看到实质,发掘出内涵。
IV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
我在第 12 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闭幕式的总结发言中说过,积二十多年中国近
代建筑史研究之体会,深感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后看,向前看;向左看,向右看”。
向后看,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向前看,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向左看,
学习、借鉴东邻学者的研究方法与经验;向右看,学习、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方法与经验。
朱文一院长进而提出的“向下看,向上看”,则对开扩我们研究的视野、提升我们研
究的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广泛;“学科际”或“跨学科”研
究活动构成了交叉科学知识体系,集分化与综合于一体,实现了科学的整体化。学科交叉
的方式多种多样,跨度日益增大,层次不断加深。唯有从多视角出发,采取交叉思维的方
式,进行跨学科研究,才可能形成正确完整的认识。
2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自 2008年开始进入“深化”阶段;今天,“深化”阶段刚刚历经四年的时间。在今后的几年里,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向理论层面提
升、凸显学术性,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组织健全完善、进一步加强引导性,当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承各位作者积极配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大力支持,教
育部 201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清华大学“ 985工程”三期本科教材及
教学资源专题建设项目联合资助,使之得以在研讨会之前问世。
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之一和承办单位,为开好此次会议,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妥帖的安排,为第 13 次中国近
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在海峡两岸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
今天,在第 13 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即将召开之际,谨对大力支持会议召开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各级领导,对合作多年并
一直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予以关注的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村松伸教授,对伯克利加
州大学东亚研究院叶文心教授,对为会议召开付出辛勤劳动的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华
侨大学建筑学院各位同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热情代为发布征求论文启事、进行相关报
道的建筑文化媒体,对积极支持此次研讨会、踊跃提交论文的研究者,对清华大学出版社,
对关注、支持此次研讨会的有关人士、机构和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预祝 7月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顺利、圆满、成功!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
主任委员
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2012年5月8日 ·北京
前 言 V
近代建筑史学·
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刘亦师( 3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25年之状况(1986 —2010) ...........................................................李蓺楠(16)
中国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 20年来之状况....................................................................杨一帆(28)
中国近代建筑技术史研究状况及前景...................................................................刘珊珊 张复合(39)
近代中国建筑制图技术的嬗变 ...........................................................................................刘克明(47)
·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
台湾近代建筑的发展与变迁研究
——以苗栗聚落民居为例 ...........................................................................................王铭国(61)
台湾淡水埔顶及鼻仔头殖民建筑空间变迁研究(1628 —1945)........................................张志源(73)
“五脚基”洋楼:近代闽南侨乡社会的文化混杂与现代性想象 ...........................................江柏炜(86)
多元文化下闽南古村落番仔楼空间变迁解析
——以晋江市福全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庞 骏 张杰 彭媛媛(103)
中、韩、日早期天主教堂建筑本土化的比较研究.................................[韩]金正新 [韩]卢庆旼(113)
中国近代教会建筑的文化基因重组现象研究..........................................................宋 盈 柳肃( 123)
开埠后福州商业贸易建筑遗存的近代演进............................................................朱永春 林 琳(131)
基于文化消费的近代商业建筑历史文脉传承.....................................................................李翔宇(140)
中东铁路作为文化线路的价值初探 ......................................................................丛 聪 吕海平(147)
近代与现代的搭接
——20世纪 50年代哈尔滨的建筑现象研究 ..................................................陈 思 刘松茯(156)
湖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的文化意义及历史启示.....................................................................柳 肃(164)
·近代城乡建设与发展·
民国江苏省会镇江规划建设考 ..........................................................................................田铁民(173)《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初探——兼议作为知识与实践的近现代中国城市规划.......................................................杨宇振(184) 抗战期间战时首都重庆的城市改造与重建............................................................谢 璇 骆建云(190)
近代东北亚铁路网络的形成及其对沿线城市的影响初探——以中国南满铁路与韩国京釜铁路为例 .........................................................[韩]卢庆旼(199) “走西口”影响下的近代内蒙古村落研究 .............................................................殷俊峰 白 瑞(211)近代广东城镇公共空间研究——以公园为例..............................................................................................姜 省 蔡凌( 216) 西学东渐下的近代武汉城市公园解读.......................................................吴 薇 房莉 刘红红(223) 浅析近代厦门中山公园的创出——基于《厦门中山公园计画书》之研究 ........................................张天洁 李 泽 孙 媛(230)
·近代建筑类型特征·
浙南沿海碉楼的调查与研究..............................................................................................黄培量(239)
中东铁路站舍及附属地建筑中的中国影响............................................................司道光 王 岩(247)
中东铁路南支线附属地及其建筑特征(1898 —1907) ......................................丁艳丽 吕海平(254)
扎兰屯中东铁路历史建筑调查与分析...................................................................陈 晨 刘大平(262)
民国时期广东教省七教区教堂建筑考察 ...............................................................陈小铁 王 璇(274)
贵州近代天主教堂造型的研究 .............................................................................周 坚 陈顺祥(278)
清末广西边防设施的类型.......................................................................................肖 东 程霏( 286)
论内陆城市近代建筑与外来建筑文化传播之关系
——关于长沙近代建筑调查中的思考..............................................................龙 玲 柳肃( 293)
福州近代商业贸易建筑遗存考述.......................................................................................朱永春(299)
北京的救世军建筑遗存及遗迹 ..........................................................................................刘文丰(308)
北京近代教会中学校园建筑探析...............................................................陈 喆 陈未 于霄( 317)
民国南京公营住宅 ............................................................................................................徐颂雯(325)
温州近代住宅建筑 ............................................................................................................赵国权(334)
·近代建筑个案考察·
关于京城府清国领事馆建筑的研究 .............................................................[韩]韩东洙 朴哲万(347) 奉天省谘议局建筑的前世今生 ...........................................................................陈伯超 刘思铎(352) 从立面表象谈吉林边务督办公署的建筑价值——结合日、韩近代建筑及近代建筑技术 ...........................................林金花 [韩]金泰永(359) 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外部建筑符号的文化涵义........................................张雅玮 居伟忠 何俊钦(370) 武汉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细部与装饰研究 ...............................................................童乔慧 罗 升(375) 武汉大智门火车站建筑研究.................................................................................薛林平 李 杨(383)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天津望海楼天主教堂考察研究 ...................................................杨昌鸣 周 志 兰 巍(390) 济南山区中的乡村教堂 ——林家庄玫瑰圣母堂探析...............................................................贾 超 姜波 鲍 焰(397)
VIII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
湖州南浔嘉业藏书楼记略.....................................................................................黄 晓 刘珊珊(404) 澳门近代卢氏娱园历史考察...................................................................陈志宏 费迎庆 孙 晶(410) 中国近代新式监狱建筑
——京师模范监狱 ........................................................................................姜 芃 姜中光(418)
·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
关于昆明近代历史建筑有机保护与更新的思考 ....................................................何俊萍 华 峰(429)新疆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保护对策初探........................................................吴 婷 李慧 赵 云(437) 北海老街区环境风貌之历史研究与体系建构.................................伍传顺 郑红彬 [韩]卢庆旼(446) 鼓浪屿近代历史城镇的价值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视角下的审视 ....................................................孙 燕(461) 胶济铁路建筑遗产资源及其保护状况考察研究 .................................................................李海霞(472) 关于历史性建筑的建筑寿命及其继存形式的研究
——聚焦广岛“原爆建筑”的实际状况及动向 ...........................................................李 明(482) 沈阳近代奉系军阀官邸保护与利用研究 ...............................................................陈 晓 吕海平(495) 长春警示性建筑遗产的特点和保护模式研究
——以长春伪满八大部为案例 ......................................................................张 扬 刘松茯(506)
珠海市斗门老街近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 ..............................................................................夏 明(511)
北京清华大学胜因院近代建筑的保护性更新..........................................王 强 刘世弘 郁鼎文(517)
清陆军贵胄学堂及海军部旧址保护的初步研究 .................................................................永昕群(525)
·近代工业建筑遗产·
抗战时期重庆近郊分散式工业区建设...................................................................骆建云 谢 璇(535)
辽宁近代炼铁工业建筑遗存调查与分析 ...............................................................朴玉顺 王 丹(541)
注重历史感塑造的上海老厂房立面改造研究........................................................武云霞 李 婕(549)
·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
中国近代建筑外墙的清洁、维护和维修
——砖石建筑和室外木构件.......................................................................................张一枫(559)
庐山近代石工及其建筑营造技艺.......................................................欧阳怀龙 欧阳莎 欧阳芊(568)
北京故宫灵沼轩建筑构件的调查研究.......................................................曲 亮 赵 鹏 王时伟(579)
中东铁路历史建筑中装饰性木构件的形态表征与构成方式解析 .........................陈海娇 刘大平(588)
中东铁路历史建筑中砖的构筑形态初探 ...............................................................杨舒驿 王 岩(594)
横道河子镇中东铁路历史建筑营造技术考察........................................................王 洋 刘大平(604)
内陆城市住宅营造技术的近代化研究
——以长沙市近代公馆建筑为例.....................................................................罗 明 柳 肃( 611)
沈阳市北中街传统民居易地保护与再生技术研究..............................................................韩晓霖(617)
目 录 IX
近现代渝东南土家族木构民居建造流程 .............................................................................覃 琳(626)
·近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
南满铁路附属地所施行的建筑规则之特征..............................................................[日]西泽泰彦( 635)
民国“黄金十年”(1927 —1937)期间的南京建筑法规研究 .............................汪晓茜 王海雨(643)
关于沈阳近代本土建筑师职业化过程以及建筑术语和尺寸单位的研究...............吕海平 倪览墅(648)
青岛八大关地区近代相关规划建设及建筑师......................................................................钱 毅(659)
回忆董伯川的建筑生涯 .....................................................................................................董瑞章(666)
·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
试论近代建筑传媒的功能...................................................................................................刘 源(675) 从文学描述到科技启蒙
——早期传教士期刊中的建筑文献调查(1910年以前) ...........................................王 凯(683) 文本中的城市
——《扁舟过三峡》解读 ...........................................................................杨宇振 赵晓霞(691) 珍贵的资料 历史的见证
——《济南建筑史草稿:古代近代部分》解读 .................................姜 波 鲍 焰 李世博(700)
伊东忠太的建筑论与中国调查 ..........................................................................................包慕萍(705)
大江新太郎的沈阳故宫调查及其方法.......................................................[日]奥富利幸 包慕萍(718)
近代日本学者关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之研究 ...........................................徐苏斌 贺美芳(732)
·附 录·
第 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综述 .............................................................................李蓺楠(739)
第 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参会记...................................................................[韩]韩东洙( 747)
ABSTRACTS..............................................................................................................................................(751)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八) 2100433B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八部——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2)。其中所载 83篇论文,是从第 13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
(2012)所征集的 112篇学术论文中精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近代建筑演进及变迁,近代城乡建设与发展,近代建筑类型特征,近代建筑个案考察,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近代建筑技术及材料,近代建筑制度及建筑师,近代建筑传媒、史料及史学家等,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实践的意义。
梅德隆(“鸟巢”设计者之一):这个设计有三方面的概念,一是它是当代的、中国的建筑;二是它与中国文化有着相当的联系;三是它在技术上是可靠的。这个体育场是为21世纪设计的,而不是为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上...
一般人所说的“洋楼”,泛指解放前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楼”、使用的“大洋楼”,多见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洋楼”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中国近代建筑也不是上海外滩的那种“洋楼”就能代...
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址,国家大剧院,当代MOMA,香山饭店,长城饭店,新首都机场航站楼、中央广播电视塔,中华世纪坛,建外SOHO,数码大厦 ,首都博物馆新馆 ,LG大厦 ,西奥中心,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
宁波帮与中国近代建筑业发展研究
中国近代建筑史既是一部异域建筑体系被动输入,本土木结构建筑走向解体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社会主动追求建筑现代化、探索建筑本土化的历史。这个过程中,在上海、天津、武汉、宁波等开埠城市,有一批领时代之先的营造商(现称为建筑商)和设计师开始崭露头角,积极参与租界区建设或旧城改建,迅速掌握现代建筑理念和组织结构方式,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营造了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宁波帮营造商和设计师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在分析宁波帮及其特征、宁波帮在近代建筑行业的崛起、宁波帮与近代建筑遗存、宁波帮建筑文化特征等的基础上,明晰了宁波帮在中国近代建筑业中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对中国近代建筑业发展的贡献,以作为今天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发展的借鉴。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7)》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七部——第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0)。其中所载88篇论文,是第12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2010)从所征集的122篇学术论文中经审阅后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研究;近代建筑样式及其演变研究:近代城乡发展研究及历史地段考察;近代建筑类型研究及个案考察;近代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近代历史地段及历史建筑研究与保护;近代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近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及建筑制度;近代建筑装饰变化及特征诸方面。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成果,可以说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7)》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汲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对文物保护部门和开发单位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具有参考价值。《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7)》既可作为建筑历史研究资料、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历史理论教学教材,又可作为了解当地人文、风土历史、城市变迁的指南。
目录:
本书是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丛书中的第六辑。其中收载了2008年中国近代建筑史国际研讨会的125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邻边界地区城市及建筑之研究与保护;近代城市及建筑发展之考察研究;近代建筑类型与样式研究;近代历史地段考察研究与保护;工业遗产考察研究与保护利用;近代建筑考察研究;近代建筑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综合研究;近代建筑理论及史学研究;近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及建筑业界研究诸方面。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
本书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吸取近代建筑历史经验、从事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对政府相关领导、文物保护部门和开发单位保护与再利用近代建筑、开发历史地段也有参考价值。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研究资料、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历史理论教学辅助教材,也对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城市变迁有参考意义。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记事(1986—2016)——纪念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三十年............................................................................张复合(1)
军事史视角下的近代建筑与城市研究.旅顺的双重属性及其遗产保护对策研究.................................................奚江琳于炳清都超峰(29)
清末广东黄埔的洋务建设与空间生产.................................................................................彭长歆(36)
中东铁路干线军事建筑类型初探..........................................................................周楠王岩(46)
吉林省中东铁路军事设施建筑调查与研究............................................................王新英张书铭(58)
旅顺近代历史建筑保护再开发与利用——以旅顺太阳沟历史街区为例...................................................................于大海聂伟(68)
海洋贸易视野下宁波与澳门传统城防体系比较研究...........................................................赵淑红(75)
贵州镇远和平村旧址的遗产价值与遗产地精神的保护及延续.................李欣宇钱毅杜凡丁(83)
从龙湾炮台的历史和格局看温州近代海防体系建设...........................................................黄培量(89)
围护与融合——17—20世纪四川藏区城镇的城墙建设...................................................田凯陈颖(96)
咸同兵燹与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演变.................................................................王益吴永发(103)
近代城市与建筑考察研究及保护"para" label-module="para">
澳门历史城区申报世界遗产历程之分析............................................................................张志源(126)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宁波近代城市与建筑发展演变................................................姚颖(134)
北平文化旅游中心建设与故都城市空间生产(1928—1937)...............................................王谦(141)
张家口近代城市建设空间句法解析....................................................................孙青峰孙艳峰(150)
历史环境的回归与城市功能的整合——青岛近代历史城区保护的思考............................................................................陈雳(157)
昂昂溪中东铁路建筑群保护与管理解析.............................................................许晓婷刘松茯(166)
从价值角度谈历史建筑复原重建——以哈尔滨工人文化宫中东铁路职工住宅为例........................................刘文卿李琦(174)
近代图们江北岸渡船场村落的选址特点.............................................................林金花姜勇(181)
沈阳近代公园发展历程初探..............................................................................................孟飘(191)
"para" label-module="para">
问题"para" label-module="para">
沈阳近代建筑技术发展特征...............................................................................刘思铎陈伯超(207)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司道光刘大平(215)
中东铁路近代建筑模块化现象研究....................................................................郭威刘大平(221)
管窥近代上海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历史.....................................................................郑红彬(232)
哈尔滨文物建筑外饰面的冻害研究....................................................................王兰兰刘松茯(239)
东北近代建筑机制红砖尺寸解读........................................................................张书铭刘大平(246)
近代建筑类型与特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考......................................................................................钱毅孟昳然(263)
小中山陵设计建造考——南岳忠烈祠对中山陵的承继与拓展.....................................................................李海霞(272)
中国近代火车站之胶济铁路济南站研究...............................................薛林平闫庆郑旭(283)
百子亭近代城市住宅之研究——以原敏兴旧居为例...............................................................................胡占芳周琦(292)
国货运动与南京现代化商业设施(1928—1937).............................................陈勐周琦(302)
博克图镇中东铁路历史建筑调研与浅析.............................................................曲蒙刘大平(312)
日据时期在中东铁路南满支线附属地内兴建的公共建筑....................................雷家玥刘大平(322)
中东铁路沿线东正教堂建筑研究........................................................................赵庆超刘大平(332)
上海震旦大学的校园建筑(1903—1952).......................................................................任轶(341)
沈阳张学良旧居历史价值研究.............................................................毕毅经真陈凯(348)
"para" label-module="para">
跨越1949年界限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初论——以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及其技术标准为例..........................................................刘亦师(357)
1919年实施的大连市建筑法规的特征...................................................................[日]西泽泰彦(374)
基于上海工部局年报(1923—1942)统计的工部局局属建筑管理研究............................朱晓明(381)
近代上海戏院建筑的安全性控制——关于消防规则和管理制度....................................................................汪晓茜张崇霞(393)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统计分析...................冯铁宏李晓蕾王潮(402)
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物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对下一阶段调查和评估工作的建议..........................................................杜凡丁李欣宇(408)
南京近代教会中学的肇始——金陵中学历史老建筑探析....................................................................王荷池周琦(419)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建筑的适应性策略——以金陵大学礼拜堂为例.......................................................................................韩艺宽(429)
《满洲建筑杂志》初考.......................................................................陈颖李张子薇姚逸可(437)
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满洲建筑协会....................................................................陈建仲傅朝卿(445)
解析卢毓骏翻译勒"para" label-module="para">
谈19世纪英国建筑“现代实验”及其在近代中国的谱系延伸...........................程世卓朱海玄(463)
近40年东北城市史英文文献述评.....................................................................................许静(471)
"para" label-module="para">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设计教育及其在中国的移植与转化——以之江大学建筑系为例........................................................................钱锋王森民(481)
比利时传教士建筑师在中国的建筑实践——和羹柏的教会建筑..............................................................................................罗薇(492)
建筑之旅:1949年中国建筑师的移民..............................................................................王浩娱(503)
亨利"para" label-module="para">
华盖建筑事务所立法院方案研究........................................................................高钢周琦(517)
近代职业建筑师从事机场建筑设计项目实践的研究..........................................................欧阳杰(524)
奚福泉20世纪30年代建筑设计手法探究.........................................................曲艺李芳星(531)
1932年的一份建筑评论——浅析刘既漂《武汉大学建筑之研究》..................................................张天洁王凯来(541)
茂旦洋行与美国康州卢弥斯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刘亦师(549)
卢毓骏与《防空建筑学》...................................................................................余君望李海清(563)
张镛森与东南大学建筑技术学科........................................................................王琳嫣李海清(571)
贝寿同的法院与监狱作品..................................................................................................贝蓓芝(582)
"para" label-module="para">
2014年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贵阳)综述....................................................刘亦师(591)
ABSTRACTS..............................................................................................................................(595)
后记..................................................................................................................................刘亦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