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论》以中国 的演变为核心展开的,通过梳理“西风东渐”背景下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的演变过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依托近代典型的设计史实与现、当代的典型设计案例,总结和揭示了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各个阶段的演进特征,以及此过程中存在的本质问题及其“异”、“同”。 目的在于“鉴古知今”,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中国设计在近代时期艰难曲折的转型过程,是中国设计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一次转型,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影响深远,造成这种转型的根源在于深层的社会观念、传统文化心理等意识转变。同时辩证地看待近代设计观念“被动”转型中的主动性,以及现代设计观念“主动”转型中的被动因素,进而作出客观评判。在如何学习西方的现代设计思想,并且有目的地根据社会现实筛选、吸纳西方的先进设计思想方面:通过对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主要时段研究,论述了近代中国对西方设计与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之间“体用一致”关系的认识不足,走了一条盲目改良、中体西用的道路的过程和原因;认识到民国时期的“现代化”努力,对中国设计有一定推进,但是距离全面、彻底的改革还很遥远。而近3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的一轮中西设计思想的交融,中国逐渐崛起的经济、复苏的文化意识为理性地接纳、借鉴西方设计思想提供了条件,中国现代设计才步入一个真正多元、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总结、反省近代中国接纳西方设计风格的误区,论述了中国当代设计风格理性折中、良性发展的可能性。
作 者: 薛娟 著
出 版 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 9787508465104
出版时间: 2009-12-01
版 次: 1
页 数: 243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艺术>设计
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这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
1.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不仅要完善工程对象中确定性变量的数学描述和数学建模,而且更要研究非确定性变量,包括随机变量、随机过程、模糊变量(人的智能、经验、创造力、语言及政治、经济、人文等社会科学因素)等的...
参考论文: 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系统方法论 摘要:探讨了系统理论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论中的发展过移,并对建筑设计的几个研究方向作概要分材。 关键词:建筑设计 系统 方法论 系统工程是本世纪四十年...
浅谈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文化艺术
西方建筑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但那时基本上是局限于教堂式的少许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丰满,逐步创造了一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乡土特色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及庭园环境,并逐步趋向开放、兼容,中国现代建筑开始迈上多元风格的发展道路。
研究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中国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前世界造物艺术史上,最完整也是最成功的范例,以往对造物历史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工艺技术,本书立足于“设计艺术”的学科命名,凸显出造物活动中人的本质力量。
上编为历史研究,论述了中国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提出了“阶段性突破推进”的设计史运行理论,将中国设计艺术史分为三个大时段:第一时段从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设计的发展时代,在汉代形成了造物设计完整统一的体系,延续两千前而基本不变。第二时段从魏晋至两宋,是中国设计的黄金时代,不断借鉴融合外来造物因素,促进了风格的转变,宋之前是意匠化设计,宋之后倾向于写实设计。第三时段从元代至现代,是中国设计延续更新的时代,设计分化为上层和民间两大主流。
下编为专题研究,对造物设计的原生状态、演化过程的动力结构等,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的探索。
出版时间: 2004-05-01
版 次: 1
页 数: 244
装 帧: 平装
开 本:
所属分类: 图书>>其它分类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