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总序
追寻历史的足迹——中国建筑概说
独一无二的木构架体系: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辉煌壮丽: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丰富多彩:中国建筑的类型
卓尔不群:中国单体建筑的结构方式
庭院深深:中国群体建筑的组织方式
特殊的艺术语言:中国单体建筑的造型艺术
匠心独运:中国群体建筑的布局艺术
中国建筑的深层文化理念
欣赏中国建筑应该注意的问题
曙光灿烂-始时期与夏、商、周建筑
走出蛮荒:中国建筑的起源
文明底蕴:夏、商、周建筑
东方朝阳——春秋战国秦汉建筑
诸侯的力量:春秋战国时期建筑
创造奇迹的时代:秦汉建筑
辉煌之巅——魏晋与唐宋建筑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建筑
隋唐建筑:伟大的巅峰
壮观巍峨的隋唐宫殿
隋唐城市——世界之最
以山为陵的唐代帝陵
雄浑博大的唐代木构建筑
日趋成熟的隋唐砖石建筑
五代、宋、辽、金建筑:多种风格共存
五代、宋、辽、金宫殿、城市与陵墓
五代、宋、辽、金木构建筑
唐韵犹存,青出于蓝
五代、宋、辽、金砖石建筑——装饰华丽,结构稳定
夕阳之美——元、明、清建筑
元代建筑:粗犷豪放,区域特征丰富
明清建筑:单体的标准化与群体
空间的多样性
明清宫殿:皇权的颂歌
明清坛庙:交融天地
明清城市:规划严密,突出争权
明清陵墓:相互呼应的整体空间
明清同林:空间艺术的盛宴
明清民居:鲜明生动的地域文化
明清寺观:宗教繁荣与融合的见证
余韵袅袅——近现代建筑的中国建筑元素
20世纪上半叶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
20世纪70年代至今具有传统风格的建筑
附录 国之瑰宅——现存唐至北宋时期木构建筑遗存一览
主要插图作者与来源
主要参考书刊
后记2100433B
《中国建筑》内容简介:高雅艺术,人文渎解,典藏精品。蓝珊瑚人文通识读本,主要是写给本专业以外的普通读者看的,也可作为专业入门书。第一辑的6个分册都是经典的造型艺术,融名作赏析、理论阐释、背景介绍、流派梳理和技术技法开解为一炉,讲述的都是一个教育良好的国人所必须了解的人文艺术常识。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第一篇 个人礼仪1 讲究礼貌 语言文明2 规范姿势 举止优雅3 服饰得体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礼仪1 家庭和睦 尊重长辈2 情同手足 有爱同辈第三篇 校园礼仪1 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2 团结同学 共同进...
常用建筑图书目录1
序号 编号 书 名 单 价 备注 1 规范、规程 房屋建筑部分 (2002年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8.0 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实施导则 108.0 3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条文说明大全 (缩印本 )( 精) 150.0 4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 (修订版 )( 精) 80.0 5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65 6 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验收规范 (修订版 )( 精)/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分类汇编 114.0 7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9.0 8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5.0 9 GB50203-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12.0
中国建筑图书馆落户北京高校
4月15日,中国建筑图书馆挂牌仪式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举行,此后将面向社会公众和学校师生全面开放。这标志着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通过合作共建,共同打造全国最大建筑类专业图书馆的战略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2010年度中国建筑业双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是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百强排名活动”和“中国建筑业最具成长性企业百强排名活动”,深入分析双百强上榜企业竞争和成长实力的著作,对引导建筑业企业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经验、转复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可供广大建筑业企业的领导层及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建筑经济管理研究的理论工作者阅读参考。本书由吴涛、王要武、尤完策划并统稿,参加各章编写的主要人员有:王秀兰、闫辉、吴宇迪(第1章、第4章),崔雪竹、王承玮(第2章),武元浩、江兆尧(第3章)。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是2010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是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建工版)
基本信息
书名: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第2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作者:李爱群//丁幼亮//高振世
ISBN:9787112122134
开本:16开
页数:256页
出版时间:2010-09-01 第2版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并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等国家新规范进行编写。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地震作用计算,结构抗震计算,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隔震设计,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本书可用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研究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目录
第1章 地震概述
1.1 地震基本知识
1.1.1 地球的构造
1.1.2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1.1.3 世界的地震活动
1.1.4 我国的地震活动
1.2 地震基本术语
1.2.1 震源和震中
1.2.2 地震波
1.2.3 震级
1.2.4 地震烈度
1.3 地震动
1.3.1 地震动的量测
1.3.2 强地震动特性
思考题
第2章 地震作用
2.1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2.1.1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2.1.2 地震反应谱
2.1.3 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
2.2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作用
2.2.1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2.2.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结构抗震计算
3.1 结构抗震计算原则
3.1.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
3.1.2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3.1.3 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3.1.4 结构抗震计算的一般规定
3.2 设计地震动
3.2.1 地震影响
3.2.2 设计反应谱
3.2.3 设计地震波
3.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3.3.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3.2 底部剪力法
3.3.3 时程分析法
3.4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3.5 结构抗震验算
3.5.1 截面抗震验算
3.5.2 抗震变形验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4章 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4.1 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地段和地基
4.1.1 选择抗震有利地段
4.1.2 选择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
4.2 设计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进行合理的结构布置
4.2.1 设计有利的房屋抗震体型
4.2.2 合理的抗震结构布置
4.3 选择合理的结构材料
4.4 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措施
4.5 控制结构变形,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4.6 减轻房屋自重和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4.6.1 减轻房屋自重
4.6.2 妥善处理非结构部件
思考题
第5章 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5.1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5.1.1 震害及其分析
5.1.2 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5.2 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
5.2.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
5.2.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变形的计算
5.2.3 框架结构的抗震验算
5.3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5.3.1 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5.3.2 框架梁的抗震设计
5.3.3 框架柱的抗震设计
5.3.4 框架梁柱节点的抗震设计
5.4 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4.1 悬臂抗震墙的抗震性能
5.4.2 联肢抗震墙的抗震性能
5.4.3 墙肢的抗震概念设计
5.4.4 连梁的抗震概念设计
5.4.5 抗震墙结构的截面抗震验算
5.5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5.5.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5.5.2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6.1 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6.1.1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
6.1.2 房屋的层数和高度的限制
6.1.3 多层砌体房屋的最大高宽比
6.1.4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
6.1.5 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
6.2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验算
6.2.1 水平地震作用和层间剪力的计算
6.2.2 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在各抗侧力墙体间的分配
6.2.3 墙体截面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6.3 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6.3.1 多层黏土砖房抗震构造措施
6.3.2 多层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思考题
第7章 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1 钢结构房屋的震害
7.2 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7.2.1 高层钢结构体系
7.2.2 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
7.3 钢构件及其连接的抗震设计
7.3.1 钢梁
7.3.2 钢柱
7.3.3 支撑构件
7.3.4 梁与柱的连接
思考题
第8章 桥梁结构抗震设计
8.1 桥梁震害及其分析
8.2 桥梁结构的抗震计算
8.2.1 桥梁设计反应谱
8.2.2 梁桥地震作用的计算
8.2.3 拱桥地震作用的计算
8.2.4 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8.3 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
思考题
第9章 建筑结构隔震设计
9.1 隔震结构概述
9.1.1 隔震结构的基本原理
9.1.2 隔震结构的性能和效果
9.1.3 隔震结构的适用性
9.2 隔震支座
9.2.1 叠层橡胶支座
9.2.2 弹性滑移支座
9.3 隔震设计
9.3.1 分析模型
9.3.2 隔震层的力学特性
9.3.3 隔震结构设计
思考题
第10章 建筑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10.1 结构消能减震概述
10.1.1 结构振动控制
10.1.2 结构消能减震
10.2 结构消能减震设计
10.2.1 结构消能减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10.2.2 消能减震结构计算
10.2.3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
思考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沈福煦:浙江绍兴人。196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为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建有沈福煦研究室。主要从事美学、艺术文化和建筑理论研究。
著有《建筑艺术文化经纬录》、《人与建筑》、《建筑概论》、《美学》、《现代西方文化史概论》及《建筑设计手法》等专著。即将出版的专著有《插图本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装饰艺术文化源流》及《中国建筑环境生态观》。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