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5年,渤海自营油气田共有机采井404口,包括电潜泵井380口,射流泵井l4口,电潜螺杆泵井10口,机采井占油井总数的90%。机采井产油量占总产油量的86.9%。电潜泵新机组平均检泵周期为649天,修复机组平均检泵周期为805天,电潜泵井平均运转时间为502天。合作油田共有机采井309口,包括电潜泵井305口,电潜螺杆泵井4口,机采井占油井总数的98%,电潜泵井平均运转时间为410天。
2005年,在生产油气田油水井海上作业共311井次,其中小修维护性作业148井次,主要作业内容是检泵(含自喷转电泵),共138井次;小修增产增注作业150井次,主要作业内容为换大泵、解堵、酸化、转注和配注;大修完井作业4井次;其他作业9井次。
至2005年底,渤海油气区海上工程设施,共有12套生产系统,其中全海固定式2套;全海浮式6套,半海半陆式4套。12套系统中,有井口平台48座,中心平台3座,动力平台6座,天然气压缩机平台、集输平台、靠船、系缆平台等平台11座,浮式生产储油装置6艘,单点系泊6座;海底管线81条,总长659.72km,海底电缆35条,总长171.84km;陆地终端4座,外输码头2座。
六
渤海油气区特有的陆相油层、海洋环境,使油田开发既不同于渤海周边陆上油田,也不同于中国近海海相油田。与陆上油田对比,存在开发及作业成本高、开发技术要求高的问题;与海相油田对比,存在构造复杂、储层多变、天然能量不足和单井产量低等问题。渤海油气区稠油储量、产量比重大,进一步增加了开发难度。
为使油田实现经济有效开发,渤海油气区通过自主创新,学习引进外国石油公司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克服各种开发难点,使油田得以有效开发,同时形成渤海油气区的开发特点与工作特色。一是在开发程序上,开展油气田开发前期评价,包括油藏早期评价、开发预可行性研究、开发可行性研究和总体开发方案编制,四个阶段的开发评价工作,严格按序进行,使油田开发决策立于不败之地。二是在油田开发管理上,以经济效益第一为指导原则,不满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基础盈利率不开发,促使方案进行多次优化。三是油藏开发方案坚持少井高产、稀井网高速开发原则。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质
第一章 油气藏地质
第一节 河流相砂岩油藏
第二节 正常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三节 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四节 扇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五节 浅水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二章 油气藏描述
第一节 描述队伍
第二节 资料获取
第三节 构造描述
第四节 古近系砂岩储层描述
第五节 新近系砂岩储层描述
第六节 地质建模
第七节 技术应用
第三章 油气储量
第一节 探明储量
第二节 可采储量
第二篇 开发部署
第一章 规划部署
第一节 自主创业试验性开发
第二节 对外合作正规开发
第三节 自营开发产量快速增长
第四节 白营合作并举产量上千万吨
第二章 方案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二节 正常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三节 河流相砂岩油藏
第四节 浅水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三章 矿场试验
第一节 稠油早期试采
第二节 稠油开发试验
第三节 注聚先导试验
第四章 过程监测与控制
第一节 动态监测
第二节 动态分析
第三节 过程控制
第五章 开发调整
第一节 完善井网
第二节 开发新层系
第三节 开发方式转换
第四节 开发井型转换
第三篇 油气藏工程
第一章 油藏前期评价
第一节 资料录取
第二节 早期评价
第三节 开发预可行性研究
第四节 开发可行性研究
第五节 总体开发方案编制
第二章 油气田开发设计
第一节 辫状河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二节 正常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三节 浅水三角洲相砂岩油藏
第四节 河流相砂岩油藏
第五节 断块油藏
第三章 油气藏数值模拟
第一节 油藏数值模拟软件
第二节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应用
第四篇 钻完井工程
第一章 开发钻井
第一节 钻井装备
第二节 钻井
第三节 取心
第四节 固井
第二章 开发完井
第一节 套管完井
第二节 裸眼完井
第三章 油气层保护
第一节 钻井液
第二节 完井液
第四章 管理模式
第一节 合同管理
第二节 项目管理
第五章 优快钻完井
第一节 考察和试验
第二节 推广应用
第五篇 测井工程
第一章 裸眼井测井
第一节 砂岩油藏初始状态测井
第二节 特殊岩性油藏初始状态测井
第二章 生产测井
第一节 产出剖面测井
第二节 注入剖面测井
第三节 剩余油饱和度监测
第四节 工程测井
第六篇 采油工程
第一章 采油
第一节 自喷采油
第二节 机械采油
第二章 注入
第一节 注水
第二节 注水井调剖
第三节 注聚合物马匿油
第三章 解堵
第一节 酸化
第二节 有机解堵
第四章 井下作业
第一节 作业机具
第二节 维护作业
第三节 大修
第七篇 海洋工程
第一章 规划与布局
第一节 探索下海(1965一1979年)
第二节 对外合作(1980—1988年)
第三节 自主开发(1989一1996年)
第四节 千万吨规划(1997—2005年)
第二章 工程设计
第一节 海洋环境条件设计基础
第二节 固定平台
第三节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及系泊系统
第四节 陆上终端
第五节 海底电缆与海底管道
第六节 安全与环保
第三章 设施建造与安装
第一节 设施建造
第二节 海上安装
第三节 海底电缆管道铺设
第四章 工程项目管理
第一节 合作油气田
第二节 自营油气田
第八篇 开发生产管理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节 领导机构
第二节 管理机构
第二章 开发管理
第一节 储量管理
第二节 前期研究管理
第三节 随钻管理
第四节 生产准备管理
第三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油藏管理
第二节 生产运行管理
第三节 装备管理
第四节 成本管理
第五节 项目管理
第四章 健康安全环保管理
第一节 安全管理
第二节 环境管理
第三节 健康管理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一节 海陆通信
第二节 专业数据库
第三节 办公自动化
第四节 档案管理
第九篇 石油人物
第一章 传略及简介
第一节 人物传略
第二节 人物简介
第二章 名录
第一节 领导人名录
第二节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录
第三节 劳动模范名录
附录
附录一 数据图表
附录二 获奖项目
附录三 限外辑要
附录四 征引文献
编纂始末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是中国油气田开发领域的专业志书,实事求是地记述中国油气田开发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保存史实、决策参考和资料应用等多重功能。本志内容涵盖油气田地质、开发部署与方案实施、钻采工程、地面生产系统等油气田开发的各个方面;遵照横排竖写原则,分类项纵述其发展、演变过程。力求突出重点,突出特色。
由《中国油气田开发志》总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渤海油气区卷》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反映渤海油气区开发历程和具有特色的业务活动。内容涵盖综述、大事记、地质、开发部署、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测井工程、采油工程、海洋工程、开发生产管理、石油人物和附录。志书断限从1965年渤海油田筹建,至2005年12月31日。
中石油招聘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资源勘察工程,地质学,机械自动化,化学工程与技术,测井等
是中文核心期刊,综述类的不太好发,最好是有工程背景的综述。
一、加强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把关 设备、材料采购模式分为甲供和乙供,甲供主要为委托油田供应部门采购,乙供即承包方自购。为有效控制投资,供应处多采用低价中标方式,业务员普遍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知...
油气田开发工程排名
082002 油气田开发工程 本专业总体介绍 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 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 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 名称 等 级 1 中国石 油大学 A+ 2 西南石 油大学 A B+等 (2 个 ):大庆石油学院、中国地质大学 B等(3 个):成都理工大学、西北大学、长江大学 C等(2 个):名单略 专业录取分数统计分析 本专业重点院校介绍 其他信息 本专业开通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天然气工程 学院 -- 油气田开发工程 燕山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油气 田开发工程 大庆石油学院 --石油工程学院 -- 油气田 开发工程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专业列表 -- 油气田 开发工程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能源学院 -- 油气田 开发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 -- 油气田 开发工程 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 -- 油气田开发 工程 西北大学
搞好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油气田开发整体效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油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由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变化,对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股份公司的大部分油气田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开发生产过程,地面集输系统、工艺流程日趋老化,含水不断升高、液量持续增加,许多油田出现了日产水平与规模能力严重不适应的情形,致使能耗增加、效率下降.这些情况的不断出现,降低了油气田开发生产的总体效益,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股份公司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的实施.此外,勘探开发一体化(滚动开发)的不断推进,也给油气田地面工程系统的建设和油气集输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次会议,就是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油气田开发地面系统取得的重要成果,交流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探讨如何节省投资、降低成本,如何使地面系统更加适应油气田开发生产的需求,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整体效益、实施股份公司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多做贡献.
所谓油气田开发设计,就是对计划投入开发的油气田进行全盘的开发、开采规划。这里所指的全盘,既包含油气田的整体,又包含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还包括油气田开发技术工艺的方方面面,甚至包括油气的输炼销售。油气田开发设计,就是要对涉及该油气田开发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周密的规划设计,并要形成正式的文件(即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设计牵涉多个专业和多个方面,但主要涉及地质、油气田工程和采油工艺等方面。其中地质是整个开发设计的基础和主体。
油气田开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耗资巨大(动辄数十亿元)、历时长久(一般20~50年),而且涉及地质、工程、工艺、管理及输运、炼制、销售,甚至涉及交通、通讯、环境等许多方面。要保证油气田开发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尽可能好的综合效益,必须预先研究规划制订一个着眼整个油气田并立足主要开发过程的开发计划,这样的计划就是油气田开发方案,制定这样计划的过程就是油气田开发设计。
油气田开发地质,崔迁主 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按油气田开发进程,介绍了各种油气田开发静态、动态资料的收集、整理;系统论述了油气藏地质特征。
油气田开发设计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对于大型或复杂油气田更是如此。油气田开发设计的这一特点,是由油气田本身的复杂性、评价勘探对油气田认识的粗略性及油气田开发的重大性决定的。
油气田深埋地下,经历了长时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其复杂性自不待言。油气田开发耗资巨大,影响因素很多,其重大性勿容置疑。鉴于此,在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时,必须慎之又慎,一般采取先粗后细,分步进行并留有余地的工作程序是适宜的。再加上评价勘探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交探明储量,它对油气田的认识是粗线条的,仅仅依靠评价勘探的资料来完成开发设计一般是不现实的,或者说是风险极大的。要满意地完成油气田开发设计,就应该在开发设计进行的同时,根据该油气田的具体情况,规划实施必要的补取资料工作,并及时应用这些资料来解决开发设计中的疑难问题。
通常,在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时,先根据该油气田的地质特点与资料齐全准程度,规划适当井点补充岩心、测井、试油及试采资料,并开辟适当井组进行开发先导试验,然后再逐次完成油气田开发概念设计、开发方案的地质设计、开发方案的工艺设计并最后完成射孔方案的设计,从而完成整个油气田的开发设计。
(1)油气田开发概念设计
油气田开发概念设计是对油气田开发进行的粗线条规划,它在解决油气田开发层系、开发方式、能量利用与开发过程,以及主要技术工艺等重大课题以后,规划设计出大井距的基础井网,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井点补充油气田地质资料(这种井称资料井),并检验、修正油气田地质认识,由此修改和完善进一步的开发设计工作。
(2)开发方案的地质油气田工程设计
经过基础井网的有选择的部分的实施,油气田的井数增加,岩心、测井、试油、试采资料增加,先期开辟的开发先导试验区一般也有了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这时就有可能完成对油气田的比较详细深入的描述认识,从而建立油气田储层可靠的地质模型,并据此敲定油气田开发的主要技术问题并设计出具体的开发井网,进行油气田开发模拟分析,完成油气田开发的地质油气田工程设计。
(3)开发方案的工程、工艺设计
一个完整的油气田开发方案应当包括地质方案与工艺方案。地质方案规划油气田开发的基本纲领与具体路线,工艺方案则是规划实现地质方案的基本手段和技术措施。油气田开发的工艺方案应当承担这样一些任务:
①钻、完井工艺技术与措施。比如:适应油气田地质条件的钻、完井技术工艺,基于油层保护的钻井、固井技术与措施,符合该油气田地质条件的套管系列等。
②油水井投产投注的工艺技术与措施。比如:采油井的射孔工艺技术、诱流措施、油层破堵与油层改造措施;注水井的油层射开程度控制,投注前的井筒处理与油层处理措施等。
③采油工艺技术与增产措施。比如:采油方式及转换,油井举升技术工艺,油井清蜡保温技术工艺,开采过程中的提液、降水与油层改造措施等。
④油气集输工艺技术。比如:集输系统选择与压力分配,油气水分离处理工艺技术等。
⑤注水工艺技术。比如:注水系统规划设计,水质处理工艺技术等。
(4)射孔方案编制
在开发方案设计的开发井基本完钻时,以下问题就会呈现在油气田开发设计者的面前:
①大量开发井完钻取得的密井网条件下的油气田地质资料使我们能够更详细更深入地认识油气田的地质开发特征,对比开发方案,原来对油气田的地质认识是否正确"para" label-module="para">
②如果油气田认识描述有一定变化,这些变化对原来的开发设计有多大的影响,应当进行评估并对开发设计做出相应的修改,使之更适应油气田的地质条件。
③根据上述认识,钻成的采油井和注水井应该怎样射孔、油井投产应当采取怎样的技术工艺措施,注水井投注的时机、投注的技术措施等。
④开发初期及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估计。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迫切需要,就成为油气田开发射孔方案编制的理由。射孔方案是油气田开发方案的最终实现,是开发方案的继续和深化,其重要性己不言自明。
由于油气田自身的复杂性和我们认识油气田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人们对油气田地质和开发设计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的认识论过程。鉴于此,为了给可能存在的失察误判留出修正完善的空间,在进行油气田开发设计的时候,一般应当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井距适当放大、注水井点适当减少,以留待以后进行加密完善;开发层系适当放宽,待开发过程中层间矛盾充分暴露后再决定分注分采或进行层系调整;等等。常常,一个油气田要经过1至几次层系井网的调整,才能取得预期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