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图书信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环境保护最新进展暨环保达标企业总览,ISBN:9787502453961,作者:
简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财务公司成立于1988年03月25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办理经批准的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企、事业单位的信托、存款、贷款和投资业务等。法定代表人:党五喜成立时间:1988-03-25注册...
C+工作台德软件管家中行业软件丽下载安装。
假的,冒名第六冶金建设公司的。六冶公司招聘人员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可询问电话:0371-67168600.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预测和分析
本文以我国28个省份\"十一五\"及\"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各流程能源消耗量、各类污染物排放量为原始数据,选用经典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十三五\"期间的各流程能源消耗和各类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各流程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均呈增长趋势,能源消耗和节能减排压力形势严峻。有色金属工业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同时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不
再生金属分会会员企业会费缴纳统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
4 / 12 附件 2: 再生金属分会会员企业会费缴纳统计 (2011 年 -2015 年) 注: 1.“√”表示交费年份; 2.“ ---- ”表示所标年份未加入会员; 3.所标年份空白为未交费年份; 4.阴影部分所标为连续两年以上未交会费企业。 序号 单位名称 会员类别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1 河北大无缝建昌铜业有限公司 副会长 √ √ √ 2 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副会长 √ √ √ 3 南通曼特威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副会长 √ √ √ √ 4 云南祥云飞龙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会长 √ ---- ---- ---- 5 上饶市合泰钢材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 √ 6 大连明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 √ ---- 7 沈阳泰利达铜业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 8 沈阳中弘再生资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 9 巴彦淖尔市飞尚铜业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 √
基本概况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开本:16开 页数:309
ISBN:9787502843694
内容简介
科研管理人员通过它了解科研投入的效益,并开展相应的评价,以便作为今后进一步资金投入和新课题评估的借鉴。科研人员也可以通过《中国地震科研总览(2011)》及时了解与自己科研课题的相关信息,作为调整课题方向及进一步申请课题的依据。
本书目录
综述
中国主要活动火山喷发序列研究与灾害预测
地震应急科普资源的发展对策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用技术系统建设
小江断裂带中一长期地震潜势定量研究
地震动态图像预测技术研究
一、地震预测
川滇地区地震走时表编制
佛子岭台弱震高发区地震特性研究
以现今小震研究郯城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及近期地震危险性
奥运保障期间胶东半岛及近海地震危险性判定研究
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动态特征及地震危险性研究
川滇菱块构造深部应力时空演变与强震预测
黑龙江及邻区数字化低频前驱波的提取与研究
中强地震震源及邻近地区地震波衰减特征研究
山东省地震动强度(烈度)实时速报系统研究
地壳变形监测GPS参考站(网)自动化后处理软件研制
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络
天地一体化地震时空强综合预报模式研究
闽台地区地震矩张量的准实时自动反演
三向应变结构与地震关系的实验及应用研究
浙江省水库地震趋势判断方法研究
综合形变测量新技术与监测方案跟踪研究
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反演汶川坛8.0地震非均匀滑动
合肥形变台短水准测量资料处理与分析研究
首都圈地区强震预测预警技术和指标研究
沉积物ESR测年研究
井水位前驱波特征及其在短临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地震噪声成像动态监测系统建设及其应用
汶川地震后的山西地震带地震危险性研究
形变资料异常特征和映震能力的研究
KS一2000宽频带地震计与DD.1记录近震震级对比分析
四川白贡和隆昌地区注水诱发地震活动的研究
上海市地震预报综合深井观测系统布局优化模型研究
陕西地区小震精定位与参数计算
基于PS-InSAR技术北京地区地壳形变场特征研究
基于HHT提取汶川地震前后的周至井水位固体潮异常变化
基于多种定点形变天山现今细观变形特征研究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技术评价与观测资料映震效能
及监测网优化研究
陕西地区S波分裂和应力场特征研究
乾陵台数字形变资料同震响应变化的初步分析
临潼水化资料综合分析及异常可靠性实验研究
集集地震脉冲型地震动的长周期效应
二、地震灾害防御
海域强震构造判断及海洋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辽宁省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
平原区活断层探测方法研究
重大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与技术
基于地震参数的灾情准实时估计关键技术研究
原地应力测量在活动断裂带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强震危险区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地震区划图编制
浙江省区域强地面运动参数关系及应用研究
新疆年度地震危险区的综合评价及预测研究
城市震害单元化应急管理机制与动态可视化救助仿真研究
汶川地震后的山西地震带地震危险性研究
山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结构健康检测和非线性结构参数辨识研究
陕西省Q值及台站场地响应值计算
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
基于IPv6/V4网络的地震烈度监测系统
输油气管道穿越活动断层抗震分析方法和技术
核电厂地震安全问题研究
年度地震危险区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与应急对策研究
三、地震应急响应与处置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搜救装备集成与装备检测/校准技术研究
无人机灾情快速获取系统
应急基础数据库房屋数据更新算法研究
面向震后应急救援的震源参数快速测定技术研究
基于烈度速报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研究
地震救援能力数据指标化研究
地震救援数据共享
地震应急预案效能评估研究
上海市地震烈度速报的研究与应用
汶川地震后的山西地震带地震危险性研究
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
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技术标准研究
P波地震预警原型系统
福建地区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的试验及示范应用
地震信息公开方法与机制研究
地震应急现场设备应用方案与现场系统完善研究
灾情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研究
陕西省地震部门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策略研究
测震台网地震速报信息的快速对外发布及实现
田野文物振动防盗监控报警系统
四、大陆活动构造环境
中国大陆及邻区构造应力/应变场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图
地貌学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井地联测VSP技术在隐伏活断层上断点确定中的应用
华北地下精细结构探查
深部煤岩体应力场与采动叠加效应
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变化机理研究
紫坪铺水库地区衰减结构特征研究
任意空问取向TI介质中P波反射非双曲时距正反演理论研究
利用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动态产出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下三维速度图像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运动的壳一幔耦合机理研究
青藏高原东缘壳内流体三维分布特征及其动力作用
中亚地区天山地壳变形与地震构造机理研究
沉积物在俯冲带深部变质脱水的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研究
泥河湾盆地~1Ma以来沉积地层的石英回授光释光测年研究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MT)研究沂沭断裂带深部电性结构及其
与地震孕育环境的关系
沉积物ESR测年研究
辽宁沿海地区断裂构造勘查及地震区划
中国东部上地幔石榴石次变边:地幔高温热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基于流体地球化学探讨北天山地区泥火山成因及其活动与地壳变形作用
用面波层析成像研究山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震专题图的快速生成技术研究
活动断裂带及附近三维构造变形定量研究
大地电场观测系统干扰的识别与判定
沿人工地震测线的噪声s波速度结构反演与爆破探测结果的对比
分析研究
断层崩积楔的光释光测年研究
跨越台湾海峡爆破地震联合观测(ATSEE)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
与动力学的研究
长白山天池火山全新世喷发物微结构及喷发精细序列研究
现今应力状态变化与强震孕育进程的综合数值分析技术系统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变形特征研究
利用GPS观测资料研究关中地区构造变形特征
汉中西南地区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解译与分析研究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震类型分区研究
关中陕南及周边地区地震波衰减和场地响应研究
五、地震监测网络与技术
深井地壳变形宽频带综合观测系统
应对巨大地震的信号传输系统
基于光纤光栅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研制
地震立体观测系统
地震前兆综合观测仪
数字化地下水水位数据采集器
辽宁省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及测震和前兆分项集成
辽宁省地震数据共享系统
地壳变形监测GPS参考站(网)自动化后处理软件研制
DJY-2000型地震电磁波脉冲观测系统
新疆“十五”数字化前兆台网建设
InSAR误差分析与校正研究
KS-2000宽频带地震计作为综合观测仪器的拓展应用
“十五”数字化地电仪器观测过程常见故障及排除
山东地壳运动GPS观测网络
速报台站的分区域选取分析
地震台观测公共环境综合防雷设计与实施
数字化地磁短周期变化研究
NCDSN连续记录停记报警研究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数字化地电场特征分析研究
新疆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
基于GPS智能手机终端的信息上报系统
ZD9A地电场仪观测资料的分析及异常排除方法研究
wEB版地震应急实用手册的开发
六安BBVS-60与KS-2000宽带地震计系统性能分析
新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影响安徽省地电台网观测的干扰因素分析与效能评估
六、地震科技管理与服务
地震监测信息可视化与综合服务技术研究
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
地震科技文献分类与标引规则
共享数据规范化整理及质量保证研究
上海地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监测预报处日常文件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历史背景
中国是最早认识并且应用有色金属的文明古国之一(见冶金史)。但自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并进行掠夺以后,旧中国的有色金属工业就一直处在极为落后的状态。1949年全国有色金属生产企业只有几十个、职工仅几万人,生产不到十个品种,而且多以矿砂原料等初级产品形式,供应欧美、日本,仅锡、锑两种出口产品就占了当时有色金属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重工业部曾专门设立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或总局),把有色金属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来建设。1983年,国务院又决定把有关部门从冶金工业部划分出来,单独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进一步发展有色金属工业。30多年以来,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1949~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期间,有色金属工业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建立了一些旧中国所没有的铝、镁冶炼和加工企业,硬质合金厂、碳素厂以及近代的铜联合企业,还扩建了钨、钼、铍、锂等矿山。
1958~1964年为发展品种质量时期。根据“自力更生”的方针,把新型材料作为全国集中攻关的对象。这期间,突破了原子能工业、航空工业、电子工业、舰艇、常规武器等所需有色金属材料生产技术关,为中国国防尖端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4~1966年6月前,这一时期内基本建成了铜、铝、镍、钼和稀有金属矿山、冶炼、加工等战略后方的厂矿,大大改善了有色金属工业的布局。
虽经”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但从1977~1980年,有色金属工业又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1980年与1976年比,10种有色金属的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4%,1980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的自给率,增加了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1981年以来,有色金属工业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的路线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整顿现有矿山、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为下一步高速度发展打好基础。
30多年来,国家给有色金属工业巨额的投资,建成的有色金属企业是建国初期的27倍,现有职工总数是建国初期的20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使有色金属工业从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到冶炼、加工,从科研、设计、施工到生产、教育,建立了专业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体系。据统计,铜、铝、铅、锌、镍、锑、锡、汞、镁、钛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以1952年为100,1981年达到1706,29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0.28%,同期上缴利税为投资的一倍半。
中国现代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①铜、铅、锌等三种常用重有色金属1982年的产量与1952年比,铜是12倍,铅是23倍,锌是28倍。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有色金属发展史上是少有的。②钨、锡、锑、汞等传统产品继续出口。30年来钨精矿出口量占产量的54%,锡出口量占产量的58%,锑出口量占产量的53%,汞出口量占产量的54%;其中锑的产量和出口量占世界首位,钨精矿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上均占绝对优势。③建立和发展了轻金属工业。5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建设铝工业,80年代初全国已形成完整的铝工业体系,大、中、小铝厂遍布全国。70年代以来铝产量已占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30%左右。④镍、钒、钼、钴等合金原料的生产、供应有了很大改善。1982年镍的产量是1963年的50倍,1979~1982年镍和钴进口量大幅度减少。钒、钼等资源已经做到自给有余,并有出口。⑤稀有金属生产有很大发展。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镓、锗、铟、铊、铍、硒、碲、砷、铂、钯、海绵钛、海绵锆、钨条、钼条等金属以及铍、锂、锆等稀有金属化合物。60年代开始生产稀土金属、海绵铪、铌条、单晶锗、单晶硅、砷化镓、硅外延片、稀有金属合金以及铌、锆、铪、铼、铀等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化合物。70年代以来又增加了锂、铯、钌、铑、锇、铱、钒等金属的生产。⑥黄金生产发展也很快。以1960年全国黄金产量为100,1970年为147,1980年为369,1982年为385。1982年的白银产量是 1950年的29倍。⑦资源综合利用在有色金属中占重要地位。80年代初通过综合利用回收的有色金属资源,铜精矿占10%,铅锌精矿占4~6%,锡精矿占1~2%,钼精矿占26%,铋精矿和钴精矿为100%,白银为85%,稀土精矿和许多稀有金属也是通过综合利用回收生产的。⑧有色金属加工业提供了多种有色金属材。1982年铜、铝、铅、锌、镍、镁、锡、钛、镉等常用有色金属加工材的产量比1952年增加40多倍。板、管、棒、型材、线、带、箔、硬质合金、有色金属加工粉、稀有金属加工材、贵金属材、双金属材的生产也陆续建立和发展起来。(见彩图)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色金属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它不仅是世界上重要的战略物资,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资料的重要材料。2100433B
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保护仪器仪表制造业、环境检测行业、环境卫生业、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业、节能锅炉、除尘设备、垃圾焚烧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水处理试剂、市政卫生设备、环卫、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协会等类别的企事业单位。
编 号:15271
卷册数:16开1册
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保护仪器仪表制造业、环境检测行业、环境卫生业、污水处理及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业、节能锅炉、除尘设备、垃圾焚烧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水处理试剂、市政卫生设备、环卫、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协会等类别的企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企业负责人、经济类型、产品名称(或经营范围、职能范围)、所属行业、企业规模、职工人数、年营业额等项目信息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