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自古以来,女儿出嫁时,娘家都要陪送嫁妆,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沿袭下来的民间风俗。人们都知道嫁妆就是指娘家陪送的箱柜摆设、床上用品、服饰及梳妆等日用物品,很少有人知道箱底还陪送的一件精美绝妙的纸雕艺术品嫁妆———“样本子”(山西黎城的地方方言,也叫“花本子”)。
旧时在乡村,女儿出嫁时母亲要亲手为女儿折雕一件外观非常漂亮的、上下五层共31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嫁妆———“样本子”,放在箱底层,里面除母亲给的压箱钱外,还分门别类地存放有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所需要的各式各样的鞋样、袜样、一年四季的帽样、绣花样、窗花样以及针头线脑等女红所需之物。这个立体的、多功能的特殊嫁妆品要陪伴女人的一生,是她一生做针线活的“资料库”。它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是纸雕艺术的传承样品,仅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纸雕艺术的魅力。
纸雕艺术就是折纸艺术,它是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之一。像“样本子”这种立体的纸雕艺术,原本是聪慧手巧的农妇利用糊窗户剩下的废纸边角料(也有用废旧书纸的),剪裁呈长形或方形反复折成风车、小鸟、小房、花篮、衣裤、小花盒等形象的作品,用来哄孩子玩的玩具。虽然她们不懂得几何学、形象思维、造型艺术的理论,但在和孩子一块玩的同时,却能根据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言传身教,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参与创作的兴趣,代代传承,交流沿袭至今,折雕的技巧更加精炼,式样品种更加繁多美妙,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艺术美。
同时,她们在反复折雕的实践中,发现小花盒不仅美丽好看还有使用价值,虽不懂“举一反三”的类理推断,却能用纸褙(用面糊将两张麻纸粘刷成一张较硬厚的纸),一股脑儿裁剪折雕成十六个大小一样的花盒,受盖房垒墙时砖头纵横交错的启发,两个一组插、摞、粘、压等手法,就组合成一个一市尺长、五市寸宽、半市寸厚的、上下五层、共三十个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纸雕艺术品。为了防止外面磨损,再在外层糊刷一层花布,在折合处的中央缀缝一对盘花的中式扣子,就更增加了它外观的美丽,所以叫它“花本子”。
纵观这件独具匠心、多功能的、特殊的纸雕艺术品嫁妆,从构思上看,想象力丰富;从技巧手法上看,从无程式到有程式;从单一的发展成了组合性的、多层次的。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观赏性,而且是开创了巧手折雕为己用的先河。真正体现了劳动创造美,实践长智慧,情趣无限的艺术魅力。
刻版纸雕发源于传统纸雕,中国最早的纸雕作品是由手工扎做而成。18世纪中叶,纸雕由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生命,这是纸雕出现新形式的一个鼎盛时期,之后,纸雕的流派开始清晰化,目前出现了三大主流流派:立体派、实验派和刻版纸雕。
纸雕,也叫纸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纸的发明及16世纪德国对纸的改良成果。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艺。纸作为立体形式的表现物出现得很早,中国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纪中叶,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开启了纸雕艺术的大门,他们利用简单的工具及不同的纸张,创作出许多主题式的纸雕作品。17世纪的英国著名纸雕艺术先驱奥古丁.华克,在1760年完成的两幅海洋作品至今仍保留在英国格林威治国家海洋博物馆内。
归根结底,纸雕是以一种特殊纸质为制作材料的手工艺品。据介绍,纸雕最早是用一种叫“纸莎草”的植物制成的草纸制作,后来在土耳其等海湾地区,人们开始用家畜的皮代替这种草纸,但这也无形中使这种手工艺品价钱昂贵。20世纪时,人们做出了类似的纸张代用品,而且这种纸张既坚固又有柔软性,价格也较为便宜,因此这种既厚又透明的纸浮雕用材也就诞生了。
随着纸材来源的普及和纸雕技术的演进,纸雕发展成一种赚钱的插图媒体。至今,纸雕仍是立体插图业的尖兵。西方许多美术学府都设有专系,教授纸雕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立体创作方式。
而纸雕的又一流派,刻版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以刀为辅助工具创作的工艺。它通过采用先进的新型柔韧纸张,用锋利的手术刀在纸上进行雕刻,最终成型。在刻版纸雕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版画和工笔画的特点,同时在内容题材上不断创新,最终自成一家。
制作纸雕当然是以纸为素材,然后使用刀具塑型,它结合了绘画和雕塑之美。纸雕起源甚早,所以与其说纸雕是一门新兴艺术,不如把它视作传统工艺借助现代工艺的复兴来得更贴切。纸雕的制作要求艺人熟练地运用切、剪、折、卷、叠、粘等手法,随着纸材来源的普及和纸雕技术的演进,纸雕发展成一种赚钱的插图媒体。至今,纸雕仍是立体插图业的尖兵。西方许多美术学府都设有专系,教授纸雕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立体创作方式。
工业革命时代,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纸雕艺术开始在百货公司的橱窗流行,接着摄影技术的发明,进一步将纸雕表现在印刷的传媒上,形成纸雕艺术普及化。
纸雕艺术的全盛时期,由欧洲地区传达到世界各地,最负盛名的是每年举办的“3D艺术”评鉴,由许多地区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艺术家们参与盛会,提供超水准的作品竞逐得之不易的奖项。
制作纸雕的趣味
立体纸雕,如果不告诉你它是用什么做的,放在镜框里远远地看,一般人都会误认为是木刻、或是牙雕,这就是纸雕的趣味所在。成品立体纸雕画挂在墙上,有一种古典和时尚相结合的感觉。很多纸雕的画面是名画,这种“名画”的质感和效果又与印刷版的“赝品”不同,因为制作纸雕的过程就是情趣盎然的。
制作纸雕目前有手刻和免刻两种。免刻的是先由机器按照图案的边缘轧出印,你只需用手指一一按出即可。手刻纸雕画“做”画的第一步骤是“刻”。“刻”画最难的就是最细小的部分,如此精细的刀功要求你必须专心致志,那一分宁静的心绪就水到渠成了。
画全部刻完了,要逐一整理。先用整形笔把每个部分的背面刮平,因为你刻的时候用力不均,会使画面四边出现不同程度的翘起。然后用勾边笔把线条“描”一下,笔是无色的,笔尖画过后,画面即出现立体状——放在手上从水平方向看是凸凹不平的。再然后,有的画是深色的,要用毛笔蘸墨水把白纸边勾一遍。
最后是一层一层地粘糊的工序,按照分解指示图所要求的,把你刻好的各个部分,按顺序粘。那些小零件此时像积木或是拼图那样,栩栩如生地活起来,从小窗子、小炉子到领结、裙带……用胶很讲究,必须用立体胶。这种胶一次只挤出一点,像小珠子那样大,再把图案“放”在胶上。等胶干了,用手轻按画面,是有弹力的,这就是“立体”的含义。
制作纸雕,画面虽然是一定的,制作程序也是相同的,但是做出来的成品却绝对不会一样。这是因为,从“刻”到“粘”的过程,你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爱好“做”到里面去了 。
刻版纸雕起源于中国,是由军人艺术家王立明在融合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版画艺术后,开创的一种新的纸雕创作技法,其作品古朴典雅,意境深远,选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刻版纸雕的诞生开创了中国纸雕艺术的新篇章。
刻版纸雕发源于传统纸雕,中国最早的纸雕作品是由手工扎做而成。18世纪中叶,纸雕由欧洲一群喜爱创作的艺术家带来了新的生命,这是纸雕出现新形式的一个鼎盛时期,之后,纸雕的流派开始清晰化,目前出现了三大主流流派:立体派、实验派和刻版纸雕。
刻版纸雕是一种以纸为素材、以刀为辅助工具创作的工艺。它通过采用先进的新型柔韧纸张,用锋利的手术刀在纸上进行雕刻,最终成型。在刻版纸雕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版画和工笔画的特点,同时在内容题材上不断创新,最终自成一家。
刻版纸雕是由王立明经过多年探索开创的新的纸雕创作技法,创作题材以中国时事、山水、人物为主,具有浓厚的中国时代特色和民间特色,堪比一部新中国发展的“史诗”。刻版纸雕由于创作技艺的特殊性,使其本身兼具版画和工笔画的特点与优势,作品刚柔并济、古意盎然、富有情趣,技法娴熟,在中西方美术界享有盛誉。
与传统纸雕不同,刻版纸雕在选材和创作工艺上始终与时代同步。作者选用锋利的手术刀完成创作,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但也因此使得作品浑然天成,线条更流畅;刻版纸雕选用新型的纸张作为刻画材料,这种新型的纸张具有皮革的韧性和普通纸张的柔软,更易于收藏;此外,刻版纸雕根据其诞生的时代背景,选取中国现当代军事题材和民间传统图腾作为创作题材,沿袭发扬了民间艺术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响应了时代的召唤。
刻版纸雕代表人物是王立明。王立明出生在东北吉林,他自小就显示了极高的绘画天赋和热情,早期拥有大量工笔画和版画的创作经历,对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积淀和独到的见解。一次与剪纸工艺的接触,让他萌生出将剪纸工艺与纸雕相结合的想法。他将自己在传统绘画中的感悟融会贯通,在传统纸浮雕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纸雕工艺——刻版纸雕,开创了纸雕创作的又一新纪元。
刻版纸雕因其浓厚的地方特色、高超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现实寓意,多次获得世界及国家奖项,先后被各大博物馆珍藏。作品曾被选作“国礼”赠送给维也纳政府。王立明先生也因此博得了“艺海神刀”、“中国第一纸雕大师”的美誉。
光影纸雕准备材料
1.刻刀 上图为台湾生产的 九洋 303 小黑 ,产自台湾,做工精良,配 12 片 SK-5 高碳钢刀片,锋 利耐用,性价比高,很适合新手使用 如果嫌麻烦 ,家里削铅笔的小刀也可以的 ! ~ 2.切割垫 为了避免划伤桌面,增加刻纸效果,所以需要用到切割垫。 这里我推荐两款,一个依然是台湾九洋的的切割垫, PVC 材质,自我恢复力较好,不反光, 不易打滑,两面使用,尺寸推荐两种 A4 22*30 A3 30*45 在家用的话建议用 A3 的,够大,好摆放材料。 3.美工刀 用于裁剪。美工刀正常使用时通常只使用刀尖部分,切割,雕饰,打点是比较主要的功能。 但是这种刀刀身很脆, 使用时不能伸出过长的刀身, 另外刀身的硬度和耐久 (美工刀里这是两个概念) 也因为刀身 质地不同而有差别。 4,戳针 图纸上的小孔太小了,需要是用戳针戳,戳针在戳空垫旁边插着, 可以直接放在小黑刻刀上用, 然后垫在
伊斯兰文化历史背景探源清真寺砖雕艺术
作为中国独特的建筑装饰艺术,砖雕艺术主要用于寺庙和民居建筑方面,它往往会在青砖表面上雕刻出人物、花鸟、山水、祥禽瑞兽等吉祥的图案,而这些砖雕画面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与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伊斯兰文化历史背景来解析清真寺砖雕艺术,主要分析了清真寺砖雕艺术与伊斯兰文化历史之间的渊源,并基于此又探寻了清真寺砖雕艺术的特征,指出了我国清真寺砖雕艺术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经典所在,并建议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扬和应用清真寺砖雕艺术,从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邢氏纸雕最早的工艺是寺庙里的雕塑和油漆彩画,所以最 早的起源是泥塑泥雕。后来发展成京剧脸谱和戏剧帽饰等用品的制作。京剧脸谱兴起时,正是邢坤的祖父邢端艺术上发展的高峰期,因此京剧脸谱和戏剧帽饰等用品 的制作成了邢端他们一项主要的活动。渐渐地形成了以纸塑纸雕为主的艺术特点。正是由于这一点,到了邢坤的父亲和邢坤这两代,几乎全都是纸塑纸雕了。
邢坤的祖父邢端主要活动于1885年至1926年,正是清光绪10年至民国15年间。这时候生意十分红火,当时邢端的店面很大,店名“恒聚斋”,包揽了北京和当地不少的泥雕和纸雕绝活。他所做的型模和相子至今尚有保留。其作品有各地庙宇的神像,有南极仙翁、窦尔墩与杨相武的《说山》、钟馗等等。
邢坤的父亲邢树珍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成品:十二乐的大头,共24个,给了新城草场和新庄;有西游记人物,师徒四人和白骨精等等;有县官的头像;戏剧用的帽子、头饰;1969年迎九大做了天安门;又给廊坊军分区做了50米长的特大号风筝。
邢坤1991年去新城县后南里村奶奶庙抓胎(做佛像),那里的主佛是厚土皇娘。后来给北京一家建筑公司做了一套《老北京四合院》,给北京雍和宫做了一些佛像,做过《菩萨》、《关帝》和快乐的《马拉车》。自2007年至今,又做了一套形态逼真质量高超的《老北京四合院》,准备献给奥运会。
1、邢氏纸雕的前身是泥雕。泥雕来源于庙宇文化,即神佛造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又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传入,更有纯属于中国的道教,这些宗教的硬件建设离不开泥雕。这是泥雕的较早的起源。而纸雕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京剧脸谱和戏剧帽饰制作的需要。
2、邢氏纸雕历史悠久,能说得出名字的前辈艺人迄今已经五代。现在的邢坤正是第五代传人。邢坤的高祖邢容,兄弟二人,邢容排行老二,长兄邢宽。邢宽和邢容的前辈已经从事泥纸雕塑,因记不起名字,暂以邢容这一代人为创始人。邢容约生于1809年(清嘉庆14年),活跃于1825年至1860年,即清道光初期至咸丰年间,至今将近二百年。需要说明的是,邢氏一门立人较晚,与其他门户相比,从邢容那一代算起少生了两三代人。曾祖邢万清,独生子。约生于1839年,活跃于清咸丰和同治年间。曾在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尚各庄药王庙时塑造了其中绝大部分的雕像。祖父邢端,生于1869年(清同治7年),卒于1926年(民国15年)。邢端带徒弟30余人,大徒弟张树,其余的弟子大多叫不上姓名。在众多的徒弟中,有新城县(现在的高碑店市)色垡村刘宪章,固安县柳林庄刘明汉的父亲刘某,林城村张树,霸县(现在的霸州市)北岸村孔令旺。后来孔令旺在北京画院有16个徒弟,1953年应聘参加了故宫的翻新修建,又参加了泥塑收租院的工作,颇副盛名。邢端共娶过五位夫人,连伤四人,又娶了第五位,第三位夫人生了独子邢树珍,邢树珍生母去世后,是第四位夫人和第五位夫人这两位继母先后抚养他长大成人。邢树珍,生于1914年,卒于1995年,自幼从艺,在他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邢端去世,他的技艺成熟时期在1930年以后。民国31年(1942年)固安县志载:彩饰品,相子,产于林城,是一项专门技术,这就是讲的邢氏纸雕,主要是针对邢树珍而言的。
3、邢坤作为第五代传人,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大哥邢林,木工。二哥邢森,做滤芯。邢坤自幼跟父亲学艺,除去遗传基因,后天的学习和修养造就了邢坤对纸雕这一门绝技的兴趣爱好、极高的天赋和扎实的功底。17岁 辍学时对于纸雕的掌握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此后他跟大哥邢林学木工,又做过油漆工,后来干过一段时间的滤芯。这一系列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邢坤 的知识和本领,为以后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漫长的日子里,读了不少有关的书籍,诸如《木雕技法与传统雕刻图谱》、《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 集》、《白描图谱》等。逐步走上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化道路。
邢氏纸雕诞生兴起在林城,首先是在邢氏家庭中传布。邢坤的高祖邢容传给了曾祖邢万清,曾祖邢万清传给了祖父邢端,祖父邢端传给了父亲邢树珍,父亲邢树珍传给了邢坤。家传之外,是社会性的传授,同样历史久远,地域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