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在土力学理论和各种土木建设实践中,对于土体的稳定性分析而言,其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是最重要的力学参数,能否准确地测定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往往是设计质量好坏和工程成败的关键。但由于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因素很多,因而使得其研究极为复杂。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多数是通过室内剪切试验来获得,而在试验过程中,该指标又受试验条件的影响。因此, 要准确地确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与土体本身性质和状态有关的因素有:土的矿物成分、土体结构、 孔隙比、干密度、 含水量、 初始应力和应变以及应力历史等;与周围环境有关的因素有:排水条件、温度以及孔隙水的性质等;与外荷有关的因素有:加荷速率和应力路径等。 此外,在室内试验中还与试验扰动、加荷方法、试验类型、试验仪器和试验资料的整理方法等有关。但是 ,土的真实抗剪强度究其源是由土的特性决定的,而土的特性通常由土的物理性质来体现。因此, 可从土的物理性质的角度来考虑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
1)孔隙水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由太沙基在1925年提出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孔隙水是饱和粘土抗剪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非饱和的粘性土中,孔隙水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更为复杂,这种土的粘聚力及其变化规律与它内在的吸力或膨胀力有关,很难测定。现有的常规试验方法(不能测吸力)所求得的粘聚力实际包含有真粘聚力和各种不同的表观粘聚力(吸附强度),其中真粘聚力的数值很小,而吸附强度的数值虽大却很不稳定,当土体的含水量发生变化时,吸力和吸附强度均随之变化。
2)孔隙比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理论上,土体的孔隙越多,抵抗外荷载的能力就越弱,其强度就越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的抗剪强度的确与孔隙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同一土体而言,孔隙越少,土颗粒所占体积就越多,颗粒结合越紧密,颗粒之间的连接力越强,因而粘聚力越大。而内摩擦角是外力使土颗粒发生相互错动的能力的体现,孔隙越少,颗粒发生相互错动的能力并不一定强,因而孔隙比与内摩擦力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3)干密度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土体具有可击实性。当土体的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时, 在击实功的作用下,土体可达到最紧密状态,并达到相应的最大干密度。 此时,土体颗粒间的结合程度最佳,土体结构最为稳定,抗剪强度最高。
孔隙比是土体中的孔隙体积与其固体颗粒体积之比,一般以e表示孔隙比,是说明土体结构特征的指标。[1] 一般来说,e值越小,土越密实,压缩性越低;e值越大,土越疏松,压缩性越高。土的压缩性高,表明土体的结构强度差,则土体的压缩量大。为了反映孔隙比对于粘土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的影响,伏斯列夫把抗剪强度分为受孔隙比影响的粘聚分量,也称真粘聚力
固结是指饱和土体由于压缩应力的增加,随着孔隙水的排出,使土的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可分为初始固结,主固结和次固结。当饱和土受压后,其附加压力由有效压力和孔隙水压力共同分担,分担的情况随时间而变化。最初,由于土中孔隙水不能及时排出,附加压力几乎全由孔隙水压力承担,产生超静水压力水头。孔隙水在此水头作用下由孔隙中排出,土骨架受压缩,附加压力逐渐转移到骨架上,有效压力逐渐加大,而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最后附加压力全部由有效压力承担,土的压缩过程就结束。这整个过程,即称固结或排水固结。故固结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土固结的快慢取决于土中水排出的速度,也即取决于土的渗透性和渗透途径的长短,透水性差,渗透途径长则固结时间也长。
软弱夹层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分析
软弱夹层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分析——分析表明, 赋存环境相同、粘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的软弱夹层,在相同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现场和大量的室内试验成果, 建立了各种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
水泥基界面剂粘结抗剪强度研究
研究了在采用不同的界面剂处理下,水泥基砂浆加固混凝土构件的界面粘结抗剪强度,并进行了加固砂浆和基层混凝土的界面处的微观结构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界面剂能提高界面粘结抗剪强度.超细水泥是一种很好的界面剂原材料.通过加入膨胀剂、硅灰和高效减水剂改性后的超细水泥界面剂,有很高的粘结抗剪强度.可再分散聚合物胶粉对界面粘结抗剪强度的改善效果很明显.
土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滑动的极限强度称为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可以认为是由颗粒间的内摩阻力以及由胶结物和束缚水膜的分子引力所造成的粘聚力所组成。用常规试验方法所求得的粘聚力值中均包含有稳定的真粘聚力和不稳定的粘聚力两种组成部分。真粘聚力即粘聚力,是指粘性土的结构联结产生的抗剪强度,其数值等于强度包线在剪应力轴上的截距。不稳定的粘聚力即表观粘聚力,是指由吸附强度或砂土颗粒之间的咬合作用形成的不稳定粘聚力。有效粘聚力简单来说是指土在抗剪切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粘聚力。有效粘聚力大小等于表观粘聚力和真粘聚力之和,真粘聚力比较稳定,大致范围在5~10 kPa,由吸附强度形成的不稳定表观粘聚力强度很大,可达20~80 kPa 。但表观粘聚力受含水量影响很大,在地层吸水后,其吸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饱和时完全消失。在相同的土体中,影响有效粘聚力大小主要是表观粘聚力。例如,岩体结构面内软弱物质—泥质的抗剪强度受含水量影响很大,在低湿度压密状态下的断层泥粘聚力值可达 50~100 kPa,内摩擦角φ可达170~200。而浸水后,粘聚力值一般低至5~20 kPa。又如黄土的粘聚力较高,除了土颗粒分子间存在是相互吸引力外,包裹土颗粒的盐分如
粘聚力,又叫内聚力,是在同种物质内部相邻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力是同种物质分子之间存在分子力的表现。在有效应力情况下,将总抗剪强度扣除摩擦强度,即得到粘聚力。从另一角度看,粘聚力是破坏面没有任何正应力作用下的抗剪强度。用常规试验方法所求得的粘聚力值中均包含有稳定的真粘聚力和不稳定的粘聚力两种组成部分。真粘聚力即粘聚力,是指粘性土的结构联结产生的抗剪强度,其数值等于强度包线在剪应力轴上的截距。不稳定的粘聚力即表观粘聚力,是指由吸附强度或砂土颗粒之间的咬合作用形成的不稳定粘聚力 。
土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滑动的极限强度称为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可以认为是由颗粒间的内摩阻力以及由胶结物和束缚水膜的分子引力所造成的粘聚力所组成。 土的颗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其中粘土颗粒-水-电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是最普遍的,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吸引力,也可能是排斥力。土的粘聚力是由于土颗粒间的引力和斥力的综合作用。粘土中的引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静电引力
它包括库仑力和离子-静电力。由于粘土矿物颗粒是片状的,在平面部分带负电荷,而两边边角处带正电荷,边和面接触则会相互吸引。另外,由于粘土颗粒带负电,在水溶液中会吸收阳离子,两相邻颗粒靠近时,双电层重叠,形成公共结合水膜,通过阳离子将两颗粒相互吸引。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引力。物质的极化分子与相邻的另一极化分子间可通过相反的偶极吸引,当极化分子与非极化分子接近时,也可能诱发后者,而与其反号的偶极相吸引。
颗粒间的胶结
粘土颗粒间可以被胶结物所粘结,它是一种化学键。颗粒间的胶结包括碳、硅、铅、铁的氧化物和有机混合物。这些胶结材料可能来源于土料本身,亦即在矿物的溶解和重吸收过程中生成,也可能来源于土中水溶液。由胶结物形成的粘聚力可达到几百千帕,这种胶结不仅对于粘土,而且对于砂土也会产生一定的粘聚力,即使含量很小,也明显地改变了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包线。
颗粒间接触点的化合价键
当正常固结土在固结后再卸载而成为超固结土时,其抗剪强度并没有随有效正应力的减小而按比例减小,而是保留了很大部分的强度。这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孔隙比减小,颗粒间接触点形成了初始的化合键,这种化合键主要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键能很高。
表观粘聚力
这种粘聚力并非来源于粘土颗粒间的胶结和化合键,实际上是摩擦强度表现为粘聚力。包括在非饱和土中吸力引起的强度和粗粒土中咬合表现的强度。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