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本书旨在探讨利益相关者互动博弈下所形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特点。担保契约设计是实现内部风险分担的主要途径。担保费率、反担保措施以及担保比例的不同组合提供了甄别风险的工具,避免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而再担保机制则提供了外部风险分担手段,对银担合作带来正向激励。信用担保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对担保风险建立财政补偿机制的合理性,财政补偿机制对担保契约设计会产生积极影响。担保机构的道德风险会影响财政补偿机制能否成功。简要探讨了担保机构内部风险预警与风险补偿问题。本书为担保风险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分析框架,希望能够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政策与理论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原理
第四节 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特性以及行业政策环境
第二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现状
第一节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第二节 担保代偿危机案例分析与启示
第三节 世界各国(地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第四节 启示与建议
第三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定价
第一节 文献简要回顾
第二节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定价内容
第三节 基于VaR信用担保风险定价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 基于方差一协方差计算方法的VaR担保风险定价与检验
第四章 信用担保风险分担的激励机制设计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担保机构与企业的博弈
第三节 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利益冲突与博弈
第五章 再担保机制的影响
第一节 再担保对于风险分担的意义和作用机制
第二节 再担保市场中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
第三节 完善信用再担保制度的建议
第六章 信用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机制优化
第一节 风险补偿的经济学原理
第二节 信用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政策实践
第三节 风险补偿条件下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博弈
第四节 担保机构道德风险对财政补偿机制的影响
第五节 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机制优化设计
第七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内部防范与控制
第一节 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机制
第二节 完善担保风险内部补偿机制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担保流程管理制度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的制度规范,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设方面的法律还是空白,有关部门应尽快将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建...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部是公司一切财政事务及资金活动的管理与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财务管理、筹资管理和财务分析工作,其工作范围和职责主要有: 1.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公...
盆景B300参考报价:¥4200产品尺寸: 490×390×525mm产品重量: 20kg 这款财务装订机使用很好,很方便,解决了很多烦恼。总结:好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须知09.2郭
三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须知 根据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闽经贸中小, 2008? 428 号文 精神,加强对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防范担保 业风险 ,引导担保机构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为 此建立健全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案管理制度,促进 全市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现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备 案管理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一、备案管理工作流程 1、各担保机构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后;需备案的 各担保机构应当在工商登记注册后三十日内到福建中小企 业网( /)下载安装“担保机构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并进 行网络填报备案申报材料, 同时将纸质申报材料 (一式三份) 报工商登记注册所在地同级经贸局备案;县(市、区)经贸 局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在三十日内报市经贸委;市经贸委将 对各担保机构申请备案登记情况进行审核,合格者报省经贸 委备案。 2、在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或跨省、市设立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信用担保是长期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摆脱融资难困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完善担保体系结构、规范担保制度和健全发展担保机构三大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全国推进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促进协调发展
政策机制篇
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
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
试论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
西部生态补偿的现状评估及时策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政策现状和问题
退耕还林(草)的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研究
探讨中西部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与配套政策
西部大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探讨
跨区域河流污染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建立西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补偿与融资机制研究
理论方法篇
自然资产功能流与绿色赋税
经济外部性理论在流域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以建立生态特区实现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服务市场的研究进展与形成机制
浅析生态补偿法的基本原则
生态补偿的经济博弈分析
生态系统的净化服务能及其价值评估
环境资源、环境服务市场和产权
支付流域生态环境服务:市场的作用
水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研究
退耕还林的制度缺陷
全方位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探讨
实践探索篇
中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补偿研究
中国农田生产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浙江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建议
广西珠江流域水源涵养林效益补偿问题探讨
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补偿机制研究
北京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改善及经济补偿的研究
加强京张环境保护合作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附 关于推进中国生态补偿实践与国际合作的倡仪书 2100433B
88个贫困县即将启动实施,省财政县均补助200万元
我省返乡创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再添重大利好。记者9月13日从省财政厅获悉,四川将在全国率先探索设立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返乡创业贷款发生的损失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分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返乡创业的信贷投入。
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将在全省88个贫困县率先启动实施,省级财政按县均2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专项补助,市县根据自身财力增加基金规模。金融机构发放创业贷款一旦发生损失,基金将按一定比例给予分担,具体分担比例由各县与金融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协商。
资金是影响返乡创业发生率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直接补助创业者,不仅受益面小、量少,且甄别成本较高”,西南财大财税学院副院长李建军认为,四川探索设立返乡创业风险分担基金,可以降低金融机构顾虑,提高其信贷投入积极性,精准抓住了返乡创业“痛点”,将有效激发大众创业潜能。
此前,我省针对返乡创业已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风险分担基金的制度设计让支持体系更趋完善,返乡创业者在每个阶段都能享受到贴心服务。
第1章 项目融资概述
1.1 项目融资定义
1.2 项目融资的特征
1.3 项目融资的优缺点
1.4 项目融资的适用范围
1.5 项目融资的关键成功因素
第2章 研究问题及思路
2.1 选题背景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与进展
2.2.1 ppp项目相关研究的趋势
2.2.2 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进展
2.2.3 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的进展
2.2.4 研究现状分析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意义
2.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4.1 研究方案
2.4.2 技术路线
第3章 中国ppp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3.1 风险管理现状调查方法
3.1.1 调查方法
3.1.2 访谈问卷设计
3.1.3 数据有效性检验
3.2 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2.1 管理者的风险认识与态度
3.2.2 企业的风险认识和态度
3.2.3 ppp项目中风险管理的应用现状
3.3 阻碍风险管理执行的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ppp项目风险识别
4.1 风险识别过程
4.2 失败案例原因分析
4.2.1 案例选择原则
4.2.2 导致项目失败的风险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1 问卷调查简介
4.3.2 分担存在歧义的风险
4.3.3 分担不明确的风险
4.4 已有分担方案比较分析
4.5 风险清单的确定与分析
4.5.1 风险清单确定
4.5.2 风险层级归纳
4.5.3 风险起源分析
4.5.4 风险后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ppp项目风险评估
5.1 德尔菲调研设计和实施
5.1.1 德尔菲调研设计
5.1.2 德尔菲调研过程
5.1.3 统计方法选择
5.1.4 风险评估的数据质量分析
5.2 不同类别专家的看法比较
5.2.1 学术界、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专家的看法差异
5.2.2 学术界与实业界专家的看法差异
5.2.3 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专家的看法差异
5.3 关键风险的重要性评估
5.3.1 风险发生概率评估
5.3.2 风险危害程度评估
5.3.3 风险重要性评估
5.4 不同层级风险的重要性评估
5.4.1 国家层级风险的重要性
5.4.2 市场层级风险的重要性
5.4.3 项目层级风险的重要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ppp项目风险分担偏好
6.1 风险分担的数据质量分析
6.2 不同类别专家的看法比较
6.2.1 学术界、公营部门和私营部门专家的看法差异
6.2.2 学术界与实业界专家的看法差异
6.2.3 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专家的看法差异
6.3 风险分担偏好分析
6.3.1 公营部门承担的风险
6.3.2 私营部门承担的风险
6.3.3 双方共同承担的风险
6.4 不同层级风险的分担偏好
6.4.1 国家层级风险的分担偏好
6.4.2 市场层级风险的分担偏好
6.4.3 项目层级风险的分担偏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机制
7.1 风险公平分担机制的构造思路
7.2 实际ppp项目的风险分担
7.2.1 实际风险分担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7.2.2 分担差异度与项目成功度的关系分析
7.2.3 所有行业的实际分担与分担偏好的差异
7.2.4 单一行业的实际分担与分担偏好的差异
7.2.5 单一项目的实际分担与分担偏好的差异
7.3 风险公平分扭机制的构造
7.3.1 中国ppp项目的风险公平分担建议
7.3.2 风险公平分担的合同组织建议
7.3.3 风险分担调整机制的构造
7.4 风险公平分担机制的效率分析
7.4.1 参考风险分担模型的选择
7.4.2 不同风险分担模型的优劣比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论文的主要结论
8.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8.3 本书局限性
8.4 后续研究建议
附录a风险管理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德尔菲调研第一轮问卷
附录c德尔菲调研第二轮问卷
附录d实际项目风险分担调查问卷(访谈前调查版)
附录e实际项目风险分担调查问卷(访谈记录版)
附录f因子分析的相关矩阵列表
参考文献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