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园林百科

竹叶草变种分类

竹叶草变种分类

无芒竹叶草

无芒竹叶草(变种)

野生竹叶草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Submuticus

【形态特征】: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云南;生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变种) (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 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形态特征】: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

竹叶草(5张)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

【产地分布】:产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Intermedius

竹叶草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日本也有分布。

大叶竹叶草

中间型竹叶草

大叶竹叶草(变种) (海南植物志)

【种拉丁名】:Oplismenus var.Owatarii

【种别名】:大渡求米草(禾本科图说)

【形态特征】: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牛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

【产地分布】:产贵州、台湾、广东、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分布日本、泰国北部。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

福建竹叶草(植物分类学报)

【种拉丁名】:Oplismenus fujianensis

【形态特征】:秆较粗壮,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40—8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或上部者长于节间,密被疣基毛;叶舌膜质,顶端被长约1毫米短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两面密被毛。圆锥花序长10—15厘米,主轴及穗轴密被疣基毛;分枝长2—5厘米;小穗孪生(基部偶有3个簇生),较紧密排列于穗轴的一侧,卵状披针形,疏被毛,长2.5—3毫米,第一颖草质,长为小穗的1/2—2/3,顶端芒长2—4毫米,具3—5脉:第二颖顶端具芒长约0.5毫米或具小尖头,具5-7脉;第一小花中性,外稃草质,与小穗等长,具7—9脉,内稃狭小,膜质;第二外稃草质,平滑光亮,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折叠,花柱基分离。花果期7-10月。

【本种提示】:本种与竹叶草O.Compositus(L.)Beauv.近似,所不同者花序分枝上的小穗排列较紧密,小穗较小,颖片具较短的芒或仅有小尖头,以及叶鞘密被疣毛等特征。

【产地分布】:产福建;生于灌丛中阴湿处。

查看详情

竹叶草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型号、规格:种类:锦;规格:育苗盘50×30cm,带土壤厚度5cm;品牌:绿态
  • 绿态
  • 9%
  • 深圳市宸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竹叶楠树

  • H25以上
  • 9%
  • 张家界宏茂生态种苗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叶芦竹

  • 高度35-45cm,冠幅20-25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叶芦竹

  • 高度30-35cm,冠幅10-15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叶芦竹

  • 高度50-65cm,冠幅20-30cm
  • 瀚艺
  • 9%
  • 南宁瀚艺生态苗圃种植基地
  • 2022-12-06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3年4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0-50×20-25
  • 深圳市201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5-40×30-35
  • 深圳市201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紫哇竽(花叶竹竽)

  • 苗高×冠幅:30-50×20-25
  • 深圳市2011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4191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6-19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4319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5-03-29
查看价格

竹叶(鸢尾)

  • G25-30cm;h30-40cm
  • 6392株
  • 4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5-20
查看价格

竹叶楠木

  • 12542
  • 3株
  • 1
  • 竹叶楠木
  • 高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5-08-10
查看价格

竹叶

  • 胸径10cm以上
  • 1株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2-12-20
查看价格

竹叶草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性味甘、淡、平,无毒。能清肺热,行血;消肿毒。治咳嗽吐血。 2100433B

查看详情

竹叶草防治

竹叶草

对田地里野生竹叶草的防治:选择适宜的药剂,然后根据杂草种类、叶龄大小及湿度高低决定用量。例如用稳杀得防除一年生杂草,在土壤湿度适宜时,每亩有效成分药量为9~17克;干旱条件下这17~24克;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有效成分药量为27~45克。在禾本科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夏季施药应选择无风天气,早晚的气温较低时进行,要求喷 雾均匀,药后保持3小时内无雨,能提高药效。

编辑本段

查看详情

竹叶草变种分类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竹叶草栽培技术

在靠近根基部附近。只留下10-20厘米后剪除,等新的枝条发出来后,植株就得到了更新。在观察整体平衡感的同时,用手把芯(技条的中心轴)拔去,以调控树形与大小。也可以使用剪刀,但是剪切口显眼,会影响观赏。要限制高度的话,只要在6月左右拔芯(枝条的中心)即可。在根基部附近修剪时,新枝条萌发出来后就可更新植株了。但是,在盛夏季节进行修剪。有可能原封不动不长出来。

查看详情

竹叶草产地生境

全世界东半球热带地区都有分布,分布于东非、南亚、东南亚至大洋洲、墨西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长江流域或至南部各省,主要为江西、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和云南等省;生长于疏林下阴湿处。

查看详情

竹叶草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130-3700米的疏林下阴湿处。[1-2]

编辑本段

查看详情

竹叶草主要变种

无芒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submuticus S. L. Chen et Y. X. jin):叶鞘无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8-14毫米。花序轴粗糙,疏生毛;小穗孪生,长约3毫米;第一颖顶端芒长0.5-1厘米,第二颖顶端无芒。分布于中国四川和云南;生长于林缘湿地。

台湾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 L. Chen et Y.X. Jin)与原变种区别为:叶片披针形,长9-13厘米,宽12-25毫米,小穗长3.5-4毫米;第二颖的芒长达3毫米,第二外稃顶端芒尖至具长约0.5毫米的芒。分布于中国四川、贵州、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生长于草地疏林阴湿处。

中间型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intermedius):叶鞘密被疣基硬毛,边缘被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5-15毫米,基部斜心形。花序轴及穗轴密被长柔毛和长硬毛;小穗孪生,稀上部者单生,长3-3.5毫米;两颖均具5脉,第一颖具芒长5一10毫米,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分布于中国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浙江(南部)、台湾、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生长于山地、丘陵、疏林下阴湿地。

大叶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 (L.)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秆纤细,上升部分高30-80厘米。叶鞘、叶片、花序轴密生长柔毛或疣基毛,叶片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5-30毫米。小穗孪生,长约4毫米,第一颖的芒长约8毫米,具5脉;第二颖有长约1毫米的芒,具5-7脉;第一外稃顶端具小尖头,具7-9脉。分布于日本、泰国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贵州、台湾、广东和云南;生长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

查看详情

竹叶草形态特征

秆较纤细,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20-80厘米。叶鞘短于或上部者长于节间,近无毛或疏生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长3-8厘米,宽5-20毫米,近无毛或边缘疏生纤毛,具横脉。

圆锥花序长5-15厘米,主轴无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离,长2-6厘米;小穗孪生(有时其中1个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单生,长约3毫米;颖草质,近等长,长约为小穗的1/2-2/3,边缘常被纤毛,第一颖先端芒长0.7-2厘米;第二颖顶端的芒长1-2毫米;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质,与小穗等长,先端具芒尖,具7-9脉,内稃膜质,狭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质,平滑,光亮,长约2.5毫米,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片2,薄膜质,折叠;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9-11月。

查看详情

竹叶草变种分类文献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淡竹叶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与含量测定

格式:pdf

大小:188KB

页数: 2页

目的:从淡竹叶中提取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淡竹叶总黄酮,用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测得淡竹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62%,平均回收率为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n=6)。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淡竹叶中提取总黄酮,反应速度加快,提高了提取效率。

无芒竹叶草(变种)相关的种

与"无芒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submuticus S.L. Chen & Y.X. Jin"相关的变种有:

竹叶草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compositus

台湾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L. Chen & Y.X. Jin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intermedius (Honda) Ohwi

大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

福建竹叶草Oplismenusfujianensis S.L. Chen & Y.X. Jin

疏穗竹叶草Oplismenuspatens Honda

狭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patens Honda var. angustifolius (L.C. Chia) S.L. Chen & Y.X. Jin

疏穗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patens Honda var. patens

云南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patens Honda var. yunnanensis S. L. Chen & Y. X. Jin

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求米草(原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undulatifolius

双穗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binatus S. L. Chen & Y. X. Jin

光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P. Beauv. var. glaber S.L. Chen & Y.X. Jin

狭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imbecillis (R. Br.) Hack.

日本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japonicus (Steud.) Koidz.

小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microphyllus (Honda) Ohwi

查看详情

狭叶竹叶草(变种)相关的种

与"狭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patens Honda var. angustifolius (L.C. Chia) S.L. Chen & Y.X. Jin"相关的变种有:

竹叶草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compositus

台湾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L. Chen & Y.X. Jin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intermedius (Honda) Ohwi

大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

无芒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submuticus S.L. Chen & Y.X. Jin

福建竹叶草Oplismenusfujianensis S.L. Chen & Y.X. Jin

疏穗竹叶草Oplismenuspatens Honda

疏穗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patens Honda var. patens

云南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patens Honda var. yunnanensis S. L. Chen & Y. X. Jin

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求米草(原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undulatifolius

双穗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binatus S. L. Chen & Y. X. Jin

光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P. Beauv. var. glaber S.L. Chen & Y.X. Jin

狭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imbecillis (R. Br.) Hack.

日本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japonicus (Steud.) Koidz.

小叶求米草(变种)Oplismenusundulatifolius (Ard.) P. Beauv. var. microphyllus (Honda) Ohwi

查看详情

狭叶竹叶草生长环境

狭叶竹叶草生长于山地疏林下阴湿处。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