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序
第一部分文本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评价范围及过程
第二节评价依据
第三节评价方法
第四节评价结果
第五节政策建议
第二章区域概况与震前承载能力
第一节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震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
第三节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第三章适宜性评价
第一节总体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评价
第三节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评价
第四节人口和经济基础条件评价
第五节集成分析与补充评价
第四章人口合理规模测算
第一节测算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测算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三节测算的主要过程和依据
第五章评价结果的应用与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表册
表2-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2007年基本情况
表2-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汇总(乡镇单元)
表2-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适宜性评价结果汇总(自然单元)
表2-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口容量及人口超载类型汇总
表2-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地形高程分级数据
表2-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地形坡度分级数据
表2-7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耕地资源地形坡度分异
表2-8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比重
表2-9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汇总
表2-10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汇总
表2-1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供水能力统计
表2-1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各乡镇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分乡镇)
表2-1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水环境容量现状及分级评价结果汇总
表2-1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县(市、区)域污染胁迫指数评价结果汇总
表2-1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烈度统计(按政区统计)
表2-1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地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按政区统计)
表2-17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地质灾害评估
表2-18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统计结果
表2-19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综合工程地质分区
表2-20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工程地质评价结果对比
表2-2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综合工程地质评价乡镇数统计
表2-2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32个县(市、区)综合工程地质评价分区(分乡镇)
表2-2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口基础数据统计
表2-2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口基础数据统计(分乡镇)
表2-2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2007年基本经济情况
表2-2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农业区划方案(分乡镇)
表2-27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或农民人均收入(分乡镇)
表2-28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评价得分(分乡镇)
表2-29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堰塞湖基本情况与危险等级评估
表2-30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堰塞湖威胁区域评价土地情况(分乡镇)
表2-3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中25个县(市、区)基本情况分级评价
第三部分图集
图3-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位置317
图3-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地理概貌318
图3-3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地震灾区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分级319
图3-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重建条件适宜性评价(按自然单元)320
图3-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重建条件适宜性评价(按行政单元)322
图3-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高程分布324
图3-7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坡度分布325
图3-8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326
图3-9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耕地分布327
图3-10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建设用地分布328
图3-1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林地分布329
图3-1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草地分布330
图3-1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河流水系与水资源分区331
图3-14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人均水资源量评价332
图3-15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地震灾区的水资源分级333
图3-16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可利用水资源评价334
图3-17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335
图3-18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336
图3-19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价337
图3-20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按自然单元)338
图3-2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按行政单元)339
图3-22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区COD容2100433B
ISBN:978-7-03-023070-6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版次:第1版
作者:樊杰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就这么给你说吧,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的房子就分了很多种,但是这些都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据我所知,是有一些人家的房子属于免费,但是还有更多的是自己花钱修房子,政府出钱帮你装修房子的外...
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人,就这么给你说吧,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的房子就分了很多种,但是这些都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据我所知,是有一些人家的房子属于免费,但是还有更多的是自己花钱修房子,政府出钱帮你装修房子的外...
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正式启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务院讨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重庆维普 http://www.cqvip.com
本书根据水土资源、生态重要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灾害危险性、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指标的综合评价,将重建规划区分为适宜重建区、适度重建区和不宜重建区等。
序
第一部分 文本
第二部分 表册
第三部分 图集
工作日记
后记 2100433B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与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探讨
一 背景:汶川地震发生地及其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二 问题的提出:富饶的贫困,忧伤的岷江
三 灾后重建:自然资源管理与中国国情
第二章 区域脆弱性评价——以“5·12”汶川地震为例
一 引言
二 区域脆弱性的相关概念
三 地震灾害及其脆弱性要素
四 区域脆弱性的评价
五 结论与展望
第三章 地震灾害中的主体与客体
一 地震灾害中的主体
二 地震灾害中的客体
三 地震灾害中的主客体博弈关系
四 结论
第四章 生态重建区发展指标重构
一 生态重建区概况
二 生态重建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三 生态重建区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四 生态重建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建议
五 生态重建区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
六 问题与建议
第二篇 分论
第五章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 岷江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灾后重建的保障
二 岷江上游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与水电开发现状
三 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后果
四 岷江上游水资源合理开发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 协同学理论与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协同系统
二 熙玉村基本情况及受灾情况
三 熙玉村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协同系统的理念
四 熙玉村灾后重建土地利用系统协同调控研究实例
五 熙玉村灾后重建土地利用系统协同性研究小结
第七章 汶川地震灾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价值
二 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三 灾后生物多样性破坏的主要原因
四 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
五 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六 灾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第八章 汶川地震灾后的生态资源恢复及生态环境重建
一 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重要性
二 研究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必要性
三 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研究框架
四 地震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估
五 灾区农业生态环境重建的关键环节
六 灾区重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第九章 汶川地震灾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精神家园建设对策研究
一 地震对四川灾区民族文化及精神家园的破坏和影响
二 关于灾区民族文化保护的几点对策建议
三 关于灾区精神家园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第十章 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发展重建研究
一 发挥旅游业先导产业优势,促进灾区又好又快重建发展
二 都江堰市震后旅游业的恢复重建成果
三 都江堰市灾后旅游业发展重建的优势分析
四 都江堰市灾后旅游业发展重建策略选择
五 推动都江堰市灾后旅游业发展重建的措施建议
第十一章 汶川地震后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研究
一 中国西部环保的NGO现状
二 地震后主要的环境问题
三 环保NGO的应对表现
四 发挥NGO对自然资源管理的特殊作用:基于公共资源的理论
第十二章 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与对策研究
一 引言
二 灾后调研和数据的获取
三 地震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
四 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
五 关于重建的几点建议
六 结论
第三篇 专题
第十三章 可挽救性度量方法及其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可挽救性度量的概念与特征
三 地震救援中可挽救性度量的对象
四 地震救援中的可挽救性度量模型
五 结论
第十四章 汶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重建研究
一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羌族文化的破坏情况
二 汶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重建情况
三 汶川地震灾区羌族文化重建面临的现实问题
四 进一步促进羌族文化保护与重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十五章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生态恢复重建的影响及对策
一 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导致生态破坏十分严重
二 次生地质灾害长期性决定生态恢复重建的长期性
三 次生地质灾害影响条件下生态恢复重建对策思考
第十六章 破解汶川地震生态挑战——以农业为例
一 震前四川灾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地位
二 灾区农业生态面临严重挑战
三 重建灾区农业生态对策
第十七章 应急捐赠管理的机理分析
一 应急捐赠的概念与内涵
二 应急捐赠的四层次机理分析
三 完善应急捐赠的几个建议
四 结语
第十八章 震后心理危机的表现与应对
一 地震后灾害心理的表现
二 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
三 结论
第十九章 地震应急中的通信障碍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 引言
二 通信网络可靠性技术分析
三 地震中的通信障碍问题分析
四 通信网络的改进建议及对策
五 结语
第二十章 都江堰市震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调研报告
一 旅游业在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都江堰市旅游业在汶川地震中的受灾情况
三 都江堰市旅游业的震后恢复政策及措施
四 都江堰市旅游产业灾后逐步走向恢复
五 对都江堰市旅游业恢复中发展的政策建议
附件一 2009年都江堰市游客问卷调查及商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附件二 2010年都江堰市游客问卷调查及商铺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