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代表
城市的规划,不仅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在今天上午举行的人代会“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题审议中,陈丹燕代表建议,上海未来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添加对地标性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为此,她还提议重建建于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碑。
陈丹燕现场展示了一本《大上海都市计划》,她表示,上海是一个具有规划传统的城市,因此在上海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这本《大上海都市计划》作于1946年,里面对上海未来发展的一些判断,现在看来非常准确。比如书里预测上海人口将达到2000万、上海未来要向浦东发展等等。我想我们的规划部门应该会继承这种优良的规划传统,在规划编制中展示出更大的雄心。”
陈丹燕认为,上海的城市规划中有很多商业方面的规划,可谓是城市规划的“里子”,但是“面子”的规划则相对不足。陈丹燕所说的“面子”,指的是城市地标性的公共空间。她认为,这样的公共空间不应只是一个“购物后喝一杯咖啡的地方”,而是要有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和城市历史纹脉的展示:“所有来上海的人或者生活在上海的人,都能在那里感受到上海城市精神生活的标准,收获一种精神上的成果。”
紧接着,陈丹燕提到了一战纪念碑的例子。据悉,这座纪念碑建于1918年,用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位于现在的中山东一路、延安路交界处。1941年,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后,将纪念碑拆毁。陈丹燕希望,相关职能部门能够考虑恢复重建这座纪念碑。
陈丹燕说:“这个纪念碑是一个历史地标,象征着1918年上海这座城市与当时国际社会的联系。如果我们能恢复这个标志,其实也就恢复了一段与历史的联系。我觉得,在我们的城市规划中,是不是能够找到这样的东西并把它们做进规划里,从而恢复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