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余平:向传统材料致敬

2015/02/25729 作者:佚名
导读:瓦是一种最传统朴素的材料,记录着农耕时代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但随着社会变迁,瓦在今天大尺度的建筑里面有它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工艺制作要求及今天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要求……

西安本土设计师 余平

近日,在有着“设计界金马奖”之称的中国台湾金点设计奖评选中,西安本土设计师余平主创的设计作品“瓦库7号”在众多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在此之前,该作品还曾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可持续发展特别奖。

放眼当今新作迭出的室内设计界,中国的设计师群体都在不约而同地对地域性进行着探索。相较于江南及珠三角设计师群体的创作活跃度,西部设计一直是一个相对陌生且边缘的概念。但余平以他的“瓦库”茶馆系列,在全国15个城市进行了实践,并获得广泛认同。“瓦库”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以瓦为主题的茶馆商业空间,而成为一个独特的西部地域文化符号。

Q:“瓦库”茶馆系列中贯穿始终的设计元素就是瓦,为何要选择这样一种传统材料?

余平:瓦是一种最传统朴素的材料,记录着农耕时代的社会进步和生产发展。但随着社会变迁,瓦在今天大尺度的建筑里面有它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工艺制作要求及今天人们对时间、空间的要求,于是,瓦逐渐被各种新型的防水材料所代替。

虽然瓦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但并不是说传统的材料都会消失。如何找到和发现传统材料的特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越是普通的瓦越是能直接地体现乡土性,在“瓦库”的设计中,对于各种不同形态种类的瓦的使用,就是对传统材料的致敬和再提炼。

Q:在做“瓦库”时是否会考虑风格的问题,或者说如何权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

余平: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关系我现在已经解决好了,比如说做南京“瓦库”时,我就去寻找南京的瓦,这些瓦是在各个村落、民居中找到的,我只负责空间搭建的问题,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就由客人来决定。但如果你在南京建房子,你要去意大利找那些很尊贵、很奢华的材料回来做设计,那是很费劲的,最后做出来的效果也未必能与当地环境相融合。

中国现在有很多年轻设计师,他们很有创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项目交给他们做。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创新的设计建成后,第一年你可能觉得它很新奇,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就变得没有意思了,说到底就是缺少了一种文化的积淀。中国的历史文化是我们设计最结实的根基和土壤,创意、创新是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当然这也不代表我们要死守文化,而是要创新地运用传统和历史文化。

Q:您在做“瓦库”系列作品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

余平: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让作品既好看又好用,不管我们设计师或专家认为设计是多么的好,但老百姓不买单,那这个设计作品就不能称为一个好的作品,只能是一个好看的作品,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总的来说,对于设计专业上的问题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但说到商业的话,确实底气不足,需要慢慢摸索,去了解客户的需要,让这个商业空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变成有回报的东西。我和我的投资人有个想法就是希望我的作品在中国每个大城市都有,现在已经有15个城市有了我的作品,但像北京、上海和广州这种一线城市还没有,所以以后的计划就是走向一线城市,并被当地的人接受和认可。

Q:您业余时间经常到古镇采风,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

余平:每一次的古镇之旅,都是一次洗礼。镇里的建筑虽出自普通老百姓之手,但在我看来可以称为超现代的视觉建筑艺术。比如在福建的东庠岛,房子都有着厚厚的墙、院落、街道,甚至床脚全部都由石头堆砌而成。人们就地取材,搭起了低矮厚重的居所,用最低的成本抵御台风。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古镇之旅,让我开始痴情于那些土、木、砖、瓦、石。把一种材料做彻底,这才是我们设计师一生的追求。

Q:听说您还在秦岭脚下的小山村“收藏”了一所废弃的小学,能给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吗?

余平:当时是在一次踏山过程中偶然发现了这所小学,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和几位朋友将其租了下来,并取名为“非小学”。修旧如旧后,这里具备了卫生间、淋浴房、暖气等现代生活的基础设施,还有流行于物质贫乏年代的乒乓球、跳绳等娱乐设施。这个小学能够让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触景生情,想起很多童年的往事,也成为远离城市喧嚣,供文化人聚会怀旧或静心创作的场所。作为室内设计师,我强烈地感觉到它的价值,这个空间属于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历史。

Q:您曾代表中国设计力量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世界室内设计大会,这个经历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否谈下您未来的发展轨迹和设计方向?

余平:参加世界室内设计大会是我们中国设计师第一次与世界各国设计师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首先这是一个特别长士气的事情。参加国际交流以后,可以看到中国设计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发达国家设计师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很好的一个学习过程。

我未来的创作道路肯定还是充满了砖、石、瓦的一条路,我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深入地挖掘、整理、应用。这条路是坚实而宽广的,但不会是很平坦的,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之所以说它是坚实的,是因为它有历史、有渊源;之所以说它是宽广的,是因为这条路连接着每一个人。我们都是从瓦和砖的年代走过来的,在今后的岁月,它们的身影不应该消失。

余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高级室内建筑师。代表作品:瓦库茶馆系列

 

文章来源:中华建筑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