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原为木质,建于北宋永安年间。北齐武成帝(高湛)太宁二年(562)四月十七日由皇帝降旨由官府建,并易木为石,刻“颂文”于石柱上。保存完好。
石柱通高六点六五米。柱身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大字题额,题额左边下方有“大齐太宁二年四月十七日省符下标”题记。柱身四面刻“颂文”约三千余言。石柱分基础、柱身和石屋。基础是一块大石,东西两边各长二米,南北两边略小。基石上有覆莲坐柱础。莲座包括方台、枭线、覆莲三部分,为一宽约一点二三米方石,高约零点五五米。柱身上部方形,下部四方略切四棱形,成八角形,由四块浅棕色石灰石累迭成。柱身上端置一长方形石盖板,盖板底面刻莲瓣、圆环、古钱及花果等纹饰。石屋建盖板上。石屋系一石雕小屋,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并刻有屋顶、檐、角梁、斗、阑额、柱子等,前后当心间刻佛像,两次间刻窗棂,似一座三间殿宇模型。它的雕刻风格以及柱子卷刹收分等建造手法,是研究我国隋唐以前建筑形式宝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