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第四章脚手架

2018/06/19171 作者:佚名
导读: 第三十条 木杆应该以剥皮杉木和其他各种坚韧的硬木为标准,杨木、柳木、桦木、椴木、油松和其他腐朽、折裂、枯节等易折木杆,一律禁止使用。竹竿应该以四年以上的毛竹为标准,青嫩、枯黄、或者有裂纹、虫蛀的都不许使用。第三十一条 使用木杆做脚手架的,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7厘米,大横杆、小横杆(排木)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8厘米使用竹竿做脚手的,立杆大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7.5厘

第三十条 木杆应该以剥皮杉木和其他各种坚韧的硬木为标准,杨木、柳木、桦木、椴木、油松和其他腐朽、折裂、枯节等易折木杆,一律禁止使用。竹竿应该以四年以上的毛竹为标准,青嫩、枯黄、或者有裂纹、虫蛀的都不许使用。

第三十一条 使用木杆做脚手架的,立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7厘米,大横杆、小横杆(排木)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8厘米使用竹竿做脚手的,立杆大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7.5厘米,小横杆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能小于9厘米(对于小头直径在6厘米以上不足9厘米的竹竿,可以采取双竿合并使用的办法)。

第三十二条 架子的铺设宽度不能小于一点二公尺,大横杆间隔不能大于1.2米。木脚手的立杆间隔不能大于1.5米,小横杆的间隔不能大于1米。竹脚手必须搭设双排架子,立杆的间隔不能大于1.3米,小横杆的间隔不能大于0.75米。

第三十三条 架子必须设斜拉杆和支杆,高在7米以上的工程无法顶支杆的时候,架子要同建筑物连结牢固,立杆和支杆的底端要埋入地下,深度应该视土壤性质决定;在埋入杆子的时候,要先将土坑夯实,如果是竹竿,必须在基坑内垫以砖石,以防下沉;遇松土或者无法挖坑的时候,必须绑扫地杆子。

第三十四条 凡是搭设高达10米以上的竹脚手架,要在立竿旁加设顶撑或者使用双行立竿。竹脚手的小横竿,它的两头伸出大横竿部分不能短于30厘米。斜拉竿和立竿的交叉处都要绑牢。

第三十五条 搭架子可以根据各地经验采用坚韧的麻绳、棕绳、草绳、铁丝或者篾条切实扎绑,并且要经常检查。

第三十六条 斜道的铺设宽度不能小于1.5米;斜道的坡度不能大于一比三,斜道防滑木条的间距不能大于30厘米,拐弯平台不能小于6平方米。

第三十七条 脚手板必须使用5厘米厚的坚固木板,凡是腐朽、扭纹、破裂和大横透节的木板都不能使用。如果使用竹片编制的竹脚手板,板的厚度不能小于5厘米,螺栓孔不能大于1厘米,螺丝必须拧紧。

第三十八条 脚手板和斜道板要满铺于架子的横杆上,在斜道两边,斜道拐弯处和高在3米以上的脚手架的工作面外侧,应该设18厘米高的挡脚板,并且要加设1米高的防护栏杆。

第三十九条 脚手架的负荷量,每平方公尺不能超过二百七十公斤,如果负荷量必须加大,架子应该适当地加固。

第四十条 悬吊式脚手架应该以坚固的材料构成,脚手板间不能有空隙,并且应该设防护栏杆。吊架挑梁应该插在墙壁的牢固部分,严禁插在房檐上,挑梁的下方应该垫入5厘米厚的垫木。

第四十一条 吊架所用的钢丝绳,它的粗细应该按照负荷量决定。升降用的卷扬机或者滑车,应该合于吊架的计算荷量,并且要设双重制动闸。

第四十二条 安装管式金属脚手架,禁止使用弯曲、压扁或者有裂缝的管子,各个管子的联接部分要完整无损,以防倾倒或者移动。

第四十三条 金属脚手架的立杆,必须垂直地稳放在垫木上,在安置垫木前要将地面夯实、整平。

第四十四条 安装金属脚手架的地点,如果有电气配线的设备,在安装和使用金属脚手架期间,应该将它断电或者拆除。

第四十五条 里脚手架的铺设宽度不能小于1.5米,高度要保持低于外墙的20厘米。砌墙高达4米的时候,要在墙外安设能承受一百六十公斤荷重的防护挡板或者安全网,墙身每砌高4米,防护挡板或者安全网应该随墙身提高。

第四十六条 里脚手使用的伸出式挑架,要用坚固的材料作成,伸出墙外部分不能小于1.2米,所铺脚手板不能有空隙,并且要设有防护栏杆和18厘米高的挡脚板。

第四十七条 跳板要用5厘米厚的坚固木板,单行跳板宽度不能小于0.6米,双行跳板宽度不能小于1.2米;跳板的坡度不能大于一比三,板面并且应该设防滑木条;凡是超过3米长的跳板,必须设支撑。

第四十八条 梯子必须坚实,不得缺层,梯阶的间距不能大于40厘米。

第四十九条 两梯连接使用的时候,在连接处要用金属卡子卡牢,或者用铁丝绑牢,必要的时候可设支撑加固。

第五十条 梯子要搭在坚固的支持物上,如果底端放在平滑的地面,应该采取防滑措施;立梯的坡度以60度为适宜。

第五十一条 凡是承载机械的或者超过15米高的脚手架,必须先经设计,并且经工程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才可以搭设。

第五十二条 脚手架要经施工负责人员检查验收后,才能使用,使用期间应该经常检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