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花板"几乎是朱金漆木雕的代名词。但"花板",原则上是指平面浮雕或镂孔雕。因为一是花板在建筑和家具上广泛应用;二是留存于世的也是花板居多。所以花板为历来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流程中,最有代表性的技艺。
图稿俗称"打图样",这项工作大都由资历较深、经验丰富的把作师傅担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统筹考虑,整体谐调的艺术装饰工程。要雕刻的部件必须从功能、体量尺寸、造型以及离观赏者高低远近来仔细把握,才能决定雕件的尺寸和厚薄。朱金漆木雕又有用在大木作和小木作之分。大木作主要是指用在古建筑上的构件,如梁坊、雀替、斗栱花罩、隔扇门、藻井等等。小木作雕刻则指家具类,如床、椅、桌、凳、橱、箱以及桶、盒、盘各类器具。但"大小"并不能用尺寸来分。
打图样必须便利于朱金漆木雕的工艺制作,要有利于发挥本工艺的风格特点。
考虑到朱金漆木雕的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俗称为"京班体"。花板的构图格局均采用立视体,并且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的平面上,前景不挡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的"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而是人马可大于房屋建筑。在人物比例和造型上常用幽默夸张的作风,如"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种程式化的民间艺术手法,正是打图样所遵循的原则。
上板用薄而有点透明的棉纸先在图纸上用铅笔考贝一遍。用稀薄的浆糊在要雕的板上刷上一遍,再将考贝好的棉纸快速刷粘到刷了浆糊的板上,刷的时候要纸与板对准,刷时要快,用力均匀以免将纸刷破。在现代多用复印之法。
打坯的要点是抓大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有经验的老艺人凭经验即可大刀阔斧分出块面,不细雕而效果呈矣。(1)边框线先凿。
(2)范围已定,考虑成熟,抓住主要特征开凿。先用大凿,后逐渐用小凿,要点是要按物体的轮廓线照线凿,再分出块面、高低、层次;由浅入深,由大入细。
(3)先用大口凿去掉空白处,明确分出先后高低层次。要点是无论人物、花鸟、山水景物,亭台楼阁都要做到上厚下薄,使"上厚"尽量保持在雕板的同一个平面上,使雕好后的花板显得饱满充实,这是宁波木雕的做法。
(4)如果凸显主体,分出前后,也只有在交接处分出高低以示前后层次,而不能去削弱旁边的画面内容。
(5)逐涉深入,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再分出人物的头部、身躯、四肢的上下、左右、正侧朝向。头部按三停五岳雕出五官位置;这个工序称为粗坯,一般是左右握刀凿,右手握拷柱,槌击刀柄刀下木飞。
(6)粗坯进入细坯,大凿换成小凿,凿时要诀:用力一凿下去要有回力控制,就是速将凿子收回,凿坯时就是这一凿一收中顺利进行,切忌蛮力过猛,以免破坏了下层要雕刻的材质而造成图像的破碎。
(7)细坯是基本完成的雕刻画面,但对髹漆要求来说略显粗糙,所以接下去的工序修光,是一道关系到髹漆质量的工艺。 打坯和修光这二道工艺是紧密相扣的,修光是弥补打坯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对细部的加强,故刀凿都要换成小型,如艺术品的润色,使雕刻艺术更上层楼。
一件木雕作品不但要求整体生动完整,更要求细部耐看有神,故修光更谨慎。
(1)修光前要检查刀具是否保持锋利;
(2)运刀要干脆顺畅,绝不能心中无数而造成用刀滞滞碍碍,造成刀痕板结;
(3)要保留原打坯风格,而是使它更加完美,因为打坯是一鼓作气,有一种气韵生动之感,修光是在作一种细部修饰和"光面"效果;而主要的功夫是掌指与细凿功夫。
(4)地子绝对要修得平整,不能有高低,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中,切忌有刀痕板结;
(5)将纹样、盔甲、建筑上的瓦楞,或鸟类的羽毛刻画仔细;
(6)将人物的头部刻画仔细,留下眉毛,头发、胡须等给髹漆去做;
(7)好的修光水平,能原汁原味的体现木纹材质,而且为糙漆打好基础。低劣的修光手艺是用砂皮打光,俗不可耐,给糙漆工序带来麻烦。
修光这道工序完全是用刀工来深入细化、润色,表现雕刻表面的光滑和细腻,而且保持物象的棱角分明,给人干脆利落的感觉,这就是修光和打坯的完美结合。
上面提到打坯是一鼓作气,雕板有气韵生动之感,这说明木雕师傅的个性、气质都能在雕板上反映出来。如十几块雕板排在一起,不用写上名字,就能让人知道是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