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竹芋科栽培技术

2018/06/1972 作者:佚名
导读: 竹芋科植物原产于美国中北部的热带雨林,20世纪中期才传到欧洲大陆。最常见的竹芋科植物有四大类:Calathea(肖竹芋)、Ctenanthe(锦竹芋)、Maranta(竹芋)和Stromanthe(卧花竹芋)。 上盆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根据种苗规格选择大小适宜的花盆。选择适宜的栽培温室并做好温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保水、保肥、通透性好、pH值为5.5、EC

竹芋科植物原产于美国中北部的热带雨林,20世纪中期才传到欧洲大陆。最常见的竹芋科植物有四大类:Calathea(肖竹芋)、Ctenanthe(锦竹芋)、Maranta(竹芋)和Stromanthe(卧花竹芋)。

上盆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根据种苗规格选择大小适宜的花盆。选择适宜的栽培温室并做好温室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保水、保肥、通透性好、pH值为5.5、EC值<0.5mS/厘米的基质,做好基质准备工作。

上盆

1、基质:基质需要透气性好,有一定的纤维长度,才能保证竹芋根系良好生长。若基质pH值适宜,则在此基质内再加入适量珍珠岩(大颗粒)会更好,泥炭与珍珠岩比例为7∶3。

2、栽植深度:适宜的深度即为浇透定植水后,花盆内基质面与种苗基质面相平,栽植过深不利于萌发侧枝,过浅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东倒西歪的情况。

上盆后管理

1、浇水:上盆完毕后,立刻浇透定植水,而后用1500倍甲基托布津+3000倍爱诺螨清叶面喷施一遍。

2、温度与湿度:竹芋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2℃,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控制在18℃~20℃,低于18℃,生长速度会明显变慢,而且严重影响品质。竹芋适宜的相对湿度在65%,要避免湿度超过80%。空气湿度太大,会在竹芋叶子上形成褐色水渍状斑点。温室内温度越低,湿度就会越高,出现此现象的几率就越大。

3、光照:竹芋本身是一种附生植物,故不需要太多的光照,刚上盆一周内将光照控制在4000~5000lux,后加强至7000lux。光照与植株摆放密度有很大关系,如果温室面积小,植株密度大,必须将光照提高到9000lux,否则就会出现侧枝倒伏现象,但在竹芋整个生长过程中要避免高温和强光照。

4、肥料:竹芋对高浓度肥料很敏感,不要过量施肥,否则易出现烧叶现象,所以定期检查盆内基质的EC值、pH值很重要。适宜的EC值、pH值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当基质EC值在0.3mS/厘米以下则浇肥水,反之浇清水。上盆后,注意观察根系的生长发育状况,适时浇第一遍肥水,这一点尤为重要,施肥过早在盆内积累,过晚则影响生长速度。第一遍用EC值为1.0、pH值为5.5的肥水浇灌,不管用单一肥或复合肥,钾的含量为氮含量的1.5~2.0倍,生产出的叶片不仅光泽好而且肥厚浓绿。在温室温度低的情况下,注意控制浇肥量,否则会引起叶片"吐水"现象,此状况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焦边。施第一遍肥后,随着植株生长慢慢加大肥水的EC值,从1.2~1.4,最后控制在1.4,根据基质的EC值决定。

5、定时变换盆间距:幼苗刚上盆时尽可能盆挨盆摆放,上盆约8~10周,结合换盆开始变换盆间距。若一开始直接上了最终用盆,则只拉开间距即可。竹芋最终用19厘米盆即可,刚上盆按27盆/平方米摆放,第一次拉间距为16盆/平方米,第二次拉间距为10盆/平方米,上盆约24周开始第三次拉间距也是最后一次为6盆/平方米。从盆上向下看,看不到花盆,则此时该拉间距了。对于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如"紫背剑羽"竹芋、"紫背天鹅绒"竹芋,若不能及时变换间距,则很容易长成瘦高型。竹芋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变换2~3次间距。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