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和“拍砖”这两个词是中国网民对世界互联网文化的一大贡献。其语言风格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具有鲜明的“网言”特色而颇受网友青睐。然而对这两个词的准确含意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说法,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笔者所见,“灌水”、“拍砖”一般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网友相互间对某些问题的交流沟通,前者倾向于对所讨论问题的支持性,后者则重于对所讨论问题的批判性。这种表达方式具有事实性、说理性、平等性、直接性和互动性特征,因此较易为人们所接受并大受网民欢迎。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起步较晚,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也在加快提速。据CNNIC报告,截至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增至16%,网民数已增至2.1亿人,年增长率达到53.3%,正处于“网民快速增长的阶段”。面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灌水”和“拍砖”的网民群体必然越来越大。在“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今天,是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开放的心态去欢迎它的到来,还是僵化保守、墨守成规;是重视这一群体、主动与网民朋友融为一体,还是或勿视否定、或品头论足、循规蹈矩作“壁上观”。
事实上,不管你愿意与否,互联网正以革命性的手段,改变着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行为方式。一个观点的提出,一件事情的发生,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遍世界。领袖与平民、官员与百姓在信息的拥有上,不再有距离的分野和快慢之别。因此,“顺应时代要求”,“重视网上民意”越来越成为“亲民政府”一个必然而理性的选择。去年在网上反映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就是中央高层根据网上民意及时作出相关决策的一个典范。近期突然发生在南方涉及19个省市地区大范围的冰冻雨雪灾害,正是因为信息透明、传播及时才最大程度地稳定了国人的情绪。
相反,我们有些同志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对网民的“灌水”和“拍砖”不以为然。要么动辄屏蔽、删除,要么不理不睬、不置可否、敷衍塞责、消极应付。华南虎事件便是一例。直到今天,在省政的批评下网民才看到了某新闻“始作俑”者一个迟到的“致歉”,而且“谜底”仍然没有揭开。勿容置疑,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平台,难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疏”,而不是“堵”。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正确引导、虚心“纳谏”、真心改过,在与网民“灌水”、“拍砖”的互动中增进共识,增加理解,增强感情,使互联网真正成为联系群众、凝聚民心、传播“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重要平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