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三门峡水利枢纽采用分期导流,为满足二期导流要求,在左岸溢流坝段设置了3m*8m(宽*高)导流底孔12个,该底孔也在完成导流任务后全部用混凝土封堵。水库蓄水后为解决泥沙淤积问题又重新挖开改建为排沙底孔。其他采用分期导流的大型工程,例如新安江、丹江口工程均在溢流坝段设置导流底孔,用于二期导流。
2.水口水电站工程
水口水电站采用明渠导流,因明渠封堵后三期基坑内船闸工程施工期较长,围堰设计挡水标准为全年十年一遇,洪水流量25200m3/s,为此在溢流坝段内预留了10个8m*15m(宽*高)大型导流底孔,在三期导流期间与溢流坝段缺口双层泄流。虽曾遇超设计标准洪水,但由于底孔运用水头较低,情况良好。
岩滩水电站也采用明渠导流,并在明渠坝段内设置了8个4m*10m(宽*高)导流底孔,该底孔与明渠坝段低缺口经历了3个汛期的双层泄流,并遭遇了超设计标准洪水,运用正常;铜街子水电站在导流明渠内建截流闸,明渠内3个非溢流坝段未设底孔,明渠于水库蓄水前最后一个枯水期用截流闸封堵,用碾压混凝土将明渠内三个坝段在汛前抢浇到顶,因此只在溢流坝段预留了两个6m*8m(宽*高)的临时导流底孔与两个永久冲沙孔共同导流,该导流底孔只使用了一个枯水期。
3.长江三峡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特大明渠导流。为满足明渠封堵后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挡水发电和百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837003m²/s的导流要求,泄洪坝段跨缝设置22个6.5m*8.5m(宽*高)导流底孔,并在底孔出口安装弧形闸门以调控水库初期发电水位,在进口还将设置反钩检修门。这将是我国导流底孔孔数最多,总过水面积最大,且运用要求最高的工程。
4.为特定要求设置的导流底孔
二滩水电站采用特大型隧洞导流,本来可不设置导流底孔,但因导流隧洞要满足雅砻江汛期大量漂木要求,进口未设中墩。为使进口大跨度截流闸门在隧洞堵头施工的枯水期内只承受低水头,借以减轻闸门及门槽在结构上的难度,并为拱坝横缝灌浆赢得时间,专门在坝下部设了4个4m*6m(宽*高)导流底孔,在堵头施工期将坝前水位控制在闸门门顶高程以下,堵头完成后即予封堵,不参加其他各施工阶段导流。
乌江渡水电站也采用隧洞导流。由于隧洞进口段上覆岩体过薄且岩性软弱,难以承受后期导流坝前高水位对隧洞施加的外水压力,为此在坝内增设了一个7m*10m的导流底孔,以满足隧洞提前封堵的导流要求。该底孔有效地控制了隧洞堵头施工期间的坝
前水位,并于当年汛期与放空洞联合导流,保证了大坝的正常施工。该底孔系从坝后厂房安装间下面通向下游,不影响机组安装。
东风水电站因导流隧洞泄流能力不能满足后期导流要求,在拱坝下部增设了3个6m*9m(宽*高)的导流底孔。
我国设有导流底孔的工程绝大多数都能正常运用,但也有极少数工程的导流底孔产生了空蚀。例如五强溪水电站在右溢流坝段留有5个7.5(8.5)m*10m(宽*高)导流底孔,系在跨中及跨缝布置,受右溢流坝段前沿长度限制,底孔间距较小,开孔率约61%。在底孔与溢流坝段低缺口双层过流期间,曾发生特大洪水,但底孔运用正常。在溢流坝段缺口加高以后,于1994年10月水库蓄水前夕,又遇较大洪水,底孔在较高水头下与缺口双层泄流约80h,孔内流速超过20m/s,由于水流从未封闭的底孔进口闸门槽进入,水面出现直径1~3m的立轴旋涡,孔内水流十分紊乱,下闸后在底孔进口段普遍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空蚀,最大空蚀深度接近2m,削弱了闸门支座的承载能力,为保证工程安全,立即对支座进行了加固。其他工程例如丹江口水电站一部分导流底孔也发生过类似的空蚀。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