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垂穗石松形态特征

2018/06/19195 作者:佚名
导读: 中型至大型土生植物,主茎直立,高达60厘米,圆柱形,中部直径1.5-2.5毫米,光滑无毛,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至线形,长约4毫米,宽约0.3毫米,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侧枝上斜,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有毛或光滑无毛;侧枝及小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密集,略上弯,钻形至线形,长3-5毫米,宽约0.4毫米,基部下延,无

垂穗石松图解

中型至大型土生植物,主茎直立,高达60厘米,圆柱形,中部直径1.5-2.5毫米,光滑无毛,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至线形,长约4毫米,宽约0.3毫米,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侧枝上斜,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有毛或光滑无毛;侧枝及小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密集,略上弯,钻形至线形,长3-5毫米,宽约0.4毫米,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表面有纵沟,光滑,中脉不明显,纸质。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长3-10毫米,直径2.0-2.5毫米,淡黄色,无柄;孢子叶卵状菱形,覆瓦状排列,长约0.6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急尖,尾状,边缘膜质,具不规则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本种也可根据被毛情况分为两个变型。

1a.垂穗石松(原变型)

f. cernua

中型至大型土生植物,主茎直立,高达60厘米,圆柱形,中部直径1.5-2.5毫米,光滑无毛,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至线形,长约4毫米,宽约0.3毫米,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侧枝上斜,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有毛或光滑无毛;侧枝及小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密集,略上弯,钻形至线形,长3-5毫米,宽约0.4毫米,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表面有纵沟,光滑,中脉不明显,纸质。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长3-10毫米,直径2.0-2.5毫米,淡黄色,无柄;孢子叶卵状菱形,覆瓦状排列,长约0.6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急尖,尾状,边缘膜质,具不规则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林下、林缘及灌丛下荫处或岩石上。亚洲其他热带地区及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中南美洲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1b.毛枝垂穗石松(变型)

f. sikkimensis (Mueller)

中型至大型土生植物, 主茎直立, 高30-60厘米, 圆柱形, 中部直径1.5-2.5毫米, 光滑无毛,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至线形,长约4毫米,宽约0.3毫米,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形,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侧枝上斜,多回不等位二叉分枝,有毛;侧枝及小枝上的叶螺旋状排列,密集,略上弯,钻形至线形,长3-5毫米,宽约0.4毫米,基部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表面有纵沟,光滑,中脉不明显,纸质。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长3-10毫米,直径2.0-2.5毫米,淡黄色,无柄;孢子叶卵状菱形,覆瓦状排列,长约0.6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急尖,尾状,边缘膜质,具不规则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本变型的枝被毛,但毛的多少变异很大。

产江西、福建、湖南、广东、香港、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生于海拔100-2300 (-2800?) 米的林下或灌丛下。印度、锡金、缅甸、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及其他东南亚各地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本变型的地理分布更偏南,比如在四川,原变型比变型更常见,而在云南则相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