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弄清楚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实际也并不复杂,普通高中生也应该能明白),扬声器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就是电磁感应原理。扬声器的通电螺线圈产生磁场,与扬声器的磁场相互排斥或吸引令振膜振动发生。而当一个电信号完成它的使命消失的时候,振膜依然有惯性,通过惯性运动,导体切割磁感线也会产生感生电动势,而此时感生电流产生的磁场将会产生一个与运动相反的力矩,将扬声器振膜拉回原始位置。
以上即是扬声器完成一个信号周期运动的最理想、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再最理想的状态下,人们希望扬声器振膜能够完全受电磁控制,给出一个电流振膜就应该到达规定位置,不会产生多余的振动),虽然扬声器的运动远没有这么简单,但是这即是人们分析问题的基础(即使是最简单的信号,对扬声器进行冲击后也会产生二次、三次的感生电动势,原理与上面所提类似)。
在这里,感生电动势是电子分频技术的关键点,因为产生的感生电动势与扬声器加速后的最终速度有关,在产生感生电动势后,能产生多大的电流需要看功放至扬声器间的回路阻抗来决定,而这将是产生力矩大小的关键因素。阻抗小的系统,电流相对就会较大,产生的感生力矩也会更大。扬声器回复到原始位置的速度也就越快。至此人们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功放至扬声器间的阻抗越小越好。换句话说就是功放至扬声器的回路阻抗越小(高阻尼系数,高制动性),其对扬声器的控制力就越强,在听感上就会产生声音干净、瞬态反映好、速度快的特点,这是第一。
由于采用了先分频再放大的电路设计,因此每组放大器所接收到的音频信号频带,相对传统的功率分频电路放大器来说都会变窄。
低频过载可能性降低的问题其实与上面的优势是相联系的,可以说低频过载可能性降低是单个放大器工作频率变窄的结果或好处之一。由于音频信号的中低频占据了整个信号能量的大部分,因此传统的放大器(假设采用的是同一款功放IC),在回放电平较大的信号时,如果先全频放大的话,很可能出现削顶失真。而先分频再放大的话,则有可能避免这一点。首先,高频信号可以不受中低频的影响单独放大;其次,截掉高频信号后,降低了放大带宽要求,功放IC在放大时,冗余度也更宽裕了,这对提升回放音质的确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