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双光镜的像跳

2018/06/19201 作者:佚名
导读: 在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视远区进入到视近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突然遇见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棱镜效应子片在其范围内各点产生棱镜效应,以子片光学中心OS作为棱镜的底。在第一眼位时,眼睛通过视远区中心看远,眼睛逐渐下转时,由于和远光学中心距离渐远,主片产生的棱镜效应逐渐增大。当眼睛从子片顶部进入到子片区域,则碰到突然出现的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新棱镜效应。上述效应对于配戴者来说是双重的。首先,

在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视远区进入到视近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突然遇见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棱镜效应

子片在其范围内各点产生棱镜效应,以子片光学中心OS作为棱镜的底。在第一眼位时,眼睛通过视远区中心看远,眼睛逐渐下转时,由于和远光学中心距离渐远,主片产生的棱镜效应逐渐增大。当眼睛从子片顶部进入到子片区域,则碰到突然出现的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新棱镜效应。

上述效应对于配戴者来说是双重的。首先,实际位置在AT方向的物体,看起来"跳"到BT方向了。其次,在角BTA内的光线,不能进入眼内。子片线导致了一个环形盲区,里面的物体双光镜配戴者不能看到,当变化位置时,又忽然地"跳"出来。

像跳效应就是子片在分界线产生的棱镜效应,其量相当于以厘米为单位的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距离与近附加的乘积。

如果双光镜子片是圆形的,那么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就是子片的半径,所以:像跳量=子片半径×近附加。

显然,像跳与主片屈光力、视远光学中心位置无关。如果子片顶部距离子片光学中心越远,则像跳量就越大。

如果近阅读附加为+2.00D,子片为圆形,直径为24mm,则像跳效应为2.4,底朝下;如果直径增加到38mm,则像跳效应增加到3.8,底朝下。

例8-6:假如是特形子片,子片光学中心和分界线的距离要近得多。如28×19的平顶(D形)子片,子片中心在子片顶下方5mm,如果近附加为+2.00D,则像跳量仅为1.0△,底朝下,不到前者的1/2。像跳效应较小,是特形子片双光镜比圆形子片双光镜更广为接受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消除双光镜的像跳现象,可以将子片光学中心OS放到子片分界线上,如E型(一线)双光镜,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